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平安:危机发生时常见的心理症状及应激反应

在危机时期,人们焦虑,祈求一种心理的安慰,寻找符合内心的信息。这就会导致信息的爆炸。各种各样的信息,都像长了翅膀一样快速地到处传播,尤其在通信技术发达的信息时代,借助互联网的优势,更加快了传播的速度和广度。由于无法及难以证伪,容易造成很多人为的恐慌,加重危机。

危机发生时常见的心理症状及应激反应:

一、常见的心理症状:焦虑、抑郁、幻觉、妄想、意识障碍。

1、焦虑

焦虑是指一种缺乏明显客观原因的内心不安或无根据的恐惧反应。是预感到不利情景的出现而产生的一种担忧、紧张、不安、恐惧、不愉快等的综合情绪体验。焦虑伴有明显的生理变化。表现为心悸、血压升高、呼吸加深加快、肌张力降低、口干、胸闷、出冷汗、双手震颤、失眠、厌食、尿频、便秘、腹泻等。焦虑时往往会有不合理的思维存在。焦虑是人们对情境中的一些特殊刺激而产生的正常心理反应,只是每个人经历的时间长短不一或程度不同。只有当焦虑原因不存在或不明显,焦虑症状很突出而其他症状不突出,焦虑的持续时间及程度均超过一定的范围,以致影响正常的生活、学习、工作时,才可以认为患了焦虑症,又称为焦虑障碍。焦虑自评量表(SAS),可以客观反映焦虑症状的程度。通过自我心理调节、心理治疗及适当的抗焦虑药治疗,焦虑大多能康复。

2、抑郁

抑郁是以情感低落、哭泣、悲伤、失望、活动能力减退,以及思维、认知功能迟缓等为主要特征的一类情绪体验。抑郁常见的表现是以情绪低落为主要特征,表现闷闷不乐或悲痛欲绝。另外还需伴有下述症状:1)对日常生活丧失兴趣,无愉快感;2)精力明显减退,无原因的持续疲乏感;3)自信心下降或自卑,或有内疚感;4)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5)食欲不振,体重明显减轻;6)有自杀或自杀的观念或行为;7)性欲明显减退;8)注意力集中困难或下降;9)联想困难,自觉思考能力显著下降。抑郁心境一天中有较大波动,常以早上最重,然后逐渐减轻,到晚上最轻。抑郁自评量表(SDS),可以客观反映抑郁症状的程度。通过自我心理调节、心理治疗及适当的抗抑郁药治疗,抑郁大多能康复。

3、幻觉

幻觉是指在没有客观刺激作用于相应感官的条件下,而感觉到的一种真实的、生动的知觉。相对的,错觉则是具有真正的外在刺激,但反应错误的认知。幻觉是知觉障碍的一种,主要分为幻听、幻视、幻触等,最常见的是幻听、幻视等。幻觉多出现在精神病状态下,正常人有时在紧张、疲劳、高烧时等,也可出现。出现幻觉,就应及时找心理医生或精神卫生医生进行心理治疗配合药物治疗,当幻觉出现时,主动转移注意力,丰富日常生活,这种幻觉是会消失的。

4、妄想

妄想是一种不理性、与现实不符且不可能实现但坚信的错误信念。它包括错误的判断与逻辑推理。即使把事实或已经被完全论证的理论摆在妄想者的面前,也很难动摇他的信念,妄想大都出现在精神病状态下,如精神分裂症。在精神病领域,妄想是一种难以纠正的病态信念,与现实不符、与个人处境和文化中公认的信念也不一致。原发性妄想按本人的生活经历和人格是无法理解的;继发性妄想在病态心理学上可以理解,它源于其他精神症状或障碍,如情感障碍或牵连观念。通过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有些病人可即时好转。但有些则较难治疗,甚至可持续终生。若给以适当治疗,大部份病人仍可维持相对正常的社会生活。但也有病人不能自我照顾。

5、意识障碍

意识障碍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严重的脑功能紊乱,为临床常见症状之一,意识是指人们对自身和周围环境的感知状态,可通过言语及行动来表达。意识障碍系指人们对自身和环境的感知发生障碍,或人们赖以感知环境的精神活动发生障碍的一种状态。意识障碍的类型:嗜睡、昏睡、昏迷、去大脑皮质状态、谵妄。意识障碍是临床医学急诊、需要及时治疗甚至抢救。


二、常见的应激反应:明显的躯体反应,明显的认知问题,负性情绪反应,行为反应,人际关系及个性改变。

1、明显的躯体反应

明显的躯体反应也成为躯体化、躯体化障碍,是指一种体验和表述躯体不适与躯体症状的倾向。这类躯体不适和症状不能用病理发现来解释,但患者却将它们归咎于躯体疾病,并据此而寻求医学帮助。一般认为,这种倾向的出现是针对心理社会应激的反应,这些应激反应是由对个人具有个别意义的应激事件或境遇所造成的。

2、明显的认知问题

个体在知觉、表象、想象、记忆、思维等认知活动中反应出的明显的错误认知。严重的认知问题称为认知障碍。人脑所涉及的认知功能范畴极其广泛,包括学习、记忆,语言、运动,思维、创造,精神、情感,等等,因此,认知障碍的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这些表现可单独存在,但多相伴出现。

3、负性情绪反应

负性情绪反应表现为愤怒、激动、憎恨、恐惧、悲伤、失望、惊慌、焦虑、抑郁等。严重者称为情绪障碍。情绪障碍的延续能击溃一个人的生物化学保护机制使人抵抗力降低而易罹患疾病。客观事件我们是无法左右的,有些事件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主观信念是我们可以通过努力加以控制的。虽然我们无法避免所有不合理的信念,但我们应充分认识它的存在,尽量减少情绪反应对我们生活的负面影响。


