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體型小,心跳每分鐘達1000次,為什麼壽命有30年之久?

量子宇宙


蝙蝠的心跳和它的體溫原本不允許它活30年,但蝙蝠有個特殊的本領,在不斷的進化中,它能自己修復錯誤的基因。這使得蝙蝠自身細胞的分裂次數遠超了大部分動物的細胞分裂極限,簡直就是個小怪物。


MS小泡泡


自然界中的小型動物,壽命一般都比較短,但野生小蝙蝠的長壽紀錄是41歲,這與人們“小型生物長得快、死得早”的觀念相矛盾。

那麼蝙蝠為何會成為例外呢?

蝙蝠的心跳頻率

蝙蝠的心跳在飛行時可以達到791到1066次每分鐘,但是在休息時,它們的心跳會週期性的大幅度減緩,這可以減少蝙蝠一天10%的能量預算。為了弄清蝙蝠能量代謝速度,研究人員對蝙蝠進食後的呼吸及影響能量代謝的皮質醇進行了監控。

研究表明,蝙蝠進食8分鐘後就開始燃燒消化這些食物並呼出二氧化碳,這些食物一半能量轉化為脂肪供明天使用。它們從根本上改變了自己的心跳,當它們飛行時,心臟像短跑運動一樣全力運轉;當休息時,心臟向長跑運動員那樣慢了下來。(這項研究於2017年9月22日在《科學》雜誌上發表。)

這意味著它們可以自行調節身體的的能量消耗速度,作為一種野生動物,飢餓是生存最大的敵人,而蝙蝠的這種特性可以使其在缺少食物時大大提高自身生存的概率,這是蝙蝠長壽的一大原因。

冬眠的習慣

能夠進入冬眠的蝙幅物種分佈在菊頭蝠超科、葉口蝠超科和蝙蝠超科中,大部分物種生活在亞熱帶或寒帶環境中,而非冬眠蝙蝠主要發現生活在溫帶或熱帶地區

一年四季之中,冬天在野生動物眼中顯得格外漫長。食物短缺,氣溫驟降,往往使得那些年紀偏大,運氣不好找不到食物的野生動物會在這個季節逝去。但對於蝙蝠來說冬天並不難熬。

蝙蝠的冬眠過程需要經歷一系列休眠—覺醒的循環,即在經過一段時間的蟄伏休眠後,它們需要依靠覺醒恢復各項生理機能並且進一步觀察周圍的環境。雖然這個過程需要消耗較多的能量,但總體耗能量只佔活躍時期的4-15%,因此大部分蝙蝠在體內儲存足夠脂肪的條件下能夠順利度過長達六個月以上的持續冬眠過程。

冬眠這一生物習慣大大增加了蝙蝠的整體壽命,使其可以較為輕鬆的度過一年之中最難熬的日子。

可以自我修復的DNA,特殊的免疫系統

鼠耳蝠屬是世上「最長壽」的蝙蝠,其中已知有 13 個種類可為自己慶祝 20 歲生日,而布氏鼠耳蝠(Myotis brandti)甚至有活到 41 歲的紀錄,壽命遠超科學家的預想。更神奇的是──這些蝙蝠就算老到飛不動了也不會得癌症。

由愛爾蘭都柏林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Dublin)生物學家 Emma Teeling 領導的跨國合作研究表示,

鼠耳蝠可能已經演化出修復細胞損傷但不誘發癌症的獨特染色體機制,和大多數按定律生老病死的蝙蝠種不同,鼠耳蝠最後通常死於饑荒、脫水或意外事故,很少死於老年病變。

蝙蝠的長壽不僅僅是因為它能解決外在的“難題“,更重要的是它身體內部為了應對疾病而做出的奇特的進化。

由於蝙蝠生活習慣的原因,蝙蝠身上帶有大量病菌,與人類和其他哺乳類動物不同,蝙蝠的免疫系統對待病毒的態度是“忍氣吞聲”,力求和病毒和平相處。因此,蝙蝠進化出了一種特殊的免疫機制,具有比較強的免疫耐受力。小蝙蝠一出生就攜帶有大量的病毒而毫無影響,就是因為蝙蝠和病毒之間這種奇妙的平衡關係。

