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的墓為什麼一千多年無人盜掘?

史學達人


中國歷史上歷朝歷代的帝王將相,活著的時候風光無限,死了之後的陵墓也都有蹤跡可尋。然而在魏蜀吳三國鼎立時期,英雄輩出,他們活著的時候各出奇謀,就連死後的墓地也是諱莫如深,為後人留下了千古之謎。

曹操墓

據《三國志·魏書·武帝紀》記載:

曹操,字孟德,沛國譙人(今安徽亳州)。曹操生前被漢獻帝封為“魏公”,後晉爵為“魏王”。死後“諡曰武王。二月丁卯,葬高陵”。曹操之子曹丕稱帝后,追其父為“武皇帝”,廟號“太祖”,史稱“魏武帝”。

2009年12月27日,曹操的高陵墓聲稱在河南安陽發現。

消息中稱在該墓室中發現有人頭骨、肢骨等部分遺骨,初步鑑定為一男兩女遺骨,男性應是曹操的遺體。此消息一經公佈後,各方質疑聲不斷“證據充分嗎?研究清楚了嗎?”,面對越來越多的質疑,河南省文物局的答覆也是閃爍其詞,一概以“將有集中回應”答覆,如果想證實此墓就是曹操墓,恐怕就得等待更多的佐證了。

據史料顯示,由於曹操生前曾下令他的喪葬從簡

過了沒幾年,曹操墓上的祭殿就毀壞了。再加上沒有封土建陵,沒有植樹立標,經過幾個朝代之 後,到唐代時人們對曹操墓的位置還沒有什麼疑問,因為唐太宗李世民東征高麗時,曾拜祭曹操墓並親自為曹操作祭文。但從宋代起就無人知道曹操墓的確切所在,加之七十二疑冢的傳說,曹操墓便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之中了。

孫權墓

孫權(182-252)字仲謀,三國時期吳國的開國皇帝,公元229-252年在位。孫權是位卓越的政治家,吳郡富春縣(今浙江富陽)人,傳說他是中國兵法家孫武后裔。

據《三國志》記載:"夏四月,權薨,時年七十一,諡曰大皇帝。秋七月,葬蔣陵"。現金南京明孝陵前有座土丘,原名孫陵崗,傳說就是三國時期吳大帝孫權的墓地,據說孫陵崗還葬有孫權的夫人步氏和後妻潘氏,宣明太子孫登也葬在孫陵附近。

南京民間有這樣的傳說。當年朱元璋自己選擇墓址時,一些臣子提出,墓址離孫權的孫陵崗太近,是不是把孫權陵墓遷走?朱元璋說:“孫權與蜀魏形成三足鼎立,算得是個英雄,就留下他為我看守墓道吧!”梅花山之名源於上世紀30年代,因為當時民國政府在此地遍植梅花,此前這裡皆稱吳王墳,而民間傳言說,孫權墓可能就在南京梅花山,但吳王孫權墓就如同曹操墓一樣,其準確位置至今仍然還是一個謎。

劉備墓

史書記載劉備攻打吳國時,在遭到夷陵慘敗後,退到了白帝城,於公元223年4月病逝四川奉節永安宮。作為曹丞相的終身對手,劉備墓雖不似曹操的七十二疑冢之詭異,但也有著多達三種說法。

第一種是說劉備墓位於成都市武侯祠。

劉備於公元223年4月病逝,5月諸葛亮扶靈樞回成都,8月下葬於成都武侯祠,並先後將甘、吳兩位夫人合葬於此,史稱惠陵。因為上述史料來源於《三國志》的作者陳壽,陳壽是蜀漢的觀閣令史(從事文獻檔案管理工作),在蜀漢生活了30多年,他必定知道劉備的安葬之處。

第二種說法為在奉節。

這是郭沫若於1961年在奉節考察時得出的結論。劉備死在氣溫極高的夏天,從奉節到成都逆水而上至少也要30多天時間,而中國古人認為,皮膚頭髮都取自於父母,在三國時期,連削髮也被視為是刑罰,更何況是作為一代帝王的劉備。因此專家們一致認為,諸葛亮根本不可能拉著臭氣熏天、已經腐爛的劉備屍體,經過長達三個多月的跋涉,把劉備安葬在成都,因此,劉備墓在奉節的可能性比較大。

