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春暖花會開,否極泰將來

今日立春,時間為每年的2月4日或2月5日。

立春|春暖花會開,否極泰將來


俗語說:“春打六九頭”,指立春日在“六九”的第一天,因此“立春”又叫“打春”。

春是溫暖,鳥語花香;春是生長,耕耘播種。春,chun,會意。甲骨字形,從艹(木),草木春時生長;中間是“屯”(zhun)字,似草木破土而出,土上臃腫部分,即剛破土的胚芽形,表示春季萬木生長;下面是“日”,意味著太陽提供了生長的能量。

春,它早已經成了一個鏗鏘的預言家和代言者,代言生命、希望和愛,特別是2020年這個疫情當前的春天。

穿越漫長的苦寒等待,終於迎來了春之女神。時間,自今日始,進入春天的地界。

立春|春暖花會開,否極泰將來


立春,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

古籍《群芳譜》對立春解釋為:“立,始建也。春氣始而建立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關於立春說:正月節,立,建始也,五行之氣往者過來者續於此,而春木之氣始至,故謂之立也,立夏秋冬同。

“律回歲晚冰霜少,春到人間草木知”,“立”是“開始”的意思,自秦代以來,中國就一直以立春作為孟春時節的開始。

所謂“一年之計在於春”,自古以來立春就是一個傳統節日。

“陽和起蟄,品物皆春”,過了立春,萬物復甦生機勃勃,一年四季從此開始了。

立春|春暖花會開,否極泰將來


“立春”,歲之始,也是生長的季節,《釋名·釋天》中記載:“春,蠢也,萬物蠢然而生也”。“春風得意”,“春意盎然”,“陽春白雪”,“枯樹逢春”……可謂:春色撩人心欲醉,春滿乾坤福滿樓,《京中正月七日立春》 (唐·羅隱)詩曰:一二三四五六七,萬木生芽是今日。遠天歸雁拂雲飛,近水游魚迸冰出。

立春不僅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立春是從天文上來劃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們的心目中,春意味著風和日麗,鳥語花香;春也意味著萬物生長,農家播種。故《立春》詩云:“東風帶雨逐西風,大地陽和暖氣生。萬物蘇萌山水醒,農家歲首又謀耕。”(左河水)。

植物萌芽生長、動物繁殖、農夫下地播種。中國古人把“歷史”叫作“春秋”,因為莊稼春生秋熟,春生相當於歷史之因,秋熟相當於歷史之果,春來秋去的循環就是時間,而時間的循環就是歷史。

三候

立春|春暖花會開,否極泰將來


東風解凍。凍結於冬,遇春風而解散;不曰春而曰東者,《呂氏春秋》曰:東方屬木,木,火母也。然氣溫,故解凍。

東風解凍,何其美妙而神奇的生命過程。

是不是如臺灣作家張曉風說的:“叢綠意內斂的山頭,一把雪再也撐不住了,噗嗤一聲,將冷麵笑成花面。。。”

真是的春天,如真實的生命。

整個世界都在諦聽,春到人間的第一個聲音。出乎意料的,春的第一不在風中,不在水上,而在最沉默、最深厚的大地之中。

立春|春暖花會開,否極泰將來


蟄蟲始振。蟄,藏也;振,動也。密藏之蟲,因氣至,而皆蘇動之矣。鮑氏曰:動而未出,至二月,乃大驚而走也。

你或許還記得“蟄蟲鹹俯”為霜降第三候。而今,大地如一把豎琴,以它的角音驚起了蟄蟲的酣夢。百蟲的“俯”與“振”,亦如時間的低眉與仰面,沉睡和甦醒。可以想象,無數蟲子,即將加入磅礴的春日歌吟。

立春|春暖花會開,否極泰將來


魚陟(zhì)負冰。陟,升也。魚當盛寒伏水底而遂暖,至正月陽氣至,則上游而近冰,故曰負。

如果說大地是春天的子宮,那麼,江河就是她的血脈。

立春半月之後,水底閒遊的魚兒,忽然看見小鴨子的黃色腳掌,聽見它們嘎嘎的歡叫。朝著殘冰猶在的淺水,一躍而起,化出一道美麗的流線。。。

立春三候,說的是東風送暖,大地開始解凍。立春五日後,蟄居的蟲類慢慢在洞中甦醒,再過五日,河裡的冰開始溶化,魚開始到水面上遊動,此時水面上還有沒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魚負著一般浮在水面。

