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區房未來會怎樣?

用戶3106634170971


學區房新政帶動漲價

5月16日,蘇州政府為管理以學區房(學校附近的住房)為主的住房價格高漲,規定工業園區內的新商品房及二手房用於申請登記入學時,由「五年一學位」改為「九年一學位」,即若以該住房為依據申請入讀當地中小學,期間需間隔九年,同一家庭的多名子女則不受限制。此規定被視為早先商品房限制規定的補充,主要針對學區房炒漲問題。

近日,蘇州因近三個月新住宅及二手房價格指數累計漲幅較大,被預警提示。事實上,蘇州房價自去年6月以來一路高漲。據企查查數據顯示,當地二手房均價已連續上漲11個月,今年4月成交量更環比增長99%。

其中特別的是,蘇州工業園區房價較蘇州均價高出70%,由於區內中小學優質教育資源雲集,包括上榜全國初中百強的星灣學校等,工業園區成為全城房價高地與學區房不無相關。有學生家長表示,工業園區內部分學區房甚至漲至每平米六萬元人民幣以上,「中介一掛出房源,就會頃刻之間被售出。」

學區概念形成於免試就近入學的九年義務教育政策。2006年限定「就近」為適齡兒童的戶籍所在地。由此,房地產業產生了學區房概念,即在義務教育階段內,中小學招收學齡兒童片區內的房子被稱為學區房。其中重點中小學片區內的學區房最受熱捧。

此作為今年第一個學區房收緊的政策,意味著在義務教育階段只允許使用一次學區資源,有助於減少學區房的炒作倒騰行為。

該項政策影響有限,因該項政策並沒有限制購房者資質,大部分炒房者不會使用學位,使用學位的購房者也不會幾年就換房,九年住滿後學位依然可以作為賣房的附加優勢。

新政過後,學位尚未被使用的房子更火了,看房人數與整體房價均無波動。

天價學區房與教育公平

學區房成為熱議的社會議題有著深厚的社會因素。社會階層的固化使社會普遍蔓延著焦慮,買方市場龐大。望子成龍的父母,尤其是獨生子女家庭,會盡最大的努力讓子女享受優質教育資源,不惜額外支付大筆金錢為子女爭取向上流動的機會。階級焦慮成為了天價學區房的催化劑。

此外,公辦學校與房地產的聯姻使義務教育出現了異化,學區房成為富人子弟享受優質教育資源的合法途徑,義務教育離公平越來越遠。事實上,亦有不少報導指出名校暗自與房地產「聯姻」越發普遍,開放商更會在廣告中極力宣傳週邊院校,以作漲價理由。

為吸引人才開展的「搶人大戰」,也被認為是加劇除北京、上海外的一二線城市的學區房緊張原因之一。據企查查顯示,蘇州工業園區實行新商品房人才優先購買政策,規定園區內住房必須提供一部分用於人才購房,且必須在人才選房之後才可以銷售剩餘住房。去年,西安在「搶人大戰」之後新增50多萬戶口,但這同時也帶來了10萬從幼兒園到初高中的入學需求。

不斷加碼的政策措施

政府面對「高燒」的學區房價,通過在大城市試點,陸續推出了以下幾種措施:

多校劃片,電腦派位:2016年,教育部首次提出,在教育資源配置不均衡、擇校衝動激烈的地方,可採取多校劃片。今年3月底教育部發布《關於做好2019年普通中小學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繼續要求各地穩妥推進實施多校劃片政策。

多校劃片是指業主購買的房產不再綁定單一學校,而是對應片區內多所中小學。北京西城,海淀,朝陽等多區已實行多校劃片政策。擁有學區房的家庭也不確定到底能上哪個學校,將由電腦派位的方式安排兒童入學。然而「校劃片的實施前提是學區內教育發展均衡,學校質量基本相同。

學區積分制:深圳龍崗區教育局則推出學區積分制度,將按照學校招生計劃人數、家長填報志願順序和學區積分高低順序錄取,再為每所學校劃定一個優享學區。龍崗區學區積分計算辦法為以房產證發證日期為起始,申請學生家庭在學區居住每滿1個月加0.05分。

