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8 磁州窯——沾溉天下的著名民窯(三)觀臺窯的發展繁榮和衰敗

現在所謂磁州窯,有兩層涵義:一是狹義的磁州窯,指邯鄲地區分別以觀臺窯址和彭城窯址為中心的遍佈周圍的一系列磁州窯窯場。二是廣義的磁州窯,也叫磁州窯系,泛指產品風格相似的廣大北方地區和一些南方地區的窯口,除觀臺窯、彭城窯外,一些學者認為應該包括河南當陽峪窯、鶴壁窯、禹州扒村窯、登封曲河窯、魯山窯、新密窯溝窯、山西介休窯、山東淄博窯、安徽蕭縣窯、江西吉州窯、陝西耀州窯,等等。

觀臺窯初創期

從五代末到北宋的中後期,是觀臺窯的初創期。在初創期,觀臺窯主要著力於模仿先於它燒造的其他各窯如邢窯、定窯、鞏縣窯、魯山窯、耀州窯的工藝技術,生產老百姓最基本的日常生活用品,包括碗、盤、罐、瓶、水注、香爐、盒、枕、唾盂、盞託以及各種小型玩具或明器。

磁州窯——沾溉天下的著名民窯(三)觀臺窯的發展繁榮和衰敗

觀臺窯初創期(1987年觀臺窯遺址出土,後面省略)碗 磁縣中國磁州窯博物館藏

初創期觀臺窯所用的原料主要是附近煤系地層中的高嶺石質泥岩——大青土,品質不高,胎多呈灰或灰褐色,無法與當時邢窯和定窯的白度很高的瓷器相比。出土遺存顯示,這時期觀臺窯完全是一個面向平民百姓的民窯,似乎不需要下大力氣生產對原料進行白瓷般的精細化處理。為彌補胎土的不精細,觀臺窯從一開始就使用了北方窯場普遍採用的化妝土,這也是觀臺窯乃至磁州窯今後產生各種標誌性裝飾風格與技法的基礎和條件。

磁州窯——沾溉天下的著名民窯(三)觀臺窯的發展繁榮和衰敗

觀臺窯初創期 香爐 磁縣中國磁州窯博物館藏

在裝飾方面,初期的觀臺窯模仿邢窯在晚唐、五代時期的印花裝飾並有所發展,模仿定窯的劃花和刻蓮瓣裝飾並有所創造,白釉醬彩、白釉綠彩、棕黃釉瓷器均模仿自當時已經流行的鞏縣窯、魯山窯、耀州窯的工藝技術。另外,觀臺窯還吸收金銀器上的魚子紋地彭花裝飾、金花銀器的裝飾手法,創造出珍珠地劃花和剔花裝飾。這說明初期的觀臺窯不僅模仿能力強,創新能力也比較強。

磁州窯——沾溉天下的著名民窯(三)觀臺窯的發展繁榮和衰敗

觀臺窯初創期 珍珠地劃紋元寶型枕 長22.4、寬10、高9cm 磁縣中國磁州窯博物館藏

這時期觀臺窯產品的特點是器形較少,器物個體都比較小,部分器物器形明顯仿自金銀器,如花口或較深的瓜瓣形腹等,釉色主要以白釉、黑釉為主,有少量的棕黃釉瓷和鐵紅釉,釉色都晶瑩光亮。正燒的白釉大多略泛黃綠色,在器物的轉折處等釉層較厚處閃青綠色,這是由於在還原氣氛中,釉厚處含鐵量稍多造成的。

磁州窯——沾溉天下的著名民窯(三)觀臺窯的發展繁榮和衰敗

觀臺窯初創期 白釉綠斑杯形託和棕黃釉杯形託 磁縣中國磁州窯博物館藏

絕大部分器物有細碎開片。黑釉一般都漆黑光亮,釉面有極細小的棕眼。器壁較厚,胎色一般較深,呈灰、灰褐或灰黑色。因此,當劃花、剔花裝飾使胎色呈現出來時,對比很強烈,更映襯得釉色晶瑩光潤。胎質一般較細膩,燒結較堅緻,但胎體上常有肉眼可見的小氣孔,在斷碎處有時可見胎體呈層狀。

磁州窯——沾溉天下的著名民窯(三)觀臺窯的發展繁榮和衰敗

觀臺窯初創期 白釉綠斑扁腹罐 口徑12.5、足徑8.2、腹徑14.4、高8.1cm 磁縣中國磁州窯博物館藏

這一時期的裝燒方法主要以裸燒為主,極少量的精緻器物使用匣缽單燒和對口套燒方式。燒製碗、盤等大宗常用器物主要用裸燒方法,用兩頭略細的窯柱或其他較細長的墊器與三足墊餅配合使用,這種方法疊燒的器物在內底都有三枚橫向的支釘痕。在部分器物外壁有黃綠色的斑痕,這是草木灰落在釉層上與釉反應的痕跡,結合胎釉的呈色和匣缽情況,表明觀臺窯初創期以木柴為燃料,此地豐富的淺層煤並沒有用於瓷器的燒製。

