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泥:勤快人才玩的泥料

紫砂壺,泥料中有一種比較獨特的泥料,

讓壺友們愛之深恨之切,它就是段泥。

一把段泥養成後變化很大,分外漂亮,讓人心生喜愛。

稍一不注意就養的髒兮兮的,好感全無,後悔自己當初為何要買段泥壺。

所以壺友圈有這麼一句話:玩壺分兩種人,一種喜歡段泥,一種不喜歡。

段泥:勤快人才玩的泥料

段泥 子冶石瓢

段泥是一種本山綠泥和紫泥的共生礦,本山綠泥和紫泥都是紫砂的原礦。

在宜興方言中“段”與“團”同音,所以段泥又稱為團泥。

段泥:勤快人才玩的泥料

段泥原礦與試片

倉央嘉措在《見與不見》中寫道:“你見,或者不見我,我就在那裡,不悲不喜。”

其實段泥也是這樣,無論你喜不喜歡它都在那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決定段泥美不美的也是你。


如何養好一把段泥壺

段泥:勤快人才玩的泥料

段泥泡養效果對比(左為泡養後)

段泥壺含砂量高養成周期略長,氣孔結構比其它泥料要大,所以它特別容易吸附茶水的顏色。

這也導致段泥壺容易“養花”,尤其是在泡茶的前1-2個月,經常用茶水淋在壺上。

無論茶湯深淺,一定要及時清理,每次泡完茶之後必須及時將壺內茶葉倒掉,並將壺內沖洗乾淨。

除去上述的常規養壺方法之外,不妨記住這三條:

1.拍照記錄養壺過程。如果有些剛入門的朋友,對養壺的過程沒有什麼把握,也不知道怎麼具體衡量,那就收到壺的時候拍一張照片,每用一陣子,再拍照記錄下,這樣更直觀的看到泥料的變化。

2.勿將茶壺浸到水中。有些人在泡茶時,習慣在茶船內倒入沸水,以達保溫的功效,然而這對養壺並無正面功效,反而會在壺身留下不均勻的色澤。

3.壺內不要浸置茶湯。有些養壺的人,認為飲剩的茶汁留在壺裡有助於壺的養成,這是錯誤的認識。雖然紫砂壺確實有隔夜不餿的特點,但隔夜茶會有陳湯味,對紫砂壺損害很大,而且這樣的茶水不衛生,飲用對身體不好。

養壺切忌心急,這是個漫長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養段泥壺,最重要的是耐心,由內而外慢慢養,人壺一心,養好了比什麼都漂亮!


段泥適合什麼茶

很多時候都有人問,段泥壺適合什麼茶,我會推薦,綠茶、白茶、鐵觀音、生普之類。其實原因無非兩點:

段泥:勤快人才玩的泥料

段泥 曲韻壺

1.透氣性:段泥相對透氣性要好一些,而綠茶這種是不適合悶泡的茶葉,用段泥相對來說較為合適。

2.淺色:從養壺的角度來看,段泥壺的確顏色很淺,如果堆積深色的茶垢,又沒有及時的清理,那一定會把紫砂壺“養花”,所以,如果從方便的角度來說,淺色系的茶葉可能更適合段泥壺。

很多人認為段泥壺不能泡普洱茶?其實是可以的!熟普洱、黑茶、紅茶都能泡,但是要注意喝完茶及時清洗乾淨,如果不注意清洗不管你用什麼茶泡,都是會有茶漬的,也會養髒。

用完及時清洗好你的愛壺,只要用心,段泥壺一樣可以包漿很漂亮。


段泥不是都會吐黑

說段泥容易吐黑絕對是對段泥的一種誤解。紫砂壺之所以會吐黑是因為窯溫不夠,泥料沒有達到燒結溫度。

只要是純正的紫砂泥料,窯溫不夠都會吐黑,只不過因為別的泥料顏色深所以不被發現,段泥顏色淺所以藏不住。

段泥:勤快人才玩的泥料

段泥 汲古壺

只要是達到燒結溫度的段泥是絕對不會吐黑的。

吐黑對人體健康無害,只不過影響美觀。

一定要消除的話只有回爐重燒,超過一定的溫度所有的有機質就燒損,紫砂壺就能恢復原來的面貌。

只不過回爐重燒的話風險比較大,尤其是已經使用過的壺,平常有過什麼小磕碰一回爐就會燒壞。

所以不建議對吐黑的段泥壺回爐重燒,防止吐黑最好的方法就是找到燒結溫度適合的段泥壺。


歡迎大家在今日頭條繼續關注“二熊閒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