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青和霍去病都是寬容豁達之人,為何最後卻害死了李廣父子呢?

紅楓似血


說到漢代名將,就不得不說衛青和霍去病。說到衛青和霍去病,李廣父子也是不得不說的兩個人。因為跟隨衛青和霍去病作戰打匈奴的正是李廣父子,他們是屬於一個集團裡的人。

李廣的兒子就是李敢,李敢一生大部分時間都是跟著霍去病討伐匈奴,可以說李敢就如同霍去病的左膀右臂一般。

因為李敢作戰英勇,他最後也被封為了侯。

反觀李敢的父親李廣,他的一生都是在為封侯而奮鬥。但是,他的一生,到死來也沒有如願被封侯。

這件事一直被李廣視為奇恥大辱。

恰恰李廣的死,也是和他想封侯有關。

在李廣最後一次,跟隨大將軍衛青出征的時候,那時候他已經是一個六十多歲的老人了。他意識到若是這一次自己不能建功立業,也就意味著此生都不可能被封侯了。他不想得到這樣的結果。

所以,為了這一次征戰,他準備了很多,甚至不惜一死,只要能立大功被封侯就可以。

可是,李廣不知道的是,在他們出征之前,漢武帝就告訴衛青,出征的時候,一定要保護老將李廣,畢竟這個人為國家征戰了一輩子了。

本來漢武帝就不想讓李廣再去打仗了,可是,無奈李廣是一個犟脾氣,他非要跟著衛青去建功立業。

不得已漢武帝只能讓他前往,但是,讓衛青照顧李廣也成為了漢武帝的一個密令。

在去打匈奴的時候,李廣一直都是擔任的前將軍一職,而且作為前鋒打仗,也是最容易建功立業的。

對於李廣來說,這一次出征是幸運的,但是也是不幸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

李廣的幸運,就是在他這一次出征的時候,遇到了匈奴大部隊,而且匈奴單于也在隊伍當中,知道遇到了匈奴單于,李廣興奮不已,他的志願就是活捉匈奴大單于。

但是,不幸的是,當大將軍衛青得知他們遇到匈奴大部隊的時候,他就把李廣給換了位置,讓他從前路將軍,換成了右路將軍。

這也就意味著,李廣不能從正面進攻匈奴了,要進攻匈奴的側翼了。儘管他很不情願,但是,他又不能不從命。

所以,他只能帶領右路軍去打匈奴,很遺憾的是,在進軍的時候,李廣的大軍迷路了。

到了衛青把匈奴大部隊給打垮打跑之後,李廣一直沒有來。等匈奴逃掉之後,衛青派了一個使者,來問李廣是怎麼了,為什麼誤了混合打匈奴的期限?

李廣一看,衛青是派了一個刀筆小吏來問自己的,他以為這是衛青來興師問罪。所以,他感到衛青這是在羞辱他。所以,他拒不回答。

不過,事後李廣還是去了衛青的大營給衛青道歉說明情況。再給衛青道歉完之後,李廣就自殺了。

所以說李廣的死,多少還是給衛青有關係的,若是衛青不給李廣換位置,也許有可能他就和匈奴交戰了。當然了能不能建功立業就不好說了,也許能,也許不能。總之李廣覺得是衛青讓他失去了最後一次建功立業的機會。

李廣自殺了,最難受的當然是他的兒子李敢了,在李敢看來李廣的死,就是衛青一手造成的。

所以,為了報復衛青,李敢趁著一次打獵的機會,就用箭射了衛青一下,還好這一箭並沒有射到要害,衛青只是受了輕傷。

儘管衛青沒有找李敢的事情,但是,作為衛青外甥的霍去病不幹了。他也在一次和漢武帝一起打獵的時候,把李敢給射殺了。

這就是為何說是衛青和霍去病,殺了李廣和李敢父子兩人。其實說實話李廣的死,和衛青真的沒有多少關係。

畢竟衛青照顧李廣在先,是不想讓他有什麼意外發生,才不讓他打前鋒和匈奴直接槓的。

但是,霍去病殺李敢就是千真萬確了。不過,霍去病的人品真的不咋地。衛青的人品是無可挑剔的。


史學達人


衛青,霍去病這兩人中,說衛青是一個大度寬容之人,到無人會去反駁,畢竟從一介奴僕到最後位極人臣,他對待周邊的人都是謙虛有禮,謙和仁讓,對待將領士卒也是愛護有恩,而且從不立私威,這點從蘇建戰敗一事,他的做法就可以看出,而且衛青此人很多行為也是證明了這點,但是對於霍去病而言,他就不是如此了,年少氣盛正當時,性格果斷剛毅,心高氣傲,實在是算不得寬容豁達,但也算不上什麼刻薄之人,至於說為什麼造成了李廣父子的身死,其實也是怪不到他們頭上來的。


