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地書”背後普通人的焦慮與等待

沒有人會想到離開校園後的第一次“小寒假”竟然是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2020年的春節始終瀰漫著一種難以驅散的陰霾,人們放棄了古往今來的闔家歡,放棄了津津樂道的走街串巷,甚至放棄了新時代衍生出的旅遊過節,就連小鎮上接二連三的鞭炮聲似乎都成為家家戶戶釋放壓抑的唯一手段。

公務員提早上崗,全國各地優秀的醫務人員趕往疫情一線,宅在家裡的老百姓除了“雲助力”就是不停地焦慮未來······

焦慮最前沿


為什麼武漢的響應不能再快一些?

時間回溯到2019年12月底,當武漢短期連續出現27名“病毒性肺炎”患者(且同時與華南海鮮市場有聯繫)時,相關部門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更沒有立即採取隔離措施,“內緊外鬆”成為了當時的風向標,全國人民仍然沉浸在即將跨年的喜悅中,舉國上下都在為2019年創造的輝煌而歡欣雀躍。這也間接開啟了大規模疫情傳播的序曲······

中央下達指令全面防控疫情,武漢市長公開致歉,1月23日武漢“封城”,緊接著湖北省各市區陸續封鎖,火神山與雷神山醫院開工,各省調撥醫務人員和醫療物資至武漢。這一系列動作緩解了全國百姓的焦慮,卻也讓人再次反思:如果可以響應的更快些是否能夠在1月份就解決戰鬥?

一切無法重來,但歷史卻驚人的相似!

儘管這一次的聯動迅速而有序,舉國上下凸顯了與2003年非典無法比擬的眾志成城。但是,湖北省疾病緊急預防體系的階段性崩塌是不能迴避的事實。十七年前的問題似有似無的還是出現了,也難怪經歷過非典的人都會與之相提並論。他們更多地是焦慮這一次難道又要等到武漢的春天結束才能出去透口氣嗎?

2020這隻黑天鵝何去何從?

除了對生命安危的焦慮,絕大部分老百姓最為關心的就是中國經濟是否會因為這隻“黑天鵝”而倒退?

即使許多經濟學家和國務院發言人無數次強調“只要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中國經濟向好的基本面是不會改變的”。可是廣大打工者依然充滿擔憂:全國餐飲旅遊業第一季度基本宣告game over,影視文娛行業遭遇史上最大的重創,這在目前第三產業佔比逐年遞增的今天無疑是2020經濟趨勢的不確定因素。

這個春節我們看到各大商鋪減租免租,影視人慷慨解囊,餐飲人同舟共濟,這都是經濟指數無法替代的精神力量。然而,當這次“戰疫”結束後,又有多少 企業能夠挺過來,疫情帶來的提前洗牌到底是新的商機還是一次長期疼痛,一切都是未知數!

“兩地書”背後普通人的焦慮與等待


希望在眼前

中國速度依然感動世界

也許我們在焦慮疫情為什麼沒有早點控制,也許我們在指責武漢紅十字會、湖北醫療體系以及野生動物的買賣,也許我們擔憂中國經濟的未來,但這一切都應該在中國速度面前退居次席!

口罩緊缺不怕,加急生產開通醫療物資綠色通道;床位不夠不怕,火神山雷神山以及全國各地的“小湯山”嚴陣以待;人員不夠不怕,各省市醫療團隊以及中部軍區來助力。這就是在每一次危難來臨之後,中國響應的速度與執行力。可以毫不謙虛的說:“只有中國才有這樣的能力在幾天完成如此浩大的調度工程。”

看著央視《兩地書》裡為了武漢醫院建設從山東趕來的幾個中年男人,聽著郭曉冬深情朗讀送給他們的讚歌與祝福,那一刻,所有的擔憂與對未來的迷茫都被希望所沖淡。

擁有這樣的人民,擁有這樣的中國共產黨,哪怕從頭再來,我們也應該信心百倍!


保護自己相信科學

鍾南山拖著84歲的身軀奔赴一線,他為了什麼?他為了讓百姓明白這個病毒,讓百姓清醒的保護好自己。只有相信醫學,相信科學的力量,我們才能戰勝這次疫情!

自從開始公佈患者數量的那一天,謠言就沒有停止過。這背後是一部分趨利者的圖謀不軌,是一部分新聞人的心浮氣躁,更是很多普通人的過度恐慌。而這個時候權威必須擔當重任,數據必須清晰透明。

鍾南山,李雪娟等一線醫學權威每天都在給全國人民做普及,做疏導,用最

親民的方式教會大家做好自我保護,不要過度恐慌,也不要放任自由。這就是真正的國士無雙,定海神針!

數據看似每天增長驚人,看得人心惶惶,可也正體現出國家治理的決心與毅力,也客觀反映了醫療響應的及時與有效,只有數據透明瞭才是對老百姓最好的警示,只有數據權威了才能讓更多人看到拐點到來的希望。

一切都會過去,在這期間保護好自己,相信國家科學的力量,就是普通人作出的最大貢獻。

“兩地書”背後普通人的焦慮與等待

全力阻擊疫情後,我們更多的還是應該冷靜地反思,還會有下一個十七年?我們不希望再次出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