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州窯,中國古代北方最大的民窯體系之一

磁州窯是中國傳統制瓷業的珍品,中國古代北方最大的民窯體系之一,是著名的民間瓷窯,古代有有"南有景德,北有彭城"之說。磁州窯創燒於北宋中期,並達到鼎盛時代,南宋、元明清仍有延續。窯址位置在今河北省邯鄲市峰峰礦區的彭城鎮和磁縣的觀臺鎮一帶,磁縣宋代叫磁州,故名為磁州窯。

磁州窯,中國古代北方最大的民窯體系之一

磁州窯瓷器的特徵是以當地的大青土為原料製作器物的胎體,然後在白度不高的胎體上先施一層白色的化妝土,達到‘粗瓷細作’的效果,並且在白色化妝土上運用劃花、刻花、剔花、印塑、繪畫、彩釉等多種多樣的技法來裝飾瓷器。特別是磁州窯的工匠將傳統的中國繪畫技法直接用於瓷畫,創造了磁州窯的裝飾精品———白地黑花,呈現出黑白的對比、強烈反差的藝術效果,並以極為自由、瀟灑、粗獷的畫風來表現當時社會的民風、民俗,為百姓所喜聞樂見,從而形成了磁州窯獨具民族特色的裝飾手法和風格。碗姐說瓷團隊走訪窯系第二站,到訪磁州窯的發源地邯鄲彭城,感受黑與白的藝術。


磁州窯,中國古代北方最大的民窯體系之一

磁州窯的裝飾手法主要是釉下彩繪,即用毛筆醮釉料在胎體上繪製花紋。這時期的紋飾題材不拘一格,具有著特殊的美感和鮮明的時代性,大部分的靈感是來源於民間生活,取材於自然界中的植物、動物和人物故事,生動而又生動,情趣濃郁而富有幽默感,表現了當時人民群眾傳統的審美觀。“雲上瓷都”平臺上匯聚有磁州窯等各個非遺窯系優質的陶瓷產品,如果有定製需求,也可以找到匹配的廠家來定製。

傳統的中國畫寫意手法結合著圖案變化特點,畫面既簡潔而又生動。同時還借鑑了其它姐妹藝術的有益經驗來豐富自身的裝飾,尤其是金銀器、漆器和織繡工藝對磁州窯的彩繪都有一定程度的影響。

磁州窯,中國古代北方最大的民窯體系之一

花卉紋行筆舒暢流利,花形描繪普遍肥大飽滿,活潑多姿,具有典型的民間藝術風格。動物紋、人物紋及常見的嬰戲圖紋畫意格調清新,平易近人,突出神情描繪,生動傳神,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如馬戲、熊戲、童子釣魚、池塘趕鴨,踢蹴球等,線條流暢,風格豪放,情趣盎然。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聲明:以上觀點不代表本賬號觀點與立場。本文為碗姐說瓷粉絲投稿文章,轉發分享僅供大家交流學習,粉絲投稿請私信聯繫。

品瓷中國,致力於傳播國內外傳統文化和陶瓷文化,全方位報道傳統文化和陶瓷行業最新資訊和動態。關注頭條號“品瓷中國”,學不一樣的陶瓷文化知識,瞭解最新陶瓷行業資訊!私信聯繫投稿事宜! ~點贊收藏 轉發評論

磁州窯,中國古代北方最大的民窯體系之一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