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有名的常勝將軍,一仗就把敵國家底打的精光,卻為何遺臭萬年

殺神白起是和廉頗、王翦、李牧並稱“戰國四大名將”。白起的身世一直讓人不解,可以說是十分神秘,因為他是個沒有過去的男人。大家都知道,每個人都會有過去和現在以及將來,但白起沒有過去,所以他的身世一直就很讓人迷惑。在過去那個戰亂年代,要參軍是沒有什麼標準的,不要學歷、不要家庭背景。只要長的高大威猛,能打仗就行。因此這個沒有過去又沒有背景的男人,就靠著多次在戰爭中斬首敵將的能耐一步一步走上了歷史的舞臺。他的這種能力引起了秦昭襄王的注意。從此迎來自己的人生巔峰。

他是有名的常勝將軍,一仗就把敵國家底打的精光,卻為何遺臭萬年

長平之戰是白起可以拿出來大吹特吹的一仗。當時的趙國是戰國七雄之一,國君的祖先原為趙侯,戰國初期,韓國、趙國、魏國三國的國君,被周天子承認,完成了三家分晉的最後一步,成為戰國時期的新興國家。趙國自周赧王九年趙武靈王進行"胡服騎射"軍事改革以來,國勢較盛,軍力較強,對外戰爭勝多負少。趙武靈王更親自喬裝使者入秦,考察秦國地形,意圖於九原出擊繞開函谷關攻滅秦國。

他是有名的常勝將軍,一仗就把敵國家底打的精光,卻為何遺臭萬年

而秦國則位於趙國的西面,是春秋戰國時期的一個諸侯國。秦國最初的領地在秦,在當時屬於中國的邊緣部分。秦穆公時,秦國開始參與中原爭霸,逐步成為戰國七雄之一。秦昭襄王時,秦國加快了兼併六國的戰爭步伐。周赧王四十五年,秦軍越過韓國進攻趙國,被趙將趙奢大敗於瘀與。這時,魏人范雎入秦,提出了"遠交近攻"的策略。秦昭王根據"遠交近攻"的策略,首先攻魏,然後轉向韓國。韓國被秦國打敗後。韓國的國君韓桓惠王讓上黨郡郡守馮亭把上黨郡獻給秦國,以求秦國息兵 。馮亭不願降秦,同上黨郡的百姓謀劃之後決定利用趙國力量抗秦,把上黨郡的十七座城池獻給趙國。於是,馮亭便派遣使者通報趙國。就這樣長平之戰打響了。

他是有名的常勝將軍,一仗就把敵國家底打的精光,卻為何遺臭萬年

早期趙國主將是廉頗帶領,因趙軍數戰不利,廉頗於是就依託有利地形,命令士兵固守營壘,以逸待勞,疲憊秦軍。任憑秦軍屢次挑戰,趙兵都堅守不出去應戰,因此,趙孝成王認為廉頗堅壁不出是膽怯的表現,幾次派人責備廉頗。實際上,廉頗準備以以逸待勞的方式首先挫殺秦軍的銳勢,然後等待有利時機再出擊。而兩軍長期相持,對於遠征千里的秦軍來說,實際上意味著走向失敗。秦軍歷來善於突進急擊,只有速戰才能成就大功,而攻勢一旦受挫,往往就會導致士氣的凋敗和進攻實力的摧折。秦軍主將王齕長期求戰不得,秦軍所面臨的高山夜寒,糧草不繼,士卒病傷等不利條件,都使他為久困長平而深深憂慮。

他是有名的常勝將軍,一仗就把敵國家底打的精光,卻為何遺臭萬年

秦軍知道自己的劣勢,於是在公元前270年,秦國丞相范雎帶著自家的千金小姐到趙國去實行反間計,並散佈流言說“廉頗很容易對付,不足掛齒”。要說秦國最難對付最害怕的就是馬服君趙奢的兒子趙括。趙王聽說後,於是就不顧眾人的反對,決定換將,就換上這個讓人最害怕應試教育出身的趙括。而秦昭襄王也暗地裡將白起替換上陣。農曆七月戰爭爆發,戰爭過程十分慘烈。最終結局不言而喻,趙國慘敗。趙國的大將趙括在突圍的時候被亂箭射死。趙國軍隊因主將一死,無人指揮,所以剩下的士兵也就紛紛都向秦將白起投降。

他是有名的常勝將軍,一仗就把敵國家底打的精光,卻為何遺臭萬年

然白起這時候卻並沒有接受,而是做了一個驚人的決定。讓他被後世之人所罵。白起說:“如果不全部殺掉他們,恐怕再生事端“。這個他們我想大家都知道了,就是趙軍。於是白起用欺騙的手段,命令秦國士兵將趙國降兵全部活埋。只留下年紀尚小的240名士兵放回趙國。經過這長平之戰後,趙國元氣大傷。已經沒有任何能力可以單獨對抗秦國了。就是這一戰,趙國就讓白起給坑的精光了。而白起則因在此戰中坑殺45萬趙軍,被人冠以“殺神”的稱號。更是被後人所臭罵。遺臭萬年。他更是歷史上有記載未嘗一敗的常勝將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