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給帶娃,但是感覺好像奪走我的寶寶一樣,所以有時會特別討厭她,有這種情緒正常嗎?

媽媽叫我穿秋褲


我婆婆說是幫忙其實做老佛爺來了,開始我本著感恩的心一天三頓變著花樣做,時間長了我發現她吃飯挑上了,不好吃就翻來翻去的,來我家一共沒做過幾頓飯,跟我老公說她現在不會做飯了,結果回家待了幾天,呼朋喚友的上她家吃飯,做了有十個菜,一回我這又啥都不會了

孩子的飯(孩子輔食)從來都是我和我老公做,她就知道給孩子喝粥,一說也是她不會,我一天在家哄孩子,看孩子,做飯刷碗,給孩子做飯刷碗,忙的不可開交,本來她沒來我自己願意做就做不願意做就不做的,她一到晚上就用手機打上麻將了,還說孩子別給她抱過去,我真是請神容易送神難啊,好在我快上班了


小皮皮皮皮球


導語:


看到這個問題,我想你一定是個新手媽媽。雖然說這世界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但是這個問題我卻有發言權,因為這個心理過程我也經歷過,而且時間過去還不到一年。我們先來談談這個問題發生的原因,再聊聊解決辦法。

1

產生這種情緒的原因


在我生產前一個月,我婆婆特意從老家趕過來照顧我,當然坐月子也是婆婆服侍的。


在這期間,做飯洗衣給娃換尿布,都是婆婆一手承包下來的。當然除了這些,她說為了我能休息好,除了娃吃奶的時候,其他時間她都把娃抱走了,晚上還把娃抱去和她一塊兒睡,娃餓了再抱給我,吃完再抱走。


那段時間我的心情非常不好,因此,有時飯菜不合胃口我覺得她是故意的,她把娃抱走,我覺得她是在搶我的娃,所以不想讓她碰。


直到後來,婆婆回老家了,我一個人帶娃。娃特別鬧騰,又特別黏人,有時連飯都吃不上,餓的暈頭轉向,只能找點零食胡亂對付兩下。


那段時間讓我體驗到了帶娃的不易,理解了婆婆的苦心,當然也總結了我當時有那種想法的原因。


(1)未適應角色的轉變


我們生完小孩突然升級轉變為媽媽的角色,潛意識裡還停留在未升級前。有時突然想到自己已經為人父母了,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看著那麼小小的一個人兒,想到今後要為他遮風擋雨,在這個過程中所遇到的未知的困難,都讓我們覺得有些害怕和退縮。因為我不知道自己有沒有這份能力,去呵護他的成長。


(2)對婆婆的不信任


婆婆是半路而來,我們相處的時間也不夠長,她沒有給我足夠的安全感,讓我完全的相信她。


如果將婆婆這個角色換成是自己的媽媽,我想我不會有“她要搶走我寶寶”的想法,因為我知道媽媽不會搶走我的寶寶,我對她足夠的信任。


(3)對孩子的依戀


寶寶在媽媽肚子裡呆了10個月,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的時間,但是足以讓我們見證一個生命從無到有的奇蹟。


這10個月裡,寶寶和我們是一個整體,所有在這段時間所經歷的風風雨雨,都有寶寶和媽媽的共同參與。


孩子出生後的前幾個月裡,我們依然有這種依戀的思想。所以,當婆婆把孩子抱走之後,我們會覺得婆婆是在奪走我們的寶寶。

2

消除這種情緒的辦法


在找到我們會產生這種情緒的原因之後,我們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以下幾點可以幫助我們消除這種情緒。


(1)接納自己的角色轉變


有一句話說: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現實不是洪水猛獸,我們接納便是。


不必擔心未來所遇到的困難,著眼於當下所有的幸福。


升級為媽媽,是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幸福。媽媽是第一次當媽媽,孩子又何嘗不是第一次當孩子?


管他未來遇到的風和雨,我們一起披荊斬棘,攜手前進便是。


(2)建立對婆婆的信任感


婆婆未參與我們過往的成長,所以我們對她沒有足夠的安全感。但她是我們愛人的母親,她在我們愛人的成長中一路相伴,就像我們自己的母親呵護我們一樣呵護我們的愛人。


所以,每當我們對婆婆有不好的情緒時,想想她是我們愛人的母親,心裡自然容易接受。


(3)分清現實與過往


要知道,寶寶從出生的的那一刻起,就已經不再只是我們肚子裡的一個胚芽,而是一個完全獨立的生命個體。


也是從那一刻起,就是一個在與我們逐漸分離的過程。我們不必為此焦慮,認清現實,有時放手也是一種成長。


當然,我說的放手,不是完完全全不管,而是媽媽適當的讓寶寶與家裡其他人多接觸,帶著寶寶一起來適應這個新的世界。否則寶寶以後只黏媽媽一個人,到那時悔之晚矣。

結語:


有這種情緒是正常的,我們不要害怕它。當我們找到原因之後,慢慢就消化掉了,所以不必擔憂。


著重說一下,在這幾種原因中,我覺得對婆婆沒有足夠的安全感,是產生這種情緒最主要的原因,所以建立對婆婆的信任感,是我們首先要解決的問題。


燕山野梨


別人家的我不知道,我家確實是搶,就差明說了。她特別看不慣孩子跟我親,還在吃母乳的時候她說我奶不夠孩子吃,斷了吧,讓孩子吃奶粉,那時候孩子認人了,我抱著孩子吃奶他會抬頭看著我笑,我婆婆看見這一幕就很生氣,說趕緊把奶斷了。後來孩子剛冒話的時候每天就讓我抱著,不讓別人抱,我抱孩子孩子就開心的笑,然後她就特別生氣的說孩子,媽媽媽媽媽媽讓你天天找你媽,明天就給你抱老家去,看你還上哪找你媽。還有很多很多事,就不一一細說了,反正我覺得這已經搶的很明顯了。


老子忍你很久了知道嗎


我的婆婆也在幫我帶孩子,生孩子之前有朋友告訴我,如果婆婆帶孩子,以後孩子大了一點就不親媽媽親婆婆,到時候媽媽會傷心的!

後來孩子五六個月了,天天確實是找婆婆比找媽媽多,可是我並沒有傷心啊!我覺得很省事,不抱孩子腰還疼呢,再孩子天天找媽媽,得累成什麼樣。如果你接受不了孩子找婆婆,那你大可以自己帶!


大夢一場的晶晶姑娘


這種“相愛相殺”的感覺在婆媳之間很常見,建議寶媽轉變心態,不要太過計較。

婆婆真心實意照顧孩子是好事。

前幾天我表妹也跟我抱怨呢,說她婆婆什麼都好,就是總跟她搶孩子。

我問她怎麼個“搶”法?她說婆婆總是霸佔寶寶,她剛抱著沒一會兒呢,婆婆就找各種理由把孩子抱走。我聽了有點不理解,婆婆抱走就是搶了嗎?表妹說,她希望孩子一直在她懷裡,婆婆一抱走就感覺寶寶成了她的了。於是我問她,要是婆婆對你寶寶不關心不走心,跟上下班應付差事一樣,你願意嗎?表妹聽完就不好意思了,然後想了想就釋懷了。

對你婆婆來說,可能她愛你的寶寶已經超過了愛她的兒子,恨不得這是她自己生的,恨不得日日夜夜愛他,所以表現的有點“霸道”。對此,寶媽應該覺得幸運,因為你的寶寶多享受了一份無私的愛。

她也愛你的寶寶,你應該感恩才好。

天底下不是所有的付出都是理所應當的,如果你的婆婆是一個願意幫你們夫妻照顧孩子並且對寶寶全心全意的人,要我說,你是一個很幸運的兒媳婦,有她在,你可以減輕很多帶娃的負擔,並且可以抽時間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也不用擔心婆婆對孩子馬馬虎虎不懂照料,寶寶在她身邊你完全可以放心,這不是兩全其美的事情嗎?



寶媽對自己的這種情緒不必太過在意,不是你想歪了,一般新媽媽都會這樣,時間長了你就能想明白了。建議你轉變一下對婆婆的態度,兩個人和和氣氣地一起合作帶好寶寶,這是比什麼都重要的。


雙子說


其實是心態問題,一開始小孩出生的時候,我也像你一樣,婆婆一抱孩子我就心裡不舒服,後來慢慢自己帶了,沒誰幫忙了,我才知道有個人幫忙帶孩子是多麼幸福。現在我已全職六年,完全脫離了職場,如果等孩子上小學,也只能打打小時工,因為沒人接送孩子,所以,知足吧!


小紅帽105525441


一樣的 需要調整心態 別抑鬱了 我生完二寶就這樣 他奶他爺一進屋看孩子我就煩的要死 好像把他們攆出去 就連月嫂我都覺得她是來搶我孩子的 一點小事都能炸 害怕 厭惡 各種負面情緒拉扯著 還好除了學習看看積極的書 電視慢慢自己走出來了[捂臉][捂臉][捂臉]還要感激我老公的理解[流淚][流淚][流淚][流淚]


朕的秀兒們


自己的孩子自己帶,你會說,那怎麼工作,怎麼掙錢?其實,帶孩子最多辛苦5年,最少3年,這三年可以一個人掙錢,一個人在家帶孩子,誰掙錢多誰出去掙錢(我家是我上班,我老公在家帶了5年),也許一般人理解不了,可是生活是我們自己的生活,和別人沒什麼關係。我不和老人生活在一起,我覺得在自己家更自在一點。一輩子就這一次當母親的機會,好好體驗一下。孩子的幼兒時期我可不想錯過,他的每一天我都不想錯過。這其中的取捨,只有你自己知道,你覺得什麼重要,就去怎麼做,我覺得每天下班能看到孩子,就是最美好的生活。


柚子愛畫畫


如果我婆婆願意幫我帶娃,我感激她還來不及怎麼會討厭她呢!你討厭她只是因為她到的孩子所以孩子跟她親一點這是很正常的,你給她帶之前就應該知道。孩子不跟你親你自己有很大責任,如果你在有時間的時候多陪陪孩子,孩子也會記得你的,孩子跟能跟奶奶親那是你的責任,不能怪其它人。