第三種說法為劉備墓在四川彭山的蓮花壩。

蓮花村自古就有皇墳的傳說,這裡的皇墳佔地100多畝,附近的農民說,他們村裡有 80%的人家都姓劉,且一代傳一代,都說皇墳裡躺著的是劉備。皇墳被周圍9座間距不遠的小山丘盡收眼底,古代風水先生把這種地形叫做"九龍回頭望",而這種"九龍回頭望"在封建時期,只有帝王才能享用。關於劉備墓地的這三種說法一直爭執不下,劉備墓也成為一個謎。

諸葛亮墓

公元234年8月(建興十二年),諸葛亮伐魏時患急病,病卒於北伐前線的五丈原,時年54歲。

他在遺囑裡要求依山造墓,墓穴能容下棺材就行,入殮時穿平常的衣服,不需要隨葬器物,大多人認為,他死後就葬在陝西勉縣定軍山下。而民間則傳說諸葛亮採取了極其隱秘的辦法來處理他的後事,相傳諸葛亮的遺囑是,在他死後將屍體入棺,由4名士兵抬著向南走,槓斷繩爛之處便可以下葬。所以,諸葛亮真正的墓地究竟在何處,後人至今沒有找到。

諸葛亮在《三國演義》中,是一位集忠義與智慧、被神化了偉人,尤其是千古名篇《出師表》。

後世人為了紀念諸葛亮,全國各地有多處武侯祠,其中最著名的包括定軍山下的陝西省勉縣武侯祠,其所在地是諸葛亮當年赴漢中屯軍北伐時的“行轅相府”故址,其它如成都武侯祠、南陽武侯祠、襄樊古隆中武侯祠、重慶奉節白帝城武侯祠、雲南保山武侯祠和甘肅禮縣祁山武侯祠等。

關羽墓

關羽是三國時期著名的將領,他與諸葛亮一文一武,同樣是被神話了的人物,位列蜀漢"五虎上將"之首,逝世於公元220年。

關羽墓不同於以上四人之墓,他的墓地雖然世人皆知,但卻是最為神奇。據記載"關羽退走麥城後,為孫權部將潘璋、呂蒙殺害。孫權因懼怕劉備的報復,想把禍水引向曹魏,便將關羽的首級獻給了在洛陽的曹操,但曹操敬重關羽忠義,刻沉香木續為軀,以王侯之禮厚葬關羽於洛陽。”所以,關羽的頭顱葬在河南洛陽,身體卻葬在湖北當陽,現今在洛陽、當陽各有一處關羽墓,民間盛傳,關羽"頭枕洛陽,身臥當陽,魂歸故里。

在洛陽,葬有關羽首級之冢被稱為關林,中國古代只有聖人的葬地才能稱為“林”。

如孔林、孟林等,而關羽在中國也是被尊為“武聖”。洛陽關林佔地130餘畝,位於洛陽市南7公里,是我國唯一的集冢、廟、林三祀合一的古代建築群。此外,在湖北當陽,有葬關羽身軀之冢,稱為陵,在古代只有帝王的墓地才能稱為陵。不光如此,山西解縣建有葬其魂之冢,在四川成都有葬其衣冠之冢,這種首、身、魂、衣冠冢俱全的墓葬,在中國墓葬史上實屬罕見。由此可以得知,關羽在世人心目中的地位,是何等的尊崇。


王銘葦


據說當年日本發動侵華戰爭時,有一批日軍部隊闖入當陽關帝廟,一個日軍少佐,大搖大擺的進去,結果看到關羽的神像之後,竟然被關羽不怒自威的氣場給嚇瘋了,而此後再無日軍敢進關帝廟,更不敢在其周圍燒殺搶掠。

關羽的墓地現如今應該是有四處,一是頭顱葬在了河南洛陽關林鎮;而是身體葬在了湖北當陽地區;三是蜀漢在成都成立了關羽的衣冠冢;四是洛陽關家村。

至於關羽墓有沒有被盜,這裡先說幾個後人臆想出來的答案。

前三個關羽墓雖說在不同的地方,但是都受到了當地百姓的崇敬,人們都畢恭畢敬的祭拜,其實關羽的墓並不像大多王侯墓或者帝王墓,規格並沒有太大,從下葬之後都未曾有人盜過。

