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和英语体系有什么不一样?

活动中心17653708


哈哈

汉语多短语,英语多长句。

汉语的语法其实超级复杂,但是英语的语法,可以比较容易地搞明白。

(不要觉得 汉语语法不复杂 就一个 ’了‘ 字

很多外国人学一辈子中文,都搞不明白)

当然,这个问题对你学习英语,其实意义不大。

好好跟着教材来,才是王道。


English学习帮



汉语和英语作为两种高度发达的语言就其思维本质而言大同小异,仅仅在思维的角度上稍有区别。

比如汉语英语都有两种基本的句型:

1. 主系表; 即什么是什么

2. 主谓宾。 即什么做了什么

例如:

主系表示例:

汉语: 我是一个学生。

英语: I am a student.

主谓宾示例:

汉语:我爱你。

英语:I love you.

以上例子可以看出,从大的方面而言,从主谓宾等主干表达顺序而言,中英的表达顺序是一致的。只是对于一些附属成分,如修饰主语、宾语等主干的定语而言,中英文采取的不同的方式,即中文采取了前置的方式,而英语采取了后置的方式。

中英文定语示例:

中文:这就是我想要的那本书。 定语前置

英语:This is the book that I wanted. 定语后置

之所以很多人觉得英语语法和中文语法会有很大的不同,其本质是没有真正的理解英语语法,同时作为两种高度成熟的语言,英文能表达什么意思内涵,中文就一定也能表达同样的意思内涵,所以英语有这样的语法,中文也相应的有对应的语法。就好比很多人说英语有时态,中文怎么没有时态呀?此话大错特错!中文同样有时态,比如中文同样有:

一般现在时态、一般过去时态、一般将来时态、一般过去将来时态;

现在不定时态、过去不定时态、将来不定时态、过去将来不定时态;

现在进行时态、过去进行时态、将来进行时态、过去将来进行时态;

现在完成时态、过去完成时态、将来完成时态、过去将来完成时态;

现在完成进行时态、过去完成进行时态、将来完成进行时态、过去将来完成进行时态;

中英文时态是严格的一一对应的,中国学生之所不知道中文存在这样的时态,是应为当局者迷,就好像鱼儿不知道自己在水中一个道理。

示例:

一般现在时态:

中文:我天天去学校。 (常态,长期不变的动作状态)

英文: I go to school every day. (常态,长期不变的动作状态)

现在进行时态:

中文: 我在吃饭。(非常态,又叫进行态,可以感知动作的延续)

英文:I am eating. (非常态,又叫进行态,可以感知动作的延续)

从以上示例你可以看出,中英文时态是严格的一一对应的。只是英语语言要求更加严格,“时“和”态”必须要严格的形式进行区分,如:

中文:我不是天天去学校。 (“时”的概念没有明确的形式表达,而是通过对话的语境进行表达,天天并没有说是现在天天,还是过去天天,还是将来天天)

英文: I don't go to school every day. (do表达现在“时”; go表达“态” )

现在进行时态:

中文: 我在吃饭。(“时”的概念没有明确的形式表达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而是通过对话的语境进行表达,“在”表达进行“态”)

英文:I am(现在“时”) eating(进行“态”).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英语语法和中文语法没有多少区别,只不过在学习语言的时候,我们对母语的语法视而不见,对英语的语法又没有学透,直接导致中英理解的时候不能达到思维的同频共振,因此而误以为中英语法和思维有很大区别。


Aaron图书分享号


一、语言类型学

英语是主语优先的语言,非常强调句子结构,表现在:主语不可或缺,因此即使主语没有语义作用,也必须存在,哪怕是it,there等做的“假位”主语。谓语在人称和数量上要和主语保持一致。

中文是话题优先语言,更加强调情景,通过建立情景传递信息,句子结构松散,有时候甚至没有主语。

二、思维不同

在表达上面,中文更加注重迂回渐进,起承转合,常常先说理由再引出结论,而英文更加开门见山。

中文先解释理由,再说出观点。英语更多的先表明观点再说出理由。这就是两种思维上的不同。

三、英语多长句,汉语多短句

由于英语是“法治”的语言,只要结构上没有出现错误,许多意思往往可以放在一个长句中表达;汉语则正好相反,由于是“人治”,语义通过字词直接表达,不同的意思往往通过不同的短句表达出来。

四、英语多从句,汉语多分句

英语句子不仅可以在简单句中使用很长的修饰语使句子变长,同时也可以用从句使句子变复杂,而这些从句往往通过从句引导词与主句或其它从句连接,整个句子尽管表面上看错综复杂却是一个整体。

