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上,在距離地球2200多光年的位置,能看到秦始皇登基嗎?

祖傳噴子二十年


理論上,在距離地球2200光年的位置,以地球文明可以理解的科技水平,連地球都不能被觀測到,又談何看到地球上的一個特定的人在做特定的事情呢。

可見光的觀測手段,在天文望遠鏡中,就算強如哈勃,要觀測到冥王星這樣距離的星體,也必須在計算到其相應的軌道後,用了整整八年時間,才可以做到!要知道,冥王星可是有直徑達到2200公里,距離我們不到萬分之一光年!


2200光年外,用光學望遠鏡觀測地球已經幾無可能性。地球本身又不發光,只能反射恆星的光線,如此長距離的間隔,這一點反射光線,就算不被星際塵埃或者其他物質遮擋,也在散射的傳遞過程中損失殆盡。可見光波段,觀測地球在如此距離下,是不可能實現的。

而現在,還要在地球上,挑選一個人的特殊場景進行特定的觀測。更是天荒夜譚!一個人反射的光線怎麼可能傳遞超過2200光年?且不說,你又如何在當時千萬人中,鎖定這個特殊的人!這種可能性,好比讓一隻猴子,亂敲電腦鍵盤,敲出一部完整的紅樓夢,且標點符號都嚴絲合縫一樣的概率。這就算用盡宇宙從誕生到毀滅的時間來計算,也是不能做到的事件。


回到過去,是美好的願望。除非宇宙存在自轉,能產生閉合的時間曲線,通過蟲洞才有可能做到。依靠可見光或者電磁波等手段,用間隔光年距離來觀察人類歷史,我個人認為,是沒有任何實際應用可能的。


貓先生內涵科普


如果單從理論上講,在距離地球2200多光年的地方,是能夠看到秦始皇登基的。

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大約是每秒鐘30萬公里。因此有時候我們說,抬頭仰望星空的時候你看到的星星都是它們過去的樣子。我們在月球上看到的地球是一秒鐘以前的地球;在冥王上看到的地球大約是5小時以前的地球。如果我們離開太陽系來到比鄰星附近,那麼我們看到的地球則是4年多以前的地球。因為光線從地球上出發,馬不停蹄來到比鄰星需要4年多的時間。因此距離地球越遠,我們越能看到地球上越早發生的事情。秦始皇登基是地球發出的光線到現在已經在宇宙中穿行了2200多了,它已經到了距離地球2200光年以外的宇宙中了。

理論上在2200多光年的地方的外星人是可以看見的。但是人類卻不可能看得到的。因為人類要看到2200多年前發生的事情,就要追趕上這些光線。即使我們用光速也無論如何追趕不上的,當我們達到2200多光年的地方的時候,那些記錄秦始皇登基的光線又在宇宙中傳播了2200多光年了。除非我們能夠抄近路。

而實際上我們是無論如何也看到秦始皇登基的。地球是一個行星,它的光線來自反射的太陽光,這些反射的光線是非常微弱的。秦始皇登基是的那一束光線在宇宙中走不了多遠就會被地球的大氣散射,宇宙塵吸收,大質量天體扭曲或者吸收消失殆盡。

旅行者一號曾經給我們留下了這樣一張照片,叫做暗淡藍點。這是旅行者1號在距離地球64億公里的地方拍攝的地球。在這張照片上整個地球只有一個像素大小了。如果離開了太陽系,即便是在距離地球幾光年的地方,即使是用先進的太空望遠鏡也是看不到地球的。它已經湮沒在了強烈的太陽光輝中了。

圖示:暗淡藍點,64億公里之外的地球

因此,我們只能在理論上想象一下,在2200多光年的地方等待記錄著秦始皇登基的那一束光線進入到我們的眼睛了。


兔斯基聊科學


若不考慮信號傳播的衰減和分辨率等問題,單單從純理論上講,在距離地球2,200多光年的位置,是可以看到秦始皇登基的。

光速:c=299,792,458m/s,通常認為 是3x10^8(30萬公里/秒)光年:光在宇宙真空中沿直線傳播一年時間所經過的距離(約9萬億公里)