磁州窯——沾溉天下的著名民窯(三)觀臺窯的發展繁榮和衰敗

觀臺窯初創期 醬黑釉小香爐 磁縣中國磁州窯博物館藏

總體看,觀臺窯在初創時期的工藝水平不算高,有一些創新但更多的是模仿,在北方地區的諸窯場中屬於中等水平,尚未形成影響較大的獨特風格。

磁州窯——沾溉天下的著名民窯(三)觀臺窯的發展繁榮和衰敗

觀臺窯初創期 瓶 磁縣中國磁州窯博物館藏

為什麼觀臺窯在此階段創燒瓷器?分析可能有幾個原因。一是此時期邢窯已經衰落,定窯已經進入鼎盛期。因定窯更多走高端路線,使北方地區特別是邯鄲到邢臺一帶民間需求增加。此時期定窯已主要採用匣缽裝燒法,而觀臺窯模仿定窯卻以裸燒法為主,說明觀臺窯是為滿足民間百姓低端需求而去的。二是此時期戰亂趨於平靜,老百姓開始安居樂業,北宋商品經濟迅速發展,社會需求出現增加理所當然。三是邢窯衰落導致陶工帶著技術南下是有可能的,這也是觀臺窯初期與邢窯比較相似的原因,以至於國外部分學者如日本的小森忍和常石英明,片面將磁州窯的前期劃分為邢窯的一個支系,認為磁州窯應該由邢窯支系發育而來。四是從五代到宋初這段時期,朝廷因戰爭和鑄幣需要,在民間推行禁銅政策,銅器的使用受到嚴格的限制,使社會上對銅質器皿的需求轉向陶瓷,導致瓷器需求驟增。這可能就是觀臺窯初期的器物器形小,外形像銅器、金銀器的主要原因。這段時期河南河北山西陝西窯場如雨後春筍般發展起來,窯場數量迅速增加,陶瓷業快速發展,陶瓷工藝技術日趨成熟,也正是基於這個社會氛圍。

觀臺窯發展期

根據地層發掘所得器物、瓷片分析,從北宋中後期到金代前期,是觀臺窯的發展階段。這時期的特點是:瓷器胎質大大提升,達到磁州窯最好的階段,胎色變淺,呈灰白、灰褐或淺褐色,火候較高,細膩堅緻,肉眼一般不見氣孔;開始出現一些個頭較大的器物,製作工整、造型柔和優美,其中出現花口長頸瓶、矮梅瓶、筒形罐、深腹缽等磁州窯特有的器形;仿造建窯盞、仿造定窯器增多,尤其仿定器出現精細的精白瓷;名傳遐邇的磁州窯瓷枕這時期的數量和種類都大量增加。

磁州窯——沾溉天下的著名民窯(三)觀臺窯的發展繁榮和衰敗

觀臺窯發展期 白釉劃曲帶波濤紋深腹缽 口徑14.4、足徑7.4、腹徑18.2、高16.4cm 磁縣中國磁州窯博物館藏

磁州窯——沾溉天下的著名民窯(三)觀臺窯的發展繁榮和衰敗


觀臺窯發展期 白釉珍珠地劃三欄十字大葉紋葉形枕 長30.2、寬27.5、後高17.5、前高7.5cm 私人收藏

這一時期器物釉色仍以白釉、黑釉為主,開始出現低溫綠釉和黃綠琉璃器,初期的棕黃釉瓷器在這一階段消失。白釉呈直白或粉白色,多數產品帶有長條狀或大塊開片,也有一些有極細碎的米仔開片,十分光潤。

磁州窯——沾溉天下的著名民窯(三)觀臺窯的發展繁榮和衰敗

觀臺窯發展期 白釉梅瓶 磁縣中國磁州窯博物館藏

黑釉大多顏色不純,一件器物上往往是黑色和醬色間雜,在口、底部釉厚處,呈黑色,釉薄處呈醬色,在黑色與醬色相交處常有兔毫狀結晶,少量器物上也有油滴狀結晶。

磁州窯——沾溉天下的著名民窯(三)觀臺窯的發展繁榮和衰敗

觀臺窯發展期 黑釉玳瑁斑雙系罐 口徑16.8、足徑12.5、高24.4cm 磁縣中國磁州窯博物館藏

當時盛行在黑釉上灑斑花彩料的黑釉醬彩裝飾,與吉州窯風格相似。這一階段是黑釉器發展的一個高峰,不少黑釉器胎壁很薄,製作工整,很象黑定或紫定器。這期地層還出土不少仿建窯的黑釉茶盞,有兔毫盞也有油滴盞。此時期正好處於鬥茶在北宋十分流行時期,相關情形我已經在《因鬥茶而興的宋代名窯——建窯》一文中詳細講述。作為最活躍的民間瓷窯,磁州窯自然不會放過“蹭熱度、趕時髦、賺利益”的機會。

