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鄉鎮合併了,地級市縣是否也該合併簡化?你怎麼看?

劉強西d


分省設立,以黑龍江省舉例,面積大,應東西部各設二省,合併地市,每個省設三個市,東部為哈爾濱市,牡丹江市,佳木斯市,西部成立興安省,三個市為大慶市管原綏化,黑河市區域,齊齊哈爾市管原地區及大興安嶺地區。


武情情爸


本人的建議歸納起來可以用十個字來總結。分省;撤市;並縣;並鎮;並村。

分省 中國目前有三十四個省級行政區,有的省份太大,如果實施省直管縣,管理起來有難度。可以考慮將新疆,內蒙,甘肅,黑龍江,四川,陝西,雲南,湖南,湖北等省區整合重新進行行政區劃,以小動為原則。再將深圳,青島,大連等區域強市直轄。全國擬成立五十個左右省級行政區。

撤市 地級市現已成為雞肋,於情於理於法都沒有繼續存在的必要,國家必須下決心割除這塊墜肉。

並縣 (市) 對於那些體量偏小的縣(市),於以合併。裁撤三分之一為宜。

並鎮 有的鄉鎮規模明鮮偏小,可以考慮合併。總體二合一為宜

並村 農村有許多地方需要資源整合,合併村社就是整合資源的一個手段。二合一為宜


漂泊者sc


我的方案是:縮省並縣鄉,撤地級市:

中國目前有34個省級行政區;

333個地級行政區;

2800個縣級行政區(其中800個市轄區);

40000個鄉級行政區。

我的想法是全國整合成60個省級、

取消地級,

兩三合一,整合成1200個縣級行政區。

撤併一些面積過小人口過少的鄉鎮,整合成30000個。

增加了26個省,少了333個地級市(或地區),少了1600個縣,少了10000個鄉。

其中省級有54個省,6個府;

縣級有1100個縣,100個市;

過程是這樣的:

目前全國越有2800個縣級行政區,其中市轄區約800個,大部分分屬333個地級單位。

首先把所有市轄區撤銷,整個稱333個縣級市,共約2300個縣級單位,挑選最強的100個設立新的不包含農村的高度城市化的市,剩下2200個兩兩合併成1100個縣。

變化的目的是:

一、減少行政層級,改省地縣鄉四級,為省縣鄉三級。

二、減少縣的數量,降低行政成本。

三、分綜合型行政區為非城市型行政區、城市型行政區,按照偏重設置政府部門,更專業化,減少冗餘部門。

變化主要在縣一級,面積翻一翻,鄉鎮數量翻一翻,管理難度不會增加太多,可適當撤減部分鄉鎮。

對於縣域中較強的鄉鎮,改為鄉級市,增加其經濟權限。

以後的市就分兩種,設區市和不設區市。


長島男爵


地級市該撤了,這一行政機構實質成了社會改革、高質量發展、鄉村振興的阻礙。

1、地級市編制龐大,消耗大量財政資源

2、地級市行政職能作用不大,有些甚至成了基層的負擔,私設審批事項、名目繁多的檢查調研考核云云,實質是基層負擔的始作俑者

3、與縣域爭資源。不少地市運用行政手段剝奪縣域的經費,截留縣域的資源,甚至與縣域爭投資爭項目


尖牛刀


現在地級市確實沒有什麼卵用,基本上是傳聲筒,為了刷存在感經常自行出臺一些規定,其實也沒什麼卵用,也是層層加碼,多為形式主義,加重基層負擔而已,同時地級市架構也需要有一大班對應的人員配備,起的作用不大,不接地氣,徒加重了財政負擔而已。省直管縣,才是直接高效的管理方法,省去一大堆麻煩,降低財政支出,是簡政放權的好方向。


廣東南海小邪哥


我國憲法規定的基本行政區劃是三級制,即省級、縣級、鄉鎮級,而地級市因歷史原因屬於省 裡的派出機構,代管著縣、市、區,後來發展為一級的"行政區劃機構"。

通過2018年百強縣發現,江蘇、山東、浙江依然是數量最多的三個,但不論縣級市還是縣,數量都比以前有所減少,廣東更是幾乎絕跡。其原因並非中西部縣市強市崛起把這些沿海發達省份的縣市給擠到了後邊,而是因為這些沿海省份已經率先走起了縣市合併、撤市改區的進程。

可以說設立地級市是現實需求和客觀需要,不是哪位領導一拍腦袋想出來的。而且增設地級市有助於集中區域財政搞城市化,發展中心城市。也確實不利於縣級發展,但發展總是伴隨犧牲,沒有左右逢源的事。

最後,我覺得現在地級市、縣級市甚至是鎮級市(可能有)名稱上沒法區分,應該把大部分的地級市改成府或郡,如果保留“市”,那就取消縣級市,直接就是縣,至於鎮級市村級市等等的就不應該存在!相鄰的管轄面積小的縣級單位應該合併在一塊組成比較大的縣級單位,精簡縣級機構,比如說河北。地級市也是同理。