說起李廣,其實這個人也是很有本事的,不然後世名氣也不會這麼大了,但是這個人的運氣實在是太差了,好事就算輪上他了,也會被各種各樣的意外給攪和了,不是遭遇匈奴大部隊被俘,就是打仗迷路,反正輪到他進攻的話幾乎都是這樣,總是一不小心就鑽進匈奴的大部隊了,運氣實在是差到極點,最後的結局也是因為迷路而羞憤自盡,當然遺憾李廣不能封侯的,其實除了他運氣差,打不了幾場勝仗,也與他早年的殺俘經歷有一定的關係,這也是後來李廣自己最後悔的一件事,所以說,對於李廣身死的這件事,其實真算不到衛青頭上,畢竟機會是給了李廣的,而且衛青這種人,也不會存在說任意調離李廣,畢竟是全軍部署,李敢的行為其實還是沒有道理的一時衝動,而且衛青也沒有就此追究李敢的,這不是說衛青心中有愧,而是確實衛青寬容大度。

至於說霍去病射殺李敢,主要還是李敢打了自己的舅舅,霍去病此人雖然是年少氣盛,心高氣傲,但是也是極為的孝順的,聽說有人,還是自己舅舅的下屬,毆打自己的舅舅,自然受不了,直接把李敢也殺了,雖然說李敢的死是霍去病直接造成的,但在一定的程度上來說,也是他自己咎由自取的,不過霍去病也是太沖動了,這他是負有一定責任的。

所以說,雖然霍去病對於李敢的死負有一定的責任,但是說衛青,霍去病害死李廣父子,也還是算不上的,頂多就是衝動的李敢遇上了更加衝動,並且還肆無忌憚的霍去病罷了,針尖對麥芒,沒對過。


歷史微探索


【米瑞君】的觀點:衛青是霍去病的親舅舅,他們都是漢武帝時期抗擊匈奴的名將。再加上衛青的姐姐衛子夫是當朝皇后,所以,衛氏一族一時間傾權朝野,沒有哪個家族可以和衛家那樣風光。但是,衛青為人卻十分低調,他從來也不養門客,也不拉幫結派,而時刻謹記一個臣子的本分。從當時和後世的評價中,可以看出衛青為人豁達寬容,從不拿權勢壓人。而霍去病卻是一個脾氣火爆的小夥子,說他豁達寬容有很多人不同意。

那李廣父子之死到底和他們有什麼關係呢?

李廣因為戰敗而自殺,並非被衛青和霍去病所害

李廣在漢武帝時期並不是很受待見,主要原因是他年齡大了,漢武帝並不是很欣賞他。因為那時漢武帝最倚重的人就是衛青和霍去病。

李廣跟隨衛青和霍去病去攻打匈奴的過程中,竟然在漠北迷路了,最終被打得落花流水,潰不成軍。飛將軍名聲在外,他雖然沒有被封侯,也打過敗仗,但從未如此狼狽。這讓李廣的自尊心嚴重的打擊,所以,他就自殺了。

李敢是被霍去病射殺而死

在得知父親自殺身亡的消息後,李敢悲憤異常,就去找衛青算賬,他覺得李廣的死和衛青有關。他對衛青非常不客氣。但事實上,衛青原諒了他在衝動之下犯的錯誤。

但這件事不能說算就算了。在漢代,李敢的行為是不義之罪,他以下犯上,罪當該死。於是,霍去病也沒有對他客氣,在跟隨漢武帝狩獵的過程中,霍去病找準機會射殺了李敢。

儘管如此,漢武帝並沒有治霍去病的罪,而是對外宣稱李敢是被一頭鹿給撞死了。

綜上所述,李廣之死與衛青和霍去病沒有直接的關係,李敢是被霍去病射殺的。

我是米瑞君,精讀華夏史。品大漢風尚,析盛世風情。歡迎關注“米瑞談歷史”!


米瑞談歷史


大將軍為人仁善退讓”,可以認為衛青寬容豁達;“驃騎將軍為人少言不洩,有氣敢任。”沉默寡言的霍去病,怎麼看也不像是寬容豁達之人!

李廣之死跟衛青有關係,但並不是衛青害死的;李廣之子李敢,是霍去病直接給殺掉的。如果再加上孫子李陵,從祖孫三代的悲劇來綜合分析,主要原因還是來自於漢武帝!

李廣從漢文帝、漢景帝一直到漢武帝,其處境是每況愈下!

在漢景帝時,李廣跟隨周亞夫平叛吳楚之亂,立有戰功。只不過李廣接受了梁王給的將軍印,所以沒有受到封賞。

到了漢武帝的時候,李廣負責鎮守右北平。“匈奴聞之,號曰‘漢之飛將軍’,避之數歲,不敢入右北平。”

李廣跟隨周亞夫作戰,就能立有戰功。獨自鎮守一方,匈奴就要避開他的領地。這說明李廣還是有真本事的。

為什麼到了漢武帝時期,李廣就再也無法獲得軍功了呢?

