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崛起风云人物——魏冉(八)

集中优势兵力,全力攻楚

齐国这个自打春秋就一直富庶、实力较强的国家,被其它五国联军一下子打败了,五国以及未参战的楚国分别使出全力,蚕食齐国的国土和财富。尤其是燕国,趁势几乎灭了齐国,报了当初的被齐国共灭的大仇。秦国本来就是想敲打一下齐国,让其他诸国顺从自己,但是他万万没想到,会给齐国造成如此灭顶之灾。这个出乎意料的结果,可是乐坏了秦国。齐国元气大伤,自此难以振作如初,使原本齐、秦、楚三国鼎立的局面一下子发生了倾斜。

楚国之所以还算得上是一个大国,也仅仅是因为国家面积大、人口多而已,无论是从信义和权威上来讲,都无法与齐国、秦国同日而语。楚国曾经背叛合纵多次与秦国结好,但是这些行为导致的结果就是以齐国为首的合纵国家对楚国十分不屑,甚至出兵教训楚国,而楚国也未能在秦国取得任何好处,秦国将楚怀王骗到秦国幽禁起来,一直到死都没能逃出秦国。此后,楚国顷襄王被齐国拥立为王,总算是报上了一条粗大的大腿,在齐国的庇护下,才得以暂时的稳定和安全。但是此时的楚国,在国际上可以说是颜面扫地、灰头土脸。

燕国一时的崛起,另齐国一时半晌没有了恢复元气的能力,一场国际乱战,终于帮助秦国拔掉了齐国这个眼中钉。那接下来秦国的目标该是谁呢?是继续按照原来的路线,继续蚕食三晋,还是攻打楚国呢?其实秦国原定路线还是继续骚扰三晋,五国灭齐之后,魏冉将矛头指向了韩、魏这两个国家, 并曾用兵直至魏国首都大梁。在这个时期,秦国的用兵时十分谨慎的。为了集中兵力攻打韩魏,秦国两次与楚国相会,稳住楚国。但是,可以看到这一时期的秦国似乎显得格外的小心。因为齐国的前车之鉴,给秦国留下了深深的影响。

秦国崛起风云人物——魏冉(八)

当秦国围攻魏国大梁的时候,魏国当时的相国孟尝君联络了赵国,并北上与燕国结盟。此时赵国也受到齐国灭宋的影响,意识到韩赵魏三晋唇齿相依,小国若不联合,难逃被吞并的命运。于是赵惠文王一改之前置身事外的态度,答应出兵救魏。而燕国国君似乎对于救魏的工作并不积极。打下齐国后,燕国继续向齐国加派军队,巩固战果,其实并没有生么心思染指秦魏之间的战争,借口燕国两年粮食歉收,助魏路途遥远为由拒绝魏国的求助。可是孟尝君是战国难得的人才,大场面见的多了,既然斯文人做不了,那就耍流氓。

孟尝君碰壁后,并没有显得失望,而是轻蔑的看着燕王,他告诉燕王,只要你不支持魏国,那魏国将会无法与秦国抗衡,那我们就割地求和。但是你燕国见死不救,我们会记在心里。一旦秦国撤兵,我们魏国 联合韩国,借助赵国的力量,请秦国发兵,以四国之力攻打燕国。到时候,燕国如何独善其身?燕昭王虽然算得上燕国一代明君,但是毕竟没有看到过这样赤裸裸耍流氓的人物,无奈之下,答应出兵救魏。

秦国看到燕赵两国派兵助魏,马上下令撤退。秦国真的惧怕燕赵魏联军么?其实也不尽然。实际上燕赵魏三国联军虽然气势不小,但是燕国助理已经放到了东方齐国,此次派来的兵将都非精良,而魏国兵将早就被秦国打得没了脾气,其兵力也不足为患,只有赵国兵将在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之后,具有了较强的战力。但是总体而言,基本上可以说是一群乌合之众,凭借当时秦国的军事水平,打赢这场仗未必是一件难事。