擴容學校:西安,深圳等市的應對之策是不斷建新學校與擴招。西安自2018年起新建150多所新學校,增加學位6萬餘個。雖然如此,許多城市增加的學位遠遠不能滿足學位缺口。例如廣州市教育局1月就曾表示廣州小學學位約有三分之一的供給缺口。據測算,到2020年,深圳的小一缺口將迫近5萬。

學位限制:與蘇州「九年一學位」相仿,北京自去年開始實行「六年一學位」,通過採取限制學位的方式打擊學區房的過度炒作與投資。

打擊虛假宣傳:5月14日濟南發佈了《關於進一步規範商品房銷售廣告和宣傳活動的通知》,規定地產開放商不得在銷售時以學區房作為宣傳。廣州華潤天合的業主們在招生方案公佈之後,孩子名校夢碎而多方談判和維權,多名業主反映該樓盤在銷售時帶有幼兒園、小學雙名校的廣告宣傳,並強烈暗示小區配套的小學就是廣州重點小學華陽小學。

多校劃片等措施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壓低學區房價,但緩解不了人們對教育的焦慮,他們更期待教育供給端的改革。

如何解決學區房供給側矛盾?

1.有教育需求不能被滿足的家庭是相對穩定的,2.這些家庭能夠為教育付出的成本也是相對穩定的,不受政策影響。

因此,這樣的現象也引發了兩個方面的問題:1.資源是否充足的問題,2.這些家庭的投入能否流入教育體系而不是房地產從而能夠形成優化所在社區教育資源的正反饋。

首先關於教育資源,在很多不斷擴大的城市,例如北京上海深圳等等不斷有外來人口進入甚至定居的城市,教育資源顯然是不足的,就像深圳有三分之一的缺口的數字說明的。所以在這些城市多建中小學應該有助於降低學區房的高房價。

成功的例子比如在美國,只要提供居住地址就可以入學,並不需要提供房產所有權的證明,說明只要有足夠的教育資源,確實有助於降低房價。但是卻不能夠徹底解決,因為就算學額比學生還要多,還有教育資源分配的問題,也就是名校和野雞學校的差別。

在新加坡如果想要進入某一所小學,首先是有校友關聯,包括兄姊在這一間學校就讀,父母是這一間學校畢業,或者父母是這所學校裡的老師(當然有這種關聯的人很少),其次是要靠為學校做義工,或者父母是社區裡的基層領袖,最後是居住地址(也不需要買房)在學校一公里範圍內。

而去年在新加坡就出現了熱門小學,家長爭當義工,住家一公里範圍內抽籤;同時政府宣佈由於適齡兒童減少,合併中小學,以避免教育資源的浪費的情況。所以學區房的問題不僅僅是教育資源多少的問題,而且是教育資源分配公平程度的問題。

有的地方的政策想必是針對教育資源分配公平的問題,也就是北京的“多校劃片,電腦派位”的政策,這個政策的目的是似乎將學生隨機分配到同一個區域裡優劣不等的學校。

這樣的政策雖然意識到了更深層次的問題,但是未免太霸道,這個政策並沒有將不平等的教育資源再分配,而是將學生隨機分配,最終好學校還是好學校,差學校還是查學校,只不過有的學生走運,有的學生倒黴。

也就是說教育資源還是不平等。那麼與其隨機分配學生,有沒有可能能夠隨機分配老師呢?例如,讓好學校的老師輪轉到差學校1-2個學期,再有就是遠程教育,能不能讓好老師通過網絡面向更多學校授課。

當然這些做法都牽扯到資金,好的學校可以給老師更多的報酬所以一旦老師輪轉到差學校,待遇上的差別誰來彌補呢?以及有的查學校沒有遠程教育的硬件條件,配備也需要錢。所以這就牽扯到家庭資源流向的問題。

現在有的家庭願意花錢買學區房,這就說明這些家庭願意為自己孩子的教育投入金錢,但是買學區房等於錢流向了房地產,而不是教育。如果這些錢可以流入教育對於提升社區的環境想必會更有幫助。

其實新加坡的為學校做義工和成為基層領袖可以讓孩子入學的政策就是這個目的,只不過新加坡的家長要付出精力,而中國的家長願意付出財力。所以如果想要進某一所小學,應當向學校或者第三方機構交錢而不是買房,這些錢用於津貼老師流轉或者提升差學校的硬件條件會不會比較好?

