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遇事总爱哭,家长做到这四点,让孩子不再当个“爱哭鬼”

孩子遇事总爱哭,家长做到这四点,让孩子不再当个“爱哭鬼”

都说女人是水做的,当了妈以后才知道,孩子才是水做的!很多宝妈吐槽自己家的孩子,好像是水龙头,一天哭800遍,这眼泪没有干的时候。一点小事儿就哭,袜子穿不上哭,衣服穿不上哭,电梯摁不到哭,上幼儿园也哭,有的时候哭得莫名其妙,明明前两分钟玩儿得挺好,下一秒就开始哭闹不停!让很多父母头都大了。

孩子遇事总爱哭,家长做到这四点,让孩子不再当个“爱哭鬼”

为什么孩子爱哭?

想要搞定家中的爱哭鬼,首先要了解为什么孩子爱哭。这样家长才能对症下药!不同年龄段孩子哭闹有不同的理由。下面我们主要是说六岁之前的孩子为什么爱哭

孩子遇事总爱哭,家长做到这四点,让孩子不再当个“爱哭鬼”

一、0至3岁孩子,因为安全感缺乏哭泣

0-3岁是孩子安全感形成的关键期,这个过程也是孩子从共生状态走到个体分离过程。所谓共生状态就是孩子在刚出生后,一直认为与妈妈是共生体。等孩子开始学会爬行、行走、奔跑后逐渐慢慢走向个体分。这个时候孩子才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这个时期建立孩子安全感非常重要,父母要对孩子有高质量的陪伴,形成安全型的依恋模式,强大的安全感才能让孩子更快地走向个体分离。

孩子遇事总爱哭,家长做到这四点,让孩子不再当个“爱哭鬼”

二、3-6岁的孩子,爱哭的原因有4点

孩子3到6岁爱哭的原因就要具体分析,多有这4个原因。1、孩子内心感到焦虑,比如上幼儿园不适应。2、父母平时比较娇惯孩子,导致孩子习惯用哭闹来要挟父母。3、不擅长情绪管理,不会表达情绪。4、安全感的缺乏,当父母对孩子的关注度较少,孩子感觉被忽视,感受不到父母的爱,就会用哭闹的方式博得关注。

孩子遇事总爱哭,家长做到这四点,让孩子不再当个“爱哭鬼”

家长做到这四点,让孩子不再当个“爱哭鬼”

一、接纳孩子的情绪

首先父母要做的是接纳孩子的情绪,孩子哭闹必然是有原因的,父母不要过于焦急,也不要过于愤怒,不要反应过度,任何情绪都会导致孩子哭闹加重平静充满爱意地看着孩子,或者拥抱孩子。当孩子感觉到自己的情绪被接纳,孩子会减轻不少痛苦。

孩子遇事总爱哭,家长做到这四点,让孩子不再当个“爱哭鬼”

二、引导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

当孩子的情绪稍有缓和的时候,父母要引导着孩子表达出自己的情绪,尽量用提问的方式。比如说宝宝是不是因为某事哭了?是不是感到伤心?是不是感到有些生气?引导孩子表达出情绪,当孩子描述情绪时,家长不要否定、也不要打断,鼓励孩子说出来

孩子遇事总爱哭,家长做到这四点,让孩子不再当个“爱哭鬼”

三、针对敏感的孩子,要善于观察

有些孩子比较敏感,可能是天生“泪失禁体质”。这就要求家长也要保持敏感性时刻注意着自家孩子的情绪变化。当孩子马上要哭出来的时候,家长就要及时引导,让孩子表达出来为什么而哭?敏感的孩子,一定要感受到父母是时刻关注他的。父母更要保护敏感孩子的自尊心,平时避免批评,尽量多表扬鼓励

孩子遇事总爱哭,家长做到这四点,让孩子不再当个“爱哭鬼”

四、面对哭闹要挟不妥协

如果面对的是孩子是因为想达到某些目的,用哭闹的方式来要挟父母,这种哭闹父母不应该妥协。父母依然是平静地接受孩子的情绪,千万不要抓狂,先采用冷处理的方式让孩子哭一会(这种孩子,还真要他多哭会)。这是为了让孩子意识到哭闹达不到目的。这样才能够避免以后再出现孩子用哭闹要挟的行为。

孩子遇事总爱哭,家长做到这四点,让孩子不再当个“爱哭鬼”


说到底想要孩子不爱哭,最重要的是让孩子学会情绪的表达表达情绪的基础就是认识情绪,父母在孩子1岁半以后就应该开始让孩子认识情绪卡片,或者通过绘本更了解情绪,做情商的启蒙。孩子情商启蒙的越早,以后情绪控制就越好,情商也更高。敏敏女儿非常喜欢看《0-3岁行为习惯绘本》共30册,里面有《不哭不哭》、《没关系》、《抱抱》、《我能行》、《不生气,好好说》等等情商启蒙的好故事!

孩子遇事总爱哭,家长做到这四点,让孩子不再当个“爱哭鬼”



其实孩子情绪失控家长是要理解,这与孩子大脑发育还不完全有关。平时敏敏还会给女儿做一些左右脑潜能开发的游戏,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孩子可以锻炼逻辑推理能力,专注力,记忆力,观察力等等。其中有连线、迷宫、找不同、捉迷藏等等都是孩子爱玩的游戏。

孩子遇事总爱哭,家长做到这四点,让孩子不再当个“爱哭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