磁州窯——沾溉天下的著名民窯(三)觀臺窯的發展繁榮和衰敗

觀臺窯發展期 黑釉兔毫盞(仿建盞) 口徑13.6、足徑4.4、高5.4cm 磁縣中國磁州窯博物館藏

這一時期觀臺窯在努力燒製仿定窯的精白瓷,數量多,製作精緻,胎壁很薄,修坯又非常工整,器形顯得纖細而挺拔。按說,觀臺窯附近及磁州一帶的原料並不適合生產定窯那種不施化妝土的精品瓷器,但窯工們對瓷土進行特別的漂洗加工,使仿定器的胎色比一般的白化妝瓷要潔白,胎質更細膩,又使用了一種略乳濁釉,使得透明度低於普通白瓷外層的透明釉,已達到不施化妝土的目的。但仔細觀察,在器物釉層較厚處可以看到大量懸浮於釉中的微細氣泡,這是用乳濁釉代替化妝土來掩蓋胎土不精細的直接證據。

磁州窯——沾溉天下的著名民窯(三)觀臺窯的發展繁榮和衰敗

觀臺窯發展期 白釉仿定窯小盒 口徑10.8、腹徑12.4、底徑10、高10cm 磁縣中國磁州窯博物館藏

與定窯相比,觀臺窯仿定器釉色略泛青灰色,略帶影青色調,白度明顯不如同期定窯產品。但這種略泛青灰色調,配以薄俏的器形,別具韻味,更顯雅潔典麗。這類產品過去一向不為人們所瞭解,是這次發掘的一項新發現。在人們的印象中,磁州窯的產品都是粗瓷大碗大路貨,這種細瓷如果不是在窯址地層被髮掘出來,一定會被歸於定窯產品。

磁州窯——沾溉天下的著名民窯(三)觀臺窯的發展繁榮和衰敗

觀臺窯發展期 白釉仿定窯折腹花口盤和敞口高足碗 左盤口徑13.2、右碗口徑19.2cm 磁縣中國磁州窯博物館藏

根據發掘所得器物分析,此時期觀臺窯雖然有不少創新技法和創燒產品,但主產品還停留在仿燒其他窯口產品、其精品也主要集中在仿燒品上。由此可以判斷,磁州窯在這個階段還處在以仿燒為主,尚未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根據歷次考古調查發掘,此時期的漳河流域,沿河慢慢形成以觀臺窯為中心,向周圍的冶子、東艾口、觀兵臺等地點擴散,陸續建成了一系列窯場,使窯業在整個區域內得到發展。磁州窯的範圍和影響正在擴大。

磁州窯——沾溉天下的著名民窯(三)觀臺窯的發展繁榮和衰敗

觀臺窯發展期 窯具:匣缽和支釘 磁縣中國磁州窯博物館藏

在裝燒工藝方面,從本期開始,從三足墊餅裸燒和三角形支釘、匣缽裝燒並行,逐漸過渡到全部採用匣缽裝燒,有漏斗形匣缽一器一缽單燒法和支圈覆燒法兩種。使用細小的三角形支釘間隔,在器物內底都留有三至五枚細小的縱向支釘痕。匣缽的普遍使用提高了產品質量和美觀程度。支圈覆燒工藝使薄胎瓷器避免變形,既能提高成品率,又能提高單窯產量,降低了能耗和成本,提升了產品競爭力。支圈覆燒法與煤的使用、大量燒製薄胎仿定器等生產行為是互為因果的。

磁州窯——沾溉天下的著名民窯(三)觀臺窯的發展繁榮和衰敗

觀臺窯址發掘——3號燃煤窯

結合地層一些器物外壁呈焦褐色並粘有粉塵和火刺痕跡,可以分析,這個階段開始使用煤做燃料,並從煤、柴並用逐步過渡到後段完全以煤為燃料。此時用煤還有一個直接佐證,就是在觀臺窯址東北方向不遠,發現有一個同時期的煤礦遺址。用煤代替木材,既解決因北方地區木材短缺對瓷窯發展的制約問題,又能使窯溫升高、窯爐擴大,提高產品燒成質量的同時,可以極大提升產能。

磁州窯——沾溉天下的著名民窯(三)觀臺窯的發展繁榮和衰敗

觀臺窯發展期 白地劃曲帶大葉篦紋筒形罐。口徑15.4、底徑11.1、高13.7cm 磁縣中國磁州窯博物館藏

在裝飾技法方面,觀臺窯這一階段顯示出重大的發展和變化,早期流行的白釉綠彩和珍珠地劃花在本期逐漸減少並消失,白釉醬彩和剔花先後成為這階段流行的裝飾技法,新出現了白釉蓖地劃花、黑剔花、白地黑花、白地繪劃花和半浮雕式的模印花,黑釉凸線紋、黑釉醬彩、綠釉剔花、綠釉黑剔花等。這些技法將逐漸成為磁州窯裝飾典型的獨特風格。

