如果当年YF23获胜的话,现在的F23将会是怎样的一架飞机?

邓高生


如果这玩意有幸服役的话,很多人肯定会指着它说:“这飞机不隐身”。

(YF-23的进气道可以很容易的看到发动机风扇)

很多人总是觉得YF-23是因为技术太超前没能取得成功,但是实际的情况并不是这样的,YF-23所使用的诸多技术在此之前美国就已经有所应用并且积累了相当的经验,YF-22所使用的新技术也一点都不少,最终选择YF-22反倒是合情合理的选择。

YF-23与YF-22两款原型机在基本性能上是有不小的差别的,可以说是各有长短,但是总的来讲实际上YF-22的优势更多。

该机采用了后机身-喷管一体化设计,无法换装推力矢量,这是一个非常大的硬伤。再考虑到其尾翼是平尾垂尾二合一的V型尾翼设计,该机在高攻角下的操控性会有非常大的限制。因为仅有的一对V型尾翼既要操控俯仰轴同时还要操控偏航轴,两者的耦合导致该机的尾翼在高攻角下的控制力矩非常难以计算。

所以即使在风洞实验中该机被认为拥有60度的可用攻角,但是试飞阶段也并没有进行试验。可以确定的是该机的过失速机动能力与其他五代机相比跟开玩笑一样。

同时还有刚才所提到的进气道问题,该机的进气道在正面绝大部分角度上都能直接看到发动机风扇,这对于隐身而言是非常坑爹的。

YF-23的面积率分布比YF-22更加出色,超音速飞行速度更高,但是弹仓的载弹量实在是非常坑,4中3近的配置和6中2近这种标配比起来简直是不伦不类。这实际上也是该机下马的一个重要原因。

除开这些技术原因,YF-23相比YF-22的成本,要高出30%。实际上到1991年ATF计划的两架原型机进行试飞竞标时,YF-22项目的完成度远远高于YF-23。于是美国空军选择了YF-22。

但即使如此,最终ATF计划的项目经费仍然是大大超支了。如果当初选的是YF-23,保守估计单价可能会达到5亿美元,然而性能相比YF-22不会有任何优势。


战斗机解说家


看看现在发生的事情就可以推断没有发生的事情的。

W君先和大家看看YF-22获胜后转变成F-22到底有哪些变化,据此来推测如果YF-23获胜后那么会是怎样的一架战机。

说实话,W君也是YF-23的超级粉丝,因此尽量客观的来回答这道问题。

话说正题:

上面是一张YF-22闪电II 战斗机和F-22猛禽战斗机的对比图。我们可以看到YF-22和F-22本身就有着相当大的差别,从机身厚度长度、机翼形状、再到进气道的布置和尾喷口的设计都有显著的差别。W君的资料中表示YF-22到F-22最终成型的过程中美国军方一共向洛克希德马丁和波音公司提出了5100多项修改要求。在这样细致的打磨下F-22才有今天的成绩。

如果现在看习惯了F-22那么再看YF-22大家是不是有一种“这架飞机很简陋”的感觉呢?

同角度对比图咱们再上一张,大家来找茬。


等不及了吧,咱们说YF-23.

很多人说YF-23设计过于超前,其实不然,诺斯罗普还悠着劲没使呢。如果看一看B-2那才叫科幻外形,而YF-23其实还是基本维持常规布局的。


在YF-23如果进入正式服役的话,那么也会被军方提出几千条修改意见进行打磨。但问题是YF-22在打磨过程中继续付出的成本会低很多,但如果在YF-23上进行修改恐怕成本就是一个天价了。在YF-23上首先使用了石墨基的复合材料大部分进行机身架构。这样的材料在当年空军是闻所未闻的。

如果YF-23取得最终的订单恐怕全世界都需要跟风使用大量复合材料。同理,军方会继续修正YF-23的机体外形,使之可以复合更高速度飞行的气动需求,在YF-22的1.5马赫巡航速度上,F-22通过机体修形已经在不更换发动机的情况下可以达到1.82马赫的巡航速度。

对于超机动来说很多人嗯认为YF-23弱,其实60度AOA在YF-23上不需要采用矢量喷气设备就可以达到。在这点上YF-22是需要借助矢量喷气技术的。


事后美国的军事刊物同行评价:如果诺斯罗普赢得比赛,F-23可能是一个更好的整体表现,但它可能会更昂贵。 使用F-23,空军将比中国的J-20或俄罗斯的PAK-FA具有更大的优势。 但这是否值得价格差异? 很难说 - 但人们只能想象。

