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的民航百态

疫情之下的民航百态

看了些文章,说不要再过分制造焦虑和紧张,我理解。因为人们已经足够的焦虑和紧张了。白天去小区对面搬了箱水,回来时门口大爷紧张的让我出示身份证,我说我就出去了两分钟,他说你还是不要出门的好。


最近的微信步数,每天都是几百步,但依然能看到很多上万的步数,大部分都是我的民航伙伴,武汉好像被按下了暂停键,中国民航也削减了大量的航班,但还是有很多人奋战在一线岗位,他们不能停,也停不下来。


这几天每天微信和微博都收到大量私信,我想摘一些聊聊。(下面的内容全是个人主见,如有不同意见,请多包涵。)


有的公司强制空勤人员休假,轮班制,每人半个月,对于这一现象,有人羡慕,也有人痛苦。


昨天跟朋友谈起,她说不想停止工作,因为房贷还要还,还要家人要养。而有人也说希望这一制度在全行业里推行,眼下大家都不出门,哪怕休假也是在家里等待,在疫情里更能体会亲情,想多陪陪家人。


其实站在个人立场,不希望大家的收入受到牵连,可我们都知道这并没有其他办法,在接下来的时间,疫情得到控制,航空业也不会马上回到正常的轨道,人们可能心有余悸,宁肯多在家待一段时间。


最折衷的办法,是在能力承受范围之内,企业和员工各自承担一些责任和损失,企业若是倒下,员工更不会好。在此基础上,强制休年假、强制休疗养假,已经不是最坏的局面。


有的公司停飞了所有湖北籍的乘务员,哪怕她们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回过老家,我曾去询问,航空公司说没有办法,很多地方的酒店不接待湖北籍的乘务员,她们落地后可能面对无酒店能住的尴尬局面。


这些天的新闻里,人与人之间的信任降到冰点,他们不会相信我们“很久没回去了”这样的话,看到身份证上的信息马上就如临大敌。


隔离的是疫情,不是湖北人,这句话我们都能说,可放在现实里,又该这样去解释?


一朋友的朋友,乘坐飞机被拒载,原因是她是武汉身份证,哪怕她出示了手机上的大量照片证明自己每天都生活在广州,但同样无法得到信任,我们自己尚且如此,又怎样去要求别人?


疫情之下,有的公司还在对旅客进行满意度测评,我不知道在一个人人自危的飞机客舱里,甚至连她们的笑容都被遮挡,怎样服务才能获得旅客更高的满意?


有的公司航班上,由于旅客出现确诊病例,当班乘务员被隔离,可公司没有后勤部门保障,要求在家休息的其他乘务员,去食堂领饭再去给这些同事送饭。


我们可以去做,但你觉得我们会不会心寒?


外航里的中国籍乘务员,同样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眼下停飞后,很多人也处于被动失业的局面。


而更可恶的是,还会在公司里被歧视,甚至被辱骂。有位中东某航司的姑娘告诉我,中国籍乘务员一直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和信仰,但那些外籍乘务员总是对她们进行指责和抨击,在那种环境里,她们心力交瘁。


有的公司,明知民航局文件要求,加强在运行期间对一线机组、机务、地服等工作人员的个人防护,配发足够多的防护用品,包括护目镜。可她们却偏偏要求不允许乘务员佩戴,还是那个可笑的原因:避免旅客恐慌。


你们难道觉得旅客还不恐慌吗?


很多处在哺乳期的乘务员担心自己的孩子,希望公司能够尽量控制她们的航班数量,现在她们飞完航班,不敢进孩子房门,更不敢喂奶,生怕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把一身病毒带回家。


在有些机场,乘务员居住密集的地方,小区门口贴出公告,严查空勤员工,甚至不允许她们回家。已经有一些乘务员,在飞完航班满头大汗回到小区门口被拒之门外,有家不能回,蹲在路边流眼泪。


她们错了吗?没有,每一名在一线的员工都应当被善待,这时候公司不想办法,她们孤零零的该怎么办?


眼下的疫情,对所有人来说都是挑战。而航空业的特殊性,又导致了无数的艰难,怎样管理?又该怎样解决这些麻烦?


2020年的开头,好难,但我希望,比疫情蔓延更快的是爱和温暖。


祝你平安。


疫情之下的民航百态

图自:陶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