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家文化!

齊家文化是繼馬家窯文化之後發展起來的新石器晚期的文化。

齊家文化!

與馬家窯文化一樣,也是主要分佈在甘肅境內的地域性文化,1924年發現於甘肅廣河縣齊家坪並得名,它是繼新石器時代之後重要的文化表現形態。從新中國建立以來大量考古發掘的齊家文化遺址看,寧夏南部固原是齊家文化的分佈地區之一。齊家文化的總體面貌是以農業文明為主,先民們過著穩定的定居生活。齊家文化是中國新石器時代晚期的遺存,就其文化特徵看,以其獨特的風格與馬家窯文化相區別:一是陶器。主要是泥質紅陶和夾砂紅褐陶,還有少量灰陶;器形外表除素面外,還有藍紋和繩紋,並有少量彩陶;陶器造型以平底器為主,也有一些圈足器和三足器;最為典型的是雙大耳罐、高領雙耳罐等。二是銅器。齊家文化已進入銅、石並用的時代,冶煉技術的普遍應用是齊家文化的一大突出特徵。當然,這一時期主要是陶器。銅器的發現,標誌著生產力的極大進步。農業在齊家文化中已相當發達,居民過著定居生活,種植的農作物以粟為主。對於齊家文化的深層研究,無論從文化的源起,還是從文化的分類,專家們都先後提出過不同的意見。就齊家文化輻射的地域看,有的分為三種類型,有的分為四大類型。在三種類型說中的第三類就是寧夏固原的文化遺址,主要以固原市原州區的海家灣、隆德縣的上齊家遺址為代表,還有西吉縣的興隆等地。

齊家文化!

固原市原州區以東的河川鄉店河村遺址也發現了6座齊家文化的墓葬。從文化內涵看,“第三類實際是常山下層文化”。“常山下層文化”是因發掘於甘肅鎮原縣常山文化遺址而得名的。對於齊家文化的源淵,著名考古學家張培忠先生在1984年寫成的《齊家文化研究》一書中說:“興隆和上齊家遺址是目前能推知的齊家文化較早的源頭。”興隆在西吉縣境,上齊家在隆德縣境。1964年正式發掘的寧夏固原市原州區海家灣遺址,清理了3座墓葬,其形制和出土文物與甘肅中部的齊家文化有明顯的不同,表明這些遺址在文化上既有承襲,又有創新。

齊家文化!

由考古資料看齊家文化的經濟形態,可以看出當時人們已經過著比較固定的定居生活,生產力有了較大的發展,與馬家窯文化相比當時的生產力已發展到一種新的水平,這不僅表現在農業與畜牧業方面,更為重要的是以銅製工具為主要標誌的冶銅業已經出現。從齊家文化的聚落看,一般都選擇在便於人們生活的河邊臺地上,房屋的修建樣式為方形平頂、呈四面坡半地穴式,屋內鋪一層白灰,不僅美觀,而且起到了防潮作用,這是齊家文化在建築技術上的突出特點和對人類建築居住環境改善的傑出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