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了是自己生活好,還是與兒子一起生活好?說出你的看法!謝謝回答?

青春永駐229251720


這是個很沉重的話題,也是個很現實的問題。人到晚年,自己過好還是跟兒子過好?在晚年距離自己還很遙遠的人看來,這有點杞人憂天,想那麼多幹啥,老了自有老了的活法。

可是對於已經步入中年,甚至即將跨入老年行列的人來說,這個問題很迫切。個人覺得老人究竟是自己過好還是跟兒子過好,一方面取決於自己的狀況,另一方面還得看兒子的意思。

一般來說,很多老人是願意自己過的,這樣可以避免一些家庭矛盾。畢竟老人的生活習慣跟年輕人的生活方式還是有很大不同的。在一個家庭生活,輕則對彼此不滿,重則激化矛盾,搞得家裡人人鬱悶。

老人身體健康,並且有一定的經濟保障,兒子孝順並且支持老人自己過。這種情況下,老人自己過比跟兒子過要好得多。一來自在,二來也能跟兒子更和睦地相處。

但是,很多時候,人到晚年,身體難免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這時候身邊就需要有人照顧,有老伴還好些,沒老伴的話,就得依靠兒子了。這時候,兒子願意給自己養老自然很好,兒子不樂意,老人也沒得選擇。自己沒法過,跟兒子過,可能也過不好,但總比自己苦熬強。

人到晚年,自己過好還是跟兒子過好?必須二選一的話,選自己過吧,前提是你的老年狀態良好,即身體和經濟都不錯。


如月微光


人老了還是自己一邊生活最好,和年輕人在一起總有諸多不便。雖說兒子是自己生養的,但杵著一個兒媳婦在那,說話、做事畏手畏腳,倒不如自己生活痛快。就拿我父母來說,七十多歲了,三個兒子誰家也不去,偶爾住一次,最多一個星期。他們有自己的生活習慣,一把年紀了誰也不想將就,自己老兩口住著,退休工資加存款,衣食無憂,偶爾還補貼一下子女。出去旅遊買東西都是一家一份,誰也說不出來啥。過年過節的,子女回家都覺得平日裡照顧父母不夠,搶著幹活,一家人在一起其樂融融,也少了很多是是非非。再說現在的年輕人工作壓力大,回到家多多少少帶著些情緒或疲累,沒有老人在家,他們自己可以聊個天、鬥個嘴,自行消化。有了老人在,多少有顧忌,日久天長倒容易出大問題。我的建議是:在自己還能夠自理的時候,自己生活也挺好。等哪天真的手腳不便了,或去兒子家,或乾脆找個養老院待著也沒啥不好。反正,我就是這樣想的,即便是老了,也不想成為誰的負擔,子女有子女的生活,我也有我的日子,不依賴,也不奢求,我覺得挺好。


千予斐


只要是身體能自理,還是自己過最好,我今年68歲,老伴70歲,我自己有房子,不和子女在一起,自己有退休金,也有存款。

大妹妹兩口子也60多了,房子拆遷了,給了兩套樓還有幾十萬元錢,房子兩個兒子一人一套,錢兩個兒子平均分。大兒子在長春,小兒子在關內河北黃驊,小兒子有事業乾的挺好的。

兩個人到小兒子那裡,我妹妹給看孩子,妹夫給做飯做家務。我妹妹現在天天微信和我老伴聊天,說天天生氣,兩個人的退休金幾千元錢,花個精光,想離開那裡,自己還沒有房子。

我老伴的弟弟在農村,地佔了也給了樓房也分了錢。錢當時兩女一男三個孩子都分了,要把兩套樓房賣了,給兒子貼補買樓裝修,然後老兩口去了兒子家。

兒子要了二胎,他們也是在幫著帶孩子,做家務,忙的出不來家門。小舅子兩口子沒有辦社保,現在能幫助兒子家幹活,還沒有出現大矛盾。


劉井隆


我個人認為人老了最好還是不要和兒子一起生活比較好。為什麼這麼說呢?首先老一輩人和年輕一輩人的思想不同,生活方式不同,在一起生活難免會有不方便或者磕磕碰碰。

給你舉個例子,我大姑兩口子就和我姐姐家一起生活,原因是老兩口都退休了沒什麼事,而小兩口結婚都要工作,孩子沒人帶,需要老兩口幫忙。因此三代人就生活在了同一屋簷下。前幾年相處都還挺好的,但是等到孩子上學了,面對孩子的教育問題雙面各執一詞,我大姑父認為孩子就應該有充足的時間玩耍,老師留那麼多作業是不對的。有時候他看孩子寫作業,孩子不願意寫了,他就同意了。而姐姐的態度就是和現在的家長一樣,給孩子報了各種各樣的補習班,輔導班,恨不得一天24小時都安排滿了。就怕孩子被別人落下。在這個問題上兩人經常拌嘴,導致我大姑父的血壓是蹭蹭往上漲。