4、行为反应

行为反应主要是指因害怕、焦虑和恐惧而产生的一系列行为,焦虑样行为是特指在环境改变时表现出的不良反应。当灾害的创伤而致机体发生急剧变化突然时,并将产生一种紧迫感和危机感,心理行为也随之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过度的心理行为障碍会引起躯体的病态,导致免疫功能下降而致各种疾病。因此,协调和疏导患者的心理行为,使患者处于最佳的心境环境中,发挥医疗的作用使疾病早日康复是十分必要的。


5、人际关系及个性改变

人际关系系指社会人群中因交往而构成的相互联系的社会关系,中文常指人与人交往关系的总称,也被称为“人际交往”,包括亲属关系、朋友关系、学友(同学)关系、师生关系、雇佣关系、战友关系、同事及领导与被领导关系等。个性就是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个性,在心理学中的解释是:一个区别于他人的,在不同环境中显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性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在遭遇灾难后,部分人会出现人际关系及个性的改变。

程平安:危机发生时常见的心理症状及应激反应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该怎么办?

(一) 危机时期,要懂得安生立命,凭最根本的常识行动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我们应该怎么办? “常识是对抗病毒疾病的最好方法”,这是Elisabeth Rosenthal建议的。她曾是一名急诊室医生,并在担任《纽约时报》驻华记者期间报道了SARS的爆发。在危机期间,她和家人呆在北京并平安度过危机。她说,这个最重要的常识是:(1)勤洗手;(2)生病时不要去办公室;当你的孩子生病时,也不要送他们去学校或托儿所。在她看来,常识是对抗病毒疾病的最好方法。Rosenthal认为,虽然病毒可以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但她更担心触摸传播。病毒附着在门把手、鞋子等物体表面,你在接触“污染物”后没有马上洗手,反而触摸了眼、鼻、口,这种行为会令病毒更有效地传播。对于口罩,Rosenthal的意见是:如果你身处医院、市场或火车等拥挤密闭空间,那么随身携带口罩作为预防措施是有意义的。但一般来说,在室外流通的空气中,病毒传播不那么容易,长期佩戴口罩反而令人呼吸不畅。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口罩存在被污染的可能,因此建议在每次外出时取用新口罩。

(二) 危机时期,面对各种信息,学会分析处理及取舍

在危机中,一些人面对各种信息轰炸,有的无所适从,有的陷入了混乱乃至麻木中,开始闭目塞听。主要是人们焦虑,没有清晰的前景,看不到远方,容易选择符合自己的信息,可能导致偏差。俗话说:谣言止于智者。智者就是那些我们可以信任的人及信息源。信任是怎么建立的?是平时生活中积累的。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听从内向的声音,只认可那些可信任的信息源,不轻易听信未经认证的信息。这个期间,也可以多和家人及亲朋好友交流,共享信息,互相验证。避免采取个人行动,毕竟在危机期间,轻易出行或行动是有很大风险的。那种我行我素的行为,会给自己,给家人乃至朋友及同事等人,带来更大的麻烦。这样做,是不明智的,也是不负责的。

如何分析一条信息呢?

第一, 这条信息是可能的吗?它是否来自可信的机构?没有的话,就可以忽略。另一种方法就是反证法。有没有与它互相矛盾的信息?那个与它矛盾的信息,谁更靠谱一些?

第二, 如果这条信息是可能的,那么这条信息,是什么时间段和什么地点发生的?

也就是说这条信息的现实性如何?这些确切可验证的部分是否可以查证?如果这条信息是现实发生过的,那么剩下来就要分析,这样的事情在过去在某地发生过,其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其发展的规律是什么?了解了其原因和规律,也就是把握了其必然性的问题。分析了可能性、现实性和必然性,把没有可能性、没有现实性、没有必然性的东西排除了,剩下的就是判断:我需要这条信息吗?

第三, 信息的取舍

这条信息怎么出来的?对我有什么用?我对这个信息来源的信心如何?我对我自己的分析和判断的把握程度如何?如果我采纳这条信息,那么我是否向其他人提供我的分析和判断,我给别人分享我的这些分析和判断,目的是什么?是人云亦云地模仿?是通过说话降低自己的焦虑?是显示自己消息灵通?还是为了给自己和对方增加安全保障?如果是为了给自己和对方增加安全保障,如果把握度比较高,那么可以稍微有保留地说一说(因为自己未必正确),如果自己的把握度不高,如果是处于其他目的,那么,就可以不说了,以避免误解。

(三) 危机时期,面对各种困境,保持一颗乐观的心态

此外,面对当前迅速扩散的病毒疫情,观点作者David Quammen指出,我们面临着两项重大挑战。短期内:我们必须用尽全力,充分投入资源,在新型冠状病毒成为破坏性的全球流行病之前遏制和消灭它。长期来看:当尘埃落定时,我们必须记住,新型冠状病毒不是什么新奇的事件,也不是降临在我们身上的不幸。这是我们人类的所作所为自己造成的——过去是这样,现在也是这样。

能够做到前面这三点,需要一颗宁静明晰的心灵。面对蜂拥而来的各种信息,凭我们的常识,凭我们对可信信息源的验证,就可以有选择地采纳。花较少的时间与精力获取必要的信息。在危机时刻,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弱,不轻易传递没有经过验证的信息。没有经过验证的信息虽然不像谣言,但可能引起误解。以常识为本,就可以在危机时刻平和度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