这个评价似乎相当客观


军武数据库


如果美国空军在上世纪90年代,宣布YF-23获得了美国空军第四代重型隐身战斗机的定单,那么美国空军部队在未来就将会获得一款在外形上就颇为拉风的隐身重型战斗机。


而竞标成功的诺斯罗普公司和麦道公司,很快就会投入大量的财力和物力,将这款还处于最原始状态下的YF-23重型隐身战斗机升级改造成可以进行大量飞行测试的验证的技术状态。


当然了,完全成熟技术状态下的YF-23重型隐身战斗机,肯相较于初始状态下的YF-23重型隐身战斗机肯定会有所不同的。特别是该款战斗机主要的气动和外形都是由诺斯罗普公司负责设计的,而这家公司又是以设计隐身军用飞机出名的,也因此完全成熟版本的YF-23重型战斗机首先在隐身能力上,就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其次就是,也由于该款战机原先气动布局设计的优势,在换装了真正成熟稳定的大推力军用航空发动机后,YF-23这款重型隐身战斗机可以非常轻松达到超音速巡航的模式,且在这样的模式下,其自身战机的飞行速度可以达到惊人的1.6马赫。


又因为之前与YF-22竞标时,暴露出的机身内置油箱容量不够大,导致航程不够远的缺点,诺斯罗普公司和麦道公司肯定也会进行再一次的改进,特别是内置油箱在这款战机内部的空间做进一步的优化和提升,以此来加大战机的飞行航程。也在如此之多的改进之下,美国空军部队未来就将获得一款航程较远隐身性能较强且具备超音速巡航能力的空优型重型战斗机。

不过,选定了由诺斯罗普公司和麦道公司联合研发设计制造生产的YF-23重型隐身战斗机作为其部队未来制式战机的美国空军,可能要等很长时间和耗费很多资金才能够采购到这款战机。


航空君


首先,YF-23和YF-22和相比的话,对五代机的侧重点不同,YF-23很明显侧重于隐身,而F-22力求在各项数据上达到均衡。如果YF-23获胜,F-23将是一架略逊于F-22的战斗机。

YF-23是90年代诺斯罗普公司的竞标项目,该公司在美国或许不如波音,洛克希德等公司出名,但是仅仅一架B-2就可以证明该公司科技研发的创新能力。诺斯罗普公司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一直潜心研究飞机的飞翼以及气动外形的布局,在这一方面独树一帜,B-2的成功使得该公司对飞机外形隐身这一技术运用得十分成熟。

YF-23的外形设计上非常明显的就是两块巨大的菱形机翼和V型尾翼,该型飞机并没有采用常规气动布局,它取消了四尾翼的传统设计,减小了阻力,因此该型飞机在超音速巡航的能力上是优于YF-22的。发动机的喷口处理采用了B-2的设计,这一方案在轰炸机上确实效果很出色,但是发动机喷口位于尾翼上部就使得它没有办法运用推力矢量这一技术。YF-23的进气道也极具特色,F-22采用了很普通的肋部进气,而YF-23的进气道位于飞机腹部采用了斜切面设计使得最后从飞机上表面排出。这一设计的优点就在于减小了飞机的正向雷达反射面积。

诺斯罗普公司采用大胆的设计主要侧重于超音速巡航和隐身能力,但是后来公布的数据表示,YF-23的正向雷达反射面积和YF-22相当,只是侧面隐身效果略强。超音速巡航能力在都装备波音YF-120发动机的基础上,YF-23仅仅比YF-22快0.1马赫。但是超机动能力上,简直不在一个档次,运用推力矢量设计的YF-22超机动效果现在仍然处于领先地位,而YF-23在近距格斗能力上最多只能和早期的F-15,苏-27打平,遇见苏-35这种四代+战斗机,只能被动挨打。

当然YF-23考虑的是超视距作战能力,美国军方在其优势不明显的基础上,只能选择YF-22这款比较均衡的战斗机。YF-23的下马也是必然的,因为它不满足五代机的4S标准,虽然具备隐身能力,但是牺牲掉的东西太多,它并不是一架好的飞机。


区域拒止


迷彩虎军事为您回答。的确,美国人在当年本可以挑选综合性能更先进的另一种飞机YF23。菱形双翼、更强的隐身、更快的速度,在1991年的那一场隐身飞机世纪大对决中YF23本应该取胜。

