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有那麼好的一手牌卻打得稀爛,為什麼?

狐王談三國


題主這一提問,從是否成立的角度上,散發弄舟的觀點是大為相左哦。

劉備的手中牌好不好先後面論,說他打的稀爛,真的不敢苟同且是徑庭。劉備小商販布衣起家,雖沾皇裔,卻也只是個外衣而已,最終一番打拼,闖出三分天下,成為一地人主。這要說他把一把牌打得稀爛,那天下得有多少或氣或羞得把牌嚼吧嚼吧生嚥了的。


題主之所以有此問,還是深受小說《三國演義》影響,愛甚憐甚,恨不得羅貫中筆下之劉備一統江山,方慰己心。看古書落淚,替古人擔憂,卻也是。書中劉備文有臥龍風雛,武有五虎上將,皆是算天算地、沙場血勇之才,憑嘛不吞吳滅魏,完成一統。憑嘛讓奸相曹操,據憑長江孫權等人得瑟。真按小說中言,劉備仁善不失明君之範,諸葛之謀俱得張良遺風,關張之勇皆稱萬人之敵,這般強勢,未得全天下,確令人每讀後為之扼腕。

然則小說終是小說,羅氏在動筆之前已定下了捧劉抑曹的調調,筆力自是多多傾斜蜀漢,感情色彩已是很明瞭的了。羅氏參看的史料再融入筆下,自然便會是,對劉蜀有利的,放大美飾,對曹魏正能和諧的,壓縮貶議。


客觀的說,也是從正史上推究。三國中,劉備手中能握的好牌,比之魏、吳是最差的了。

不要迷信什麼龍臥風雛的,長坂七進七出的。都是人,人才。真實中,諸葛亮不見得比曹魏中的荀彧、賈詡、郭嘉高出哪去,關張趙不見得比曹家宗親將、張遼、徐晃猛到哪去。更別提自古華夏中原,本就是政治文化中心,人才濟濟。真的是劉備手下掰指能數的人物,去相比較曹魏的原漢家中心,真不夠看的。

關羽攻樊城,是猛,曹操是起初有點慌,但人家曹仁、滿寵、龐德、徐晃也不是吃乾飯的,況還拉了東吳來了個後抱腰,劉備鞭長莫救,關羽外無枝連,這還叫牌好嗎?!

孔明伐祁山,是勤。曹魏壓根就沒大驚慌過,曹真、司馬懿、郭淮、張郃、郝昭、鄧艾有的是能用之人。反到是最終孔明累垮五丈原。

羅嗦了不少句,主要想說明三國中,真正史實的三國中,劉備握的牌,比之魏、吳真不算是好的。五虎早夭,後繼無人。馬超實是軍閥,別投無路,黃忠僅一戰斬夏侯淵得名,趙雲真武力不敢多言,怕雲粉拍磚,但絕不會是敵陣中能往來自如的人物,不然直衝高坡殺曹操得了。反是關張,卻是猛人,只惜只這二人,對比魏、吳,這兩張牌力真就不夠人家從各家本錢上,高看太多了。


劉備的牌真無好牌,起先人才少根基飄,但卻讓他最終實實在在的打出了王炸,這點到是應為後人多為讚賞的。劉備無論前半生如何東飄西蕩,居無定所,但始終懷惴艱志,百折不撓,最終成就一番霸業。這種精神、這一點上,真的才是後人看《演義》而應該勵己、學習的,是一股正能之雞湯。同時要產生看到書背後的思忖,真正的劉備其人絕不是什麼仁善、柔良之性,而是一位真正硬漢,馬上創業之硬漢。

古人云:劉備,梟雄也。

今人當說:劉備,創業建功艱辛,楷模也。

我是愛看古書愛侃大山的散發弄舟,歡迎同好關注交流賜教。


跨越時空—散發弄舟


劉備武有關羽、張飛這樣的“萬人敵”,文有臥龍、鳳雛這樣的王佐之才,再加上黃忠、馬超、趙雲、魏延之輩,陣容的確很豪華。擁有這麼強大的人才團隊,仍然沒有匡扶漢室成功,反而是丟荊州,慘敗夷陵,留下一個爛攤子給諸葛亮去收拾,真的如同題主所說,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那麼,造成這個結果的原因是什麼呢?在笑談君看來,大概有以下三點原因:

其一,家底太薄

劉備幾乎白手起家,四海飄零,前期的底子很薄弱。

在群雄爭霸時期,劉備一直沒有穩定的根據地,所以他很難積蓄實力,先後依附過陶謙、呂布、曹操、袁紹、劉表等人,兵微將寡,在得到諸葛亮之前,只有新野一縣之地,兵卒不過數千。而此時的曹操已經幾乎統一北方,數十萬大軍在手,孫權也繼承了父兄基業,牢牢佔據著江東,兵精糧足。

這就好比,一個基礎很差的學生,要和那些學霸們去爭奪第一名,這個先天性的差距,短時間內是很難彌補的。

其二,執行力問題

想法再好,需要執行到位。

在三顧茅廬之前,劉備集團一直沒有什麼像樣的戰略,只能小打小鬧。而《隆中對》堪稱千古一絕,諸葛亮給劉備規劃了佔有荊益的宏偉戰略,給劉備指明瞭之後十幾年的發展方向。

但是,《隆中對》的執行力度,是不夠的。劉備其實有很好的機會佔領荊州,他在荊州蟄伏這麼多年,荊州豪傑很多都心向劉備,在劉表去世以後,劉備完全可以趁機奪下荊州,但是劉備可能是感念劉表的恩情,不忍心下手。

過襄陽,諸葛亮說先主攻琮,荊州可有。先主曰:“吾不忍也。”乃駐馬呼琮,琮懼不能起。琮左右及荊州人多歸先主——《三國志·蜀書·先主傳》

劉備浪費了名正言順攻取荊州的大好機會,後來是跟東吳“借”了南郡,才佔有了大半個荊州,結果又因此和東吳糾纏不清,牽扯了大量精力,借了半個郡,最後還給人家三個郡,並且東吳還是不滿足,趁虛襲擊了荊州,造成劉備集團的迅速衰敗。

如果當初能直接果斷拿下荊州,結果一定好不少。

其三,時間問題

套用足球上的一句話,就是留給劉備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劉備奔波半生,浪費了不少時間,等到有了自己基業的時候,劉備已經年過半百,並且天下格局基本上已經定型,有一種時不我待的趕腳。

其實後來劉備冒險發動夷陵之戰,也是和自己上了年紀有關係,他想趁著自己還能領兵,靠自己的能耐,把荊州這攤子事解決,不然丟給劉禪恐怕荊州一輩子都奪不回來了。


歷史都付笑談中


劉備掌握了一手好牌?

如果說,擁有了像諸葛亮、龐統這樣兩個謀臣,以及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這樣的五個上將,就算是有了爭雄天下的好牌,那樣天下逐鹿這件事情,也未免太過簡單了,哪裡需要什麼“時勢造英雄”。

“時勢造英雄”,首先要有人才,這是肯定的。所謂“主將之法,務攬英雄之心”。

然而人才的貢獻,是多方面的。自古以來,打仗打的都是綜合實力,大到民心向背、天時地利,具體到人口經濟、錢糧運輸、攻守城械等。

所以牌好不好,看的是人才儲備的豐富不豐富?資源掌握的多還是少?得到的天時地利是強還是弱?

所謂“廊廟之才,非一木之支,帝王之業,非一士之略”。只靠著兩個出眾的謀臣,以及五個勇武的大將,又哪裡足夠撐得起天下?

劉邦與項羽相爭,他的人才,除了像張良、陳平這樣的謀臣,除了韓信、周勃、彭越、英布、樊噲、夏侯嬰、灌嬰等能征善戰的將領之外,還要有像蕭何、曹參這樣“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的治國大臣;也需要像周昌這樣直直耿耿“期期不敢奉詔”的忠諫大臣;也需要像酈食其這樣憑藉三寸不爛之舌遊走於諸侯之間的外交能手;其餘如張蒼、陸賈、叔孫通等在曆法、著論、禮儀等各個方面均有建樹的人才。

與劉備同時期的曹操,單是謀臣,就先後有戲志才、程昱、郭嘉、荀彧、荀攸、賈詡、劉曄、董昭、蔣濟等,論及武將,又有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曹休、曹純等一眾親族,以及張遼、張郃、徐晃、于禁、樂進等五子良將為首的當時名將,其餘如龐德、朱靈、李典、李通、文聘、呂虔等更不必說。

