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的民航百態

疫情之下的民航百態

看了些文章,說不要再過分製造焦慮和緊張,我理解。因為人們已經足夠的焦慮和緊張了。白天去小區對面搬了箱水,回來時門口大爺緊張的讓我出示身份證,我說我就出去了兩分鐘,他說你還是不要出門的好。


最近的微信步數,每天都是幾百步,但依然能看到很多上萬的步數,大部分都是我的民航夥伴,武漢好像被按下了暫停鍵,中國民航也削減了大量的航班,但還是有很多人奮戰在一線崗位,他們不能停,也停不下來。


這幾天每天微信和微博都收到大量私信,我想摘一些聊聊。(下面的內容全是個人主見,如有不同意見,請多包涵。)


有的公司強制空勤人員休假,輪班制,每人半個月,對於這一現象,有人羨慕,也有人痛苦。


昨天跟朋友談起,她說不想停止工作,因為房貸還要還,還要家人要養。而有人也說希望這一制度在全行業裡推行,眼下大家都不出門,哪怕休假也是在家裡等待,在疫情裡更能體會親情,想多陪陪家人。


其實站在個人立場,不希望大家的收入受到牽連,可我們都知道這並沒有其他辦法,在接下來的時間,疫情得到控制,航空業也不會馬上回到正常的軌道,人們可能心有餘悸,寧肯多在家待一段時間。


最折衷的辦法,是在能力承受範圍之內,企業和員工各自承擔一些責任和損失,企業若是倒下,員工更不會好。在此基礎上,強制休年假、強制休療養假,已經不是最壞的局面。


有的公司停飛了所有湖北籍的乘務員,哪怕她們已經很長時間沒有回過老家,我曾去詢問,航空公司說沒有辦法,很多地方的酒店不接待湖北籍的乘務員,她們落地後可能面對無酒店能住的尷尬局面。


這些天的新聞裡,人與人之間的信任降到冰點,他們不會相信我們“很久沒回去了”這樣的話,看到身份證上的信息馬上就如臨大敵。


隔離的是疫情,不是湖北人,這句話我們都能說,可放在現實裡,又該這樣去解釋?


一朋友的朋友,乘坐飛機被拒載,原因是她是武漢身份證,哪怕她出示了手機上的大量照片證明自己每天都生活在廣州,但同樣無法得到信任,我們自己尚且如此,又怎樣去要求別人?


疫情之下,有的公司還在對旅客進行滿意度測評,我不知道在一個人人自危的飛機客艙裡,甚至連她們的笑容都被遮擋,怎樣服務才能獲得旅客更高的滿意?


有的公司航班上,由於旅客出現確診病例,當班乘務員被隔離,可公司沒有後勤部門保障,要求在家休息的其他乘務員,去食堂領飯再去給這些同事送飯。


我們可以去做,但你覺得我們會不會心寒?


外航裡的中國籍乘務員,同樣面臨著巨大的挑戰,眼下停飛後,很多人也處於被動失業的局面。


而更可惡的是,還會在公司裡被歧視,甚至被辱罵。有位中東某航司的姑娘告訴我,中國籍乘務員一直尊重不同國家的文化和信仰,但那些外籍乘務員總是對她們進行指責和抨擊,在那種環境裡,她們心力交瘁。


有的公司,明知民航局文件要求,加強在運行期間對一線機組、機務、地服等工作人員的個人防護,配發足夠多的防護用品,包括護目鏡。可她們卻偏偏要求不允許乘務員佩戴,還是那個可笑的原因:避免旅客恐慌。


你們難道覺得旅客還不恐慌嗎?


很多處在哺乳期的乘務員擔心自己的孩子,希望公司能夠儘量控制她們的航班數量,現在她們飛完航班,不敢進孩子房門,更不敢餵奶,生怕在自己不知情的情況下把一身病毒帶回家。


在有些機場,乘務員居住密集的地方,小區門口貼出公告,嚴查空勤員工,甚至不允許她們回家。已經有一些乘務員,在飛完航班滿頭大汗回到小區門口被拒之門外,有家不能回,蹲在路邊流眼淚。


她們錯了嗎?沒有,每一名在一線的員工都應當被善待,這時候公司不想辦法,她們孤零零的該怎麼辦?


眼下的疫情,對所有人來說都是挑戰。而航空業的特殊性,又導致了無數的艱難,怎樣管理?又該怎樣解決這些麻煩?


2020年的開頭,好難,但我希望,比疫情蔓延更快的是愛和溫暖。


祝你平安。


疫情之下的民航百態

圖自:陶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