因為到了漢武帝時期,漢朝對待匈奴的戰略發生了變化。漢朝的戰略從被動防守變為了主動出擊。

李廣跟隨周亞夫的時候,是與諸侯國作戰。與漢朝的諸侯國作戰,和與匈奴作戰是完全不同的。李廣很有可能沒有及時地完成這個轉變。

李廣在與匈奴作戰方面,主要功績還是在於防守。主動出擊深入匈奴腹地,也不是李廣所擅長的。

李廣的作戰經歷,要麼沒有尋找到敵軍,要麼就是迷失道路。這可是主動出擊匈奴最基本的作戰技能,李廣顯然都不具備,又怎麼能夠立有戰功。

還有一個原因在於,李廣經常是作為偏師策應作戰。這當然是漢武帝偏愛衛青霍去病的原因,但還是以李廣自身的原因居多。既然連這些最基本的技能都不具備,漢武帝又怎麼能讓他統帥漢軍主力去與匈奴作戰。

那麼作為策應的偏師,碰到匈奴的主力也就不足為奇了。匈奴在作戰的時候,也是講究兵法謀略的,人家也知道避實就虛的道理。

後期漢武帝可能也意識到了李廣的這個問題,所以就不再派李廣出征匈奴了。在李廣的強烈要求之下,這才派李廣跟著衛青去打了最後一場仗。

這次李廣因為迷失道路延誤了軍期。

衛青作為主帥必須要了解詳細的經過,但是李廣卻沒有向衛青彙報。

既然問你你不說,那就去幕府按照常規去解釋去吧!李廣因此而自殺!

這當然不能說是衛青害死了李廣。李廣的悲劇,一個是李廣自身的原因,一個是漢武帝把李廣用錯了地方。

漢文帝當初感嘆李廣:“惜乎,子不遇時!如令子當高帝時,萬戶侯豈足道哉!

如果李廣真的生在劉邦那個時代,不知道會不會能夠建功立業?

因為李廣自殺這件事情,李廣的兒子李敢打傷了衛青。衛青把這件事兒給隱瞞了下來,並沒有去追究李敢。後來李敢陪著漢武帝在甘泉宮狩獵,霍去病就用箭把李敢給射殺了!

為什麼霍去病敢在漢武帝面前,肆意地射殺李敢?這裡面除了霍去病得到漢武帝寵愛之外,還有李廣留下的原因。

李廣被免職的時候,曾經帶著一個隨從出去遊玩。回來的時候路過霸陵亭,霸陵亭已經開始宵禁了。霸陵亭尉就不讓李廣通過,把李廣等人扣在霸陵亭待了一宿。

等到李廣重新被啟用為右北平太守,李廣就請求漢武帝讓霸陵亭尉一同前往。李廣到了軍中,立刻就把霸陵亭尉給殺了!

漢武帝對這件事兒的批覆就是:將軍者,國之爪牙也!因為當時李廣正是漢武帝需要的人物,所以這件事兒也就作罷了!

在那個年代這就形成了先例,也叫故事。比如三國時的曹操“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如蕭何故事。

既然李廣可以挾私殺了霸陵亭尉,那麼霍去病同樣可以射殺李敢。即便漢武帝追究霍去病,霍去病同樣可以“李廣故事”來為自己免去罪責!

霍去病擅自射殺李敢,李光、霍去病和漢武帝都有責任!



【我喜歡以連續的眼光看待歷史上的節點。】


寄暇學宮


如果說衛青是寬容豁達之人,還說得過去,但霍去病就和寬容豁達壓根挨不上邊了。至於李廣父子的死,原因各不相同,李廣死於自己的性格,而李敢則死於謀殺,不過也算是事出有因,歸根結底還是性格問題。



寬容豁達、低調處事的大將軍。

大將軍衛青出身寒微,因其姐姐被漢武帝寵幸,才得以入仕。但卻因為漢武帝和陳阿嬌的關係緊張,而觸怒了館陶公主,館陶公主便想殺死衛青打擊衛子夫。如果不是衛青的兄弟捨命搭救,衛大將軍早就成了壯志未酬、含冤而死的英雄了。


大將軍衛青,是平陽縣人,他父親鄭季,本是個小吏,曾經在平陽侯家做做事,和侯府中的婢女衛媼私通,生下了衛青。衛青同母異父的哥哥叫做衛長子,姐姐叫做衛子夫,因為衛子夫受到漢武帝的寵幸,衛青得以入仕,他冒充姓衛,衛青字仲卿。