我們都知道,光速雖快,但傳播也是需要時間的。太陽光從太陽達到地球的時間8分18秒(8.3分鐘)。也就是說,你當前看到的某一束陽光,是於約8分鐘前從太陽發出的。由此不難推導,距離越遠,看到光線/束(信號/視像)的時間就會被拉長。

“光年”是一個距離單位,從光年的定義可知,一光年的距離也表示光傳播所需時長亦為一年。當處在一光年的地理位置時,從某處發出光線/束(信號/視像),到達該位置的時間也是一年。

據史料,秦王贏政於公元前246年即位,距今2,264年,與題主“距離地球2,200多光年的位置”的光傳播時長大致是等價的。


當然,以上是純理論,而從實際層面考慮,這是不可能實現的。

1、光信號傳輸衰弱

①. 光線的發散傳播

若非人為定向傳輸,光信號的傳播是球型發散的。以發生處為球心,假設發生地光信號強度為I(單位:坎德拉cd),則在對應球面接收到的光通量L(單位:流明lm)應為I/4πr²。

光通量:是每單位時間到達、離開或通過曲面的人眼所能感知的光強度。單位用流明(lm)表示。流明:從光源向周圍半徑為1m的球面投射的單位(1㎡球冠面積)光通量。220V電壓100W普通白熾燈的光通量約1050lm。

星際之間的距離都非常大,當處於2,200光年的距離時,半徑r²的數值是個天文數值。反之,到達該處的光通量則微乎其微。

②. 光線的反射、折射、衍射、散射

光線在經由地球大氣層,及星際塵埃、星體時,會發生一系列反射、折射、衍射、散射等現象,特別是經由不同大小及密度介質時,各“射”程度大不相同。同時,各類介質對光還具有吸附作用,會轉化為熱量散發掉。總體來說,到達預定區域的光線/束(信號/視像)的信號強度,將被大大削弱。

以上各“射”詳情及表現就不一一羅列,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搜索回顧下。

2、光信號接收分辨

①. 功率發大

遠距離傳輸信號之後,我們需要對信號進行功率放大還原,得到原初始信號信息,這需要採用相應的功率放大器。

截止目前,世界上最高增益的功率放大器,尚屬英國斯特拉斯克萊德大學於2017年研製的150 J激光放大器,增益倍數1,000,000,是目前基於固體介質的高功率激光系統放大器的100倍。

而人眼對光線的分辨能力,還有一個光量單位——亮度N(單位:尼特nt)。亮度是對面光源(包括髮光面和反射面),光線進入到人眼時的感受亮不亮。N=I/㎡(發光體面積)

·滿月下的白紙:0.07 nt;·陽光下的白紙:30,000 nt; ·人眼能習慣的亮度:3,000 nt;·人眼能比較好的分辨出顏色的亮度:1 nt;

然在I/4πr²基礎上,即使1,000,000增益的功放可實際應用,且還假設幾個理想狀態:即排除反射、折射、衍射、散射的損耗,排除接受設備自身損耗,並能精準捕捉到秦始皇登基光線畫面,則在2,200光年位置放大的光線/束(信號/視像)信號,其亮度

有效值也是在小數點後30位,與人眼能比較好的分辨出顏色的亮度1 nt差距依然遙遙無期。

②. 干涉/干擾

另外,由於星際間存在各種頻譜的光線,其相互間的干涉/干擾現象也普遍存在,信號失真變形非常嚴重,在終端對預期信號進行提取將變的極為複雜。

3、無法到達預期地點

依目前的科學理論及體系,光速是無法超越,我們不可能有辦法物理到達2,200光年位置。

即使按純理論的光信息溝通,一句話來回耗時4,400年,而源遠流長的華夏文明收下也才五千年。

其實,在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們可以反過來觀察,即在地球上看到外太空的星系。

雙子座β星:8.3倍太陽質量,21倍太陽直徑,,100多倍太陽光度,距地約35光年,視星等1.14,肉眼可見。大犬座VY:42倍太陽質量,1,420倍太陽直徑,27萬倍太陽光度,距地約3,900光年,視星等7.95,肉眼不可見。維斯特盧1-26:質量不詳,1,530倍太陽直徑,38萬倍太陽光度,距地約11,600光年,視星等16.79,不是專業的望遠鏡也看不到。視星等:是指觀測者用肉眼所看到的星體亮度。視星等的大小可以取負數,數值越小亮度越高,反之越暗。視星等6.9以上肉眼就看不到了,而整個天空,肉眼能見到的恆星大約就6,000多顆。

