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遠銷40多個國家,年利潤近3億,如今負債197億宣告破產

文 | 支付公元

相較於傳統汽車,近幾年我國新能源汽車成為發展新趨勢。

截止到2018年,中國連續十年被評為世界最大的汽車市場,汽車行業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撐,我國汽車品牌以及相關企業數量不斷增加。

據相關數據顯示,截止到2019年6月份,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量高達61.4萬輛,相較於往年增長48.5%。儘管新能源汽車的產量在不斷增加,但由於受到補貼出現滑坡等多個原因,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依舊面臨重重困境。與此同時,與新能源汽車緊密相關的電池發展也進入“寒冬”。

產品遠銷40多個國家,年利潤近3億,如今負債197億宣告破產

曾經被稱為電池巨頭的沃特瑪在去年11月份正式宣佈破產。據相關數據顯示,沃特瑪對外負債金額高達197億元,拖欠近600家供應商債權達到54億,以往的電池巨頭沃特瑪如今因為負債過高,最終只能以破產告終。

據相關資料顯示:創始人李瑤在創立公司前,曾經在靠電池起家的比亞迪工作過。由於之前有豐富的工作經驗,加上極具商業頭腦的他,離開比亞迪後決定自己創業。沃特瑪的前身名叫樂凱電池,後來更名為沃特瑪。

創立之初,我國還未打開新能源汽車市場,因此他將公交公司當做消費的主力軍。但是用電力驅動的公交車在當時也屬於新生事物,所以沃特瑪發展一直不景氣。

產品遠銷40多個國家,年利潤近3億,如今負債197億宣告破產

直到2008年,公司才出現轉機。當時由於奧運會在北京舉行,政府為了保護環境,減少汙染,開始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新能源公交車也開始普及。李瑤利用此機會,讓沃特瑪成為純電公交的技術支持商。截止到2011年,沃特瑪佔領了我國新能源公交車上近70%的份額。

有政府政策對新能源汽車的鼓勵和扶持,沃特瑪的發展水到渠成。隨後,沃特瑪和多家新能源汽車開展合作,裝機的數量僅次於當時的電池巨頭企業寧德時代和比亞迪,市場不僅僅侷限在深圳,還分佈在上海、廈門等全國31個省市。除了國內,沃特瑪在國際上也擁有一定的影響力,遠銷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到2015年,沃特瑪在國內市場的佔有率佔到26.6%,純收入高達2.76億元,同比增長123倍。

產品遠銷40多個國家,年利潤近3億,如今負債197億宣告破產

沃特瑪的發展沒有繼續一路高歌下去,在2018年,政策對鋰電池的質量有了更高的要求,由於政策轉變過快,沃特瑪之前生產的電池沒有達到質量要求,導致庫存產品無法銷售,讓沃特瑪損失慘重。

除此之外,為了進一步擴大市場佔有率,沃特瑪開始向外界瘋狂借債,加上政策調整導致補貼減少,新能源汽車的銷量開始走下坡路,導致負債率本就較高的沃特瑪最終因債務過多崩盤。

產品遠銷40多個國家,年利潤近3億,如今負債197億宣告破產

由曾經的無限榮耀到如今的狼狽離場,沃特瑪的發展固然讓不少人惋惜,但市場生存法則本就是優勝劣汰。想要在市場上站穩腳跟,就必然要有洞察市場發展的眼力。沃特瑪的退場也給其他新能源行業的企業一個教訓,新的行業想要發展並非易事,需要企業腳踏實地、不斷摸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