最後美國和新加坡的對比還說明了另一個問題,就是同樣學額充足,美國的好學校和新加坡的好學校的入學難度如此不同。我想是因為華人特別重視教育,在美國華人是少數,可是在新加坡華人是主流。

重視教育固然重要,但是有必要從小學就開始強調名校嗎?有什麼小學的知識和思想方法是對一個人的一生如此至關重要的嗎?和知識相比不如說是養成良好的習慣更重要。所以為了孩子先成人再成才,不如弱化所謂“名校”的概念比較好。


商業偵查眼


說說我的教育理念,看看是不是需要學區房:

①幼兒園,可以不上,讓孩子玩,玩中長智;(無需考慮學區房)

我的小女兒雨楨就沒有上過一天幼兒園。

②小學,什麼學校都可以,就近上學,接送方便,小學六年以玩為主,邊玩邊學,提升智力;主課單科有80分以上就行;(無需考慮學區房)

我在為小女兒選擇小學時選擇了一所一個城市裡最差的一所小學(富陽二小)。

③初中,邊學邊玩,正好和小學是倒過來,學習第一,青春期身體要鍛鍊,智力還要繼續提升,所以還需少玩一點;

最好住校,在學校便於統一管理,這樣學習時間充足,也不會去玩遊戲。(住校無需考慮學區房)

小女兒初中是搖號進入的,距家3公里,初二下半學期,我向學校強烈要求讓孩子住校,爭取路上來回的一個半小時坐車時間用來學校自習。小女兒初二一年從班級中等生進步到第一名,這是經過學習態度訓練管理的結果。

④高中,住校,時間是生命,知識從時間裡獲取來追尋生命的意義。

所以高中要拼命的學。(現在任何一個高中幾乎全部是住校的,所以更加不用考慮學區房)

小女兒高中從總人數1200名學生的中等生進步到前90名,考進一等985南開大學。

現在每一個學校的師資力量基本上是差不多的,同階段的學校,他們的老師都是同等級的師範大學畢業的,學識差不多。

所以幼兒園,小學幾乎不需要考慮什麼學校?

初中可以安經濟條件進行調整,

高中用成績來拼,沒得選擇。

你想要孩子學習好,並不是學校能夠決定的,而是孩子的學習態度決定了學習成績的100%。

這樣你覺得還需要學區房嗎?

不過還要說一句:一切依你的經濟條件作定論。

你可以選擇學校學區房花大代價,更多的學費和花銷培養孩子;

也可以選擇花更少的錢訓練管理幾個月孩子的學習態度,讓孩子自已積極進取整個初高中和大學時代。

這樣還需要考慮學區房嗎?

如果你覺得對你有幫助,請點個贊,也歡迎評論區提問。

點擊頭像關注我,查看更多教育孩子的方法和學習方法的回答,總有你想關心相近的。

你的轉發,我的🙏

我是毛傳青,專門研究孩子的學習態度的,一個讓孩子持續努力快樂學習的老師。


學習態度訓練管理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來說說買學區房。作為一名寶媽,我是一個買學區房的實踐者。孩子快到學齡前時,我非常焦慮,特別是看到同事家孩子為上好初中到處奔走時,我下定了決心買房。我們市裡是劃片加搖號入學,搖號到名校的概率很低,好小學和初中基本集中在老城區,所以落戶到老城區可以小學初中一起解決,覺得性價比還不錯,就下定決心買了學區房。

再來說說買房經歷。我找了中介,經過中介輪番介紹,確定了幾個理想房源。總體來說,小面積比較搶手,單價較高,也比較容易出手。畢竟大家都是為了戶口,並不一定真住在這裡。還有就是要克服一個心理落差,老城區學區房基本老破舊(可以參考虎媽貓爸裡面的情節),想自己住一筆不小的裝修費也要算進去。

最後,來回答學區房未來會怎麼樣。我買房之前也在網上搜索過這個問題,百分之八九十的觀點都是說學區房會成為歷史。我覺得這個很有可能,畢竟從大趨勢來說教育會越來越公平,教育的形式也越來越多了,學區房很可能不再是獲得優質教育的剛需。再說買了學區房就能學習好?其實對於做父母的來說,就是個心理安慰,覺得自己盡了責任。把錢花了,甚至背上貸款,心裡就踏實了,覺得自己是個盡職的爸媽,幹工作都更有目標了。比起自己買買買,過後盡是後悔。其次,把學區拿掉,最少還有個房子,買房永遠也不虧,這是我的基本觀點,也是我下定決心的一個重要原因。



