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尝君田文:除了鸡鸣狗盗,再谈谈他的逆袭、养士和纳谏。

孟尝君田文是齐国国相田婴的儿子,田婴有四十多个儿女,而孟尝君田文只是他的庶子,所谓庶子就是妾所生的儿子,按照古代社会宗法制的规定,只有嫡长子也就是正妻所生的长子,才能继承父辈留下来的封地和爵位。如果田文认命的话,我们就见不到孟尝君田文了,但孟尝君和他的母亲不甘命运的安排,冲破了世俗观念,在偷偷养育的逆境中增长才干,成为田氏的继承人。如果按照现在的标准说逆袭的话,那么田文的成长之路,就是典型庶子的逆袭之路。

孟尝君田文:除了鸡鸣狗盗,再谈谈他的逆袭、养士和纳谏。

孟长军姓田名文,他的父亲就是齐国的靖郭君田婴,田婴是齐威王的小儿子,齐宣王的异母庶弟。齐宣王九年,田婴任齐国的国相。田婴在担任齐国国相十一年的时候,齐全宣王死了,齐湣王继位。齐湣王三年,田婴受封于薛邑。

其父田婴:欲擒故纵的获取权力,窥视君位的贪婪庶子。

田婴是一个十分老辣的政客,对于齐国的大权他牢牢的控制在自己的手里。为了掌握权力,他对年轻气盛齐湣王采取了欲擒故纵的策略。田婴对齐王说:“各主管大臣的报告,你应该每天亲自听取并反复审核。”齐湣王照此做下去,不久就感到厌烦,于是把国事全部委托给田婴代办,于是齐国的大权就全部落到了田婴手中。

孟尝君田文:除了鸡鸣狗盗,再谈谈他的逆袭、养士和纳谏。

田婴想在薛建城,一个门客劝阻他说:“您没有看到海里的大鱼吗?海网罩不住他,鱼钩也牵不住他,然而他一离开海水,连小小蚂蚁也可以治他于死地。今天的齐国就是您的汪洋大海,您想长期掌握住齐国,又要薛城做什么,如果失去齐国大权,就算把薛城城墙砌到天上,也保不住自己!”田婴认为他说的有道理,于是放弃了扩建的计划。

孟尝君田文:除了鸡鸣狗盗,再谈谈他的逆袭、养士和纳谏。

通过上面的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知道,田文的父亲田婴作为齐国国相,手腕老辣且狡猾,能够轻易获取齐国国政大权,且能听进门下门客的建议,证明他可以纳谏。同时拥有这两个特质,二者之间并不矛盾。但从他想扩建薛地证明,他实际上对于齐王之位也有窥视之心,只不过因为自己是庶出,因此并无法越制。田婴的内心是很矛盾的,如果从能力上讲,他不认为自己比齐宣王或者自己辅佐的几位齐王要差,但因为自己是庶出,便失去了继承王位的机会。实际上,这一点上田文和他的父亲非常相似,田文就是田婴的小儿子,并且是庶出。

同为庶出:田文和父亲田婴一样是庶出,还差点被父亲遗弃。

田婴共有四十多个子女,其中有一个叫田文,是一个不受宠的小老婆生的。田文生于五月初五,当时田婴就对他的母亲说不要养活这个孩子,但他的母亲还是偷偷的把他养活了下来。田文长大后,母亲才叫他跟着他的那些兄弟一起去见田婴。

孟尝君田文:除了鸡鸣狗盗,再谈谈他的逆袭、养士和纳谏。

田婴生气的对田文的母亲说:“我当时就叫你扔掉这个孩子,你为什么还要把他养活下来。”这时田文过去给父亲扣了一个头,替他的母亲回答说:“你为什么不让留下五月出生的孩子呢?”田婴说:“当五月里出生的孩子长得像门口那样高时,就会对她的父母不利了!”田文问父亲说:“一个人命运好坏是由老天爷决定的,还是由门口决定的呢?”田婴竟然被这个孩子问得回答不出来,田文又说:“如果是决定于老天爷,那你还操什么心呢?如果要是取决于门口,那么我们完全可以把门口修得高高的,是不是还能长得和门口一样高呢?”田婴说:“算了,你不用说了!”他竟然被自己的小儿子问的理屈词穷,他就心里已经感觉到田文确实和其他孩子不同,对他有点刮目相看了。