衛青小的時候,跟隨母親在平陽侯府做奴僕,少年的時候回到父親身邊,但父親鄭季身邊,父親讓他去放羊,他同父異母的兄弟並不把他當兄弟看,把他當做奴僕一樣。衛青曾跟人到甘泉宮的監獄中,遇到了一個脖子上戴鐵項圈的人,這個人看了衛青的面相後說:“兄弟,你是個貴人,以後一定會做侯爵的!”衛青說:“我是一個奴僕,不捱打捱罵就已經知足了,怎麼可能封侯呢?”
衛青長大以後,又去了平陽侯府做騎兵侍衛,侍候平陽公主。衛青的姐姐衛子夫入宮後,受到漢武帝的寵幸,但這招致了館陶公主劉嫖的不滿,他抓住了衛青想要他殺死。衛青的兄弟公孫敖等人將衛青救了出來,漢武帝知道後,加封了衛青和這幾個兄弟的官職,衛子夫被封為夫人後,衛青做了大中大夫。元朔五年的春天,衛青建功立業的機會來了,漢武帝命衛青率領漢軍三萬出擊匈奴。此戰中衛青的部隊擊潰了匈奴左賢王的主力,俘虜了一萬五千多人,牲畜更是不計其數。在班師回朝的時候,漢武帝已經讓人把大將軍印帶到了邊境上,衛青在邊境上受封為大將軍,兵馬統一歸衛青節制,以大將軍的身份凱旋迴朝。
在處理從前線逃回來的蘇建這件事上,衛青體現出了其為人的寬容豁達。當時蘇建手下只有三千人,卻獨自面對匈奴單于的大軍,陷入了苦戰,最後打到只剩下幾個人了,蘇建萬般無奈逃回大營。這時,衛青手下的人卻形成了兩種意見:一種人認為對於這種敗軍之將,衛青應該立刻斬之以立威;另外一種人認為面對強大的敵人死戰,最後能僥倖生存下來,已經很不容易,如果把他殺死,豈不是告訴大家打了敗仗,都不要回來,投降匈奴算了嗎。對於衛青來講,這是一個難題,但衛青說:“做為大將軍,我有生殺與奪的權力,但是我並不打算去殺人立威,蘇建的問題應該由皇帝陛下來定奪。”於是將蘇建打入囚車,押回京城交給漢武帝處置,蘇建用錢免罪,逃過了一死,但如果衛青沒有給他機會,恐怕他已經在陣前就被斬首示眾了。
通曉人情世故、低調處事做人、大巧若拙智者、君恩至上臣子,可以做為衛青的標籤。

鋒芒畢露、刻薄寡恩的冠軍侯。

霍去病是衛青姐姐的兒子,十八歲的時候,便因為討伐匈奴有功而被封為冠軍侯。霍去病的打法可以稱之為閃電戰,用精銳騎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直搗黃龍,對匈奴完成了毀滅性的打擊。這樣一個軍事天才,卻是一個心胸狹窄、刻薄寡恩的人。


因為從小在宮中陪伴在皇帝身邊,因此霍去病可以說生活上一直無憂無慮,並不瞭解士兵的疾苦。漢武帝為他準備的美酒食物,他寧可放臭也不會與士卒共享,戰鬥勝利之後,霍去病還經常開闢場地用來踢球娛樂,類似的事情並不是一兩件或一兩次。

說完了衛青和霍去病的為人,我來談談誰該對李氏父子的悲慘命運負責。在我看來,李廣和李敢的性格是造成他們悲慘命運的內因,至於霍去病不過是外因。

極端的性格是悲劇的催化劑。

李廣一生都沒有封侯並不是偏見,而是軍功不夠,達不到封侯的標準。且李廣其人不等隱忍,不能直面自己的錯誤,面對自己因為迷路導致延誤了大軍匯合的日期這件事,李廣選擇了消極對抗。最後更是以不堪受辱為理由,採取了自殺的極端手段來結束自己的生命。


從另外一件事上,也可以看出李廣極端的性格,當他被罷官賦閒在家的時候,一次和好友外出打獵,回來的時候天色已晚,出於職責所在,霸陵尉扣留了李廣。但李廣認為霸陵尉是在故意為難自己,因此一直懷恨在心。後來漢武帝恢復了他的官職之後,李廣就藉此機會,把霸陵尉徵調到軍中然後殺害,這是典型的小人行徑。

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

至於李敢,因為父親之死,一直對衛青懷恨在心,於是採取了公開襲擊衛青的辦法,把衛青打成了重傷。衛青念在他喪父之痛,並不和他計較,但是作為衛青的外甥,霍去病卻咽不下這口惡氣。於是在一次漢武帝狩獵的時候,霍去病射殺了李敢,為衛青出了一口惡氣。


李敢沒有死在戰場上,卻死在了自己人的手裡,這種事估計是他連做夢都沒有想到的事情。漢武帝和衛青當然會知道李敢的死因,但他們都選擇了保守秘密,因為於國於私,當時都不能處置霍去病。

因此李氏父子的極端性格是造成他們悲慘命運的內因,霍去病的年輕氣盛、心胸狹窄是外部因素。但霍去病的毛病是一個人慣出來的,這個人不是衛青,而是漢武帝劉徹,這也是漢武帝明知霍去病殺死了李敢,而不治罪的根本原因所在。

一個人的歷史,一家之言。


一個人的歷史


題主說衛青和霍去病是寬容豁達之人,那這寬容豁達形容這兩個人是不是合適的?我們先來看衛青。

衛青成為大將軍之後,漢武帝希望群臣向衛青行跪拜之禮,以表示對衛青的尊崇,可是汲黯並不這麼做,而是像以前,只是行一個作揖禮,可是衛青呢,並不生氣,反而更加的尊重汲黯,而且經常看他請教各種事情,可見衛青並不是一個小肚雞腸之人。