我女兒在七八個月時因為我懷三胎所以家婆幫我帶了一陣子,雖然剛開始回來孩子會很多時候連媽媽都叫成奶奶,但是我沒有生氣她自己也會改過來,回家幾天我家婆說還要帶我女兒,一來喜歡二來我自己輕鬆一些!很奇怪的我女兒不願意去了,然後我就說她不願意就算了,反正我自己也可以!就這樣我一直自己帶孩子


手機用戶3806114483


確實不需要老人搭把手,那麼最好和丈夫商量,讓老人回老家休息。這不是氣話。

感覺好像奪走我的寶寶一樣,有這種情緒正常嗎?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這種情緒正常,目前而言也算健康。

為什麼說正常:

面對自己討厭的事情(孩子被奪走),覺得討厭對方,那麼這是一個再正常不過的情緒反應了,就好比你正在吃東西,但是食物卻被人搶走了,對對方有憤怒的情緒。

為什麼說目前而言算健康:
因為這個被“搶走”的對象是孩子,根據題主的描述:

有時我跟寶寶玩的開心的時候她就把寶寶抱走,讓我特別討厭她,這顯示了題主自身對孩子有依戀感,把孩子當成了精神寄託。

在孩子新生期的時候(0~6個月),孩子會有與母親共生一體的認知,即他認為自己還和在子宮裡的時候一樣,和媽媽是一個人。

其實同樣的,作為新媽媽,也會存在著和孩子一樣的心理,這需要一個過渡期,雖然意識層面上清晰孩子已經和自己分離,但潛意識裡仍然未脫離和孩子共生的認知。

所以,在0~6個月的時候,母親對孩子特別依戀、孩子對母親特別依戀,這都是正常的表現,也恰恰是這種相互間的依戀,建立了雙方最基礎的安全感,尤其是孩子方面的安全感;

但在6個月之後如果媽媽還存在這種共生心理,那就會變成不健康了,因為孩子從7個月開始,就需要父母放手,自行學會獨立,例如最簡單的--學會坐立。

如果媽媽還存在共生心理,依然和孩子黏在一起,那麼就會阻礙孩子的獨立能力發展,形成溺愛。

婆婆的做法對孩子的影響

在母子玩得開心的時候,恰恰是母子之間情感交流最深切的時候,婆婆把孩子抱走,就會讓母子兩都無所適從,尤其對於孩子而言,他不會理解你為什麼要抱走他,他只會知道這種和媽媽分開的感覺並不舒服,這就會產生最初的不安全感,孩子容易變得懦弱或者暴躁。

下次當題主再遇到這樣的情況,請要用良好的情緒、表情和孩子表示母子交流結束,他要跟奶奶去做其他事情了,這樣為親子活動畫上個句號,孩子就不會覺得太突兀。

老人為什麼“搶孩子”?

姑且認為老人是和兒媳“搶孩子”吧,這是老人的習性使然,可以說是強迫性重複。

一個人在童年經受了什麼樣的親子模式,長大後就會不自覺地重複這一模式。

  • 搶孩子=搶親情

在老人那一代,他們都是多子家庭居多,而他們生活的年代,由於物質的匱乏,他們不僅要和外界爭奪物質資源,也需要在兄弟姐妹中競爭這一份資源。我們常可以見到孩子搶玩具,就是這樣的行為。而多子家庭,則意味著他們也需要和兄弟姐妹們爭奪父愛母愛。

換言之,他們年幼時的親子模式核心是:競爭,所以到有孩子、有孫子的時候,這份強迫性重複的心理習慣就會顯現出來。

他們在爭奪在孩子心中的地位,並不是針對兒媳;

  • 孩子=新生

任何人都逃不脫死亡,而老人是最接近死亡的群體,對死亡的畏懼,會讓他們對新生命無比嚮往,彷彿孩子就是另一個她,能讓她的意志長存,讓他們獲得新生;

  • 爭奪家庭地位

與之爭奪在孩子心裡的地位不同(重心在孩子),爭奪家庭地位,是老人與年輕人的“權力鬥爭”;

這不難理解,過去老人是家裡的頂樑柱,是家裡的權力中心,但隨著自己的孩子結婚生子、自己的年齡漸長、能力減退,他們漸漸失去了在家庭中的權力,這是中國式大家庭中常見的問題:家庭權力的交接。

在這種鬥爭中,孩子只是一個媒介,一個被爭奪的“權”,用以顯示老人的存在價值。

面對這樣的老人,我們可以怎麼樣做?

其實最好的做法,就是讓老人過自己的生活,即題頭所提及的,如果確實不需要老人幫忙帶孩子,那麼讓老人回老家,或者是讓老人去尋找他自己的生活,這是最好的選擇。

本來,父母和孩子就必須分離,以孩子結婚那一刻為分界點的話,其實孩子婚後就應該脫離父母獨立生活,黏在一起的親子關係,總是會產生種種問題,題主的情況就是其中一種典型例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