八碗雞湯


根據憲法規定,我國行政區劃是省、縣、鄉三級,那麼所謂的地級市就缺乏法理依據,但是在實踐中所有的省都有幾十個縣,完全由省直管有些困難,於是就出現了地區這個層次,代省管理縣。而在國家進入工業文明時代又出現了以二.三產業為主的城市,這種代表新興生產力的市具有相當規模的就稱為省轄市,解放後也一直保持這種狀態,它的特點是地區與市有著較明顯的產業分工,前段時間由於推行城鎮化就將原來的專區以其所在縣為名,以區內各縣梱綁為一個地級市,多年實踐下來的反思發現有些問題需要解決。概括一下:2019年6月22日在北京中國人民大學應用經濟學院主辦的十四五中國城鎮發展論壇學術研討會上對前段的城鎮化存在的問題概括為:起點低、速度快、質量差、我認為還要加一個水分大。這樣宣佈的城鎮化不遵循經濟原則,忽視城市公共基礎建設,缺乏城市交通、教育丶科技、醫療民生配置…應該尊重經濟規律和必要的產業分工、社會規律、自然規律和城市自身生成的發展規律,以人為本科學發展,建設宜居宜業城市,堅決避免大城市病…

過去以地區翻牌子成立的以行政級別而確定的市抹煞了必要的社會產業分工,分散了社會資源,出現了急功近利、浮躁和形式主義弄虛作假,蜂擁而上的城市化,有人說這麼多工業開發區過去都是基本糧田紅線,在這種湧動下如何保障?

很多專家認為還是要以原來有一定工業基礎水平的城市發展城市群丶都市圈。現在國家的很多文件也是這種提法。

這裡還要特別提一下安徽財政廳對該省行政區劃的調研報告指出全國地市一級平均轄8.6個縣,按此計算全省有12.3個地級市,但是現在發展空間與發展配套水平明顯失衡而無法合理調整。

通過以上分析我個人認為用行政級別稱市有些欠缺法理依據,如果是由於工業文明積澱已成型的市,就叫省轄市,由省政府派出的專署就是地區;一種向城市群發展,一個向現代農業和新農村發展。方向不同發展空間都很大。


江淮老人


廣西可以這樣:三個市南寧柳州桂林,桂林市區以外整編為四個縣即臨桂縣(含永福龍勝)、全州縣(含灌陽)、興安縣(含靈川資源)、荔浦縣(含陽朔)平樂縣,(含恭城)大圩定江二塘劃入桂林市,原灌陽縣整合成三個即文市(含水車新圩東山)、黃關(含新街西山觀音洞井)、灌陽鎮。


榮義元


中國政府進行鄉鎮合併,這個問題一直都是中國時政的熱點,也一直在探索,儘管意見不一,就目前來看應該是利大於弊。我簡單規劃以下幾點:

1.減少了公費開支

2.減少大量的形象工程

3.精簡一些不必要的機構

4.更有利於地方集中管理

5.更有利於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以上簡單概括5點,從鄉鎮合併來看這些有利的可以得出:我認為有一些地級縣也可以考慮合併,比如一些小縣城,管轄區域面積小,人口少,經濟總量小的應該可以考慮合併,因為小縣配備的機構和大縣一樣的,但是小縣工作任務並沒有大縣的多,但是卻給市政府帶來很大的公費財政支出,這耗費了多大的人力物力,浪費了多少國家的公共資源。

我覺得地級市縣應該參考鄉鎮合併適當在一些省份做一些試點,針對一些只管轄兩三個縣區的,經濟總量小,人口少的的應該考慮合併,隨著互聯網信息科技的發達,以及交通的便利,對於政府管理上.方式上不再像以前那麼困難重重,我覺得合併這是一個趨勢!個人觀點,你們覺得同意嗎?



小螞蟻觀點


機構改革最最困難的,小改不解決問題,大改也困難重重,誰也不知道改動以後的效果,很難很難的,增省撤市這個問題已經吵吵多少年了記不得了,大約也有十年左右了吧。

本人想法是,撤省,所有省級行政區域撤掉,幾個省組建一個行政區域,行政管理機構,應當屬中央派出機構。

相應合併市、縣、鄉(鎮),市級合併按目前行政劃分,保留到四分之一左右即可,縣級保留不超過三分之一,鄉(鎮)保留40%左右即可,村應並小留大,結合實際情況不能一刀切,各村黨的一把手應該由縣或鄉(鎮)派出,屬公務員序列。

根據目前交通狀況,通信條件已具備了擴大行政區域管理的條件。

這樣的好處,一是,大權獨攬,小權分散,行政區域擴大,對有效地貫徹中央的指令有絕對好處。二是,對於構建各種經濟區域,大的區域性經濟構想少了因利益分配問題糾結爭鬥情況。三是,在全國範圍內經濟建設,中央都可統籌安排,完全避免大型項目的重複建設。四是,各市、縣因區域擴大,能有效地形成區域性經濟合力,區域性經濟規劃因區域擴大會更加合理。五是,從機構上能夠有效地防止腐敗、不作為、亂作為的發生,因為,瞧著你的百姓多了,領導少了,頭頭幾乎就在中央眼皮底下幹活,嘿嘿嘿,在幹歪門邪道就得惦量惦量了。

因機構改革富裕下來的公務員,可以組建各種工作隊,深入農村、城市百姓中或扶貧,或調研、協助鄉(鎮、街道)村(社區)解決一些比較難點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