由上舉例不難理解:在2,200光年的位置,秦始皇登基場面的光線信號是多為微弱,以致可以視為根本不存在(信號)。


番外篇

其實,關於此類的問題討論,都可以歸結為“穿越”話題,這是由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反向延伸出來的一系列猜想和驗證實驗。

而光速恆定和不可超越是愛因斯偉大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質能方程E = mc²/√(1-v²/c²)可以看出,當物體速度越接近光速時其分子越小,所需給物體提供的能量越趨於∞,事實上是不存成∞能量供給的。

相對論同時還提出物體的質量分為靜止質量和運動質量,物理學家洛倫茲也曾提出洛倫茲變換公式m=m0/√(1-v²/c²)。當物體處於低速狀態時,其整體質量幾乎等同於靜止時的質量,當速度不斷提高,其動態質量將不能被忽視,甚至隨著速度趨近於光速時其動態質量將趨於∞。

由此可見,時光穿越是不可能實現的,假如真有這麼一天,那人類目前建立起了的科學知識體系大廈也肯定會將早於此而崩塌。


一週刊


從理論上講在距離地球2200多光年的位置回望地球,只要觀測設備足夠精確、分辨率足夠的高、收集光線的能力一流等等,是完全可以看到秦始皇的。

這個道理非常簡單,就跟我們每天享受太陽光照看到的都是八分半鐘之前的太陽,夜晚仰望月球看到的都是一秒鐘前的月球,仰望星空看到的都是星星數百年之前的的樣子。每天你看到你的女朋友都是她0.0000~00001秒之前的樣子。

總的來說就是因為研究看見物體,是因為物體的反射光進入到我們的眼睛,那麼光行走你和物體之間的這段距離用的時間就是延遲時間。如果我們站在2200光年之外,那麼此時是公元前181年,很可惜這個時候秦始皇都死好多年了你可以看看他的陵墓。這個時候正是西漢高後呂雉統治時期,你倒是可以看看她。


但實際上距離這兩千多光年遠太陽可能都看不見,地球更不用說了,所以是說理論上觀測設備分辨率要足夠高,大家可以根據分辨角和波長計算一下需要建造多大的望遠鏡才能看清楚一個人,可能這個鏡片比太陽還要大。



科學黑洞


理論上,在距離地球2200多光年的位置,能看到秦始皇登基嗎?個人覺得不可以。但是在2200光年外利用高科技可以看到2200年前的地球概貌--雜色類球體。而小型事件則看不清。眾所周知,要看到事物必須依賴作用在事物上的光反射。對於像始皇登基這樣的事件光反射,是向四面八方的漫反射。首先你在極其遙遠的某一點看到的肯定不全面,除非每一個光子都是全息的(這不可能)。其次這些反射光經過這麼長距離,沿途引力的干擾可能導致反射光子擁有不同的時空曲率,哪怕一開始極其微小(比如其中某些光子方向的微小改變),但經過長時間長距離的積累,會造成較大的信息偏差及失真,比如圓成扁長成方影像邊界疊加又疊加,最後是一片馬塞克類似的玩意兒,觀測者根本搞不清看到的是啥。別想著高科技復原馬塞克,這個信息是原始的偏差與失真,對修復者來說馬塞克才是真實的。事實上,還有一個因素:觀測者看到的只是俯視類平面圖,室內的看不到,室外的只是模糊的點在各種圖案間移動而已。


隔江煙雨遙


叢理論上是可以的,必須當時咸陽萬里無雲,距離地球2200光年半徑處,在沒有天體擋住情況下,是可以看到的,而且要忽略光傳播時的損耗,還有就是能夠在2200光年處還原該光信號的技術。

如果以上條件都符合了,那麼是可以看到的,但是,卻不可能是地球人能夠觀測到的,以相對論的理論而言,任何物體的速度都不能超過光速,哪怕人類擁有了光速飛行的技術,也不可能觀測到,因為就和小學生的題目一樣,小明和小紅向著一個方向進發,小明先走2小時,他們兩的速度相同,小紅能追上小明嗎?答案顯而易見是不能夠的。所以就當下的理論而言,人類是不可能觀測到秦始皇登基的,除非又出現一個逆天的天才能夠提出打破或者補充相對論的理論。所以從理論上來說,在2200光年外是可以觀測到秦始皇登基的,但是觀測到他的人可能會長著一個章魚腦袋或者三條尾巴。