磁州窯——沾溉天下的著名民窯(三)觀臺窯的發展繁榮和衰敗

觀臺窯發展期 綠釉繪劃花折枝牡丹紋大口瓶。口徑10、底徑9.1、腹徑19.7、高25.6cm 磁縣中國磁州窯博物館藏

特別是反差更為強烈的黑剔花裝飾,配合這一時期開始流行花型較大的花朵和變形枝葉的纏枝花紋,構成一種工整而不拘謹、既生動明快又樸素典雅的視覺衝擊效果,給人耳目一新、極具魅力的感覺。黑剔花裝飾在製作時極費工本。

磁州窯——沾溉天下的著名民窯(三)觀臺窯的發展繁榮和衰敗

觀臺窯發展期 白地黑剔花纏枝牡丹矮腹瓶 口徑6.3、底徑16、腹徑20、高19.3cm 磁縣中國磁州窯博物館藏

受黑剔花強烈黑白對比的啟發,採用中國水墨畫的技法,磁州窯創造出白地黑花裝飾,成功將中國國畫和書法藝術應用到瓷器裝飾上。

白地黑花成為磁州窯最典型的風格標誌。

磁州窯——沾溉天下的著名民窯(三)觀臺窯的發展繁榮和衰敗

觀臺窯發展期 缽和白地黑花瓷片 磁縣中國磁州窯博物館藏

在成形工藝方面,由於薄胎仿定器的精細化需要,修坯技術大大提高。同時,從這個時期起,觀臺窯開始使用模範製坯,並且很快成為主要的成形方法之一。這些工藝技術的改進和提高,對觀臺窯的發展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磁州窯——沾溉天下的著名民窯(三)觀臺窯的發展繁榮和衰敗

觀臺窯發展期 蹲獅脊飾模範(模子) 磁縣中國磁州窯博物館藏

觀臺窯之所以在北宋中後期進入大發展時期,是與當時北宋社會經濟文化科技快速發展、逐漸超越大唐盛世、達到我國古代最發達水平這一時代背景是息息相關的,詳細情況我在《中國瓷器的巔峰——入窯》、《因鬥茶而興的宋代名窯——建窯》等文章中均有講述。百姓安居樂業,人口增加,生活逐漸富足,催生了民間對陶瓷業的需求。同時,北宋晚期商品經濟蓬勃發展,商品貿易高度活躍和發達,商品競爭非常激烈,優勝劣汰是常態。在商品經濟的競爭法則下,北宋各地的窯場不僅模仿其他窯高水平受歡迎的產品、學習先進技術工藝,還不斷鑽研創新。磁州窯就是這樣脫穎而出的。

磁州窯——沾溉天下的著名民窯(三)觀臺窯的發展繁榮和衰敗

北宋末期 磁州窯發展期 白地黑花劃花牡丹紋八角枕 長29、寬20.5、高11.4cm 磁縣南開河朱莊村宋墓出土 磁縣中國磁州窯博物館藏

社會風尚對觀臺窯發展有一定的導引作用。北宋在科技文化發達的同時,士大夫階層崇尚素雅清麗的藝術風格,尤其北宋末年在宋徽宗期間,統治階層競相奢靡,文人士大夫大行其道,刺激各地窯場角逐生產精品,創新裝飾工藝。這一時期,單色釉器物成為當時許多名窯最突出的主要產品,如汝窯、定窯、龍泉窯、建窯等,極力追求產品的精緻和完美性。同期的觀臺窯也在追求這種風格,以素面白化妝瓷為主要產品,帶裝飾器物所佔的比例很小。

磁州窯——沾溉天下的著名民窯(三)觀臺窯的發展繁榮和衰敗

北宋末期 磁州窯發展期 白地黑花束蓮紋八角枕 長30.5、寬22.2、高12.3cm 磁縣都黨鄉冶子村宋墓出土 磁縣中國磁州窯博物館藏

觀臺窯在這個時期進入大發展與磁州當地經濟環境改善也有很大關係。據《宋史》卷三百、列傳五十九記載,北宋後期,太常博士王沿力排眾議,上書建議並實施磁州地區農業戰略,整修糧田,種植水稻,引漳河水灌溉良田萬頃,既富民又鞏固國防。