除此之外,曹操手中的人才,還有像毛玠、崔琰這樣清正廉明的人負責反腐;有劉馥、張既、梁習這樣善於施行惠政,安撫百姓的地方大員擔任州郡刺史;有任峻、杜畿、蘇則這種不僅善於治亂,治理有方,也善於帶動老百姓走向富庶大道的郡縣名守。至於其他如滿寵、田豫、王粲、陳琳、桓階、徐邈等人了。

所以,和曹操比較起來,劉備手上,實在是沒有什麼一手好牌,又怎麼能夠說他打爛了呢。

東漢末年,黃巾賊亂,英雄紛爭,諸侯並起,最草根的是劉備。

論背景和實力:劉焉、劉表是皇室宗親,牧有一州;論名門望族,袁術袁紹是“四世三公”,曹操的老爸的乾爹是中常侍;論軍事底子,呂布、董卓出身軍閥,馬騰從叛軍起家,雄霸一域;論家底厚薄,孫權靠著老爸老哥留下的財產,公孫瓚靠著老丈人的賞識,公孫度靠著跟別人兒子同名起家,偏安一隅。

劉皇叔只有一個掛名的中山靖王之後的名銜,實際的職業是街頭賣草鞋的。

一無裙帶關係,二無軍馬資本,三無門閥世系,草根要跟富二代比拼,付出的代價,就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了。

即使後來,劉備草根分期,通過一輩子的奮鬥,擁有了益州之境,有三分天下的資本,可是和當時的曹操、孫權兩方勢力比較起來,也不能說是一手好牌。

論地盤,益州在東漢末年,還屬於蠻荒之境。當初,西漢的王陽被派去益州任刺史,走到邛郲九折阪,就感嘆說,我這身體是先人生的,不能去益州這種蠻荒的地方犯險。就以生病為由不去益州任職。後來王尊為刺史,走到九折阪,隨行的人都跟他說,要不你也學王陽不要去了。王尊叱喝著說:要去,王陽要做孝子,我王尊就要做忠臣。

由這件事情可見,當時益州有多荒蠻。雖然經過東漢一朝的發展,可是到了東漢末年,相對於曹操所在的黃河兩岸的中原地區,乃至和孫權所在的江淮、荊州一帶比較起來,蜀漢的地盤已經是很野蠻未開化的地區了。

從人口上來看,有人統計,魏國人口四百多萬,兵力五十萬;東吳人口兩百萬,兵力二十萬;蜀漢人口一百萬,兵力十萬,只有東吳的一半。曹魏有87郡,12州;東吳有32郡,3州;蜀漢是22郡,只有1州。

其他至於馬匹阿,糧草阿,國庫裡面的錢財阿等等,劉備擁有的資源,也算是最差的了。

所以,不能說劉備把一手好牌打爛了,他能夠在東漢末年取得最後三分天下的成就,已經是非常之人,成就的非常之事了。

真正一手好牌打爛的,應該是像韓馥、袁紹、袁術、劉表、劉璋這些人吧。








文士野


劉備有好牌?怕是你沒有認真讀《三國志》吧,劉備一手爛牌在手怎麼會有好牌呢?他的好牌是靠他後期一點一滴攢起來的,三國中唯獨劉備的牌最爛,曹操的牌好,打得也好,曹操以”挾天子以令諸侯,”佔據上風。孫權繼承哥哥孫策的一手好牌,佔據江東,固之有方。


劉備出場就一農民,靠賣草鞋為生,要不是他結拜了張飛,關羽,指不定會落魄到什麼地步。但劉備是一個重仁重義之人,在哪個年代,有這樣的氣節,往往會受到大家的無比尊敬,劉備不喜歡讀書,喜歡結交豪傑,一心只想做大人物,

所以劉備常常自稱“漢室宗親,”有了這層光環,劉備所到之處掌聲四起。

(影視作品:三國演義劉備,關羽,張飛)


“桃園三結義”過後,劉備有了起兵稱王的念頭,但關鍵是當今天下大亂,自己幾斤幾兩劉備心裡還是很清楚的,他知道當前唯一能實現理想的就是需要錢和人,有了這種想法,他開始行動起來,先是找當地的地主支持自己的事業,讓他們為自己投資,勝利過後大家平分江山。