Mia啾啾


雖然現在房價很高,但是還是很多家長想拿重金來為孩子求得一個好學府,所以也促使學區房一直熱度不減。

以前我也一直秉持著小孩上學,只要他開心就好,成績好不好沒關係,可以後來我身邊人的一些經歷告訴我,好的學區真的必要。

我有個年紀稍大的朋友,那時候也一直不注重小孩學習教育,所以就在自己家旁邊上學了,可是到了初中,小孩受身邊人影響,天天玩樂,最後沒考上高中,上了一個職校,在學校的作為更是一發不可收拾。(我這邊不是貶低職校)

後來我就下定決心一定買個學區房。

而後來換了工作,身邊有孩子的只要討論房子就是學區,有的以前買房子了,現在不管房價多貴,都會選擇換房。

而在無錫就在昨天,無錫一家學校放出自己分銷,隨後各大中介宣佈周邊房價全面上漲……

這似乎也代表著一種趨勢,學區房未來還是一直會火下去,但我勸告大家,一般好的學區都在城市中心,而這裡一般小區都有些破舊,那我覺得如果你資金不夠,小孩成長的環境也是很重要的,舒適和學區之間,我還是會選擇學區。


嬴政言


現在的人我覺得是跟風。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有了學區房的說法。

我覺得孩子上小學還是就近好。

孩子是從小培養出來的人才。

孩子不是有高檔學區房成才。

現在獨生子女爸爸媽媽有條件,自己有學歷學位。都是想著孩子要比自己強。

我是固執的人,我的外孫女上小學我是堅決不讓擇校。自己家門口有學校,為什麼花錢跑到遠處上學校。不是幾千塊錢的事,是大人孩子都受累不值得。

我們的孩子小學校離家近5分鐘就能回家。初中離家也不遠15分鐘到家。

高中她的爸爸媽媽要擇校。這我就不管了。

我的寶貝考大學上的211。

小孩子陽光快樂就好。

小孩子還不太懂事,自己學校哪裡都好。

小孩子陽光,到學校很快就會融入校園這個環境。學校老師都是教育行家。孩子交給老師,孩子很快就會投入學習中。

孩子不是有學區房成才,孩子是要有關愛。

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自己愛看書,自己愛學習。自己一天天長大,自己就會知道怎麼學習,學習有苦讀,學習也有技巧。

學區房應該適應初中高中孩子居住。孩子上初中高中學習緊張,學校離家近孩子回家吃飯方便也能得到休息。

學校佈局合理,學區房也就不熱了!

我們都是工薪族,我們買房子是要住一輩子。我們買房子不會重點考慮學區房。

經濟條件決定一切,沒有可比性。

孩子上學就是十幾年。

自己有舒適的房子是一輩子。

學區房未來什麼樣,靜觀奇效。

這是我的觀點,希望大家指點。


春韻劉姥姥


誰買學區房後悔了?好像後悔的都是沒買的。這有什麼好爭論的。我買學區房了,好像沒損失啥啊,又沒搶銀行,安心上班過日子。還有一點,小孩現在作業真多啊,這和學區沒啥關係。我們這邊不好的學區明著留作業本,好學區的老師在群裡推薦各種試卷讓家長買給孩子做。。我現在聽說東北農村的孩子從小學就開始補課,一年高到數萬。城裡反而少很多。也就中考高考補補。學區買房就解決了,可孩子上學累,我是真解決不了,總不能總讓老師叫辦公室去吧,也不能和老師說我們家孩子要自由吧。


日照市房產置業顧問


教育部已經發文並且通過媒體進行了相關報道,短時間內已經劃分的學區將會相對穩定,這樣對買到學區房的家庭,還是對即將入手學區房的買房家庭都是一個利好的消息。

學區房,一般都在老城區,因為年代的原因一些老舊的格局已經過時了,但相應配套的學校卻成熟起來,有的甚至進入了全國百強的前幾行列,自然被人矚目,尤其是那些注重教育的家庭。