汉语本来就喜欢用短句,加上表达结构相对松散,英语句子中的从句翻成汉语时往往成了一些分句。

五、主语,宾语等名词成分“英语多代词,汉语多名词”在句子中,英语多用名词和介词,汉语多用动词。

英语不仅有we、you、he、they等人称代词,而且还有that、which之类的关系代词,在长而复杂的句子,为了使句子结构正确、语义清楚,同时避免表达上的重复,英语往往使用很多代词。

汉语虽然也有代词,但由于结构相对松散、句子相对较短,汉语里不能使用太多的代词,使用名词往往使语义更加清楚。


白児GPL


1、英语多抽象,汉语多具体

做翻译实践较多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英文句子难译主要难在结构复杂和表达抽象上。通过分析句子的结构,把长句变短句、从句变分句,结构上的难题往往迎刃而解。表达抽象则要求译者吃透原文的意思、用具体的中文进行表达,这对考生往往具有更大的挑战性。

2、英语多从句,汉语多分句

英语句子不仅可以在简单句中使用很长的修饰语使句子变长,同时也可以用从句使句子变复杂,而这些从句往往通过从句引导词与主句或其它从句连接,整个句子尽管表面上看错综复杂却是一个整体。汉语本来就喜欢用短句,加上表达结构相对松散,英语句子中的从句翻成汉语时往往成了一些分句。

3、英语多省略,汉语多补充

英语一方面十分注重句子结构,另一方面又喜欢使用省略。英语省略的类型很多,有名词的省略,动词的省略,有句法方面的省略,也有情景方面的省略。在并列结构中,英语往往省略前面已出现过的词语,而汉语则往往重复这些省略了的词。

4、“英语多代词,汉语多名词”(主语,宾语等名词成分)

在句子中,英语多用名词和介词,汉语多用动词。英语不仅有we、you、he、they等人称代词,而且还有that、which之类的关系代词,在长而复杂的句子,为了使句子结构正确、语义清楚,同时避免表达上的重复,英语往往使用很多代词。汉语虽然也有代词,但由于结构相对松散、句子相对较短,汉语里不能使用太多的代词,使用名词往往使语义更加清楚。

5、英语多前重心,汉语多后重心

在表达多逻辑思维时,英语往往是判断或结论等在前,事实或描写等在后,即重心在前;汉语则是由因到果、由假设到推论、由事实到结论,即重心在后。

6、英语多被动,汉语多主动

英语比较喜欢用被动语态,科技英语尤其如此。汉语虽然也有“被”、“由”之类的词表示动作是被动的,但这种表达远没有英语的被动语态那么常见,因此,英语中的被动在汉译中往往成了主动。

7、英语多变化,汉语多重复

熟悉英语的人都知道,英语表达相同的意思时往往变换表达方式。第一次说“我认为”可以用“I think”,第二次再用“I think”显然就很乏味,应该换成“I believe”或“I imagine”之类的表达。相比之下,汉语对变换表达方式的要求没有英语那么高,很多英语中的变化表达译成重复表达就行了。

8、英语重结构,汉语重语义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曾经就说过:“就句子的结构而论,西洋语言是法治的,中国语言是人治的。”所以英语重结构,汉语重语义。

9、英语多长句,汉语多短句

由于英语是“法治”的语言,只要结构上没有出现错误,许多意思往往可以放在一个长句中表达;汉语则正好相反,由于是“人治”,语义通过字词直接表达,不同的意思往往通过不同的短句表达出来。

10、英语多引申,汉语多推理

英语有两句俗话:一是Words do not have meaning,but people have meaning for them.(词本无义,义随人生),二是You know a word by the company it keeps.(要知义如何,关键看词伙)。这说明词典对词的定义和解释是死的,而实际运用中的语言是活的。从原文角度来说,这种活用是词义和用法的引申,翻译的时候要准确理解这种引申,译者就需要进行推理。


小新怪杂谈


英语属印欧语系日尔曼语族西支。它是现代语言中最具影响的一种语言。许多国家和地区都以英语未官方语言,它也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之一。由于在历史上曾和多种民族语言接触,它的词汇从一元变成多元,语法从“多屈折”变成“少屈折”,语音也发生了规律性的变化。在16世纪,英语和意大利语、法语、西班牙语一样,都是各自国家的民族语言。但是,英语在当时文化影响上不如意大利语和法语,在使用范围上不如西班牙语。4个世纪以后的今天,英语在国际交往中使用最广,英语科技词汇基本上已成为国际上通用的术语。

英语是当前世界上通行最广的语言之一。目前世界上把英语作为第一语言(本族语)的人口约有3亿,作为第二语言使用的人口约有2.5亿。此外,把英语作为外国语使用的人口约有3~5亿。英语已经逐渐成为一种中性的信息媒介。


一叶知秋369


汉语和英语是二个不同的语种,汉语是甴象行文字演变而成,而英语完全是字母浮号而成。汉语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英语只是近代才变化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