劉備說的如此美好,地主們也是相信了他,開始大量捐錢捐物,劉備有了這些錢物,立即開始招兵買馬,迅速的拉起了一支隊伍,從此,劉備開始了四處參與鎮壓起義軍。


一個小小的轉折點


因為劉備鎮壓黃巾軍的功勞,他被封為安喜(今河北定縣)縣尉,但劉備對於這種小官並不滿足,一心只想成大事的劉備毅然棄官而走,帶著自己的人馬投奔公孫瓚去了。

(影視作品:三國演義劉備)


公孫瓚呢也不錯,給劉備一個不大不小的官當,這期間劉備結實了很多志趣相投的人士,這些人對劉備也是倍感尊敬,他們在劉備家同桌吃飯,一起討論天下大事,這時劉備的名聲越來越好了,也逐漸傳開。


此時各路軍閥混戰的場面越來越激烈,袁紹率兵攻打公孫瓚,曹操也帶兵討伐徐州牧陶謙,陶謙向公孫瓚求助,公孫瓚自己也是泥菩薩過河,於是就派劉備前往徐州援助陶謙,很顯然,劉備現在的牌還是很弱的,他手下沒有幾個兵馬,有的還身患重傷,但也沒有辦法,公孫瓚幫助過自己,厚著臉皮也要過去了。


“天降大任於斯人也”,劉備趕到徐州,陶謙一看,什麼玩意兒?你過來幫我就帶這些裝備?,劉備連忙解釋,說自己在前幾次戰役中損兵折將太多,所以現在就只有這些了,大家將就用吧,陶謙沒辦法,只好給劉備撥了幾千人馬,還任他為豫州刺史,讓他據守小沛(今江蘇沛縣),防禦曹操的進攻。


過後不久,陶謙生了一場重病,得知自己不久將歸天,於是他找來劉備,語重心長的對劉備說:“現在只有劉備才能安定徐州。”就這樣,劉備接管了徐州,一躍而成躋身到大軍閥的行列中了。

(影視作品:三國演義劉備與曹操)


雖然徐州北袁術奪走,但劉備這時已經開始有了清晰的頭腦,他失去徐州過後去投奔了曹操,曹操給了他一些兵馬,讓他回小沛攻打呂布,曹操也親自率兵前往小沛支持劉備打呂布,在兩面夾擊之下,呂布束手就擒。


劉備告別曹操過後又去投奔袁紹去了,袁紹“官渡之戰”失敗後,劉備跑到荊州去投靠劉表,這個劉表和劉備同是“漢室宗親”,但劉表實在是太平庸,還比較猜忌,時刻提防著劉備,由於寢食不安,劉表把劉備安排到了荊州北部的小城新野(今河南新野)。


劉備什麼人物,能看不出劉表的動機嗎?他知道劉表防著自己,但是沒辦法,寄人籬下是這樣的,唯一的辦法就是按兵不動,忍、忍、忍,自己沒有根據地是十分惱火的。


手中的牌開始出現轉機


這個時候劉備深知要想得到天下,就必須得到賢人的幫助,自己實力不足,就應該找實力雄厚的人幫自己,於是劉備開始了尋賢之路,先是遇見徐庶,在徐庶的指引下“三顧茅廬”的臥龍。隨後在諸葛亮的精心幫助之下,劉備奪樊城、取荊州、佔益州,最後紮根於成都,成就了“三分天下”匡扶漢室的豐功偉業。

(影視作品:三國演義劉備)


可以說劉備是得到徐庶之後牌才開始好轉的,但其間劉備的運氣也比較好,在那個群雄逐鹿的戰火年代,劉備東奔西走居然還能活到最後,幾次危機都能化險為夷,難道真的是王牌在手,天下我有嗎?


自公元184年涿縣起兵以來,到劉備稱帝整整30餘年時間,54歲的劉備終於完成了自己心中的宏偉目標,不過劉備稱帝僅僅兩年時間,在關羽張飛相繼去世過後,劉備最後也是鬱鬱而終了,享年63歲。


劉備的牌註定是天牌,但過程曲折難行,他在亂世中創立了蜀漢基業,他的宏圖偉志被人敬仰,他善於用人也被後世的人所稱讚。


以上內容純屬個人見解,如有冒犯,請批評。



(圖片源自網絡,侵必刪。)


