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國產」帶魚、刀魚誤區,別再聽信那些謠言了

新人創作求關注點贊,歡迎大家踴躍評論哦~~ 如果有海鮮水產的問題可以評論區留言,我將盡力為大家解答。

帶魚、北方朋友叫刀魚或林刀魚。一直是國人餐桌上消耗量最大的魚類品種。其中國產帶魚和進口帶魚的爭論似乎一直都沒有停止過,最近又有人諮詢關於進口帶魚和國產帶魚的差異,下面根據經驗和資料分析一下進口帶魚和國產帶魚的區別。

「進口國產」帶魚、刀魚誤區,別再聽信那些謠言了


先說說帶魚的大致情況,全球3大洋的溫暖水域地區都出產帶魚,我國東海、南海、東南亞印度、緬甸、越南以及巴基斯坦、印尼、馬來西亞、非洲沿岸都是帶魚的重要產區,現在國內消費者吃的80%的帶魚來自國外以上地區。帶魚共有9個屬32個品種,遠遠不是簡單的用個頭、口感、眼鏡等方法來區別的。

「進口國產」帶魚、刀魚誤區,別再聽信那些謠言了


從日常消費者的認知和網絡上相關信息的蒐集,大致認為分別有以下幾點:

一、國產帶魚個頭小,進口帶魚個頭大。(謠言)

國產帶魚尤其是舟山帶魚一直是國人認為最好吃的帶魚,口感鮮嫩肥美。但是由於上世紀20年代發明拖網以後,世界四大漁場已經消失了三個。我國的舟山漁場在2004年的時候,已經出現無帶魚可捕的局面。雖然通過國家這些年實行休漁期緩慢恢復海洋資源,但是在我國近海已經形不成漁汛。其中可捕撈的帶魚基本是在1齡魚,個體在100-200g每條,大一些的帶魚已經難覓蹤跡。就像東海野生大黃魚1條要賣到幾千元一樣,200-300g、300-500g以上的帶魚在我國沿海已是奇貨可居了。

這就是為什麼消費者認為國產帶魚體型小的原因,國外帶魚一樣有100-1000g各種規格。


「進口國產」帶魚、刀魚誤區,別再聽信那些謠言了


二、黑眼睛是國產的、黃眼睛是進口的。(謠言)

威小魚目前見過的帶魚不下10幾種,關於帶魚的眼睛顏色,東南亞進口帶魚的小規格很多品種都是黑眼睛,大規格黃眼睛的比較多。西非帶魚黃眼睛情況較多。帶魚眼睛的差異,和海水的鹽度、水深壓力、微生物以及帶魚的年齡都有關係,同一網捕撈的帶魚,一樣有黃眼睛和黑眼睛。所以,根據眼睛的顏色分別國產與否也是不準確的。

「進口國產」帶魚、刀魚誤區,別再聽信那些謠言了


三、有硬骨節的是進口,沒有的是國產。(謠言)

帶魚骨頭上類似黃豆粒的硬塊,是帶魚硬骨的一個組成部分,由於品種和地區間的差異,多在進口的大規格帶魚中出現,通常來自印度洋印度、巴基斯坦、斯里蘭卡、西非等地的帶魚都有此類結構,至於國產帶魚同樣也有,大多在條重7兩以上的較為多見,較小的國產帶魚則硬骨核相對較少。(還沒有來得及長就被捕撈了)

四、國產帶魚肉質鮮嫩,進口帶魚肉質粗糙。(部分謠言)

帶魚是深水魚類,且不能養殖,出海立即死亡,所以我們是見不到活帶魚的。我國近海捕撈是民眾漁船捕撈,規模較小,船上無製冷設備,捕撈到帶魚後用冰塊保鮮,這樣冰鮮帶魚沒有經過冷凍,肉質是比較細嫩的。遠洋捕撈的帶魚,大多是大型拖網船捕撈,捕撈後在船上急凍,冷凍後的帶魚肉質就會相對柴一些。這是進口帶魚和國產帶魚出現口感差異的主要原因,但是西非一些體型較大的帶魚以及一些會出現肉質較糟的棉花魚是本身肉質就差。

「進口國產」帶魚、刀魚誤區,別再聽信那些謠言了


五、國產帶魚是白色的,進口帶魚發黑。(部分謠言)

我國沿海及東南亞的大部分地區的帶魚都是銀白色的,緬甸、印尼等部分區域的帶魚顏色會微微發暗。另外帶魚的魚齡較大的話,顏色也會發深。西非有些地區的帶魚本身就是黑色的帶魚,還有一些地區的帶魚是尾部分叉的。所以根據顏色判斷也是不準確的。

「進口國產」帶魚、刀魚誤區,別再聽信那些謠言了


通過以上分析,大家或許對國產帶魚和進口帶魚有個簡單瞭解,其實帶魚只有種類的差異,並沒有國產與進口的分別,即便我國沿海的帶魚,也有4-5個品種之多。

新人創作求關注點贊,歡迎大家踴躍評論哦~~ 如果有海鮮水產的問題可以評論區留言,我將盡力為大家解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