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美國福特公司究竟變相為納粹德國提供了多少軍事武器?

峰哥談史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曾經有一名德國軍火商因為給納粹提供武器裝備而被抓緊了監獄。有一個美國記者來採訪他,詢問他如何看待自己的罪名?軍火商忍不住啞然失笑:“如果向納粹提供軍火貿易屬於犯罪的話,那貴國豈不是多了很多戰犯?”由此可見,在當時的戰爭當中,有相當一部分美國公司在向納粹提供軍工產品,甚至很多大牌公司一提名字,你就知道。

二戰前期,美國銀行家、商人、還有軍火商,跟納粹有扯不清的關係。大量證據顯示,福特公司在30年代為德國生產軍車。當戰爭爆發以後,福特和通用公司仍然控制著德國的汽車製造業,利用戰爭,他們狠發了一筆財。福特公總裁甚至直接為納粹的侵略行為辯護。

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亞,美國政府為兩邊都不得罪,於是通過中立法案。美國在控制世界近一半石油,完全可以採取措施制止意大利,但是從美國運往意大利的物資不但不減少,反倒增長兩倍多。

1942年,美國政府查封了聯合銀行,理由是該銀行與德國銀行有合作關係。另外漢堡美國航空公司也被查封。面對一場罪惡的戰爭,總有一些自私的人與罪惡合作,他們的財富無法掩飾曾經的醜惡。為納粹輸送“油水”,這就是眾多美國大公司做過的。

2001年,一項調查顯示,二戰前期和初期,美國共有超過250家公司與德國進行貿易,這些公司包括標準石油、柯達、西屋電氣、福特、通用等,另外還有幾家銀行與德國有合作,比如摩根大通和聯合銀行。

早在一戰時期,美國通過倒賣軍火,大發戰爭財,從此一躍崛起!二戰又來一次機會,美國當然不會放過,想要故技重施。因此在整個二戰過程當中,美國就是個標準投機分子。如果德國戰勝的幾率更大,說不定美國就加入協約國了。羙帝國主義者的虛偽世界,也是戰爭販子,充滿商人之間的唯利是圖。

二戰期間上映的一部電影《直搗東京》之中有一個鏡頭,協約國的潛艇中了一枚炸彈,僥倖沒爆,艇長派人拆下引信一看,竟然是美國製造。這說明什麼問題自行腦補。這可是美國戰時拍的電影。

自古以來,對他人嚴格要求,對自己寬鬆對待,就是大國霸權主義最常用的做法。二戰期間美國企業的行為嚴重助長了德國的軍事實力,也延長了二戰的時間,甚至讓本國軍民付出生命的代價。美國一向以“民主自由”標榜自己,四處抨擊其他國家不民主,但是在美國這樣的民主國家卻無法管控軍火貿易,甚至槍支交易合法。這一切清晰地告訴我們一個的道理:資本主義永遠只維護上層階級的權益!




大漠怪咖


福特/Ford.Moetor.Company

(創始人:亨利.福特)



1908年福特公司生產出了第一型“標準”的汽車🚙“T”型車,世界汽車工業就此開始……

1913弄福特公司研製出了世界上第一條汽車生產……流水線,福特“T”型車產量達到1500萬輛、迄今為止仍然沒有哪一個汽車生產企業打破這一紀錄。

“亨利.福特”被譽為:“為世界裝上輪子”的人!

二戰前後時期的“亨利.福特”可以說是“譭譽參半”的一個“瘋老頭”……
亨利.福特75歲生日、希特勒為亨利.福特頒發了“德國雄鷹大十字勳章”……因為,亨利.福特是一個狂熱的“反猶太主義者”、1940年前亨利.福特在德國開辦了福特德國分公司積極為德國生產中型卡車、提供技術支持……


(福特在德國生產的/G917T卡車)



(福特公司在德國生產的/G8T型車)

(二戰前福特公司為汽車技術匱乏的日本提供了大量的軍用卡車和生產技術、日軍侵略中國中大量使用的就是“福特G917”系列車型)



(二戰時期納粹德國大量裝備的卡車/歐寶“閃電”系列卡車,技術來源於福特公司)


福特公司二戰前向德國出口和在德國本土生產的汽車一項有/G917t車型、G8T車型、3000SVG型、198TS以及半履帶牽引車等等,達到2500臺,有力的支援了納粹德國的汽車工業發展……

美國宣佈參戰後,福特公司又調轉槍口“瘋狂”向美軍大量生產武器裝備、成立了“福特飛機公司”生產出了大名鼎鼎的“B-24”轟炸機……
(福特公司員工慶祝:第6000架“B-24”轟炸機)

戰爭中福特公司甚至於創造了56分鐘生產一架“B-24”轟炸機的記錄……

亨利.福特一位傳奇式的人物、成功的商人……


孔乙己亂彈


也許本已只是為了賺錢。但二戰爆發前美國資本確實為納粹德國提供了大量資金技術。

1924年到1933年,通過華爾街的國際財團經手流入德國的貸款總額為330億馬克,其中的最大三筆款項,分別建立和幫助了三家大工業卡特爾(一種壟斷形式)。這三家卡特爾分別是德國通用電力(A.E.G),聯合鋼鐵,I.G.法本,它們分別控制了電力、鋼鐵和化工行業,把握了德國的工業命脈。到1937年,聯合鋼鐵和IG法本生產的爆炸物加起來佔全國總量的95%,著名的克虜伯軍火公司也在它們控制之下。這個不僅得益於美國貸款,還有美國的技術。

華爾街還通過所控制的德國寡頭企業向希特勒的競選提供了支持。希特勒上臺後,1933年8月,美國銀行協會同德國就貸款問題進行談判。美國銀行同意德國延期償還以前的貸款,並且保證今後美國在德國的資本和產業的全部收入只在德國使用,並用此來興建新的軍事企業或者改建原來的軍工企業。

從1933年到1939年,在德國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做準備的6年時間裡,杜邦財團與化學公司、洛克菲勒財團和美孚石油公司、摩根財團及它控制的電報電話公司、福特汽車公司(亨利福特本人由於與納粹的合作還得到了十字鷹徽勳章)爭先恐後跟德國簽下了鉅額的戰略原料和軍工項目的訂單。僅僅飛機一項,1934年8個月中美國對德國的出口數量就比1933年增加了不止5倍。33年到39年間,在納粹德國的軍事機構中營業的美國公司超過60家。

在技術輸出貿易上也毫不含糊,杜邦公司通過I.G.法本把氯丁橡膠和飛機防爆劑的技術賣給德國;坦克潤滑油的技術是從美孚石油公司得到的;希特勒發展空軍的重要幫助來自於美孚在德國設立的一家飛機專用汽油廠;電報電話公司參加了德國新型飛機的研製。後來在戰爭中,連美國的海軍部長都承認是美國向希特勒提供了最先進的飛機發動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