衛青徵漠南的時候,蘇建(蘇武的父親)率三千騎遇上了單于主力,最終全軍覆沒,而蘇建隻身回來。有的人認為蘇建以少敵多,雖然全軍覆沒,也不應該殺,而有人認為應該殺蘇建立威。

衛青認為,漢武帝任命他為大將軍,雖然他是大將軍,有這個權力,但是他不能用,這個事情必須交給漢武帝來決定,所以就用囚車將蘇建運回長安,而漢武帝最終也沒有殺掉蘇建,而是將之貶為庶人。

而在李廣自盡這個事情上面,衛青並無過錯,主要責任在李廣自己迷路上面,而衛青也只是讓人過來調查事情,並沒有過分逼迫李廣,是李廣自己羞愧難當,才自盡的,而李廣的兒子李敢認為衛青要為此負責,並且打傷了衛青。

要知道,衛青是大將軍,李敢的行為是死罪,但是衛青可憐李氏一族,把這個事情給隱瞞了下來,反倒是霍去病不滿,最終射死了李敢,而漢武帝,也為霍去病開脫,說李敢是被鹿角撞死的。

從衛青的種種事情來看,衛青確實是一個豁達寬容之人,而李廣、李敢父子之死,雖然與衛青有關係,但不是因果關係,更說不上是衛青殺死了李氏父子,李廣是自盡的,李敢是被霍去病所殺,算不到衛青頭上。

那我們來看看霍去病是不是也是豁達寬容之人,李廣的事情就很明顯的看出,霍去病不是,衛青做為當事人自己不追究了,而霍去病如果略施懲戒也善可,他卻選擇了射死李敢,霍去病有英雄氣概,但不代表他豁達寬容。

另外,根據史記的記載,霍去病情願那些漢武帝賞賜他的酒肉爛掉,也不願意分享給他的將士,可見霍去病與寬容豁達也基本不搭邊。

不過,不管兩人寬容豁達與否,這些都是他們的私德,不能抹滅他們的豐功偉績。


歷史簡單說


衛青和霍去病害死李廣父子的這個說法有些不太妥當。嚴格意義上來說,應該是衛青需要為李廣的死負部分責任。


李廣

根據李廣的敘述,是衛青讓他繞遠,導致他迷路,所以才會導致戰機的延誤。

史料記載:今幸從大將軍出接單于兵,而大將軍又徙广部行回遠,而又迷失道 。

李廣覺得非常的委屈,所以最後選擇自刎。

如果我們單看李廣的敘述,會發現衛青真的需要為李廣的死負責。可如果我們瞭解全部的情況,相信就會得出其他的結論。

衛青之所以沒有讓李廣當前鋒,而是讓他迂迴,並不是想要搶奪李廣的功勞,而是受到了皇帝的授意。


史料記載,大將軍青亦陰受上誡,以為李廣老,數奇,毋令當單于,恐不得所欲。

從上可以看出,皇帝覺得李廣上了年紀,在打仗的時候可能會出現問題,所以秘密交待衛青,讓他千萬不要聽李廣的話。換句話說,李廣應該埋怨的人不應該是衛青,而應該是當朝皇帝。

而且李廣的軍隊之所以會迷路,不是因為小路實在太偏僻,而是因為軍隊沒有嚮導。

史料記載,軍亡導,或失道,後大將軍。

李廣算是臨時接到命令,所以他沒有辦法快速找到嚮導,這其實是可以理解的。

但如果真的要追究下來的話,李廣或許還真的需要為此負責,畢竟這是他單方面的失誤。如果要把這件事強行栽贓給衛青,對其確實也不太公平。

李廣是非常令人欽佩的,他的功勞擺在這裡,雖然這次迷路李廣肯定會被處罰,但肯定是罪不至死。李廣在這種情況下選擇自刎,是為了保護手下,因為他知道自己或許不會有事,但是手下十有八九會被處死。