磁州窯——沾溉天下的著名民窯(三)觀臺窯的發展繁榮和衰敗

《宋史》卷三百 列傳第五十九中記載太常博士王沿在磁州附近屯田種水稻事蹟 載於《四庫全書》

另據《宋史》卷四百六十八、列傳第二百二十七記載,宋神宗熙寧四年即公元1071年,北宋宦官、水利專家程昉頂住壓力,在王安石支持、司馬光附和、蘇東坡反對的氛圍中,向皇帝請命,領銜治理黃河水患,並在漳河流域興修水利,終於造福一方。在王沿、程昉等官員的治理之下,到北宋末年,遠離契丹侵擾的磁州地區,經濟發達、百姓安居樂業,磁州陶瓷業大發展也成為理所當然。

磁州窯——沾溉天下的著名民窯(三)觀臺窯的發展繁榮和衰敗

《宋史》卷四百六十八 列傳第二百二十七中記載宦官程昉在漳河興修水利事蹟 載於《四庫全書》

根據秦大樹、馬忠理等專家學者在發掘觀臺窯址的同時,對周圍漳河流域其他遺址的調查,發現在觀臺窯處於發展期之時,觀兵臺窯址、冶子窯址已開始燒製產品,東艾口也開始建窯燒瓷。

觀臺窯繁榮期

從地層發掘分析,從金代中期開始到金代末期,是觀臺窯的繁榮時期。這時期呈現的特點:產品多樣;裝飾豐富;紋飾的複雜;風格瀟灑飄逸、自由豪放;典型風格突出。

磁州窯——沾溉天下的著名民窯(三)觀臺窯的發展繁榮和衰敗

觀臺窯繁榮期

白地黑花纏枝花荷口喇叭足大瓶 金代 口徑11.4、底徑17.3、腹徑20.2、高49.6cm 磁縣中國磁州窯博物館藏

早期觀臺窯產品主要以日常生活用瓷為主,從金代中期開始大量出現陳設用瓷、宗教用瓷和建築用瓷,既有碗、盤、缽、盞託、注壺、盒、瓶、罐、盆、枕等生活用具,也有花盆、薰爐、花瓶、各種形狀的瓷塑人物等藝術性陳設用瓷,還有佛像、菩薩像、佛龕、佛座、香爐、塔等宗教用瓷以及各類瓦件、鴟吻、寶珠、脊剎寶座、脊飾(包括脊側貼飾和蹲獸)等建築構件。據發掘統計,觀臺窯繁榮期即第三期,出土各種形式和種類的器物、窯具共有416種,初創期即第一期僅有184種。繁榮期的觀臺窯,其生產及產品豐富程度是初創期的2.3倍,達到最高峰。

磁州窯——沾溉天下的著名民窯(三)觀臺窯的發展繁榮和衰敗

觀臺窯繁榮期 白地黑花纏枝牡丹紋梅瓶 金代 口徑3.8、底徑7.6、腹徑18.4、高31.8cm 磁縣中國磁州窯博物館藏

器物上碗、盤的比例下降,具有磁州典型窯風格的筒形罐、梅瓶、花口長頸瓶、盆、枕的數量增加,比例很大,不少器物體型特大。

磁州窯——沾溉天下的著名民窯(三)觀臺窯的發展繁榮和衰敗

觀臺窯繁榮期 白地黑花鷺鷥紋八角枕 金代 長27、寬17.8、高17cm 磁縣中國磁州窯博物館藏

這時期觀臺窯器物形態呈現多姿多彩,器型上變得圓曲高瘦,挺拔而秀美,令人賞心悅目。

磁州窯——沾溉天下的著名民窯(三)觀臺窯的發展繁榮和衰敗

觀臺窯繁榮期 白地繪劃花折牡丹紋大口瓶 金代 口徑10.3、底徑8.9、腹徑19.9、高24.8cm 磁縣中國磁州窯博物館藏

盆、碗、盤類器物大部分內圜底、曲腹,有一些曲口器。各種器物胎壁均比較厚,流行玉環形足,挖足過肩,但製作不如前期工整。繁榮期器物的胎色主要呈棕灰、棕褐和灰褐色,胎質一般較細,但燒成溫度大多不高,不少器物胎體很疏鬆。一些器物的胎還呈黃灰或棕紅色,十分疏鬆,說明這類器物燒成溫度很低,基本還達不到瓷器的標準。

磁州窯——沾溉天下的著名民窯(三)觀臺窯的發展繁榮和衰敗

觀臺窯繁榮期 白地黑花捲草紋直壁罐 金代 口徑12.7、底徑9.4、高14.3cm 磁縣中國磁州窯博物館藏

這時期觀臺窯大部分器物施半釉,有的僅施及器物外壁的口邊。基本釉色還是以白釉為多,但釉色種類變得琳琅滿目、豐富多彩,有施化妝土的普通白瓷,也有不施化妝土的薄胎仿定器。與前期相比,普通白瓷比例下降,已低於半數,仿定器比例增加。白釉仿定器質量有所下降,胎體變厚、變粗,釉色也不夠瑩潤,大部分使用三角形支釘疊燒。

