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怎麼給娃高質量陪伴?家長的這些變化讓孩子受益一整年

疫情期間,怎麼給娃高質量陪伴?家長的這些變化讓孩子受益一整年

眾所周知,最近是十幾億人的非常時期,無論是老人還是孩子,都是今生第一次體驗這樣特殊的春節,舉國上下,萬人空巷,所有人如同被疫情隔空點穴,不得到處遊玩,甚至不能走親訪友。

橫掃朋友圈,不再是閤家團聚的和美照片,更不是充滿異國風情的旅遊特寫,而是不斷攀升的疫情感染人數,以及與防病防災有關的各路文章。

在情緒層面,也經歷了幾個大的轉變,最初聽到這個新型傳染病消息時是驚訝與懷疑的,接下來眼看不斷攀升的數字,以及四處蔓延的疫情,開始進入緊張和恐懼,而當政府各項禁令發出,大家又陷入茫然無措。

接下來的朋友圈裡,無數的圖文可以彙總成一箇中心意思:煩悶無聊。

的確,相對過去精彩紛呈的假期,這次的假期是匱乏又無趣的,沒有了外在的娛樂,甚至缺失了基本的物資供應,抱怨和焦慮是難免的。

但是,萬事的意義都是多重的,這次疫情的爆發,一方面是大自然對人類的懲罰,因為野生動物吸取天地之靈氣,與大自然共呼吸,人類斷然把他們殺害變成盤中餐,是破壞自然法則,因此引來巨大的災難。

而另一方面,如今社會高速發展,人人都在求成功求超越,身體和靈魂早就不在一起了,因此,這次被疫情驅動的“集體宅居”,無疑是給大家迴歸的機會。

疫情期間,怎麼給娃高質量陪伴?家長的這些變化讓孩子受益一整年


對於無數躲過病毒侵襲的父母們來說,如果過去一年裡,你因為各種原因無法陪伴到你的孩子,那此刻開始,你可以利用這個漫長的假期,去彌補這一年的“過失“,那就是去給孩子一個最貴重的新年禮物:高質量的陪伴


什麼是高質量的陪伴?

著名的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傑斯說:任何的創傷,都可以通過無條件的積極關注與聆聽來療愈。而無條件的積極關注與傾聽,其實就是高質量陪伴的核心。

記得在一個羅傑斯的個案中,有個女孩曾經被父母拋棄,又被收養的人虐待,在見到羅傑斯之前,已經有了心理應激障礙,不敢見人,語言有障礙,情緒很容易激動。

因此,當她前三次被帶到羅傑斯面前時,她的身體都是緊縮的,嘴是一直緊閉的,看起來諮詢沒有起到任何作用。

疫情期間,怎麼給娃高質量陪伴?家長的這些變化讓孩子受益一整年


但是,從第四次開始,她先是肩膀比以前放鬆,隨後是手指有了一點小動作,後來在被告知諮詢結束的時候,她第一次認真的看了羅傑斯一眼。  

羅傑斯知道,這個15歲的女孩開始“解凍”了。這個解凍,有三重信息:

第一:她開始接納這個諮詢了。

第二:她開始信任這個諮詢師。

第三:她開始有了一點點的安全感。

在精神分析裡說,當一個孩子在童年裡沒有形成安全的依戀關係,一輩子都難以建立安全感,但是從人本主義流派裡,卻讓我們看到了希望,無論過去的經歷有多糟糕,無論你的撫養者對你的方式多麼不恰當,你都有機會通過另外的環境,另外的人,來改寫過去給你帶來的影響。

那麼,這個影響是如何產生的呢?

第一,你確保你當下是專注的

最近看了一本中醫的書,裡面說道:一個無法專注的父母,即使天天陪伴孩子,那也是沒有質量的陪伴。

因此,要做到高質量的陪伴,你就先要檢查一下自己的狀態。

1、問自己幾個問題:

當下還有什麼事情要緊急處理嗎?

此刻還有什麼想法在腦子裡放不下嗎?