歡迎大家點贊加關注,我是歷史天地人,我會持續給大家帶來更多的優質歷史內容。

小梁動漫


劉備在世,已成三國鼎立之勢,如果劉備不去攻打東吳,和東吳外交,也就不至於關羽敗走麥城了。劉備後期實力,足以匡扶漢室了。連吳抗曹,然後招降東吳,那麼就可以一桶三國了。如果匡扶漢室,東吳必定相助,到時中原可定,天下一統。然後以漢獻帝名義,招服東吳。

劉備入川失去鳳雛龐統,得了西川,不還荊州,導致關羽敗走麥城,張飛報仇心切,也被手下謀害了。連失兩位結義兄弟,劉備為弟報仇,因過於自信,導致火燒連營八百里,然後託孤白帝城。

劉禪登位,雖有諸葛孔明輔佐,但後主無道,耽誤諸葛亮北伐,導致北伐貽誤戰機,北伐接連告退。北伐耗民耗財,多名大將也紛紛去世,最後諸葛亮也病死在北伐路上。最後唯一一位大將魏延造反,也被馬岱斬殺。蜀中已無大將,廖化做先鋒。姜維和鍾會僵持,而導致鄧艾翻山越嶺,繞後直取蜀漢,最後姜維自殺,蜀漢滅亡。

諸葛亮輔佐劉備就已知,漢數已盡,諸葛亮只不過是逆天而行,輔佐劉備。再加上劉備霸取西川,導致有的人不服從,不願鼎立相助。東吳雖小,卻已立三世,孫權已經深入民心了,才可以抵禦曹操。蜀國因為年年北伐,蜀國民心不團,加上後主無道,導致蜀漢滅亡。

如果劉備取了西川,收復民心,結交東吳,養精蓄銳,鳳雛龐統入川,聽取諸葛亮之言,然後發展西蜀。到時連吳抗曹,匡扶漢室,天下可得。


小蛟龍


劉備打的爛嗎?不爛吧。。

劉備從一個小商販到三分天下的皇帝,除了借用了劉勝的名號之外,那是正兒八經的白手起家了哇!



我想你所說的打的稀爛指的是沒有興復漢室吧。這裡面的原因還是值得推敲的!

首先呢,劉備的底子太薄,沒有家底也就直接限制死了劉備成功的途徑,那就是仁義,興復漢室!所以劉備才會一直標榜自己是劉勝的後人,是有資格匡扶漢室的!這是一條捷徑,但這也是一條孤徑,沒有退路!因為有了皇室的資格,劉備才能夠招兵買馬,吸納賢才。但也正因為這樣一個敏感的身份,讓所有人都提防著劉備。


所以劉備一直沒有獲得屬於自己的地盤。沒有地盤,也就沒有編制。那劉備只能像浮萍一樣到處打游擊!新三國的劉備個人感覺就更加貼近現實一點。因為仁義,俠名遠播,也正因為仁義,不能主動侵略別人,每次只能以救場的形式來撈一點油水。沒有貴人的扶持,單純的靠自己慢慢積累,這需要很長的時間,事實上,這也消耗了劉備絕大多數的時間!

第二,那就是劉備本身的問題。劉備缺乏一定的戰略性眼光。劉備早些年的活動軌跡基本都在中原地區。這裡豪強林立,各方勢力都已瓜分完畢,容不得他人!直到多年以後,才得到了徐州。但沒守住!劉備逃出許都之後的第一選擇,仍然是曹操重兵囤積的徐州!所以才會被打的抱頭鼠竄。直到遇到了諸葛亮,劉備才在大的戰略方針上有了明確的方向。劉備真正的起飛,就是在這幾年!



第三,劉備的人員配置。其實這也屬於底子。但是能看出劉備的心理變化。從最早劉關張桃園結義開始,劉備還是發掘出一批人才的。關羽,張飛,趙雲都是萬人敵的存在。掃然而劉備這時候地位還很低,只是打手一樣的存在。所以能認識的也基本都是五大三粗的武夫。沒有謀士!而劉備也沒有刻意的去追求謀士,只是不停的結交朋友,兄弟。這些人也都忠肝義膽幾十年跟著劉備跋山涉水。為什麼?一來劉備的地位太低了,這些名仕都看不上。二來,是不是也說明了劉備偏武力的傾向?我想劉備這個時候還是更多的願意或者只願意相信自己。認為以自己的才學,足夠領導這群人平定天下了。直到遇到水鏡先生,才被點透。從這時開始,劉備吸納的人才開始由武轉向文。出了一批名人。像諸葛亮,龐統,法正等。後期劉備並沒有發現新的將領,或者說發現了也在夷陵之戰中消耗殆盡了!夷陵之戰名義上是給關羽報仇,但從部隊的構成上看,幾乎都是新生代。只帶了幾元老將壓陣。說明劉備也開始意識到這個問題。荊州丟失後,原來跟著劉備入川的荊州幫跟本土的益州幫已經逐漸尾大不掉,這也讓劉備感覺到了危機。只可惜功敗垂成!