於是李廣把所有的罪名都攬在自己的頭上,然後說道:“諸校尉無罪,乃我自失道。 ”之後選擇自我了斷,這樣自己的手下就不會被追責。

因此,綜上所述,衛青並不是害死了李廣,他只是需要為李廣的死負擔一定責任罷了。

李敢

但李廣的兒子李敢覺得衛青是害死父親的罪魁禍首。

史料記載,頃之,怨大將軍青之恨其父,乃擊傷大將軍。大將軍匿諱之。

所以把他給打傷了。

不過衛青可能是心懷愧疚,又或者是可憐李敢的境遇,所以他並沒有聲張這件事,而是選擇隱瞞了下來。

但衛青不打算追究這件事,不代表就沒人不在乎了。在外甥霍去病知道自己舅舅傷了後後,將其除掉了。

史料記載,驃騎將軍去病與青有親,射殺敢。

而至於將其射殺原因,其實不單單是出於幫舅舅報仇,更多的是擔心李敢以後會變本加厲,所以就先動手將其除掉。


夏目歷史君


李廣有三個兒子,李當戶、李椒、李敢,其中李當戶、李椒死的比李廣都早,只有小兒子李敢一直陪在李廣身邊。但是最終的結局卻是李廣自殺,而李敢被霍去病射殺。

李廣難封后自殺,老將李廣的悲涼結局

李廣是秦朝大將李信的後代,世代練習騎射,算的上武學世家,漢文帝的時候,李廣和堂弟李蔡同時參軍,並參加了漢文帝防禦匈奴入侵的戰鬥,李廣表現的十分出色,多次與敵人衝殺,戰果豐厚,漢文帝因為感慨的說“你呀,生不逢時,如果在高祖時代,萬戶侯輕而易舉”

漢景帝時期,李廣參與大將軍周亞夫的平定七國之亂的漢軍部隊,驍勇善戰,但是完全不講政治的李廣卻接受了當時梁王劉武的封賞,而劉武和漢景帝的關係微妙(漢景帝的母親竇太后希望漢景帝將梁王劉武立為皇太弟,而漢景帝卻想要立自己的兒子),結果雖然李廣平叛有功,卻沒有得到封賞。

飛將軍李廣的故事膾炙人口

而後李廣參與對於匈奴作戰,但是小規模戰鬥中,斬殺匈奴有戰果,但是如果李廣單獨領軍出站的時候,或者遭遇慘敗,或者是毫無戰果,其中漢朝第一次大規模主動出擊匈奴,當時漢軍兵分四路,衛青、李廣等人各領一軍,結果只有衛青取勝,其餘包括李廣在內全部失敗。後來李廣再次帶兵出擊匈奴,這次敗的更慘,連李廣自己也被匈奴活捉,不過後來李廣逃回漢朝。因此李廣要被處以死刑,結果李廣花錢買回一條命。

後來李廣官復原職,再次帶兵出擊匈奴,這次卻因為跟隨他一起出兵的張騫(就是通西域的張騫)迷路從而錯失了與李廣會師的良機,結果雖然李廣苦戰,但是仍然寡不敵眾,等到張騫趕到的時候,李廣的軍隊已經損失嚴重,事後李廣算得上功過相抵,而張騫被判處死刑(後來用錢贖回性命)。

此時跟隨李廣一起參軍的堂弟李蔡早就已經封侯,後來更是成為丞相位居三公,衛青因功成為大將軍自不必說,而比他出道晚了N多年的霍去病,都已經因為赫赫戰功被封為冠軍侯(萬戶侯)而李廣已經步入暮年,卻仍然沒有能夠封侯,李廣十分的著急。

李廣難封的一個很大原因是由於李廣政治上的不成熟

後來西漢再一次大規模的出擊匈奴,此次衛青為主帥,並首先通過抓獲的匈奴人俘虜已經偵察到了單于的準確位置,於是此次漢軍出擊的目標在於全殲匈奴單于,此時李廣要求做中路軍主將,可是漢武帝認為李廣年老可能會誤事,不想讓他去,可是看到李廣求戰心切就同意李廣出兵,但是給衛青下密旨不得讓李廣為中路軍主將。

衛青遵從皇帝的旨意,沒有讓李廣當中路軍主將,而是讓公孫敖做中路軍主將。事實上雖然不讓李廣當中路軍主將雖然是皇帝的旨意,但是軍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衛青還是有臨機決斷權的,如果他讓李廣為主將,漢武帝也說不出什麼,可是衛青卻堅決遵守了漢武帝的旨意,而這背後還有另外一個原因,那就是衛青其實有私心——因為他的好友公孫敖此前因為作戰失敗而失去侯爵,這次機會太好,所以衛青想要公孫敖作為中路軍主將,然後通過此次戰功恢復侯爵。

公孫敖與衛青關係很高,公孫敖還救過衛青的性命。

大將軍衛青

於是李廣就被衛青任命為右路軍主帥,負責對匈奴單于的迂迴包抄,對於衛青的安排,李廣憤憤然而去,十分的不滿意,但還是執行了衛青的命令,可是這次倒黴的李廣又出現意外,他迷路了,結果他沒有按時到達指定位置,最後大戰開始後,由於李廣沒有迂迴包抄到位,大戰的結果雖然是漢軍大勝,卻讓單于得以逃脫。

事後衛青派人質詢李廣為何沒有如約到達指定位置,李廣有苦難言,又怕連累部下,於是揮刀自殺,最終也沒有能夠封侯。

李敢因為父親的遭遇憤憤然,做出不冷靜舉動,最後被霍去病射殺

漢武帝的第一任皇后是陳阿嬌,而陳阿嬌被廢后,衛子夫成為漢武帝的皇后,從此衛氏一族全部飛黃騰達,衛子夫的兩個姐姐和哥哥、弟弟全部成為當時有權有勢的貴族。衛青就是衛子夫的弟弟,後來衛青又娶了漢武帝的姐姐平陽公主,同時衛青在漢匈大戰中屢立戰功,衛氏一族更加權勢熏天。