按現在最通俗的話講就是說關羽一生正氣,忠義無雙,在死後負責掌管地府,成為陰兵之王,很多百姓都非常尊敬關羽,甚至連如今黑幫的人都供奉關羽,是一種從心底裡的敬佩,所以盜墓賊也不會盜取關羽墓。

其次就是據說盜墓界有個不成文的規定,凡是關羽的墓一律不能盜,看樣子盜墓賊還是有些良心,另外還一個墓就是諸葛亮的墓地,盜墓賊也是不盜的。

最後就是最最根本的原因,關羽墓並沒有大量的陪葬品,作為五虎上將,其實墓葬是相當簡單的。

其實盜沒盜過也不清楚,但是前三座關羽墓都不是真正的關羽墓,真正的關羽墓是在洛陽關家村,1979年,洛陽連續下了好幾天的傾盆大雨,因為水勢太大,在關家村的一處地方衝出了一個大土冢,後來當地人聯繫考古學家,他們急忙進行挖掘和保護,之後再清理棺木的時候發現裡面有一顆頭顱,並且還在墓室的正門找到了兩個虎頭牌。

後來經過更加詳細的考察,以及墓碑上的字跡,確定這就是真正的關羽墓,至於這個墓有沒有被盜人們也無從知曉,因為這個墓室被水衝出來的,並沒有發現大量文物,再者關羽墓有沒有陪葬品也並不知道。

雖說這個真正的關羽墓被衝了出來,但是大家還是習慣性的將河南洛陽關林鎮的關羽墓當成是真的,主要是因為關林鎮的關羽墓規模比較大,明朝1592年的時候,將關羽墓擴建了200多畝地,院落四進、殿宇廊廡150餘間、規模宏遠的朝拜關公聖域。

裡面有大殿、二殿、三殿,還有石坊、八角亭等可以觀看的地方現如今已經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綜上,似乎關羽墓真的沒有盜墓賊盜過,也算是對關羽尊敬的最好表現。


貓眼觀史


生前的關羽,他只是一個人,丟了荊州,敗走麥城,被孫權活捉砍了腦袋。並且腦袋送給了遠在河南洛陽的曹操,身體則被埋在了湖北的當陽。



而死後的關羽,則成為了聖和神,武聖、武財神、關帝爺……因為忠義無雙,關二爺更是成為了黑道的保護神!


孫權在殺了關羽之後,為了禍水北引,把關羽的腦袋看下來送給了曹操。曹操在收到關羽的頭後,識破了孫權的陰謀,把關羽的頭厚葬在洛陽。而關羽身體,則被孫權以諸侯之禮葬在了當陽。另外,在關羽的老家山西解州,人們為了紀念關羽也給關羽設立了衣冠冢;同樣,在成都同樣存在關羽的衣冠冢。因此民間又流傳著關羽“頭枕洛陽,身臥當陽,魂歸山西”。

拋開衣冠冢不說,由於關羽在後世的地位不斷攀升,關羽在洛陽的墓演變成了現在的關林,在當陽的墓被髮展成為了現在的關陵。

不論是關林也好,關陵也罷,如今都保存的非常完整,並沒有被盜墓賊所破壞。之所以會這樣,有人說因為關羽死後成為武聖人,黑白兩道通吃,更是黑道的保護神,所以盜墓賊也不敢去碰這個保護神。


然而對於這個解釋,我只能同意一部分。關羽被捧上神壇,是在隋唐時期,那麼從三國到隋唐這幾百年,關羽的名氣遠沒有這麼高,為什麼沒人去盜?