磁州窯——沾溉天下的著名民窯(三)觀臺窯的發展繁榮和衰敗

觀臺窯繁榮期 白地黑花纏枝芍藥紋梅瓶 金代 口徑3.6、底徑9.2、腹徑18.1、高38cm 磁縣中國磁州窯博物館藏

黑瓷的比例下降,質量也遠不如上一時期,以黑褐色和醬褐色為主,大部分釉色晦暗、裝飾單調,這是鬥茶文化在此時不再流行的一個佐證。大量出現施低溫釉的黃釉、綠釉瓷和黃綠琉璃產品,如建築構件等,新出現紅綠彩瓷製品。

磁州窯——沾溉天下的著名民窯(三)觀臺窯的發展繁榮和衰敗

觀臺窯繁榮期 三彩伽稜頻迦(一種寺廟屋頂構件)金代 通高45.1、基座徑13.2cm 磁縣中國磁州窯博物館藏

在裝飾技法方面,以白地黑花、白地繪劃花、浮雕式的模印花、模製器物(捏塑)和鏤孔技法為主流,基本手法是蓖地劃花。此外還有一些剔花、黑剔花,精美的黑剔花刻填、白釉醬彩、綠釉劃花、綠釉黑花、綠釉剔花、綠釉黑剔花和黑釉凸線紋、黑釉鐵鏽花、紅綠彩繪等裝飾方式。磁州窯最典型的裝飾技法——白地黑花、白地繪劃花在這一時期發展成熟。世界各大博物館、收藏家收藏的磁州窯白地黑花、白地繪劃花精品,大部分都在這一時期燒製。這些精品的裝飾繪法流暢,呈色穩定,紋飾多種多樣,其瀟灑自由的畫風、明快生動的色彩和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題材令人耳目一新。

磁州窯——沾溉天下的著名民窯(三)觀臺窯的發展繁榮和衰敗

觀臺窯繁榮期 白地黑花折枝牡丹紋喇叭口小瓶 金代 口徑6.3、底徑6.8、腹徑8.8、高18.8cm 磁縣中國磁州窯博物館藏

這時期觀臺窯器物的紋飾圖案豐富多彩。在大件器物上流行小碎葉纏枝牡丹、芍藥等紋飾,小件器物上流行大葉折枝牡丹、纏枝蓮花或單株草葉紋,邊飾則流行連續回紋、流暢卷草紋、連續忍冬紋以及各種變形草葉、團花和花瓣紋。

磁州窯——沾溉天下的著名民窯(三)觀臺窯的發展繁榮和衰敗

觀臺窯繁榮期 白地黑花鶴蘆紋橢圓枕 金代 長20.4、寬30.1、前高9.7、後高7.7、端高11.2cm 磁縣中國磁州窯博物館藏

這時期觀臺窯器物的紋飾題材內容非常豐富、形式多種多樣,在同期天下所有窯場中獨樹一幟,在歷史上也絕無僅有。如福祿壽題材,在枕或花盆上用“福”字、小鹿、壽星、蕉葉、鶴紋、龜紋及忍冬紋組合表示“福祿壽”;大量的詩、詞、曲、吉語、警語等書法題材;山石、嬰戲和人物題材;山水畫題材;魚、兔、鶴、鴨、蘆雁、鶴鶉、花草蜂蝶動物題材;龍、鳳、怪獸圖騰題材等等。

磁州窯——沾溉天下的著名民窯(三)觀臺窯的發展繁榮和衰敗

觀臺窯繁榮期 白地黑花瓷枕殘片 金代 磁縣中國磁州窯博物館藏

繁榮期觀臺窯的裝燒方法主要有三角形支釘支墊疊燒、匣缽單燒、覆燒、器物搭燒。三角形支釘疊燒普遍地應用,包括精緻的仿定器。這時期都是以煤為燃料的,窯室普遍增大,窯溫提高,使窯內的粉塵也較多,匣缽的外壁均粘有一層厚厚的褐色落砂。

磁州窯——沾溉天下的著名民窯(三)觀臺窯的發展繁榮和衰敗

觀臺窯繁榮期 窯具:匣缽和支釘 磁縣中國磁州窯博物館藏

從出土數量眾多、形態各異的各種各樣的模範,表明觀臺窯在這個時期模製成形技術已經發展成熟並大量使用。

磁州窯——沾溉天下的著名民窯(三)觀臺窯的發展繁榮和衰敗

觀臺窯繁榮期 模具:菩薩頭母範、菩薩頭母範、抱嬰女像模範、摩羯脊飾模範 金代 磁縣中國磁州窯博物館藏

綜上所述,觀臺窯在金代中後期,儘管從胎、釉的整體情況看,瓷器的質量有所下降,不如北宋中後段到金代前段的發展期,但從總體上看,本期給人一種豐富多彩、繁榮興旺的面貌,生產欣欣向榮,磁州窯那種瀟灑飄逸、自由豪放、帶有濃郁民間氣息的典型風格已滲透到各種產品中。說明磁州窯的獨特風格到此時已完全成熟和完善。判斷這時期是磁州窯的繁榮期是十分恰當的。