有著卓越軍事才能的富二代霍去病

而繼名將衛青之後,西漢的另外一位少年將軍霍去病也很快在漢匈大戰中展露頭角,並很快因功被封為驃騎大將軍,冠軍侯,地位幾乎與衛青平起平坐,更為重要的是霍去病是衛子夫的親姐姐衛少兒的兒子,也就是說他是漢武帝、衛子夫夫婦以及大將軍的親外甥。

所以當時無論衛青還是霍去病都是要家世有家世,要戰功有戰功,而且高官厚祿,聖眷正隆,絕不是一般人能夠惹得起的。

可是有人就不信邪,李廣死後的,他在世唯一的兒子李敢(後來受封關內侯)常常為老爹鳴不平,一次他見到大將軍衛青,居然直接將衛青打傷,而衛青算得上豁達之人,知道李敢打他是事出有因,並沒有在意,但是這卻惹惱了出身顯赫,而且戰功卓著的跋扈富二代霍去病。

有一次漢武帝到皇家獵場打獵,霍去病、李敢都作為漢武帝隨從,可是在打獵過程中,霍去病居然為了給舅舅衛青報仇,而直接射殺了李敢,在場漢武帝雖然吃驚於霍去病的魯莽,但是卻藉口李敢是被鹿給撞死,此事最終不了了之。

霍去病射殺李敢,影響極壞

不過一年後,年輕的霍去病也暴斃而亡,《史記》記載是因為重病,霍去病的暴斃疑點頗多,但是已經無從考證。

所以李廣雖然因為衛青而死,但是衛青的責任並不大,反倒是霍去病直接殺害了李敢。


大東北的小豆包


大將軍衛青是胸懷寬廣的人,他從一個馬伕做到位極人臣,始終有與人為善的態度。平日裡謙和仁讓,對待將士愛護有恩。個人在軍隊從不立私威,這點從蘇建戰敗一事就可以看出:蘇建是衛青的部下 ,率三千多騎兵,獨遇匈奴單于的大部隊。交戰一天多,由於寡不敵眾,在軍隊即將全軍覆沒之際,蘇建隻身逃回。部下要求斬蘇建以樹立大將軍的威嚴。衛青說:"我不愁沒有威嚴,我應將此情況呈報皇上,以此表示做臣子的不敢專權”。後來將蘇建送往漢武帝巡行所在地。 蘇建因出錢贖罪,免除了死罪。衛青向來是謹慎的,根本不會為難任何一位部屬。

飛將軍李廣,確實很有本事。但他時乖命蹇,運氣好差。他平生🈶很多次建功立業的機會,都被各種各樣的意外給抹去了。但他個人有殺降的經歷,還有遭遇匈奴大部隊被俘的經歷(後來尋機逃回)。他死於漠北戰役中,當時,他率軍打仗時迷失了道路,導致沒能及時參戰,在羞憤狀態下拔劍自殺。他留下了遺憾,從文帝開始抗擊匈奴,身經百戰最終沒能封侯。引起了人們的同情,但這帳不能算在衛青身上,用運氣(天時、地利、人和)來解釋更🈶說服力。

霍去病年少得志,很早就進入了意氣風發的狀態,養成了果斷剛毅,心高氣傲的性格。他是🈶些缺乏寬容豁達的氣量,卻也不是刻薄之人。霍去病殺李敢真正是事出有因:李敢誤認為父親自殺的結局是衛青有意刁難造成的,一時衝動出手傷了衛青。衛青理解李敢的愛父之心,又為了軍隊安穩,就沒有聲張。霍去病在知道自己的舅舅被自己的部下傷害後,自是怒不可遏。以他的治軍風格,是絕不允許部下有以下犯上的行為發生的。 於是,霍去病趁陪武帝打獵之機射殺了李敢。

李敢的死是霍去病直接造成的!但李敢有點二,在古代中國的哪個朝代,敢於傷害紅極一時的皇親國戚(衛青的姐姐子夫是皇后)的人不是死路一條呢?只是霍去病太沖動了,他如果把李敢傷害衛青的事上報告給武帝,也能達到同樣的復仇與治軍的目的。不是嗎?霍去病直接造成了李敢的死亡是真,而李敢所作所為是造成自己死亡的主因。

所以,說衛青,霍去病害死了李廣父子是不符合史實的。


希望星晨58298869


衛青和霍去病都是漢朝數一數二的名將,兩位不僅為大漢朝守衛邊疆,更是立下赫赫戰功,勒石燕然。二位都是漢武帝在開疆拓土、攻擊匈奴時候的左膀右臂。而著名的飛將軍李廣和其子卻被這兩位害死。這樣兩位寬容豁達的人,為何最後害死了李廣父子呢?