先分析一下湖北當陽的關陵。

當年孫權以諸侯禮葬關羽,這規格應該還是蠻高。不過規格高歸高,孫權對於一個敗軍之將,不至於給他修建一個豪華墓葬,也許當時的關陵並不算太起眼。據記載,關陵在隋唐以前還只是一座土冢,沒被盜也很容易理解。而隋唐以後,關羽已經成神成聖,自然沒人敢打他主意。


再看位於洛陽的關林。

關林沒被盜原因應該來說和關陵是一樣的。不過值得一說的是,有一些消息說在上個世紀70年代末的考古發現,洛陽的關林並非埋葬關羽頭部的地方,真正的關羽墓其實在洛陽的另外一個地方,關莊。在關莊發現的墓葬,被證實那就是關羽頭部所在的地方,考古學家在發掘時,發現該墓葬已經被盜墓者光顧了。而考古學家們也許是為了保護已經變成了旅遊景點的關陵(也就是假的關羽墓),沒有把真正的關羽墓進行公開。

如果這個屬實的話,那就是說關羽墓其實已經是被盜了,不管關羽是聖人還是神仙,依舊沒能逃過盜墓賊的毒手。


小鎮月明


關二爺頭上動土?和關公面前耍大刀,有什麼差別?不盜關羽墓,實際上是盜墓賊普遍的行業共識,儘管他們為的是寶物,也更加註重利益,但他們也有原則與底線,相信沒有人會盜自己家的祖墳,不敢盜取關羽墓也是同樣的原理!

首先不敢對關二爺下手

關羽為何人?自然就是我國曆史上被萬人敬仰的“武聖”,畢竟絕大多數人家都有供奉關羽的神位,已經將其歸為神仙之列,自然也是常人不敢褻瀆的存在,在我國古代,是極為講究綱常禮儀的,神聖不可侵犯的道理幾乎人人都懂。

如果膽敢有大不敬,自然也會有遭天譴的心裡恐懼暗示。儘管現如今的我們看來並非那麼回事,但是在那個思想尚未開化的年代,這也是統治者常用的有效管理手段。關羽在歷史上也有真實人物對照,自然進一步增加了可信度。

其次關羽墓中財寶不多

關羽作為偉大的領袖級別人物,他的墓葬其實也並非盜墓賊所青睞的存在,其中的寶貝數量不多,並非像帝王、皇后等皇室貴族那般奢侈豪華,從關二爺為人就可得知,他也絕非那種貪慕虛榮之人,關羽最終下葬,也是實行了薄葬,並沒有盜墓賊光顧的強大動力。

何況,最重要的原因,自然就是目前可知的關羽墓總共共有四座,盜墓賊需要面臨巨大的選擇成本。何況關羽墓葬也並不隱秘,經常會受人祭拜,根本不是盜墓賊短期內可以攻破,而且不被人發現的最佳選擇。

當然盜墓賊有行業共識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盜墓賊對於這句話顯然深有體會。儘管他們也算不上君子,但是也有原則與底線,並非見墓就盜,往往那些社會地位極高之人,深得民心之人的墓葬,他們根本不會考慮,盜墓賊盜墓的墓地基本都是不得人心之人。

特地修建大肆鋪張浪費的豪華墓葬,其中更多的是財富價值,也有盜墓賊會為了劫富濟貧的俠義精神,盜取墓葬。畢竟要不是生活所迫,誰願意過那種擔驚受怕,刀口舔血、擔驚受怕的日子。

最後不得不提關羽地位

關二爺已經化身為人民心中的精神領袖,無形之中就給人一種威嚴肅穆之意,很多生意人幾乎會將關二爺視為保佑安危的存在,甚至關羽已經被遊離在灰色邊緣的黑道人士心中至高無上的精神象徵。

能夠想到去盜竊關羽墓,實在是一種得不償失的行為,即使突破了心理障礙,而且成功突破種種束縛得手,最終能拿到寶物的前提下,也必然不敢有下家接手,除非砸在自己手裡,否則所盜物品沒有任何流通價值,有價無市也是常態,當然不敢有人拿自己的身家性命冒險。


總結:凡事都有兩面性,而做人同樣需要考慮周全,權衡利弊,盜竊關羽墓不僅沒有任何實質性的回報,而且幾乎會被視為人民公敵,被釘在歷史恥辱柱上,自然也沒有哪個人敢如此膽大妄為。


歷史紅塵


古代皇帝貴族的陵墓都有很多珍奇古玩,因古人有“視死如生”的墓葬習俗,這些高貴富有的人死後,陵墓中各類陪葬一如生前一般豪華。歷史上,很少有皇帝的陵墓是“窮陵”,大都是富有的,能彰顯主人高貴身份的,陪葬品都不會少,有時還會有活人殉葬,以免死後主人無人照料。