其次就是生活方式也不同,老人家都喜歡早睡早起。而年輕人又都喜歡晚睡晚起。我姐姐家還是人客比較旺的,經常會有朋友來一吃飯喝酒就到半夜,影響到兩位老人的休息,而早上的時候兩個老人早起又讓我姐姐他們睡不好早覺。因此兩人也是經常職責對方。

畢竟生活中瑣碎的事情太多,有代溝的兩代人在一起生活難免經常意見不合。所以我認為還是不要和兒子一起生活比較好。如果自己身體還好能自理,那就好好享受自己的退休時光。如果生活不太能自理最好去專業機構比如養老院,不建議和兒子一起生活。這就是我的看法。


合眾小白聊娛樂


題記:我對老年人生活的一點看法

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作為老年人想著晚年還能跟自己的兒子往在一起是多麼的幸福呀。作為兒子也想著自己的父母老了,該好好報答他們的養育之恩的時候了,但很多時候總是事以願違,原因還是要在生活的本質中尋找。

現在的老年人跟年輕人的生活習慣、生活方式完全不同,這樣住在一起時間長了就會產生很多的不愉快,老年人看不慣年輕人每天抱著手機,而年輕人又看不慣老人的嘮嘮叨叨,搞不好還會影響到一家人的感情。

這樣的例子很多,就以我為例,去年父母親就跟我住一起了,主要是為了方便幫忙照看一下小孩,有時我們上晚班照看不了小孩,住在一起之後媳婦就一直在我耳邊說,父母是怎樣看小孩的,太慣了,還經常不讓他沖涼就睡了,孩子的什麼要求都答應,不講衛生,經常是剩菜放了兩天還在吃等等,每次我跟父母溝通的時候父母又說你們的習慣得改改,剩菜剩飯就拿來扔了多可惜呀,說媳婦太懶了,你們每天回家就玩手機,晚上十二點了還不睡等等。後來我想明白了,這就是兩代人的代溝,根本沒有辦法溝通,只能順其自然。現在父母又回老家了,他跟我說,還是在家裡好,每天可以四處走走,都是鄉里鄉親,走到哪裡都有得聊,他們也不想打擾我們的生活。我想這才是父母想要的晚年生活吧。

我有很多朋友都有這樣的情況,父母在一起住了一段時間又分開了,作為父母也想自己的兒女幸福,畢竟兒女們的生活壓力都大,分擔不了他們的壓力,至少可以不給他們添堵。

所以我的觀點是如果父母老了,只要生活能自理,能不在一起生活就最好不要一起生活。當然這必須是父母都健在,相互間可以有個照應,如果只有一個人,還是帶在身邊好,如果有個什麼不舒服也可以及時的發現,不會讓將來自己後悔。親們,有不同觀點的來一起討論吧。





阿龍的房奴人生


還是自已生活好

兒子結婚受經濟條件限制,沒有買房,在我54平方的樓裡住在一起,孫女12歲了,我花51000買了個41小舊樓,搬出來,老倆口住。原有的樓"賣"給了兒子。

和兒子一起住,作息時間不大一致,吃啥習慣不同,孫女大了需要有個單間住。老少三代在一起住,有許多不便。小兩口有時吵架,"眼見心煩“。

各住各的,都方便。相距不遠,來往也不費勁,日常生活,我們買菜啥的帶出他們一份,具體事不過問不干涉。這樣,婆媳關係也好處,家庭關係和諧。

我們老兩口單過己11年了,我今年76,老伴75,身體尚可,雖然有程度不同的慢性病,多年來沒住過院,都能自理,不需要兒女來伺候。

我和老伴議論過,只要兩人有一人能夠做個飯,還是維持這樣過。如果兩人都不能動彈了,就看社區養老方式能不能早點實行,行,需要啥就花錢買服務,送到家,儘量在自己"老窩“吃住。沒有這些社區服務項目,那就僱"鐘點工"或僱媬姆試試,聽說真正可靠的媬姆不見得能遇上,遇上能否請得起,還不一定。怕的是請媬姆,"花錢找氣受",她成了家的"主人"成了"祖宗",惹氣生那還活多久。不如不僱媬姆。不行就進老年公寓,最好環境好一點,吃住好一點,老倆口住單間,花錢不能貴,醫養結合的最好。進老年公寓,兒女不用操心,有時間看看就行了,挺好的,就看說的挺好,住進去兩樣,不隨心。這也是擔心的。