磁州窯——沾溉天下的著名民窯(三)觀臺窯的發展繁榮和衰敗


觀臺窯繁榮期 白地黑繪劃花龍紋大盆 金代 口徑63、底徑40.1、高22cm 磁縣中國磁州窯博物館藏

觀臺窯為什麼在金代中後期達到全面繁榮?大概有五大原因:一是金國滅亡北宋之後,金國的經濟開始恢復,到金世宗大定年間(公元1161-1189年,即金中期)達到全面繁榮,墾田面積增加,磁州一帶的人口數與北宋末相比大大增加,作為民間百姓生活的必需品,瓷器的需求必然大幅提升,這是觀臺窯興盛的社會條件;二是磁州地區受邊境戰爭影響小,宋遼戰爭期間邢窯衰敗、宋金戰爭期間定窯衰敗,而磁州窯作為民窯地處又偏僻,不僅沒有受到影響,還可能接受不少從邢窯、定窯南遷的窯工,力量得到加強;三是金國與南宋長期對峙,影響南方廉價瓷器進入北方民間市場,客觀加強了磁州窯的市場地位,同時,也造成主產於南方的銅等金屬,不能順暢流通於北方,可能造成本來應該用銅製造的諸如佛像等宗教用器轉而用瓷製造,這就是觀臺窯陳設瓷、藝術瓷、宗教瓷大量增加的原因;四是北宋滅亡之後,原來在士大夫階層盛行的、名揚天下的、庶民階層難以項背的清雅藝術和生活方式,在金國統治的北方地區受到沉重打擊,庶民文化因束縛減少而得以向高雅發展,使得此時磁州窯在瓷器裝飾上大放藝術異彩,如詩文、書法、水墨畫等;五是此時的磁州窯有受到金國朝廷青睞的跡象,如發現不少帶有龍、鳳紋等只有皇族才使用的器物,還有從地層出土大量包括瓦件、鴟吻、寶剎脊座和脊飾等在內建築構件,這些構件顯然不為民間百姓所使用,偶見於山西的一些大型宗教建築和金代王陵之中,這可以佐證磁州窯此時期在為金國朝廷或皇族供應瓷器或建築產品,即所謂的“貢御”。

磁州窯——沾溉天下的著名民窯(三)觀臺窯的發展繁榮和衰敗


觀臺窯繁榮期 建築構件:素胎寶剎正脊基座、“天德”款佛龕 金代 磁縣中國磁州窯博物館藏

根據考古工作者的擴大調查,在觀臺窯進入金代中後期繁榮階段,漳河流域除觀臺、觀兵臺、冶子、東艾口等窯外,又出現申家莊窯,同時在漳河支流上的古窯——白土窯、北賈壁窯也開始重新燒造。此時的七個窯場普遍呈現出繁榮景象,產品風格類似且裝飾技法豐富多彩,器物類型多種多樣,都從單一日常生活用瓷的生產,過渡到兼燒陳設瓷、藝術瓷、宗教瓷、建築瓷。可以說,

磁州窯窯場的影響和範圍都進一步擴大了。專家們分析認為,北賈壁窯原在隋朝燒過青瓷,後荒廢,經過500多年後,在此地重新建設的以燒白瓷為主的窯,即使建在原址之上,也不應該認定為隋代青瓷瓷窯的延續。這是對的。

磁州窯——沾溉天下的著名民窯(三)觀臺窯的發展繁榮和衰敗


金代 白地黑花花字竹紋八角枕 帶“張家造”窯戳印 長28.5、寬18、高9cm 磁縣東艾口村出土 磁縣中國磁州窯博物館藏

磁州窯——沾溉天下的著名民窯(三)觀臺窯的發展繁榮和衰敗

金代 白地黑花仙鶴紋如意頭枕 帶“張家造”窯戳印模糊 長32、寬23、高13cm 磁縣東艾口村出土 磁縣中國磁州窯博物館藏

磁州窯——沾溉天下的著名民窯(三)觀臺窯的發展繁榮和衰敗


金代 白地黑花篦划水波紋如意頭枕 長31、寬23、高13.2cm 磁縣都黨鄉冶子村出土 磁縣中國磁州窯博物館藏

觀臺窯衰敗期

從地層發掘分析,元代是觀臺窯的衰敗期。從元初開始,觀臺窯一反金代後期那種豐富多彩的狀態,重新又變得單調起來,回到只生產日常生活用瓷的窯口,產品只有碗、盤、瓶、罐、盆、盒、枕等寥寥幾種,其中大多為粗厚笨重的大碗。而世人所熟知的、能代表元代磁州窯標誌性的器物,如一些個體較大的瓶、罐、盆,在觀臺窯和周圍幾個窯址卻幾乎看不到。一種合理的判斷,是此時期彭城窯區已經發展起來,已經代替觀臺窯區作為磁州窯的代表。