結論

蝙蝠克服了外界生存的困難,很大程度上也免去了疾病的煩惱,所以,我認為蝙蝠所擁有較長的壽命並不是一件特別令人吃驚的事情。


流行的雲


首先,蝙蝠的心跳只有在飛行時才最高達到1000次每分鐘。其實蝙蝠的心跳並不是一致保持這個節奏,如果是這樣,到冬天它就會被餓死,因為冬天沒有充足的昆蟲可以供食用,而無法滿足這麼高強度的代謝需求,所以一直這麼快,這麼高強度的代謝,會被活活餓死,可能活不過一個冬天,所以蝙蝠有冬眠,冬眠時蝙蝠的心跳可以慢到一分鐘只有幾次。所以可以大大的降低消耗讓它順利活過冬天,來年春暖花開,又是一條好漢。

其次,蝙蝠在長達萬年的進化中,適應了飛行中高速的心跳,及高速代謝的過程,讓它的細胞複製過程中的DNA的修復功能達到了動物界最強,基本上經歷幾十年的分裂而幾乎不出錯,所以它極大可能的保證了蝙蝠自己不會得癌症,而死於癌症。

最後,蝙蝠強大的免疫力,讓它幾乎免受一切病毒的感染,因為蝙蝠的身上可以攜帶多大上百種病毒而不致病。這也是長期進化的結果,因為蝙蝠的食性比較雜,天上飛的,水裡遊的,地上爬的,樹上結的,沒有它不能吃的,所以它可以將幾乎半個自然界的病毒種類集一身。這樣在上萬年的進化過程中,就進化出了這個全天24小時免疫功能全開的怪物,保證了其不被感染,不會生病。

綜合以上三個原因,保證了蝙蝠可以長達30年的壽命。

最後,歡迎大家留言評論,我會一一回復,同時請大家關注我,可以瞭解更多病毒,細菌等微生物的小知識。


大釗Eleven


雖然沒有研究過蝙蝠壽命,如果心跳正常1000次每分鐘,壽命最多三五年,不可能30年。因為地球上人類心跳總次數最多,記得二十億次。其他哺乳動物奇蹟般,心跳次數都是一個定值,記得五億次,就像造物主設計好了一樣。心跳只要到了這個心跳次數必須死。紀錄片裡有種生活在地下的老鼠,心跳就是一千次,結果壽命二年,時間到了剛才還說活蹦亂跳,轉眼就蹬腿


求佛天子


蝙蝠擁有超強的基因修復能力,一般來說,染色體尾巴上有段端粒,分裂一次丟失一點,人細胞通常能分裂50~100次,然後就衰老死亡。

但蝙蝠染色體上基因讓端粒不隨分裂變化,或變化很少,因為基因可修復,蝙蝠中NF-κB家族轉錄因子c-REL受到正選擇,在DNA損傷中有保護作用,於是這種小個體,快代謝的小動物能活30年!



張文娟呼吸內科醫生


只有飛行的時候才跳這麼快,其餘時間很慢,甚至只有幾次每分鐘


建華兄damon


蝙蝠體型像老鼠,其實它(翼手目)一般只生一胎、兩個乳頭、壽命較長。這些更類似靈長目,因此攜帶的病毒可能傳給人。祖先可能和靈長目一樣是樹棲吃蟲吃果實哺乳動物,由於變異進化成了唯一會飛翔的哺乳動物。蝙蝠還有很多本領,如能改變體溫、冬眠、快速修復能力等,這樣都是為了適應飛行。


陽洋21055120


吸血鬼的化身


八寶葫蘆娃


壽命的長短不是取決於體形的大小如鳥龜能活數百歲,心跳的快慢不取決於心臟本身,而取決於血液,血液在運動時包括大腦神經運動

血壓升高,血壓越高心跳越快,反之,不運動即靜止下心跳減慢。運動即新陳代謝使然而己


科普大千世界


這只是專業又科學設計的生命程序而已,沒什麼可奇怪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