用一句話來總結的話,就是沒有在對的時間找到對的路,遇到對的人。等走了個大彎路回到正確的路線時,卻發現有點遲了,時間來不及了。。。


沒事鬧著玩


許多隻看過三國演義的朋友都會覺得劉備的牌面這麼大,為什麼最終沒有統一中國呢?這些朋友的理論依據,就是劉備帳下又有五虎上將這樣的武力擔當,同時,又有諸葛亮這樣一個智慧近乎於妖的人,可謂是人才濟濟

,怎麼可能打不過曹魏呢?

其實不然,如果劉備真的實力很強的話,他的前半生不可能在顛沛流離和失敗中度過。其實劉備手裡的實力應該是幾大軍閥中最弱的,作為他賬下武將之首的關羽,本來就是一個常敗將軍,平生就沒有打過幾次漂亮仗,這並不是說關羽的實力不行,而是劉備這個軍事集團的總體實力限制了關羽實力的發揮。等到最後關羽坐鎮經商的時候,他的實力才得以體現,水淹七軍乃是這位武聖人的最後的絕唱。

其實對於劉備軍事集團而言,想要取得最後的勝利,應該說是困難重重,但是希望在前方。如果堅決貫徹諸葛亮的隆中對的話,劉備軍事集團很有可能改變三分天下的局面。在劉備奪取漢中的時候,確實形勢一片大好,劉備已經佔據了整個蜀中,同時關羽坐鎮荊州,虎視北中國,如果在這個時候能夠進行穿梭外交,加強與孫權的橫向聯繫,定能有一番作為。

一方面,關羽繼續積極進攻荊襄大地,而孫權此時在囤積大軍攻擊合肥,完全可以使得曹操顧頭不顧腚。最後,劉備在親自帶領大軍出漢中,分成三路進取曹魏,就算一下子沒有辦法滅亡曹魏軍事集團,但是足以撼動曹魏的統治根基。

要知道,曹操的軍隊也是剛剛經歷了漢中之戰,軍心不穩,士氣低落,面對同樣剛剛打了漢中之戰的劉備軍隊,很有可能吃大虧。

在這種情況下,曹操很有可能採取用空間換時間的方法,放棄一部分的土地,但是這怎麼可能騙得過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呢?只要適可而止,不要輕軍深入,在北線完全可以依靠馬超在羌人中的威信,利用這場戰爭控制量涼州,甚至可以奪取長安附近一帶。

在南縣戰場上,關羽奪取襄陽可以威脅許昌!但是劉備的事業成也關羽敗也關羽,劉備在奪取關中之後,關羽立即發動了荊襄大戰,水淹七軍之後,可謂是威震華夏,曹操甚至考慮放棄河南遷都,這個時候可以說是劉備軍事集團聲威最為強盛的時候,大河上下許多勢力紛紛棄曹降劉。

但是就在這樣的形式之下,關羽患了輕敵的毛病,同時,由於關羽不懂得政治不會外交,他和東吳的關係處得非常糟糕,歷史上的單刀赴會和三國演義中正好相反,魯肅才是那個主角,而且他把關二哥駁斥的體無完膚。原本應該是睦鄰友好的兩家人家關係處得如此之糟,這就給了曹操鑽空子的機會,這才有了最後的呂蒙白衣渡江。

丟失了荊州之後,劉備集團其實就已經只能是一個偏安政權,劉備能夠爭奪中原的出路,只有出祁山這一條。

這對於防守方來說,在防守上的壓力就小了很多,由於東吳佔據了荊州之後,諸葛亮的隆中對基本就處於破產的狀態,因為蜀漢帝國沒有權利號令東吳,這就讓他們在北面進攻的時候,南面無法呼應。

關羽的個性葬送了劉備集團統一天下的機會。


歷史評說


劉備真不算一手好牌。

劉備經過各種挫折能跟曹孫三分天下,算是打得很好了,根本不算打得稀爛。

問題不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