蝸牛探車


假設在一條平直的公路上,我們站在路中間,前面不遠處有一輛汽車,我們的視點對著汽車,我們看到了汽車,只有現實存在的汽車,我們才能夠看見它,現在汽車向遠方駛去,離我們越來越遠,我們就會發現,汽車變得越來越小,最終消失在遠方,我們看不到汽車的時候,汽車上的人也看不到我們,這點只講視覺不講運動,相對論還是可用的,以現實存在的事實,衛星還沒有發射之前,放在火箭之中,火箭發射中心都有很多人觀看,當火箭發射升空離現場的人越來越遠,到一定程度距離,人就看不見火箭了,我們看不見火箭,火箭上的人也看不到我們。人的眼睛看到的都是即刻存在的事物,昨天的事情都是昨天的錄像才能得以保存,沒有發現有人能夠看見過去的事情,要是有在距離遠就能看到過去的事情,應用會有太空望遠鏡看到過去地球上發生的事情的報道,過去的事情都是過去錄到的。

人看到的星星,不說流星🌠,數量穩定,現代有了天文望遠鏡,看到的星星多了很多,為什麼天文望遠鏡看到的星星的光不能到達地球,讓我們用眼睛也能看到,難道光只走到天文望遠鏡能看得到的地方就不走了。難道星球發出的光也有一定的長度,就像一個人的手只能伸那麼長?要是這樣,我們看得到光是光的手或腳,那也是即刻擁有的光,而不是過去的光。

現在手機很普遍,一般手機都有照相功能,相機只能對即時存在事物有成相作用,已經過去的事情巳沒有存在,沒有事物的具體存在,空中無法成相。

在2200光年的距離連地球都看不到,更別說地球上的事情。


KongZWang


問這個問題的人對光可能有一些認知誤區。而誤區的產生來源於被我們當做真理的事實。

比如,光的傳播需要時間,3×10的8次方米每秒的速度,就太陽和地球的距離而言,太陽光傳播到地球大約需要8分鐘,也就是說,我們肉眼看到的太陽光確實是太陽8分鐘前發出的。

但是,我們看到的也僅僅是光而已,而且是經過地球大氣層過濾後的光。

侷限於人的肉眼,我們只能大概知道太陽的形狀以及燃燒程度。

想象一下,假如在理論上人眼超級牛掰,既不怕陽光的灼燒,又能像超級望遠鏡一樣,在地球看太陽猶如登上太陽,近距離看到太陽燃燒的細節,就像近距離觀察一個電燈泡那樣清晰。

這是想看到2200年前秦始皇登基的一個必備的能力。

然後你還需要有瞬移到2200光年外某處的能力,由於光的直線傳播性質,同時還要希望秦始皇登基是在白天並且露天進行,而且請祈禱秦皇登基這一時間段的情景反射的光在到達你所處的2200光年某處過程中,沒有遇到任何障礙物。

即使以上條件都滿足了,但最後還有一條阻礙你追尋秦始皇足跡的鴻溝無法逾越。

在地球某處,由於陽光反射形成的影像光影,能量何等弱小,即便沿途沒有任何阻擋,2200光年的路途何其遙遠,根本不足以支撐它穿越千年來等你發現。

綜上所述,在距離地球2200光年的位置,縱然有逆天的肉體,逆天的科技,逆天的運氣,仍舊不能一睹2000多年前,秦始皇一統六國踏上皇帝寶座的英姿了。



美好寫真


要考慮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明白秦王嬴政的登基背景。我想提問者這裡指的登基應該是指他封禪而不是繼承王位。

據歷史學家考證,秦始皇的封禪大典分兩步進行:

1、秦始皇即帝位的第三年 ,就率文武大臣開始了千里東封泰山。秦始皇一行先到嶧山(今山東鄒城市境內),在山上立石銘記秦之功業。向齊魯士人明確展示秦朝的千古功勳,表示自己在功業上已具備封禪資格 ,不至於重蹈齊桓季孫之覆轍。秦始皇的嶧山之行是其封禪泰山的序曲。
2、秦始皇才來到泰山腳下,召集齊魯儒生博士70多人,商議封禪大典的具體儀式。有的博士告訴秦始皇,要用蒲草將車輪子包起來,以免損傷山上的一草一木。然後掃地而祭,用其簡易。這顯然只是上古時代祭祀山神或祭天儀式的縮影,與秦始皇利用封禪展示其“席捲天 下,包舉宇內”的期望值相差很遠。結果只能是秦始皇遂貶退諸儒士而不用,自帶文武大臣上泰山封禪。

也就是說,始皇帝為了這件事準備了三年,位置在中國大地最高的地方(就秦的版圖而言)。因此,我們得出以下結論:

  1. 暗中偷窺始皇帝爬山的傢伙,首先肯定要有在時間維度中穿梭的能力,不然的話,三年的時間雖然很長,但是對於2200光年來說,完全可以忽略不計,稍不留神就錯過了。

  2. 他要熟知中國地形,知道中國哪座山是最高的,不然的話始皇帝雖然爬的高,但是終究是人力有盡時。

  3. 他既然關心始皇帝登基,說明他應該是華夏祖先或者是生活在華夏這片大地上的,沒事看看自己的家鄉,表達一下自己的思鄉之情。



(太空旅客中所使用的飛船)


那麼,按照目前人類的定義來說,1年=31556925.9747秒,光速=299,792,458米/秒。我們來做個換算,那麼1光年=9 460 528 404 879.3588126千米。這樣太抽象了,舉個例子,

光由太陽到達地球約八分鐘(即地球跟太陽的距離為八“光分”)。——百度百科


媽耶?這麼久?非常人所不能及啊!!!


但是,請大家不要忘了,在愛因斯坦提出的狹義相對論中,有這樣一個概念:移動時鐘的時間膨脹現象。這個概念是啥呢?用人類語言來說呢就是:

以我們所處的星系——銀河系為例:

銀河系的直徑約有十萬光年。假設有一近光速的宇宙船從銀河系的一端到另一端,它將需要多於十萬年的時間。

但這只是對於(相對於銀河系)靜止的觀測者而言,船上的人員感受到的旅程實際只有數分鐘。

但這只是對於(相對於銀河系)靜止的觀測者而言,船上的人員感受到的旅程實際只有數分鐘。

但這只是對於(相對於銀河系)靜止的觀測者而言,船上的人員感受到的旅程實際只有數分鐘。

(重要的話說三遍!!!)


好了,有了動機的支撐和物理條件的限制,剩下的就是找出有這樣能力的人了,如果能找到,說明,理論上完全可行。


可是問題是,誰有這樣的能力呢?


不知道大家,記不記得在《封神演義》中,有這樣一段話:

姜子牙每說一話,都被順風耳聽見;每行一事,都被千里眼看到,屢次設下計謀,都被兩妖破了,弄得姜子牙好不心焦。 大將楊戩見這兩妖非同一般,便來到金霞洞,請教玉鼎真人。真人告訴他這兩怪的來由,並授與滅怪之計。
楊戩回到軍中,子牙問他出去幹了些什麼,楊戩唯恐洩露天機,只是不說,令軍中舞動紅旗,擂鼓鳴鑼,以迷惑千里眼和順風耳。這時,楊戩才把真人的話向子牙說了一遍。子牙聞聽大喜,馬上依計而行。
且說高明、高覺聽得周營中擂鼓鳴鑼不止,便走出帳來。高明舉目一望,只見紅旗招展,眼花繚亂;高覺側耳一聽,只聞得鑼鼓喧天,震耳欲聾。看來縱然是千里眼、順風耳,也有辦法障住其耳目。
子牙派三千人馬到棋盤山,把桃樹柳樹統統挖盡,放火焚燒,斷了妖根。
晚上,高明、高覺領兵來劫周營。不料姜子牙神機妙算,早有準備。眾兵將把千里眼、順風耳團團圍住。這兩怪妖根己斷,神通難施。姜子牙舉起打神鞭,把他們打得腦漿迸流。
千里眼、順風耳一命歸天,姜子牙帶兵乘勝進軍。

看見了嗎?千里眼?千里眼死了,但是他師傅還在啊,他師傅是誰?根據《天妃顯聖錄》,千里眼和順風耳的師傅是她。。。媽祖!!!