歷史上最有名的陵墓就是秦始皇陵了,這個陵墓因機關太多,千年來一直無人敢盜,偶爾有個把不要命的,也都成功的在陵墓裡遭遇水銀或弓弩等機關的攻擊而身亡了。第二個無人敢盜的陵墓就是大名鼎鼎的關羽之陵墓了,關羽被後代帝王封為“關帝”,在民間他的聲望卻遠遠超過任何一個皇帝,甚至千古一帝。

據說侵華日軍曾試圖到關帝廟裡挖掘寶物,結果當場被嚇瘋,關二爺活著的時候可以溫酒斬華雄,有萬夫不當之勇,死了依然有閻王爺的殺氣凜凜,不怒自威。

關羽的陵墓目前有四座,一座是“首墓”,一座是“屍身墓”,一個是衣冠冢,一個是“魂魄墓”,可見人們對關羽真切而誠懇的懷念了。

公元220年,關羽被曹操和孫權圍困,在荊州兵敗被殺,首級被送給了曹操,曹操仰慕關羽的忠義,將關羽以諸侯之禮厚葬了,地點在洛陽,現在稱“關林”。孫權得到了關羽的屍身,也照樣以諸侯之禮將關羽厚葬了,地點在當陽,現在稱”關陵“。於是有人說關羽“頭枕洛陽,身臥當陽,魂歸山西”。

我們知道“陵”的對古代帝王陵墓的尊稱,那“林”是什麼呢?“孔林”是孔聖人的棲身之所,所以“林”是安葬聖人的地方。足以見關羽的人格魅力,能夠震撼當時的最傑出的英雄豪傑,也深深影響著後世的王侯將相以及民間百姓。

關羽死後的諡號是越封越長——“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贊宣德關聖帝君”,比皇帝的諡號都長,可見帝王對他也是崇拜的,簡直是把他當凌駕於皇權之上的“神明”去看待的。

那麼關羽的墓為什麼沒人去盜呢?

最關鍵的原因在於關羽被神化了,百姓們對他十分尊敬和敬畏,黑白兩道都尊崇關羽為“財神”,家裡都供奉著關羽的畫像。

自從關羽被奉為“財神”後,黑道出去辦點事都要先拜一下關羽,盜墓賊也有拜關羽的習慣,他們求關公保佑讓他們平安發財,出於迷信的心理,他們也不可能去盜“聖人”的墓。

第二個原因是歷代官府對關羽的墓都大加保護,從皇帝對他不斷追封來看,皇帝是將關羽當區別於孔子的“武聖人”去看待的,讓關羽成為歷代將軍學習的楷模,大力扶持的忠義形象,由於對他的陵墓看護嚴格,所以無人敢盜,即使民國盜墓很猖狂的時候,也沒人敢對關羽的陵墓下手。

中國佛教早就把關羽封為神,曰伽藍神。宋代,封關羽為武安王;明代,即封為武聖人,還加封為大帝。到清代,關羽則是集神、聖、帝於一身,封曰忠義神武仁勇靈佑威顯關聖大帝。

關二爺幾百年來積攢的人品,讓他在盜墓賊心底的形象都是威嚴莊重,不可侵犯的,而歷代皇帝,人們只是在他活著的時候畏懼他的權力,對皇帝本人,其實是沒有尊敬的感情在的。所以權勢只是一時,人格魅力才是千古流傳的,從這個角度來看,關羽的為人和成就,的確比歷代帝王要成功的。


靜說歷史


盜墓賊是中國千百年來一直默默存在著的一個群體。他們之間絕對信任,密切合作,從墓穴中獲取大量金珠寶。


我們知道關羽是三國時期蜀國的名將,其人俠肝義膽,武藝高強。而且勇猛異常,不怕疼。華佗給他刮骨療毒的時候還能喝酒下棋,談笑風生。

他與劉備張飛桃園三結義,向來以忠義聞名。既然盜墓賊敢於偷盜佈滿重重機關的王侯將相的墓穴獲取財寶,那為什麼不敢盜沒有設置任何機關的關羽的墓穴呢?