逆袭之路:获得父亲的认可,田文靠的是积极主动和见识非凡。

过了很长时间,田文找到机会,又在父亲面前问:“儿子的儿子是什么?”田婴回答:“是孙子。”田文又问:“孙子的孙子是什么?”田婴说:“是玄孙。”田文又问:“玄孙的孙子是什么?”田婴说:“那就不知道怎么说了。”田文说:“您在齐国当宰相,到今天已经经历了三代国王,而齐国的土地并没有因为您得到拓展,而您自己家里倒是积蓄了黄金万两。可是您的门下却见不到一个有本事的人,俗话说‘将门出将,相门出相’,现在您的妻妾穿的都是绫罗绸缎,而外面的人连个粗布短衣也穿不上。您的男女佣人都有吃不完的好饭菜,而外面的人却连糟糠也吃不饱,可是您还在这里一个劲儿的积攒东西而不关心国家。整个国家的局势也一天不如一天,这真叫我感到奇怪。”从此,田婴开始看重田文,并让他主持家务,接待往来的客人和外国的来宾。

孟尝君田文:除了鸡鸣狗盗,再谈谈他的逆袭、养士和纳谏。

田文执掌家政后,广散钱财,蓄养心腹之士,因此宾客到田婴家来的也日益增多,田文的名声也建立起来,并传遍了各个诸侯国,各个诸侯都派人来请薛公田婴立田文为太子。田婴答应了田文,田婴死后谥号是靖郭君,而田文得以继承了父亲的爵位,这就是孟尝君。

孟尝君养士:名满天下的谦谦君子,沽名钓誉的奸诈之徒。

下面谈谈孟尝君养士的问题,孟尝君养士不加选择,四处招揽收留各国的游士和有罪出逃的人才,为他们添置家产,给予丰厚待遇,还救济他们的亲属。这样孟尝君门下收养的食客常达几千人,且都各自认为孟尝君亲近自己,因此孟尝君的美名传遍天下。

孟尝君田文:除了鸡鸣狗盗,再谈谈他的逆袭、养士和纳谏。

对于孟尝君养士,司马光曾说:“贤德的君子收养士人,是为了百姓的利益。士人中贤良的人,道德操守足以匡正风俗;才干足以整顿朝纲;见识足以高瞻远瞩、洞察一切;毅力足以团结仁人志士。用到大处可以有利于天下,用到小处可以有利于一国。所以贤德的君子用丰厚的俸禄来收养他们,用尊崇的地位来礼带他们,蓄养一个人就能使天下百姓都普感恩泽,这是养贤之道的真谛。然而孟尝君的养士不分聪明愚笨,不论好人坏人,一概收留,他盗用国库的薪俸,结立自己的私党,沽名钓誉,对上欺骗国君,对下盘剥百姓,这是一个奸雄,绝不值得颂扬。”

鸡鸣狗盗:做秦国的国相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平安脱险全凭鸡鸣狗盗之辈。

秦昭襄王听说孟尝君有才干,就派泾阳军到齐国做人质,用以交换让孟尝君到秦国来。齐湣王二十五年,秦国又一次派人质促交换,终于使孟尝君到了秦国,秦昭襄王立即让孟尝君做了秦国的相国,这时有人对秦王说:“孟尝君有才干,又是齐王的本家,今天您让他当秦国的宰相,他肯定是先为齐国打算,然后才为秦国打算的,这样一来秦国就有危险了。”秦昭襄王一听,改变了主意,准备把孟尝君先关起来,然后杀死他。