購買學區房不能用他的房屋居住舒適度來衡量,他屬於一種教育投資,主要是他的學位不受任何限制,這一點對於多子女家庭來講尤為重要,對於那些有意為孩子創造好的未來這些家庭,就需要為孩子尋找好的學習環境,孩子的學習習慣需要從小養成,而重點學校,無論他的教學理念,還是他的學校的學習氛圍,教師的素質,都要高於普通學校,這一點從每年的升學成績就可以體現出來。而那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正是看重這些潛在的價值,才肯花大價錢💰投資為孩子的將來鋪路,所以說家長的格局也決定著孩子的未來。

由於最近國家為了穩定房地產市場,不斷推出新的房地產政策,導致市場交易量下降,房價不夠穩定,學區房的房價也多少受到影響,多數需要買學區房的家庭不敢出手,只能觀望,生怕政策有變動,波及到購買的房產,這也間接的造成了一些地區學區房價格不穩定因素,但有一點需要大家注意,國家於2016年推出的二孩生育政策,也就是說2023年左右,準二孩兒達到就學高峰,這之前購買學區房無疑是相對穩定的。相信隨著穩定學區政策的出臺,大家心裡也就吃了定心丸,對於買到學區房的家庭,政策的穩定性可以讓買房人安心受益,不用擔心房價變化,以及以後出手會受到影響。對於需要上名校而又不具備學區資格的家庭來講學區房的存在,無疑是雪中送炭,能用自己的經濟實力解決教育資源不平衡的現狀。

國家既然看到這些,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也會逐漸著手解決這一棘手問題,教育資源的不平衡是歷史遺留,不是學區房造成的,即使現在取消學區房,也解決不了教育資源不平衡的現狀。同樣市場房價也不受學區房制肘,學區房因為在房產裡屬於優質資源,所以才會被人追捧。

穩定了房價才能穩住民心,順應民意。可憐天下父母心,也希望那些買到學區房的家庭,孩子能達成所願,父母既然給你創造了好的條件,一定要懂得好好珍惜利用。


花叢亂數蝶


這段時間,恰逢新學期開學、《小歡喜》熱播,“學區房”再度登上熱搜。劇中喬英子的媽媽宋倩,早些年便有前瞻性的購買了五套學區房,目前擁有四套學區房。如劇裡陶虹一本正經說的:“這不是租房,這叫搶佔教育資源!”甚至還有一些經濟條件好的家庭,為了能讓孩子進入名小學、名中學就讀,甚至不惜把原來的房子賣掉換成學區房,哪怕戶型小一點、套型差一點。

這無疑暴露了一個當前教育地產的現狀:學區房熱度不減。

而這一點,在當前中國也是十分普遍。在中國,“無論怎麼窮,都不會窮教育”,這是根植於每一箇中國父母心中根深蒂固的觀念。因為在大家的心中,只有教育才是相對公平的,只有通過教育,普通人家的孩子才能出人頭地。

但近期各地關於“孩子上學”的政策不斷出臺,每個城市的政策不一樣,但有人說:這是“學區房”的風向要變?

首先,在上半年發佈的《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通知裡寫道:

2019年底所有義務教育學校達到基本辦學條件“20條底線”要求,在隨遷子女較多城市加大教育資源供給,實現公辦學校普遍向隨遷子女開放,完善隨遷子女在流入地參加高考的政策。

這也就是說:有居住證孩子就能根據租房的位置就近上學!

這個消息傳來讓很多家長興奮不已,意味著以後可能不用再購買天價學區房了,只要有居住證,租房也能滿足居住證的條件!但是我想提醒大家,雖然國家的相關部門已經出了制度,但是學校的招生政策屬於各個地方自己制定的,據瞭解今年大部分地區的招生簡章依然是要求必須有房產證!

其次,深圳龍崗地區取消了“對口直升”

最近,深圳龍崗地區取消了“對口直升”的特權,這讓曾經費勁心思的學區房家長們不樂意了。我們辛苦花了那麼多錢,最後上學居然沒有保障?但這其實是反映了教育資源超負荷的問題。

此外,多地“多校劃片”開始落地

根據北京市海淀區教委發佈的《關於2018年義務教育階段入學工作的實施意見》,自2019年1月1日起,在海淀區新登記並取得房屋不動產權證書的住房用於申請入學的將實施多校劃片。在此之後,房產所對應的學位不再綁定單一學校,而是對應片區內的多所中、小學。