但是谁都没想到的是,它还是众望所归的输给YF22了。第四代战斗机设计根本要求就是隐身和超音速巡航,YF23的隐身更强,而且飞得也够快,航程还更远,那为什么会落选呢。难倒太先进也有错么?其实YF23的设计方输在没有摸清当时美国空军最大的恐惧和担忧是什么,诺斯罗普公司和麦道公司都忘记了美国空军在越战时期的惨痛经历。

1960年代的越战期间,装备先进雷达却不带机炮的F4战斗机惨遭越南小巧玲珑、机动灵活的歼6战机的无情摧残。痛定思痛之后,美国空军总结出一条规律,那就是机动性差就要挨打,所以后来他们开发的F15、F16这两种战斗机都具有良好的机动性。在YF22和YF23这两款飞机竞标时候,当YF22在美国空军面前以60度大攻角飞行和干脆利落的9G转弯显示出强大的机动性后,一下子就把美国空军的心抓住了。

但等YF22转正成为F22后,美国空军却对自己当初的选择有些后悔了,现在F22要在幅员辽阔的亚太地区作战,腿有点短,航程不够了,得经常要上加油机。而现在又增加了航程、载弹量更大的歼20这个潜在对手,所以也不怪今天的美国空军发出“要是YF23在,会好很多”的感叹了。


迷彩虎军事


F22侧重高亚音速、跨音速时的机动性,设计战斗半径900-1000公里。

F23侧重超音速时的机动性,设计战斗半径1000-1500公里。

从这两个关键设计理念分歧,就可以看出,F22是一架小、短腿、适合近距离狗斗的战斗机;F23是一架大、远程、适合超音速机动和战斗的飞机。

F23不是被F22打败的,是被空军高层落后的战术思想打败的,他们基本上都是二战、朝鲜战争、越战时的飞行员,击落敌机或被敌机击落都是在亚音速、跨音速的近距离狗斗中。明显的,F22的设计理念更契合空军高层的想法,天然的对F23无好感。

但等F22服役后,在对抗演习中证明,只有在超音速机动、战斗中才能碾压三代机,一旦降速到高亚音速、跨音速时,机动性不比三代机高多少,隐身性能也不能保证不被三代机击落,一旦被近距弹锁定也不能像超音速机动时一样轻松的摆脱。三代机击落F22不多的战果都是在F22减速后取得的。

这反证了F23比F22更适合碾压三代机以及和敌方的四代机对抗。

另外,F23虽然没有矢量尾喷管,但机动性并未受到很明显的削弱,F22能做到的高亚音速、跨音速机动F23也能做到,实用攻角也达到了60度以上。F23其实也试验过二元矢量尾喷管的,只是设计团队考虑到:装二元矢量尾喷管提升不了多少机动性,反而增加结构复杂性及重量,削弱了发动机动力,削弱了隐身性能、特别是红外隐身性能(F23红外隐身性能优秀,F22红外隐身性能差很多,比F15好的不多),才决定不装的。但留了后手,只要空军高层有要求,就能装上,万万没想到空军根本不给机会和时间让F23证明自己,毛毛躁躁的选定了F22。


新类型人


YF-23构型到现在都是很先进的。当年落选或多或少是因为技术太先进而成熟度和可靠性成问题。再有就是受制于当年的空战指导思想和强调的关键性能跟二十年后的今天很不一样。我倒是觉得,这个构型可以利用起来,配合今天的发动机技术,对机身后部进行局部瘦身,进一步减小阻力,加强超音速机动能力。同时保留大边条和相对较大的机身,加装新型雷达和侦查/反侦查电子设备,成为一架战斗机和无人机的指挥机。双机编队可以单独执行高空警戒,猎杀等任务。单机配合无人机可以进行低空突防,定点清除地面防空雷达和火力的任务。


DaveFX


YF23的设计理念是极致的隐身,和高速性能,他所设想的五代机战术场景和理念是,五代机应该在几乎难以探测到的极致隐身状态下,快速抵达作战区域,发射非接触式的导弹武器,避免陷入近身格斗,并且具备快速攻击能力,可以对敌人的地面系统实施隐身突击。

图为YF23战斗机的1比100CG模型,可见其挂载的武器很多,弹仓容量更大,而且飞机的长度更长,类似于歼20一样,都是一种强调超音速机动能力的飞机。

这一理念其实是对现在五代机战术的发展,也是五代机所追求的目的,这一理念与歼20战斗机甚至都有些类似,但是由于美国的五代机竞标是上世纪90年代的事情,那个时候的技术思路和现在还是略有不同的,加之苏联的解体,这种带有一定的大国对抗价值的思路,和昂贵的技术,就被摒弃了,美国转而选择F22就是为了他的更加成熟可靠的技术和常规布局的机身。