但是秦国还是撤兵了。这其中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齐国被折腾散架之后,其实给战国诸侯敲响了警钟,那就是谁都不要打破长久以来形成的潜规则,那就是各国可以互战攻伐,但是只能点到为止,如果胆敢发起灭国战,那这个挑起战争的国家,尤其是像齐、秦、楚这几个曾经欺负过其他几个较弱国家的强国来说,那就是向全世界宣战,那么这个世界就要联合起来先弄死你,再互相打个不停。秦国虽然较其他国家确立了绝对优势力量,但是自认为还不足以对抗整个世界。打到了魏国首都,实际上也将秦国陷进了两难的境地。秦国其实也是一直在犹豫。这时三国联军的出现,似乎给了秦国一个台阶,秦国人高高兴兴的就撤军了。此后,秦国虽然屡次出兵三晋,但战国颇微。似乎到了这个时候,战国进入了僵局。

一部好的电影永远会出现新的大反转剧情,将故事情节推向一个新的高潮。当战国出于各种原因限于一种僵持状态的时候,楚国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开始了他滑稽的表演。楚楚怀王虽然被秦国幽禁而亡,但是他的儿子楚顷襄王似乎并没有向秦国复仇的想法,而是不断和秦国联盟,将强战略合作关系。时间久了,楚顷襄王也耽于这种状态,每天享乐不止。这时,有一位能用弱弓射杀大雁的高手劝谏楚顷襄王,这个人鼓吹楚国国土和军队的优势,希望楚顷襄王重新振作,向周边国家扩张,灭韩魏、和齐赵燕联合,可并力图秦。再者楚怀王死于秦国,于情于理楚国都要教训一下秦国。

这个人以射杀大鸟比拟楚国争霸战国的路径,看似精彩,但是又何其不负责任。楚国多年积弱不强,内部政治混乱,政令不明,人才凋敝,不从自身变革图强入手,反而以攻伐掠地为抓手,意图一鸣惊人,简直是痴人说梦。但是我们不信,那个人并不在乎,因为楚顷襄王信了。于是楚顷襄王派使臣到诸侯各国共商合纵伐秦事宜。

楚国想联合齐国和韩国攻打秦国,这里面还有楚王的一个小九九,那就是借着联军的光,把当时羸弱的周国纳入囊中。但是,周国还是有人才的,周赧王派武公游说楚国宰相昭子,指出周国还是名义上的诸侯共王,虽然已经没有约束诸侯的权力,但是这层窗户纸没有人捅破。如果楚国攻周,像鲁国这样的 礼仪之邦必然憎恨楚国,而齐国及其他诸侯国也会认为楚国不讲道义,背楚而去。一旦楚国攫取了周国九鼎,那其他觊觎九鼎的国家的军队也会接踵攻打楚国。虽然这番说辞,是周朝为了避祸,但是句句在理,也是对战国局势比较准确地分析。但是泱泱楚国竟无人劝说楚王,其实也在预示着楚国政治和谋略上的衰败。

话说楚国准备合纵攻秦,这让秦国人很不高兴。秦国人不高兴了,后果可就严重了。本来秦国还在犹豫,选择哪个国家作为下一步进攻的主方向。楚国的行为,似乎帮助秦国做决定。当时战国局势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当初的秦、齐、楚三个鼎立的国家,只剩下秦国、楚国,齐国元气大伤,一时半会难以恢复。而位于北方的赵国和燕国迅速崛起,尤其燕国当时人才济济,除了卓越的军事统帅乐毅,还有剧辛、邹衍、屈庸等名臣在朝,由于这些卓越的国君和肱骨之臣、绝世名将,使燕国的国力和战斗力走上了顶峰,造就了一时的盛世。但是诸位看官,我在这说的燕国是由于这些人的存在而迅速崛起,而不是国家自下而上的变革造就的。所以,燕国 的命运是与这些人物有着直接的关系,与国家制度、政治、军制无关。但是在秦国看来,燕国的崛起却不得不让秦国重新审视天下形势。如果一味攻韩魏,越有利于壮大赵国和燕国的国际势力。既然楚国挑衅,那就集中力量对付楚国。