立春|春暖花會開,否極泰將來


立春習俗

佔春

古時立春日有佔春的習俗。

佔春就是在立春這一天依照一定的事物占驗全年的天氣和收成。據說古時立春前幾日,縣令會帶著本地的知名i人士,在地上挖一個坑,然後把羽毛等重量很輕的東西放在坑裡,等到了某個時辰,坑裡的羽毛會飄起來,這個時辰就是立春時辰。當這個時刻來時就開始放鞭炮慶祝,祈求此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迎春

迎春是立春的重要活動,事先必須做好準備,進行預演,俗稱演春。然後,才能正式迎春,目的是把春天和句(gōu)芒神接回來。

立春|春暖花會開,否極泰將來


咬春

立春這天,一項重要習俗就是“咬春”。北方吃的食品是春餅,而南方則流行吃春捲。吃春餅和春捲,是人們對“一年之計在於春”的美好祝福。因此,這一習俗一直延續至今。

值得一提的是,立春這一日,中國民間“咬春”的另外一種食品是蘿蔔。比較普遍的說法是可以解春困。其實其意義並不限於此,除解困外,蘿蔔還可以解酒、通氣,具有營養、健身、祛病等功效。

一個“咬”字,是心情,更是心底埋下吃苦的堅韌勁兒。

立春|春暖花會開,否極泰將來


鞭春牛

除“咬春”外,民間還有“打春”習俗,又叫“鞭春牛”“鞭土牛”,起源較早,這種方式體現了人們對五穀豐登的美好期盼。因為,春牛在塑制時,往往要在肚子裡塞上五穀,當牛被打爛時,五穀就流了出來。人們歡笑著拾起穀粒放回自己的倉中,預示倉滿糧足。一些農村仍有“鞭春牛”的風俗。

踏春

立春後,人們在春暖花開的日子裡,喜歡外出遊春,俗稱出城探春、踏春,這也是春遊的主要形式。

佩燕子

佩燕子是長安、關中一帶人民的古俗。每年立春日,人們喜歡在胸前佩戴用綵綢剪成的“燕子”,這種風俗起自唐代,現在仍然在農村中流行。因為燕子是報 春的使者,也是幸福吉利的象徵。燕子是候鳥,春天飛到北方,秋天飛到南方。“不吃你家穀子,不吃你家糜子,只在你家抱一窩兒子。” 所以向陽人家都喜歡在自己院落房舍裡,招惹燕子繁殖生息。每年立春這天,人們都喜歡佩戴“燕子”,特別是小孩,父母早就給他(她)們準備好了,他們戴在胸前,手之舞 之,足之蹈之,興高采烈,雀躍有餘。

立春|春暖花會開,否極泰將來


句芒神

句芒為春神,即草木神和生命神。句芒的形象是人面鳥身,執規矩,主春事。在周代就有設東堂迎春之事,說明祭句芒由來已久。清人讓廉撰寫的《京都風俗 志》中說:“立春之儀前一日……迎春牛芒神入府署中,搭蘆棚二,東西各南向,東設芒神,西設春牛,形象彩色,皆按千支,準令男女縱觀,至立春時……眾役打 焚,故謂之打春。”然後,人們將春牛的碎片搶回家,視為吉祥。

躲春

在傳統民俗學上,到了立春這一天就該躲春。因為立春這天氣候開始交接,新的氣場會對部分人群有不利的影響,更甚者會影響一年的運氣,所以躲春的習俗 就出現了。在民間,不同的地方有著不同的風俗與忌諱,也就延伸出各式各樣的躲春方法與習俗。傳統留下來的習俗,每到立春這一天不能有口舌之爭、必須要和和 睦睦、心平氣和地迎接這一天。更有一些地方習俗裡面,躲春這一天不宜搬遷、看望病重患者及參加喪事等,以免招惹晦氣,影響一整年的運氣。

“躲春”其實就是“躲太歲”,多數是當年犯太歲之人需要躲春。

立春|春暖花會開,否極泰將來


戴春雞

戴春雞是陝西銅川一帶人民的古老風俗。每年立春日,母親用布製作一個約3釐米長的公雞,縫在小孩帽子的頂端,表示祝願“春吉(雞)”立春日,婦女用線穿豆掛於牛角,或用麻豆撤在牛的身上,認為這樣做,可以使幼兒免患麻疹。前者稱為“禳兒疹”,後者稱為“散疹”。