答案很簡單,主要分為以下幾點:

第一,關羽的名氣

關羽名氣如此之大,已經到了婦孺皆知的程度。在我小的時候,老師就會在假期佈置讀《三國演義》書籍的作業,語文考試的時候也會考和《三國演義》相關的題目。

記得當時令我印象最深刻的的一個題目就是問“義絕”是哪個人。很明顯,答案就是關羽。現在的孩子課業更嚴,讀書更多,不知道關羽是何人的人肯定是少之又少。

更何況除了正史之外,《三國演義》的描寫也給關羽增加了不少光環,關羽已經被神化到一定境界了:他的諡號越來越長,甚至能和不少帝王不相上下,直至成為我們今天所稱的“武聖”。

關羽的名氣如此之大,盜墓賊自然也不敢打他的主意,儘管只要出手就能獲取大量財寶,但他們依然不敢在太歲頭上動土。

第二,關羽的義氣

前面說過,關羽的稱號是“義絕” ,他也是劉關張三兄弟中最早為大哥的事業奉獻出生命的那個人。

在追隨劉備的過程中,他一直忠心耿耿,盡職盡責,鞍前馬後,不曾起過一絲一毫的異心。三兄弟中,他比劉備勇敢,比張飛鎮定。

他做出的貢獻太多太多,後世舞臺上的戲子們也竭盡全力將他這一特點演繹的淋漓盡致,還用紅色的臉譜象徵忠義這一性格特點,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就是關羽。

綜上所述可知,關羽在中國人的心中的英雄地位已經是不可撼動的了,要是誰敢挖了他的墓,那豈不是要受到所有人的譴責和謾罵,遺臭萬年。這樣的行為無異於自尋死路。

盜墓賊雖然貪財,但也十分在意名節,捱罵這種事情誰都不想攤上。因此,這也是原因之一。

第三,關羽的身份

我們知道關羽除了是人們口中的“武聖”之外,更是財神爺。

直至今日,我們還可以在許多商戶中看到被供奉起來的關羽的雕像和畫像。商戶們將關羽視為財富的象徵,這樣的做法也是祈求自己可以財源廣進。

所以這也成為了盜墓賊不偷關羽墓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盜墓賊盜墓就是為了錢,誰敢去挖財神的墳呢?敢這麼做的人豈不是發了瘋?銀子那麼好的東西,人人都想要,而且是多多益善。畢竟,誰會跟錢過不去呢?


小小嬴政


說到盜墓,第一反應就是當年盜了慈禧墓的孫殿英,原本也只是一個無名小卒罷了,但是因為盜的是慈禧墓,直接一盜成名,都說博一博單車變摩托,孫殿英這一搏可是既贏了名氣又贏了錢,慈禧墓中的寶貝數不勝數,孫殿英更是大發橫財幾輩子估計都用不完,所以盜墓的根本目的是為了錢,順便掙一掙名氣。



但是問題就來了,盜墓賊為了錢什麼墓都敢盜,當年關羽死了之後葬的時候用的是王侯之禮,裡面的寶物肯定是不少的,但是為什麼一千多年來關羽的墓就沒有人盜呢,難道盜墓賊的素質有這麼高嗎,敬仰關羽是個英雄,都敬讓三分?或者是怕墓中的關羽突然坐起來,拿著一把青龍偃月刀把自己給結果了?



關羽很多人應該是熟悉的,因為荊州的失守不僅丟了性命,對於後來諸葛亮的多次北伐也是造成了很大的阻礙,關羽被抓之後當即被斬首,而孫權也是聰明,故意把關羽的首級獻給曹操,其實是把禍水往曹操那裡引,而曹操更加奸詐,你孫權害我,我肯定不能中計,於是就以王侯之禮厚葬的關羽,這也是關羽其中的一處陵墓,在洛陽。



看到曹操如此操作,孫權只好認慫,把剩下的關羽的身體也以王侯之禮厚葬了,在當陽。而劉備聽說關羽失了荊州還丟了性命更是差點昏死過去,於是就在成都做了一個衣冠冢。後來因為關羽的忠肝義膽,在關羽老家後人們又為他設置了葬魂冢。所以總的來說有四個墓,其中洛陽和當陽的墓陪葬品應該是最多的,而關羽老家和成都的應該是提供後人祭拜的,不會太過奢靡。



所以成都和關羽老家的墓不被盜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沒寶貝誰願意去盜呢,但是洛陽和當陽的居然也沒有被盜,原因應該有兩個,第一不敢盜,關羽在很多人心中的形象是很高大的,他的墓被盜了,這些盜墓賊最後估計難逃一死,第二有人保護,慈禧的墓被盜的時候大清朝已經沒有啥後人了,所以孫殿英可以藉著軍事演習的名義一炮把慈禧墓炸了,而關羽的墓則不同,有人尊重有人保護,經過歷朝歷代不但沒有被盜,反而是保護的更加好了。


史中醉


逝去的關羽人稱“頭枕洛陽,身臥當陽,魂歸故里”已然是一個神了!