孟尝君田文:除了鸡鸣狗盗,再谈谈他的逆袭、养士和纳谏。

孟尝君只好派人向秦王的一个宠姬那里去求救,这个宠姬说:“我希望得到您那件白狐狸皮做的大衣。”当时孟尝君的确有一件白狐狸皮做的大衣,价值千金,普天之下找不到第二件。可是他一到秦国,就已经把它送给了秦王,现在手上再也没有可送。孟尝君很为此事伤脑筋,他问遍了身边的宾客没有一个能想出什么办法。这时一个坐在最下面的专门会偷鸡摸狗的宾客出来说:“我有办法得到白狐狸皮大衣。”于是他在夜间学狗叫,钻进了秦国宫中的仓库,偷回了孟尝君送给秦王的白狐狸皮大衣,献给秦昭襄王的宠姬。

孟尝君田文:除了鸡鸣狗盗,再谈谈他的逆袭、养士和纳谏。

这样一来,宠姬在秦王面前替孟尝君说了好话,秦昭襄王终于把孟尝君释放了,孟尝君一被释放就赶紧逃走,他自己伪造了通行证,并改名换姓准备混出关口。结果在半夜时赶到了函谷关,这时秦王又后悔放孟尝君走了,当他派人赶去的时候发现孟尝君就已经走了,于是秦王又马上派人去追赶孟尝君。孟尝君来到函谷关下,按照规定是要等鸡叫才能开门放行的,孟尝君正在害怕追兵来到,而没有办法出关。这时一个会鸡叫的下等客人学鸡叫,函谷关的雄鸡一起齐鸣,于是开关放行,孟尝君等人检验了护照后出了关门。

孟尝君田文:除了鸡鸣狗盗,再谈谈他的逆袭、养士和纳谏。

等到孟尝君一行人过关后大约一顿饭的功夫,秦王所派的追兵也到了函谷关下,但是已经晚了一步,只好空手而回。当时孟尝君收留这两个鸡鸣狗盗的客人时,其他宾客都觉得和他们在一起是一种奇耻大辱。等到孟尝君这次在秦国遇到了危险,全是靠这两个人的解救,才让大家解除了危难,从此以后宾客们都更加佩服孟尝君的眼力了。

纳谏:从象牙床和宝剑说起,近贤纳谏、为我所用。

孟尝君代表齐国前往楚国访问,楚王送他一张象牙床,孟尝君令登徒直先护送象牙床回国。登徒直却不愿意去,他对孟尝君门下公孙戌说:“象牙床价值千金,如果有一丝一毫的损伤,我就是卖了妻子、儿女也赔不起,你要是能让我躲过这趟差事,我就把一把祖传的宝剑送给你。”

孟尝君田文:除了鸡鸣狗盗,再谈谈他的逆袭、养士和纳谏。

公孙戌答应了他,见到孟尝君说:“各个小国家之所以都能请您担任国相,是因为你能扶助弱小贫穷使灭亡的国家复存,是后嗣断绝者延续,大家都十分钦佩您的仁义,仰慕您的廉洁,现在您刚到楚国就接受象牙床的厚礼,那些还没去的国家又拿什么来接待您呢?”孟尝君回答说:“你说的有道理!”于是决定谢绝楚国的象牙床厚礼。

孟尝君田文:除了鸡鸣狗盗,再谈谈他的逆袭、养士和纳谏。

公孙戌告辞后快步离开,还没出小宫门,孟尝君就把他叫了回来。问道:“你为什么那么趾高气昂、神采飞扬?”公孙戌只好把赚了宝剑的事,如实报告孟尝君,孟尝君于是令人在门上贴出布告写道:“无论何人,只要能弘扬我田文的名声,劝止我田文的过失,即使他私下接受了别人的馈赠也没关系,请赶快来提出建意见。”

孟尝君田文:除了鸡鸣狗盗,再谈谈他的逆袭、养士和纳谏。

司马光尽管认为孟尝君是一个奸雄,但他同样也承认孟尝君是能虚心接受意见的人,只要提的意见对,即使是别有用心,他也予以采纳,更何况那些毫无私心的尽忠之言呢?因此,孟尝君田文既是一个奸诈之徒,又是一个纳谏之人,两个特点放在一个人身上并不矛盾。没有非黑即白的人性,只有错综复杂的人生,这句话用在孟尝君田文身上同样适用。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