如果有緊急待辦事項,那不如先去處理,因為即使不去處理,那你也是身在人不在,你給孩子帶來的只會是急促,緊張的能量,孩子感受的不是愛,而是敷衍。

假如腦子裡不夠寧靜,不如先去靜坐或者做十個深呼吸,清空一下雜念,再過來面對孩子。

俗話說,成功的一半來自於一場良好的準備。因此,在陪伴孩子之前,清空和放鬆是確保自己專注度的必要前提。

疫情期間,怎麼給娃高質量陪伴?家長的這些變化讓孩子受益一整年


第二,以孩子為中心的談話

在“人本”流派中,羅傑斯的諮詢方式採用的是“以來訪者為中心”,意即,不對來訪者的任何故事,任何行為和情緒進行評判和分析,只是帶著全然的抱持和無條件的關注,來傳遞給來訪者愛與關懷。

而在親子關係裡,我們最常犯的錯誤,就是習慣把自己過往經歷和集體意識當成世界的金科玉律,只等孩子開口,我們就不失時機的諄諄教誨,堅決不錯過每一個教育和影響孩子的機會。

殊不知,這樣的做法,正是在封鎖孩子的自我發展與自我探索的道路。

有身心健康專家說,我們看到的世界,和孩子看到的世界是不同的,所以如果我們告訴孩子,世界是怎樣的,那這個說法是錯誤的。

而另一方面,當我們與孩子在一起時,要建立一個目標,我們是來陪伴他的,而不是讓他來陪伴我們,因此,當孩子有任何的請求,無論是要去戶外走走,或者要玩一個看起來無聊的遊戲,只要沒有人身危險,父母都需要答應並且配合孩子。

記得大年初二那天,我和孩子都百無聊賴,於是不約而同想到去附近爬野山,沒有手機,也沒有任何工具,小山因為年久沒有人攀登,既陡峭又荒蕪,加上雨後地面溼滑,後來我們是手腳並用匍匐上去的,等到上到山頂,兩人都成了泥人。看著對方一身泥水,我們相視而笑,歡快的蹦躂著回了家。

回到家裡,我的父母親都用不可思議的眼神看著我們,但是我知道,即使我用一個小時刷洗那些衣服,也很值得。因為我們看了雨後的山頂,我們撿到了樹叢的田螺,我們還用身體與大自然真正建立了聯結。

有心理學家說,陪伴孩子是不計成本的,這個成本不光是物質上面的,更是精神上的。其實只要我們願意把自己捨出去,真正投入的和孩子在一起,哪怕分文不花,給孩子的滋養也是不可估量的。

疫情期間,怎麼給娃高質量陪伴?家長的這些變化讓孩子受益一整年


第三,談話上與孩子保持平視

有人說,真正的溝通,言語信息只佔15%的影響力,而說話的語氣語調,以及肢體信息,才決定談話的質量與影響力。

在親子溝通中,最重要的是父母與孩子目光平視。當父母俯下身來,並用溫柔的目光與孩子交流,孩子就能感受到父母是真正與自己在一起,因此在親子之間,會發生一個奇妙的化學反應:那就是心與心的聯結。

當聯結產生,孩子對父母將不再懼怕,抗拒,或者疏離,繼而敞開自己,把自己的想法,情緒都袒露給父母,而父母只需要像個瓶子一樣,全然接納,並給予必要的反饋與回應:比如簡單重複孩子的話語,以及反饋剛才聽到孩子話語的感受……

或許這個過程只有幾分鐘,半小時,但對孩子的心靈以及你們的關係來說,都將有非比尋常的意義,這樣的滋養,將讓孩子更愛這個世界,也更愛自己。

羅傑斯的那個來訪者在第四次諮詢時,內在開始破冰,僵化的身體慢慢放鬆,到了第八次的時候, 她會和羅傑斯說再見,直到第十次的時候,她居然就會主動說:謝謝你。

一個看起來彷彿精神失常的孩子,僅僅通過談話就逐漸得到療愈,這不是神話,這只是一個人真正被另一個人看見並全然接納以後,生命得以第二次重生。

這個故事是一個隱喻,既代表著我對深受疫情傷害的人們的祝福和祈願,祝福他們都能夠化險為夷,儘快痊癒,也祈願武漢這座美麗的城市能夠恢復燦爛與繁榮。

同時,也希望所有陷入恐慌的人都能夠找回內在的平靜,宇宙是一個整體,越是大難來臨,越是需要集體的鎮定與冷靜來抗衡大自然能量的慌亂。

最後,請大家把這次災難當成一次生命教育,告訴孩子:別害怕,無論發生什麼,父母都會在你身邊守護你。就如這次武漢受災,所有人都不會放棄他,全國人民都會祝福他,儘管創傷很痛,但都可以用愛療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