一千多年來無人盜掘,原來其中僅有蹊蹺!

具體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原因:關羽的名氣太大

古代人的想法和我們不太一樣,尤其是盜墓者,他們堅持盜亦有道。關二爺可是經過封神的,因為他生前一身正氣,死後也成了陰兵之王,那他的墓裡肯定有不少陰兵駐守,所以盜墓賊肯定不敢下去。這種說法在我們看來,不切實際甚至荒誕不經,但是在古代人眼裡那肯定是深信不疑,尤其是盜墓者,他們每天搞這些,肯定更加懼怕。

第二原因:關羽財神爺的身份

其次,在我國一些地區,關羽還受封財神爺,很多人家供奉關二爺,希望財源廣進。盜墓賊盜掘陵墓無非是想要財寶,想要發財,哪有盜掘財神爺陵墓的財迷呢!關羽最出名的稱號是武聖人,這在歷代都被認可,其他的不說,光這個稱號就足以令盜墓者望而生畏,畢竟關二爺天威難犯!

第三原因:曹操建造機關重重

除了以上這些理由,筆者覺得還有一個原因可以考慮。關羽的陵墓由曹操下令修建,曹操是什麼人?他可是摸金校尉的創立者,摸金校尉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後來的盜墓者都把曹操供為祖師爺,試問,有哪一個敢盜掘祖師爺修建的陵墓呢?

古人有敬畏之心,未曾盜掘關二爺陵墓,而現代人就不會想那麼多了!近來,有專家提議發掘關羽的陵墓做考古研究,我覺得實在沒必要。考古當然不反對,但是反對盲目的考古,關羽的生平史料記載的已經足夠,沒有必要如此詳細的研究,其次,關羽的陵墓裡沒有值得研究的文史資料,古籍,所以沒必要發掘關羽的墓。


品牌戰略故事


  誰的墓都能盜,唯有關羽的墓不能盜。

  關於關羽的墓,歷史上的記載一共有三座,因為關羽死後的命運,所以有三座墓。

  

  關羽死於公元220年,被孫權命令手下斬首,孫權殺了關羽後,將關羽的首級專門送給曹操,曹操見到關羽的首級,為關羽量身打造了一幅軀體與關羽的首級一起,以諸侯的禮節隆重下葬,葬在於當時的洛陽,這是關羽的第一座墓。

  孫權下令手下殺了關羽後,就地掩埋,安葬在湖北當陽,由於孫權當時已經成為了蜀漢政權的敵人,在安葬關羽時,也沒有特別隆重,只是當成一般的普通人安葬,這是關羽的第二座墓。

  

  身在益州的蜀漢政權,在得知關羽死後,為了紀念關羽,同時為關羽招魂祭祀,因此在成都專門為關羽修建了一座墓,其實只是一座衣冠冢,因為關羽的首級在河南洛陽,屍體在湖北當陽,因此成都的關羽墓並沒有任何屍體,只是一座衣冠冢,這是關羽的第三座墓。

  關羽死後,其忠心勇猛的形象開始得到世人的認可,魏晉南北朝時期,關羽在荊州地區被當地人大量修建廟宇供奉祭祀,這個時候的祭祀主要在民間,而從唐朝開始關羽進入武廟,成為祭祀古今名將六十四人中的一人。

  

  宋朝開始,關羽仍然進入武成王廟中的名將行列,而且由於關羽忠義的化身,開始成為政府大力推行的忠君愛國的典範,並逐漸被加封,先是被封公,後封王,最終被封為帝和聖,成為絕對的神化典範。