我们再来看看楚国当时的形势。楚顷襄王是齐国拥立的,楚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未被秦国修理,基本上就是由于齐国在罩着他的缘故。但是在六国攻齐的时候,楚国反而出兵伐齐,有背信弃义之嫌。楚国大臣又弄死了齐湣王,使楚国的声誉创造了新低。其实,齐国蒙难之际,楚国若出手相救,一是鼎力之势将会继续持续,而楚国的处境也会更好一些。齐强则联秦,秦强则联齐,这样楚国永远是一块香饽饽。齐国衰落了,退在后面的楚国就要面对气势汹汹的秦国,这不是楚国想要的局面。二是楚国将会给齐国一个很大的人情,以后楚国攻城略地,齐国也就不好说什么了。但是,楚国竟无人向楚王劝谏,就算有楚王也未必会听。楚国既无远见,又好大喜功,由此,又将自己向深渊重重的推了一把。

秦国似乎把这一切看得很清楚。对于楚顷襄王这个人,倾国认为其是软弱无能的。他的父亲被秦国人幽禁而死。楚怀王在楚国是深得民心的。楚怀王的死,让楚国人十分悲痛,更加痛恨秦国。新君登位,全国上下翘首以盼国君振作精神,操练军队,与秦国来一场复仇之战。但是,楚顷襄王并未这么做,而是一面抱着齐国大腿不放,一面与秦国修好。如果只是为了创造稳定国际环境发展国力,那也算是楚王的权谋,但是安定下来后,楚王耽于酒色,朝政荒废,楚国人民的血性被当政者一点点磨灭,楚国人民也对自己的这位新君失去了信心。秦国捉住了这一时机,于是弱楚的行动,一步步展开。

在攻打楚国之前,秦国先后两次与魏国相会,达成和平协议,与魏国交好。这样,请过就将东侧威胁化解了,可以集中力量修理楚国。但是楚国号称甲士百万、广地千里,其实力不容小觑。但是,当时楚国存在着一个大大的问题,也是一个致命的问题,那就是没有能够统筹楚国攻守战略和实际作战经验的名将。我们反观秦国。当时如饿狼般的国相魏冉当政,他是这一时期战国著名的战争狂人,而他手下秦国名将双骄白起和司马错两个人都在,可以说这二人得一可安天下。如此三个人一起谋划着如何干掉楚国,再大的困难似乎也都不是什么问题了。

首先,秦国司马错先从四川向南攻击楚国,攻取黔中郡,取得楚国上庸、汉北之地。接着白起以此为跳板,从武关出发,经汉北之地,顺着汉水,深入楚境。白起可以说是艺攻下高人胆大,就率领着这一支孤军,深入敌境,攻下鄢城和西陵,最终攻下楚国首都郢都。在此期间,为避免他国来救,秦昭襄王与赵国进行了著名的渑池之会,双方达成互相合作协议,确保赵国不会发兵救楚。白起攻破郢都后,向南攻至洞庭湖及其以南地区。又放火烧了楚先王的陵墓,将楚国最后的一点精神依托付诸一焗。楚国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楚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路向北,跑到一个离着韩魏都不算远的地方陈,并定都在这里。楚王的目的,是希望自己再被攻击,好向韩、魏两国求救。楚国君王也就只有这点出息了。

经过此一战,秦国达到了三个目的。一个是此战打出了秦国的威风和杀气,对诸侯各国造成了威慑。之前征战,基本上都是以强凌弱,看不出哪个大国战斗力有多强。但是此一战,秦楚两个实力相当的国家,秦国以压倒性的胜利将楚国打得毫无还手之力,将秦国超强的战斗力展示给世人,令诸侯无不胆寒。第二个是,秦国终于完全确立了在诸侯中超然的地位,从此,再无与秦国抗衡的单一国家存在,虽然秦国还没有鲸吞诸侯的能力和决心,但是足以傲视战国诸侯,进一步确立了秦国霸主的地位。第三个是,楚国经此一役,一方面丢失了大量国土,国力大大受损,另一方面国都的陷落,祖陵被焚毁,使楚国从百姓到君主的士气低迷到极点,战后我们没有看到楚国报复的准备,可以看出楚国已经没有了当年的血性,仅满足于安于一隅,苟延残喘。其实这次攻楚战争对楚国来说是毁灭性的。不仅仅是具体的国土、财富的丧失和军病的死亡,而是楚国上下从民到君都陷入到一种绝望和恐惧当中,这样的国家,已无力抗争和复兴。

秦国崛起风云人物——魏冉(八)

魏冉作为这次攻楚战争的主谋,他善于判断局势的能力和一往无前的决心,又帮助秦国在统一的道路上前进了一大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