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十万不借,拿出5千告诉你这钱你不用还了,是什么心理?

用户传递63376174054


不要了,他在施舍,同情,认为你还不起。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他不想借你钱,又不好拒绝。


一朵春天的云


背景描述下吧,人物关系是朋友,亲戚还是其他关系呢?

以下我只举一个例子做阐述:

借款十万,这个数字对于普通工薪阶层而言,绝对比较多的。

例如,

我月薪5000元,一年不吃不喝除去五险一金,可能一年攒下来54000元。

实际上我需要养家糊口,吃喝拉撒,按照30%消费,实际我一年可以有38000元。

那么向我借款10万相当于我3年的财富积累。

然后,我们普遍的观念是借钱的是孙子。

今天不是,明天不是,但早晚会是。

借出去的钱无法保障100%回收,更不用去考虑2.5%的利息了。

所以,不如送出10万元2年固定利息作为让步。

也就是5000元实际是2年的利息钱。

这表明,

我不想借钱给你,因为我怕要不回来。

但是我也想帮你,你就收了2年的利息吧。

可是你如果收了,不好意思,以后咱们就没关系了。


归根结底,我们就是想维系个关系。

如果没啥关系,为什么要给呢?更别提借咯。





咖啡和番茄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一下。借钱这事我最近正好碰到,不过我没那么好结果,钱没借到,对方也没白给我五千-.-!


先回答是什么心理。如果碰到“借十万不借,拿出5千告诉你这钱你不用还了“的人,那我觉得他已经很厚道了,虽然他没解决你的实际问题,但人品和关系也值得你好好惠存了,

毕竟不借是人之常情,借则不是必须的。你在他心中值不值?值多少?心里有一杆秤,出于各种原因没有借出这笔钱,他一定经过一番内心的考量,能拿出5000块白给你,至少你在他心里还是有一定地位的。


进一步深入剖析对方的心理:


我们出于什么目的去借钱?谁都知道借钱容易还钱难的道理,如果不是没有办法谁都不想去开口借钱,银行不好借,平台水太深,唯有在亲朋好友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上碰碰运气,好处是可能不用支付高昂的利息或者可以厚着脸皮把借款期限延长等,出于这些目的查看朋友圈、亲友圈,觉得关系都挺好的,可一旦张口借钱,竟然举目四望心茫然,好像有种都不好借的感觉。


我们开了借钱的口,对方想的也不简单:

借。选择借钱也只能救急不救穷不能填无底洞,借多借少量力而行,对方有无偿还能力,期限又是多少,我急需用钱的时候能不能讨回来,收不收利息,因为钱撕破脸皮怎么办等等。


不借。是因为我没那么多钱,有钱我也不想借因为你不值,我怕要不回来或者不按期还钱,即便要回来也经历一番曲折、劳心伤神,不想因为钱做不成亲戚朋友,没有利息不想借钱等等。


考虑以上这些这是人之常情。对于这个问题在我看来,对方不借这十万是因为不能或者不想,但出于本心不想关系就此破裂,选择半借半送这五千块,毕竟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给双方之间留有余地,如果有朝一日翻身,你有情有义还了五千块当然好,关系依然能维系,假如你没有还,那双方到此为止。


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情,原本我以为关系如此亲密的人,开口借钱不存在任何问题,何况只是数目不大的短期拆借,甚至写借条却依然不借,现实给了我一颗深刻的钉子,我发现当用感情去衡量金钱的时候就已经错了,把人心和人性想的太肤浅,有时候感情经不起试探,认为对方把自己很看重的时候,其实自己根本不值。


逐梦大力神


借十万不借,拿出5千元告诉你不用还了,你问什么心理?告诉你,他知道借十万元给你,你是不会还的,也是还不起的,因为你没有本事,借钱给你,简直就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或者你平时是个不诚信的人,他已经吃过你的亏,但是碍于情面不好说你,因此送五千元钱打发你,不要你还了,这叫封口费,让你,你如果还有一点点自尊心的话,再也不会去找他麻烦了,不会在他面前提借钱的事情了,因为他怕你!

你问我怎么知道,因为我曾经遇到过几次这种人,借钱不还,虽然金额不是很多,但是让我生气啦,我碰到了他,让他还,他说没有,一拖再拖,后来我想通了,不找他还了,就当是封口费吧!从此以后再也不好意思开口找我借钱了,这也算是件好事吧!哈哈哈😄封口费,你明白了吧?


初夏思夏爱华夏


借十万对这个人来说风险太大,但如果对方一分钱都不给,他自己又觉得伤了情分

,所以拿出五千块直接给了,让不用还。在他心里他会觉得:仁至义尽。

这种做法在现实生活中常常有,在去年,我的上司就对我说过:你借给别人钱的时候就应该做好别人不还的准备,在这种情况下,借多少就应该自己衡量了。题主说的这个人就是这种心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诚信变得越来越弱,就身边而言,随便找十个人,里面都会出现有过朋友借钱不还的例子,这类受过伤害的人在以后借钱出去的时候都会三思再三思,既要考虑关系又要考虑到曾经吃过亏。而另一部分由于这种事情层出不穷,光只是听说,也容易起防备心理。所以,现在是借钱很难,人与人的信任消失殆尽。

题主所提到的这个人,应该就是吃过类似的亏,但于情于理,这个人的做法是没有错误的,因为借钱,借给你是情分,不借给你是本分,如果一味的去拿亲戚感情、兄弟感情、姐妹情谊去“绑架”一个人,这才是最不可取的,我们在寻求帮助的时候,千万不能觉得理所应当,自古以来,都应该秉承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理念。

讲个故事:有一户人家乐善好施,有个乞丐每天在此乞讨,每次主人都会给他一枚硬币,有一天,主人出门没有带硬币,于是就不能施舍这个乞丐了,未曾想,乞丐非但没有表示理解,反而大发雷霆对他说:你以前都给我,今天不给我?