吊春穗

吊春穗是一種傳統的習俗,流傳在陝西澄城一帶。每年立春日,婦女用各色布綹編成布穗,或用彩色線纏成各種形態的“麥穗”。然後吊在小孩或青年人的身上,也可掛在牲口如驢、馬、牛的身上,藉以祝福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收。

立春|春暖花會開,否極泰將來


飲食養生

春餅:餡(蘿蔔,豆芽,豆子,為主)。

春盤:主要是蔬菜取生菜瓜果餅糖放盤中為春盤(或拼成盤)饋送親友或自食取迎春之意。盤裡主要有:果品、蔬菜、糖果、餅、餌五種。蔬菜主要有:豆芽、蘿蔔、韭菜、菠菜、生菜、豆子、雞蛋、土豆絲。杜甫《立春》:“春日春盤細生菜,忽憶兩京梅發時。”

春捲(春蠶):《歲時廣記》:“京師富貴人家造面蠶,名曰‘探官蠶’。又因立春日做此,故又稱‘探春蠶’。”

咬春(吃蘿蔔):明《酌中志》:“立春之時,無貴賤嚼羅卜,曰‘咬春’。

立春|春暖花會開,否極泰將來

立春之時,此時陽氣上升容易傷陰,所以要特別注重養陰,可以多選用百合、山藥、蓮子、枸杞等食物。

立春之後的一段時間往往冷暖不定,要當心“倒春寒”的侵擾,還會出現“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的景象。特別是對於體弱的人來說,感冒、發燒是常有的事情。

立春|春暖花會開,否極泰將來

對此專家表示,要想殺菌並防寒,在飲食上可增加吃大蒜、洋蔥、芹菜等“味衝”食物的次數,對預防傷寒感冒等春季多發的呼吸道感染大有益處。既可疏風散寒,又能殺菌防病。

立春養生還得做好“春捂”,千萬不要急著脫掉冬裝換春裝。

立春護肝,春屬木,與肝相應。木的物性是生髮,肝臟也具有這樣的特性。可適當多食辛甘的蔬菜,如大蔥、香菜、韭菜、芹菜、豌豆、胡蘿蔔、菜花、白菜及青椒等,也有提升陽氣之效。

蘿蔔和芽菜是春季常見的生髮性食物。芽菜在古代被稱為“種生”,常見的有豆芽、香椿芽、姜芽等。如果人體的陽氣發散不出來,可適當吃些這樣的食物來幫助發散。

立春|春暖花會開,否極泰將來

立春詩詞

五千年的春天,一直就在平平仄仄的詩行裡躑躅。

春山春水、春風春雨、春草春華、春日春泥、春社春耕、春聲春色、春頌春情、春夜春心。。。

如此繁複的春之詞彙,恍如洞開一個春天的語言世界,葳蕤出一片古老詩意。

春草

“春草年年綠,王孫歸不歸”;“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春水

“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

春風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逃離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

春雨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春山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在無數長短詠歎裡,春天就這般落入了古典的重圍。語言既剝奪了春天的版圖,亦凝固了春天的審美。