商朝末年,紂王手下有一對法術高強的兄弟,兄為高明,弟為高覽,高明能眼觀千里,人稱「千里眼」,高覽能耳聽八方,人稱「順風耳」,在商周交戰時,兩人各憑本事窺探軍情,立下不少功勞,成為姜子牙營中百將的心腹大患,後來周營想出一辦法,以戰鼓擾亂順風耳的聽力,以旗幟遮住千里眼的視線,並灑狗血在地面;使二人法力盡失,而喪生於戰亂中。
受制於奇謀而亡的千里眼與順風耳心有不甘,妖魂盤踞在桃花山上,前後歷經三千年,才等到媽祖前來收服。二人雙雙跪倒媽祖面前,口稱師父說:我等奉旨在此守候已久,願誠\\心皈依門下,共計天下蒼生。此後媽祖身側就多了兩位相貌嚇人的常侍將軍。

(圖片來源,《媽祖》電視劇)濤姐你真好看~~~~


有朋友可能說,不對啊,中間有兩個致命的問題:

  • 千里眼被收為僕人,中間隔了3000年。

  • 據傳說媽祖是是福建晉代晉安郡王林祿的二十二世孫女。時間上跟始皇帝登基不符合啊!


不要著急,還有一段考證:


媽祖還會測吉凶,必會事前告知船戶可否出航,所以又說她能“預知休咎事”,稱她為“神女”、“龍女”。


說明什麼???她能夠跳出時間線預知未來!!!而且,她是成為了海神的女人!!!神啊!!!

因此,時間對於她來說,可能就相當於我們現在看視頻一樣,隨意拖動進度條一樣,so easy!!!



看到這,你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了嗎?


時間:我也不知道什麼時候,畢竟不是媽祖那個次元的人。。。

地點:可能在某個宇宙飛船上,也可能在某個不知名行星上,反正以地球為圓心方圓2200光年任意地方都可能。。。

人物:媽祖

動機:出來這麼久了,看看我的之前庇護的小兔崽子們都幹嘛

能力:千里眼這種小角色我隨隨便便就調教了,歷經那麼久,你怎知我功力不會更上一層樓???千光眼,2200光年,小case啦~~~


所以答案是:理論上來說,在距離地球2200多光年的位置,能看到秦始皇登基。



參考文獻:

[1] 潘建偉. 神話、哲學、互聯網與人類未來[J]. 中國青年, 2016(7):70-71.

[2] 蔡少卿. 中國民間信仰的特點與社會功能——以關帝、觀音和媽祖為例[J]. 江蘇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4, 6(4):32-35.

[3] 龔維英. 《封神演義》漫議[J]. 貴州社會科學, 1996(5):56-61.

[4] 成國雄;;輝煌燦爛的南越古國文明及其成因[J];傳承;2008年06期

[5] 王愛蘭. 秦漢時期祭天制度研究[D]. 西北師範大學, 2010.

[6] 黃留珠. 秦漢神秘文化及其社會功能與價值評估[J]. 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1(1):67-74.

[7] 趙章超. 《封神演義》神王合一觀考論[J]. 天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1, 3(2):102-105.

[8] 天妃顯聖錄[M].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1960.

[9] 黃秀琳. 媽祖信仰文化社會功能的演進與新說[J]. 嶺南文史, 2005(2):55-58.


Gelexy


在頭條能夠看到很多這樣的不著邊際的問題,實際上這個問題沒有人能夠真正回答出來。

我相信我們大家都知道,月球離我們地球是38萬公里,並且有人上過月球,拍過地球的照片。

朋友們有誰能看清理我國的海岸線嗎?海岸海都看不清理就別說能夠看清楚哪個城市,更別說能夠看到人類活動,月球離地球只有幾光秒都看不到地球的城市,你幾千光年以外還能夠看清楚地球的人類活動?純屬無稽之談。

我們熱愛科學,人類的進步離不開科學技術的發展,但有些根本不可能的東西就不用浪費大家的表情了。

(圖片來自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