磁州窯——沾溉天下的著名民窯(三)觀臺窯的發展繁榮和衰敗

觀臺窯衰敗期(1987年觀臺窯址出土的衰敗期器物,以下省略)盤、罐、碗 元代 磁縣中國磁州窯博物館藏

這時期觀臺窯釉色以白釉、黑釉佔絕大多數,趨勢是白釉越來越少、黑釉越來越多。綠釉和黃綠琉璃只在本時期前段還有少量遺存,新出現翠藍釉和鈞釉器。白釉一般泛黃色,發木光或半木光,胎體粗而厚重,呈灰褐或褐色,露胎部分常見棕黃色的鐵鏽斑,胎質較粗,有些甚至可見小砂粒,多有大個的氣孔,但火候高,十分堅硬。仿定窯的精白瓷已經停燒。

磁州窯——沾溉天下的著名民窯(三)觀臺窯的發展繁榮和衰敗


觀臺窯衰敗期 白地黑花花鳥紋長方形枕 長29、寬15.2、高13.5cm 元代 磁縣中國磁州窯博物館藏

這時期裝燒採用石英砂堆支燒為主,這是粗製濫造的表現之一,會在碗、盤的底部留下五、六塊粉狀的石英砂堆痕。一些精緻的黑瓷則採用漏斗形匣缽單燒。裝飾技法也比較單調,主流除少量白釉劃花外、絕大部分是白地黑花,其中前段還有極少量的黑剔花和鏤孔,後段則有些黑釉醬彩和鐵鏽花。


磁州窯——沾溉天下的著名民窯(三)觀臺窯的發展繁榮和衰敗


觀臺窯衰敗期 窯具:匣缽、支頂缽 元代 磁縣中國磁州窯博物館藏

紋飾圖案出現程式化,製作上顯示粗陋和草率跡象,這是大規模生產的佐證之一。題材繼承了金代流暢、豐富、寫實風格,較多地出現程式化龍鳳紋和魚藻紋,還有戲曲故事、歷史故事、大型山水人物畫、長篇詩詞歌賦等題材,圖案變得更加複雜繁縟,表現力也更強。此外還有少量用大葉纏枝太陽花、動物紋和吉祥圖案來表現諸如“連生貴子”、“福祿壽”等題材的。


磁州窯——沾溉天下的著名民窯(三)觀臺窯的發展繁榮和衰敗

觀臺窯址 元代 Y8大窯

這時期觀臺窯儘管表現出產品質量的急劇下降,產品單調、製做粗率,但從發掘中根據窯爐大小和裝燒方法研究發現,此時期特別強調生產的規範化和分工合作,這是規模化生產和產量提高的有力佐證。

磁州窯——沾溉天下的著名民窯(三)觀臺窯的發展繁榮和衰敗


觀臺窯窯址復原圖 磁縣中國磁州窯博物館展示

然而,窯址考古發掘清楚表明,到元代末年,觀臺窯正式停燒,觀臺窯附近漳河流域其他各窯場,也在元代末年最遲明代初年相繼停燒,觀臺附近窯業正式消亡。停燒的直接原因是什麼?目前尚無確切定論。專家分析可能三方面原因:一是彭城窯址發展起來,行業中心發生了轉移;二是經過幾百年燒窯,觀臺周圍易於開採的資源已經枯竭;三是漳河水流或水源的變化,造成條件改變。

(未完待續)


聲明:以上觀點不代表本賬號觀點與立場,轉發僅此分享供大家交流學習,如有侵權,請聯繫,立即刪除!

品瓷中國,致力於傳播國內外傳統文化和陶瓷文化,全方位報道傳統文化和陶瓷行業最新資訊和動態。關注頭條號“品瓷中國”,學不一樣的陶瓷文化知識,瞭解最新陶瓷行業資訊!私信聯繫投稿事宜! ~點贊收藏 轉發評論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磁州窯——沾溉天下的著名民窯(三)觀臺窯的發展繁榮和衰敗

雲上瓷都,專注陶瓷團購與定製,陶瓷廠家與政策互通的服務平臺,是中國陶瓷互聯網垂直領域的綜合性服務和交易平臺。旨在連接全國陶瓷廠家和用戶,一鍵發佈陶瓷產品、需求、項目、簡歷信息,通過AI人工智能技術和大數據分析,精準匹配陶瓷廠家和用戶,幫助陶瓷廠家極速便捷賣貨,幫助用戶者找到安全放心的產品。

磁州窯——沾溉天下的著名民窯(三)觀臺窯的發展繁榮和衰敗

歡迎體驗雲上瓷都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