桃紅柳綠,成了春色;鶯歌燕語,成了春聲;播種耕耘,成了春頌。

立春|春暖花會開,否極泰將來


京中正月七日立春

唐·羅隱

一二三四五六七,萬木生芽是今日。

遠天歸雁拂雲飛,近水游魚迸冰出。

減字木蘭花•立春

宋·蘇軾

春牛春杖,無限春風來海上。

便與春工,染得桃紅似肉紅。

春幡春勝,一陣春風吹酒醒。

不似天涯,捲起楊花似雪花。

立春|春暖花會開,否極泰將來


立春日晨起對積雪

唐·張九齡

忽對林亭雪,瑤華處處開。

今年迎氣始,昨夜伴春回。

玉潤窗前竹,花繁院裡梅。

東郊齋祭所,應見五神來。

虞美人•宜州見梅作

宋·黃庭堅

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

夜闌風細得香遲,不道曉來開遍向南枝。

玉臺弄粉花應妒,飄到眉心住。

平生個裡願懷深,去國十年老盡少年心。

立春|春暖花會開,否極泰將來


立春

唐·杜甫

春日春盤細生菜,忽憶兩京梅發時。

盤出高門行白玉,菜傳纖手送青絲。

巫峽寒江那對眼,杜陵遠客不勝悲。

此身未知歸定處,呼兒覓紙一題詩。

立春

宋·方岳

冰絲玉縷簇青紅,已逗花梢一信風。

夢到謝池新雪盡,暖煙含雨綠匆匆。

奉和立春日侍宴內出剪綵花應制

宋之問

金閣妝新杏,瓊筵弄綺梅。

人間都未識,天上忽先開。

蝶繞香絲住,蜂憐豔粉回。

今年春色早,應為剪刀催。

立春|春暖花會開,否極泰將來


立春後五日

(唐)白居易

立春後五日,春態紛婀娜。

白日斜漸長,碧雲低欲墮。

殘冰坼玉片,新萼排紅顏。

遇物盡欣欣,愛春非獨我。

迎芳後園立,就暖前簷坐。

還有惆悵心,欲別紅爐火。

臘裡立春蜂蝶輩出

宋·楊萬里

嫩日催青出凍荄,小風吹白落疏梅。

殘冬未放春交割,早有黃蜂紫蝶來。

立春

宋·白玉蟾

東風吹散梅梢雪,一夜挽回天下春。

從此陽春應有腳,百花富貴草精神。

立春|春暖花會開,否極泰將來


立春

宋·范成大

綵勝金旛夢裡,茶槽藥杵聲中。

索莫兩年春事,小窗臥聽東風。

立春日

(南宋)陸游

江花江水每年同,春日春盤放手空。

天地無私生萬物,山林有處著衰翁。

牛趨死地身無罪,梅發京華信不通。

數片飛飛猶臘雪,村鄰相喚賀年豐。

立春偶成

宋·張栻

律回歲晚冰霜少,春到人間草木知。

便覺眼前生意滿,東風吹水綠參差。

立春|春暖花會開,否極泰將來



立春

左河水

東風化雨逐西風,大地陽和暖氣生。

萬物蘇萌山水醒,農家歲首又謀耕。

立春

長卿

誰家二月煮新絲,一江黃鯽應不識。

明日倘或桃李曉,莫問老梅知不知。

詠柳

唐.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立春|春暖花會開,否極泰將來


題望苑驛

唐.溫庭筠

弱柳千條杏一枝,半含春雨半垂絲。

景陽寒井人難到,長樂晨鐘鳥自知。

花影至今通博望,樹名從此號相思。

分明十二樓前月,不向西陵照盛姬。

天淨沙·春

元.白樸

春山暖日和風,闌干樓閣簾櫳,楊柳鞦韆院中。

啼鶯舞燕,小橋流水飛紅。

天淨沙·春

當代.徐書信

青竿翠柳楊花,古槐幽徑誰家?

白絮明臺駿馬。燕飛簷下,

東君亂撥輕紗。

立春|春暖花會開,否極泰將來


漢宮春•立春

宋·辛棄疾

春已歸來,看美人頭上,嫋嫋春幡。

無端風雨,未肯收盡餘寒。

年是時燕子,料今宵夢到西園。

渾未辦、黃柑薦酒,更傳青韭堆盤。

卻笑東風從此,便燻梅染柳,更沒些閒。

閒時又來鏡裡,轉變朱顏。

清愁不斷,問何人會解連環?

生怕見、花開花落,朝來塞雁先還。

立春|春暖花會開,否極泰將來


  • 喝茶養生

陽春之時,啟陳發新的季節,蟄蟲驚動,萬物欣榮。

此時人要順應天地萬物,讓體內的陽氣順應春天的氣息生髮出來,重點在疏通肝木之氣,肝屬木,是春的髒象,肝木的性質就是要疏達,不能鬱結。

芳香類物質有通竅之功效,適合品飲花香氣高遠的花茶、花草茶等。比如上年秋冬的菊花茶,茉莉花茶,香氣濃郁,助人體散發冬天積於體內的寒氣,促進人體陽氣生髮。

鳳凰單叢,花香型豐富,香氣孤高奇雅,幽遠韻深,又隔了近一年時光,火味退去,轉化順滑,品飲當令。

老白茶、老生普,溫潤清雅,適合春天這種不溫不火的自然而然的春情春心。經過了時間的等待,穿越過漫長的光陰甬道,給了我們愛茶人真實而長久的慰藉,並且愈久彌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