衛青,字仲卿,河東平陽人。西漢時期名將,漢武帝第二任皇后衛子夫的弟弟,漢武帝在位時官至大司馬大將軍,封為長平侯。

衛青的首次出征是奇襲龍城,這一戰役可以說是揭開了漢匈戰爭反敗為勝的序幕,他曾七戰七捷,並收復了河朔、河套地區,擊破單于,為北部疆域的開拓做出重大貢獻。同時衛青善於以戰養戰,用兵敢於深入,為將號令嚴明,對將士愛護有恩,對同僚大度有禮,位極人臣而不立私威。

霍去病,也是河東平陽人,西漢時期的名將、軍事家。看起來他和衛青可以稱得上是老鄉了。但實際上他是名將衛青外甥,大司馬霍光兄長。他和衛青之間是有親戚關係的。霍去病善於騎射,勇猛果斷。十七歲時就被拜為驃姚校尉,追隨大將軍衛青,率領八百驍騎深入大漠,大破匈奴騎兵,此後被拜驃騎將軍,封為冠軍侯。他用兵靈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善於長途奔襲、快速突襲和大迂迴、大穿插作戰。他曾兩次參加河西之戰,兩次大破匈奴,直取祁連山。漠北之戰後,封狼居胥,大捷而歸,拜大司馬,與大將軍衛青同掌軍政。

而我們再來看看李廣,隴西成紀人,也是中國西漢時期的名將,先祖為秦朝名將李信,也是將門之後。在漢文帝十四年(前166)從軍擊敗匈奴,他因功被提拔為中郎。漢景帝時,先後任北部邊域七郡太守。等到漢武帝即位,被召為未央宮衛尉。然而在元光六年(前129年),領萬餘騎出雁門擊匈奴,因眾寡懸殊負傷被俘。匈奴兵將他放置臥於兩馬間,李廣佯死,於途中趁隙躍起,奔馬返回。他讓匈奴畏服,被稱為飛將軍,在他戍守邊境的數年裡,匈奴不敢來犯。元狩四年(前119年),同樣在漠北之戰中,李廣任前將軍,因迷失道路,未能參戰,憤愧自殺。

從他們的生平我們可以看出,霍去病和衛青由於身為外戚,深得漢武帝的器重。而歷經漢文帝、漢景帝、漢武帝三朝的李廣的運氣實在不好,衛青因功官至大司馬大將軍,封長平侯,霍去病更是17歲一戰成名,18歲封冠軍侯,但李廣一生征戰七十多場,卻至死未能封侯,以至於“李廣難封”成了“功高不爵,命運多舛”的代名詞。

這對於任何人來說都是很難接受的事,更別說像李廣這樣血氣方剛的武將了。不蒸饅頭爭口氣,這一點就成了橫梗在兩方中間的一個刺。

元狩四年(前119),漢武帝發動漠北之戰,此戰的主帥正是如日中天的衛青和霍去病,此時,李廣已經年過六十,因此漢武帝最開始並沒有准許李廣隨行,但後來經不住李廣屢次主動請戰,漢武帝無奈答應他出任前將軍,分在衛青帳下。

李廣已到了垂暮之年,他心裡很清楚這次出擊匈奴是他得以封侯的最後機會,所以求戰心極盛。但漢軍出塞後,衛青決定親自率精兵追逐匈奴單于,轉而命令李廣與右將軍合併隊伍從東路出擊。

從東路出擊就意味著迂迴繞遠,無法與主力軍一起抗擊匈奴,更不可能因功封侯,所以李廣對衛青的安排非常氣憤,他甚至直接找到了衛青,請求作為前鋒,與匈奴單于決一死戰。

但衛青斷然拒絕李廣的建議,堅持讓李廣從東路出擊,不給他正面抗擊匈奴單于的機會。李廣也是個非常固執的人,他由於氣憤難當,於是未按規定向大將軍衛青請示就啟程與趙食其合兵從東路出發了。

戲劇化的一幕出現了,李廣及其所部竟然迷路了,最終未能參戰。衛青對此十分不滿,要求李廣受審對質,並將情況報告給漢武帝。而因迷路未能參戰,李廣羞憤難當,在軍中拔刀自刎了。

李廣飲恨而死時,他的長子李當戶和次子李椒都已經過世,唯獨留下幼子李敢。李敢當時是霍去病的部下,且已因功封了關內侯,前途不可限量。但是,當李敢得知父親死訊後怒不可遏,認為是衛青違背聖意擅自調離李廣才導致了李廣的自殺,並因此打傷了衛青洩憤。

衛青性格比較隱忍,所以對此並未聲張,還幫李敢隱瞞了打人之事。但是,年輕氣盛的霍去病卻非要幫舅舅出了這口惡氣,他竟然在甘泉宮狩獵時直接射殺了李敢。

一山不容二虎,何況將軍與將軍之間,漢武帝沒能平衡好大將之間的關係,導致了三人的嫌隙。李廣最終間接被衛青排擠,自殺而亡,其子李敢為父報仇卻得罪霍去病,也被殺身亡。霍去病如此狂妄,憑藉的無非就是衛子夫的庇護以及漢武帝寵幸,李敢的死,霍去病該負全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