这就是很典型的将别人的帮助视作理所当然人,如果别人没有伸出援手,反而成了别人的错。借钱也是一样,借给你无论多少,都是别人的权利,你没有任何理由去“规定”别人必须给你多少。如果题主正遇到问题当中的事,摆正心态,别人没有任何错的。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你,感到满意的朋友可以给我点个赞或者关注一下我,诚信为立人之根本,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稳固的友情。


海苔饭团


这种情况在农村的确发生过,是什么心理我说来听听,前几年小额融资利息到一分五厘,什么概念,存钱四年一万变二万,太多的套路使部分人工于心计赚了钱,但坑害了许多善良又贪心的人,所以产生了一种理财之道,借十万元者一定是非常好的朋友或亲戚,一年利息就两万多,并什么时候偿还还不知道,不如拿出五千做个人情,杜绝借钱者因借不到钱的不满,说白了就是担心钱不知几时回来,富人无德不是屈说的,有钱人会算经济帐罢了!


大帅642


目前,这个社会信用普遍不高。我认识一个老板,借出去100多万,借条拿了一堆,没有一个人还钱。你这个朋友非常明智,宁愿扔掉5000元,也不要借条。如果朋友过来借钱,你给,过段时间你们是仇人;你不给,现在马上就是仇人。。还不如你送给他5000元,爱还不还呢。至少,你们不会成为仇人。


胜哥讲道理


借十万不借,拿出5千告诉你这钱你不用还了,是什么心理?

首先是借钱的人心态要正确。从来就没有必须借或应当借的道理,借钱是情分,不借也不存在任何问题。有的借款人容易因对方不肯借钱而抱怨对方,甚至是断绝来往。再是,想想对方不肯借钱的原因。若对方有钱而不肯借,那也要反思一下自己的原因。是不是自己不值得对方信任,借款的风险太高等等。若对方没有钱,那没有借更是没有任何问题。

当然,若从问题的情况来看。对方不肯借钱,最后拿出5000元给你,并告诉你不用还。我觉得基本上是有可能借给你的钱收不回来的风险极高,但作为朋友,对方还是要予以帮助,所以对方就送了你5000元。


叶律师


好好!我是老头子字呼啸。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关于你的问题借十万不借,拿出5千告诉你这钱不用还了,这是什么心理?

我的回答是:从心理学角度讲您这叫“应该效应”意思是:我们怎么对待别人,我们应该从对方哪里得到“等价对待”,既我怎么对待别人,别人也应该如此对待我。如果我没有受到至少同等的对待,那么我们就会认为这是不应该的事。

如果你在某个人急需用钱的时候,虽然自己手上也不宽裕,但还是毫不犹豫地把钱借给了他,那么,当你向他借钱的时候,你也希望他不假思索地就把钱借给你。一旦他的行为和你对待他的方式有偏差,让你心里产生“不平衡感”,随之而来的是矛盾的产生。

如果是这样的话,在他确实没有经济困难的情况下,他心里多半是想远离里,不想跟你产生任何交集了,这样的人还是不交为好。

如果没有以上情况,1.他可能是为你好,不让你误入歧途。2.他知道你如果亏损,会没有经济能力偿还,他也不好意思要,免得到时候朋友都没得做,这种人可以交。3.要看你自己是什么人、什么情况,比如你游手好闲、嗜堵、不讲诚信,多半认识你的人都不会借。4.他想激发你自力更生的能力,改掉你以前的坏习惯,让你觉得钱来之不易。具体还是看你们的关系和发生了那些事情。

我也于到过这种情况,我是借的三十万,对方没借,我还生了一段时间的气。现在亏得血本无归,非常庆幸当时没借给我,不然亏得更惨,我还很感谢他,而且他看我的现状还给我找事做让我爬起来,我是非常感谢上天能让我有这么一个朋友!

以上是我个人观点,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老头子字虎啸


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有个说法,叫心理防卫机制。心理防卫机制属于一种心理适应性反应,这种反应典型地采用习惯性和潜在意识的方式,以消除或保持一个人的内心焦虑、罪恶感以及失去的自尊心。这种心理防卫机制,大都是在潜意识中进行的,也就是说,是在不知不觉中使用的。

一个人在其行为发展过程中,均会逐渐学会种种防御性反应,以便在自我受到侵袭时,随时采取自动的防卫行为,保护自我心理的健康。

心理防卫机制具有以下功能:

1.减低情绪冲突;

2.从自身内在具有危险的冲动中保卫自己;

3.缓和伤感经验和情绪的感受;

4.减轻失望或失望的感受;

5.消除个人内在态度与外在现实的冲突;

6.协助个体保持其充实感和价值观。

心理防卫机制几乎每个人都在不知不觉地使用,是一种正常而健康的心理现象。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可以解除或处理现实的困难,满足自我的欲望和本能,保护自我心理健康,也为一般社会文化所接受。

就像这个借钱的现象一样,实际上被借钱的人内心深处是不想借钱的,因为10万元钱对一般人而言,也不是小数目,借出去毕竟风险也比较大,但是不借又觉得会伤害与借钱人之间的感情,自己良心上会过不去,心理上会受折磨,故采用折中的办法,送5000给借钱人,并说不需要偿还借以表明自己是真心实意想帮助借钱人,以此来求得心理安慰,减轻自己内心深处不想借出10万元的心理压力,减轻自己的心理的罪恶感,负疚感,保护自身的心理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