  不僅僅是政府這麼推崇,關羽在民間的威望也日益高漲,開始進入各行各業,關羽在佛教被供奉供人信仰,在道都關羽被封為“關聖帝君”,成為道教四大護法之一,關羽還成為遞頭匠的祖師爺,門神,忠義的化身,而最重要的是關羽還成為財神。

  

  盜墓賊再在乎的是什麼?當然是錢財。盜墓賊再怎麼大膽,敢盜財神的墓嗎?當然不敢,這不是壞了自已的財路,再加上關羽在民間的威望甚高,盜墓賊也開始崇拜關羽,在出門盜墓時,也要給關二爺上柱香來保佑,怎麼敢盜掘關羽的墓呢?崇拜還來不及呢。


泉水之高


關羽墓千百年來沒有被盜,一方面是由於歷代統治者都推崇關羽,另一方面是關羽墓中本身就沒有太多的陪葬品。


和歷史上其他的名人不同,關羽在死後共有三個墓,魏蜀吳三國都給關羽舉辦了不同程度的葬禮,其中魏國的葬禮最為隆重。後代的大部分帝王都將在洛陽的關林作為祭祀關羽的道場,而成都關羽墓和當陽的關陵,在規模和受重視的程度上都不如洛陽關林。

關羽是蜀漢最優秀的將領,在他死後無論是孫權、曹操,還是關羽的故主劉備,都先後給關羽發了喪。在殺死關羽後,孫權將關羽的頭顱送給了曹操,將關羽的身體埋葬在了當陽。由於當時的東吳和蜀漢屬於交戰狀態,孫權雖然名義上厚葬了關羽,但是當陽關陵無論是規模還是陪葬品都不是太多,早期的關陵只是一個土堆。我國古代的盜墓行動大多數發生在北方,南方的陵墓大都保存的比較好。再加上關陵本身陪葬品就少,規模也比較小,因此在混亂時期得以保存下來。

成都的關羽墓實際上是一個衣冠冢,因為關羽的頭顱在曹魏,身體在東吳,蜀漢只能遙遙的祭祀關羽的魂魄。因此成都的關羽墓是一個空墓,只是蜀漢用來祭祀關羽的廟宇,盜墓賊自然也就不會光顧。洛陽關林是關羽三個墓葬中,規模最大陪葬品最多的。曹操在和孫權聯合剿滅關羽之後,孫權殺死了關羽,將關羽的頭顱送給曹操。曹操在接到關羽的頭顱後非常的震驚,畢竟關羽是劉備的好兄弟,假如曹操不妥善處理關羽的人頭,很有可能會遭到劉備的瘋狂攻擊。

曹操一方面顧及到自己和關羽的舊交情,另一方面想要將戰火引向東吳,因此曹操在得到關羽的頭顱後,以漢獻帝的名義追封關羽為荊王,以諸侯的禮節厚葬了關羽。關羽在魏國受到的葬禮是非常隆重的,在曹操追封關羽荊王的時候,整個曹魏地區的異姓諸侯王只有曹操一個人。因此洛陽的關林規模和地位也是最高的,古人一般都把頭顱當作最重要的東西,所以歷代帝王都以洛陽關林作為祭祀關羽的道場。

洛陽關林在戰亂中沒有被盜掘,主要是由於關羽在民間的影響力。從關羽被害後一直到清朝末年,關羽都被當作神靈在民間祭祀。關羽墓並不像其他的墓葬一樣那麼隱蔽,從東漢末年開始在墓穴的地上就有廟宇專門用來祭祀關羽。


從曹魏開始,大部分朝代都派遣專人去給關羽守靈。


古墓越是隱蔽,盜墓賊就越是敢於下手,古墓越是招搖,盜墓賊盜墓的機會就越小。關羽在民間的地位崇高,關羽墓的位置又不是太偏僻,盜墓賊即使想要盜墓也無從下手。

除非是混亂時期有組織的軍閥盜墓,才敢於明目張膽的盜墓。


然而歷代的軍閥都崇拜關羽,他們在盜墓的同時,可能還會拜祭一下關羽,讓關羽保護他們。特別是明清時代,關羽成為了像孔子一樣的聖人。三孔從春秋時代能夠保存到現在,靠的就是孔子的影響力。而關林能夠從三國時代撐到現在,靠的也是關羽的影響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