YF23的隐身设计是极致的,整个飞机就像是快速穿梭的无影杀手。

换言之,F22的技术是美国认为可控的,可以成功的,可以达到的,而且今后如果落后了,可以继续升级改造的,不是那么极端的,今后改进的方向也比较狭窄的,毕竟未来的战术场景需要设想,这一设想还是需要调整的,就像是俄罗斯,他们所认为的五代机作战场景中依然是高速接近后要拉近到近距离格斗阶段的,所以俄罗斯的五代机甚至还是升力体布局的,这就是设计的思路带来的变化。

F22战斗机好就好在他成熟可靠,耗费更少,而且适合应对冷战结束后的世界,美国当时认为没有其他大国会拿出五代机,F22可以长期称霸,这个性能足够好,也足够打击中小国家。

而YF23的思路现在证明才是正确的,五代战斗机对比四代战斗机最大的性能优势就是高速性能和隐身性能,他们可以超音速巡航,快速到达战场,然后依靠隐身性能突破防空网络,就算是被发现,高速的机动能力也能帮助五代机迅速建立战场位置的优势,打击完成后可以快速脱离,令敌人难以对其进行拦截。这是YF23的思路,也是歼20的思路。

和YF23一样,歼20也在隐身性能和超音速高速机动性能上下了功夫,这一快速隐身打击的“体系冲击机”理念其实才是正确的。

当然,这个世界上还有一种五代机的思路,那就是F35的思路,他叫做联合攻击战斗机,目的是用隐身突破后,利用挂载的武器弹药对敌人的网络节点进行精确点穴式的打击,更加类似于攻击机的理念,实际就是高速性能差,机动能力和四代机无差异,强调低空低俗和对地攻击的隐身第五代攻击机。

YF23如果是今日的美军主力战机,那么他将会在大国冲突中,真正发挥出穿透强大密集的国土防空系统的能力,F22是不行的。

其实,不同的飞机到底技术性能如何,看他的设计理念也就能略知一二了,这也是目前很多军事专家都普遍认为YF23比F22更加先进的原因,因为他的理念是正确的,是超前的,也是极致的。


海事先锋


现在很多人开始批判当年美国上马F22,其实YF23本身就该下马,千万不要低估了当事人的智慧。YF23更像一架攻击轰炸机,而美国空军要的是一架战斗机。

YF23强调的是隐身,而不是灵活性,更像一架灵活的轰炸机。因为现阶段隐身的波段只在X波段,一旦被雷达网发现,再快的战斗机也比不过导弹。不要以为灵活性只是为战斗机本身,隐身性也特别重要。因为机身灵活,雷达反射变化很快,变得很难琢磨,很难寻找。而YF23不那么灵活,变化幅度小,容易被捕捉。

就凭这一点YF23就该下马了,正所谓成也隐身,败也隐身。所以F22提出了4个S,其中两个S就是高隐身和高机动,他们是相辅相成的。因为战斗机的隐身不是恒隐身,而是因为变化太快,刚发现也没有了,在找很困难,关键在于难判断,很难锁定,那就很难攻击了。

就像歼20刚以出现时,美国人并不在乎,一架攻击轰击,有些像F111,这种隐身根本跑不了。因为他不灵活,所以F111很快退役了,以为歼20也像他这样。现在美国才明白,歼20是一架大型战斗机,而不是攻击轰炸机,因为他同样很灵活,同样很隐身,所以美国很纠结。

所以YF23的下马是正常的,不要以为现在YF23就很先进。如果现在选,美国肯定还会选YF22,可能要求加大机身加大,以方便加长半径,增加载弹量,当然发动机也会换,把F119换成F135,更大可能是直接升级F119,这在美国很简单,按照美国传统,战斗机可能叫F22C吧!



大志远思想空间


两者作战方式不一样的,YF23认为未来的空战方式是隐蔽接近,发射导弹,击落敌机后高速脱离。

F22的理念是认为未来的空战仍然会发生空中格斗,因此要求飞机的各项指标要全面超越3代机。

到今天为止,各个国家依然没开发出锁定隐形飞机的技术。F22肯定不会飞到对方短程格斗导弹甚至航炮距离内同敌方战机格斗,标准作战方式肯定是隐蔽接近,发射导弹击落对手,然后脱离战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