到老了,老人怎麼過,也不能和兒女家住,一起過。更不能把兩位老人分開,個孩養爹,一個孩養媽,是不可取的。


用戶6096一帆風順


我想我老了以後不會跟孩子一起生活,因為畢竟孩子有孩子的人生觀,價值觀,我們之間肯定會有不一樣的地方,跟孩子一起生活或許會影響人家的家庭。

我現在是深有體會,公公婆婆和我們生活一起,在很多觀點上面都有不同見解,如果我遵從他們的意見我很不舒服,如果我反對他們他們也會不開心。而且這樣會間接影響我和老公的關係。所以我提倡給彼此空間。


小袁0423


你好,我是珊珊,很高興為你解答:

世界上最平等的事就是每個人都要老,可是大家最關心的問題來了,等我們到了老晚年的時候,到底是自己過好還是跟兒子過好?其實這個問題問得好,下面珊珊就來說說個人意見:

第一:我們到了晚年的時候如果兒子不嫌棄,有這個孝心願意跟你住,照顧你,而且他有能力照顧你,那麼可以跟兒子一起過,一起住,前提是:在生活中一個家庭煩心瑣事多,生活的點點滴滴都要大家去維護,怎麼樣做好一個父母,怎麼樣做好一個兒子,怎麼樣做好一個兒媳,每個人做好自己的角色,不要有衝突,不然這個家不太好過,在一起過也不會踏實。

第二:有的人認為兒子自己也有家,不想麻煩兒子什麼的,況且有些兒媳也不太喜歡跟老人住在一起,這樣也會有矛盾,家庭更不會安寧,如果你們倆老身體好,能行動自如,衣食住行都可以,我覺得自己兩老住也可以,但是不要離兒子太遠了,不然有個什麼事不方便,但是兒子也要盡到做兒子的義務,不是說不一起住就不管了,那是犯法的,也要天天去看看老人,陪陪他們,畢竟老人需要陪伴。

大家好,我是珊珊,這就是我的看法和意見,感謝你的閱讀,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謝謝!


李莉珊


人老了,如選擇單純的獨自生活、與子女共同生活、去養老院,都不是合適的生活方式。那該怎麼辦?

當我老了,我會根據自己年齡及身體健康狀況,分三個階段生活:

第一階段:居家養老。

其中,包括獨自在家生活、與子女共同生活。在子女不需要自己的時候,就在家安靜、舒適、自在、愜意的生活。在孩子需要的時候,就順其自然的與子女生活在一起,幫襯著子女做些家務事。

第二階段:去養老院。待身體狀況不是太好了,不能再為子女做好後勤服務事務了,就選擇去一家距離子女不遠、服務質量較好的商業性養老院。這樣既方便子女在節假日、休息日前來看望,又能與同齡老年人相伴,免除了在家的寂寞孤獨,得到生活及基本醫療保健服務。

第三階段:去醫療關懷機構。在身體不能自理的時候,再在一般養老院就不合適了,又不能給子女添亂,那就去醫養結合、主要提供醫療服務的養老機構。在垂暮之年,邊享受醫療看護、關懷,邊等待走向生命的終結。


太陽昇Sun


個人認為:不分開,對家庭、對社會都好。

因為在中國,一方面是受傳統文化的影響,另一方面是全社會的養老保障制度還不完善,所以無論是老人還是年輕人,就都應該理智權衡,以做出最佳的選擇。下面先分析一下各自的主要利弊。

持分開生活的人會認為分開好處多。是的,在老人還能勞動,生活還能自理的時候,分開的好處確實多:思想觀念不同啊、生活習慣不一樣啊、活動節奏不同啊、愛吃的不一樣啊、不干涉子女生活、不影響孫兒孫女的教育啊、不互相干擾啊,等等,都能得到解決。而這一切恰恰是同住同生活中可能會發生的弊端。

相反,持共同生活、相互照應者也認為共同生活的好處多:老人還能勞動時,家中勞動力多,不但可支配收入會更高,還能騰出人手發展其它經濟;年輕人外出工作時,家中小孩、家產等有老人照料,自己不會被陷住;家中有糾紛時,總有一方能理智地勸導;一家老小和樂融融,有利於培養仁愛、包容心;老人老去大家都感到很自然,不會措手不及和嫌麻煩;老人生活不能自理或病重後,無需請保姆,也不會發生因重新介入而產生的陌生感和不適應感;老人過世也不會產生不孝、不敬的內疚,不會受到自己良心和別人的譴責,等等。而這些好處恰恰又是主張分開生活的方式所欠缺的。

所以,總是有利有弊,有得有失。只是分開者考慮問題幾乎就是摸著石頭過河,走一步算一步;而後者能從上下左右前後進行考慮,並預設了對策。

但從我所見到的情況來看,分開生活雖然能得到一時之歡,但隱患也特別多,主要是在老人生活不能自理或病重後。其中,很明顯的是社會責任心、親情感、包容心等的淡化,如若發生意外,還會受到社會和自己道德良心的譴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