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救治了滄州第一例確診病人!

刺耳的救護警笛聲又一次劃破了獅城的夜空,一輛救護車穩穩地停在了滄州市傳染病醫院救治大樓的門口。“快!接收病人。”隔離病區第一梯隊主任耿建洪吩咐道。護士長張曉蘭、醫生韓鈺、護士李方園穿著防護服熟練地接收病人,消殺轉運車輛。在滄州市傳染病醫院,全體醫護人員在沒有硝煙的戰場上,全力奮戰,用生命捍衛生命。

這裡,救治了滄州第一例確診病人!

逆向而行 勇進隔離病區

耿建洪從臘月二十七進入隔離病區工作以來,連續多日沒有回家,接到準備接收病人的通知後,他馬上部署工作,一個小時內病區醫護人員全員到位。清空病室、準備物資、佈置病房、接受培訓、一氣呵成。

隔離病區共有醫護人員23人,耿主任就像個大家長,既要執行救治方案,又要叮囑大家做好防護,還要做好大家的後勤保障,事無鉅細,天天連軸轉。耿建洪在不遺餘力地搶救病人,其實他自己也是病人家屬,他的老人住院了一直處於昏迷狀態,他卻不能陪在身旁。

護士長張曉蘭的愛人在外地工作,最小的孩子今年只有兩歲。每當彙報工作的時候,她總是語氣堅定、充滿自信,但當說到自從進入隔離病區,孩子一直由身體不太好的父母照顧時,她的眼眶很快溼潤了,眼淚卻始終沒有流下來。這就是曉蘭的性格,內斂中帶著倔強般的堅強,再大的困難也要自己扛下來。

這裡,救治了滄州第一例確診病人!

堅守陣地 誓死打贏戰役

護士李方園和醫生陸燁凱共同救治了第一例確診病人。他們兩個人一起連續工作了32個小時,為了節省使用防護用品,他們一連12個小時沒有喝一口水,上一次衛生間,連病人都感動地說,“快讓陸大夫吃點東西吧,我看到你們這樣都覺得太不容易了。”李方園的愛人是軍分區文職幹部,工作在外地,孩子今年只有兩歲,一直由姥姥帶著。自從臘月二十七進入隔離病區她就沒有回過家。現在她的崗位是值守發熱門診篩查發熱病人。有一次愛人實在放心不下,趁她值夜班的時候在遠遠的地方看望她,李方園說那一刻既心酸又感動。她說,再苦再累,都沒有怨言,這就是護士的職責,她現在最想見的人就是媽媽,想對媽媽說一聲:“媽媽,您幫我帶孩子,辛苦了!”

自從進入隔離病區,醫護人員24小時在院,輪流進入病房,隔離病區就是他們的“陣地”。為了節省使用一次性防護用品,她們把工作時間儘量延長再延長,儘量少喝一口水、少吃一口飯、少上洗手間,多些時間關注病人的病情變化。

這些天隔離病區的醫護人員都連續超時工作,承受著常人難以想象的壓力和疲憊,但精神狀態都很好。隔離病區第一梯隊耿建洪主任說:“我們的家人都很理解、支持我們。醫院全體幹部職工都在為我們鼓勁,堅守住陣地,向病魔開戰,這是責任和義務。作為一名滄傳人,我們一定在考驗面前展現出滄傳人不畏艱險,奮勇向前的精神風貌,誓死打贏這場阻擊戰。”

這裡,救治了滄州第一例確診病人!

老驥伏櫪 大醫壯志猶存

李滄友是滄州市傳染病醫院技術顧問,中共黨員,主任醫師,在醫療行業他就是滄州市傳染病醫院的一張名片。他把畢生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傳染病防治事業,擔任業務院長15年,由於到了退休年齡,於2015年辦理了退休手續,但是他一天也沒有享受過退休生活,仍然忙碌在傳染病防治工作的第一線。

李滄友說自己雖然退休了,但他還想為滄州的傳染病防治事業做些貢獻,只要還能來上班,就要幹到動不了的那一天。李滄友作為傳染病領域的專家經歷過非典疫情、手足口病流行、甲型流感等大大小小各種疫情的救治,在歷次疫情中他都率先垂範,戰鬥在抗擊疫情的最前線。他深入非典隔離病區救治病人,安撫重症手足口病患兒,深入甲型流感病房為病人會診,歷次疫情都留下了他奮不顧身,衝鋒在前的身影。

在這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中,李滄友每天早上7點多就來到單位和全院職工一起奮戰,一天也沒有休息。他密切關注著隔離病區內病人的病情變化,深入到病區對病人進行會診、鑑別診斷,對病情加重的病例給予專業指導,組織醫護人員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為了和時間賽跑,他指導醫護人員將救治關口前移,及早進行抗病毒治療,儘量提前控制病情發展,爭取了寶貴的救治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