這就是讓一個較為優秀的學校和普通的學校聯合進行幫扶。本應進入優秀名校的學生進入普通學校,進入普通學校的學生也有入讀優秀名校的機會。

對於那些高價購買了優質學校學區房的家長來說,或許是一種損失。但對於成千上萬的學生來說,或許是一個實現“教育均衡”的機會。

當然,誰的夢想都是“讓孩子上一所名校”,但是,決定孩子以後學習成績跟質量的或許不是學區房,因素可能是父母,更可能是自己。所以,各位父母,放寬了心吧,對孩子的教育還是要從最基礎的層面入手。

部分內容來自網絡,侵刪


五好幸福家


學區房的未來取決於,未來學區的劃分,不要聽“雞湯”文中說的那些道理,學區有多重要,看學區房的房價就知道了,一個城市最貴的房子,肯定是學區最好的。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第一:我們國家的教育資源不均衡,即使一個城市裡,好的中小學出來的學生,不但是成績還有精神面貌,確實要優於差一點的學校出來的學生。名校老師自帶光環,本身就有那份自信和榮譽感,會把這種榮譽感傳遞給學生的。

第二:家長的素質,名校本部一般都在老城區,這些地方一般都是機關大院多,可以這麼理解這些機關出來的孩子,身上不會帶有社會氣息,這些孩子的家長從爺爺輩到父母多數都是單位的員工,素質還是要比那些暴發戶強一點的,即使遇到暴發戶買了學區房的那種家庭,也是為了追求孩子受到更好教育的那種父母,不是那種自以為是的家庭。

第三:孩子的朋友圈,家長們都有一個心願,優秀的孩子還是能有一群優秀的同學,畢竟人情社會,孩子們多一群上進的同學對他未來可能會有莫大的好處也說不定呢。


骨頭人生


在中國,九年義務教育已經普及到千家萬戶,而且隨著國家的強大,對教育的投入也越來越多,免費的上學,國家給予的補助,高素質的老師,幾千年的教學經驗,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積累了深厚的知識,與之有關的好多事情都配套的出現了,其中學區房的概念更是在其中吸引眼球;但是近來,有這樣一張圖片再度引起了“學區房”的熱議,圖中的博士言說自己對不起自己幾十年來的教育,

憑藉著教育資源優厚,教育成才的口號,讓“學區房”這個新出爐的概念走上了房子中的金領,而且有的甚至有鑽領的價格,令人唏噓,不說其他的,簡單舉幾個例子,這是廈門的一間學區房的價格,25萬/平方米;也許這個價格能夠在三四線城市能夠進行三室一廳的首付了,但是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位置為王,現實中存在,無法擺脫的情況,只能默默的參與進去,問題是經過一輪又一輪的競爭,最後爭取到了屬於自己和孩子的學區房,這樣是否值得?

學區房的前世今生頗有幾分傳奇色彩,屬於後來居上的類型,隨著學校按照區域的招生形式,

按照戶口的所在地招收生源,但是因為教育資源的普遍分配不均,這樣的情況使得學區房應運而生,“高價格,近學校”是其顯著的特點,因為教育的特殊性,學區房的概念被炒得極為火爆,但是上面提到的接受極高教育的博士為孩子買不到房子的事件是確確實實發生的,這種情況是個例?還是有代表的一個群體呢?

咱們先從學區房形成的根源來分析分析,學區房的前提是學校,而且是具有一定教育實力的學校,這樣的學校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種是歷史悠久的老牌高中,屬於公立學校,這種學校的實力經過歷史的沉澱,以及國家的相關政策支持,高升學率,高素質老師以及經過時間驗證的相關制度,各方面的因素保證了這一“名校”群體的高速運轉,產生很多很多的有名校友,錯綜複雜的關係,多樣性的社會組織結構,讓這樣的學校學辦越好,輸出很多很多的教育型高素質人才,值得點贊,在這樣的學校附近買房的話,的確和孟母三遷的典故交相呼應,傳遞社會正能量,因為這些學校的公立特點,所以教育氛圍,政府投入以及社會的關注度等都受到關注,監督,這樣的學校培養的人才,還是值得點讚的;

第二類情況,屬於“名校”的私立學校,其中大房地產商要從零開始建造房子,但是既然是定位的學區房,那麼就會尋找相對低價比較低的地方或者具有很多特殊含義的土地進行開發,一般這樣的情況他們都會跟引用招商引資的手段跟政府談條件,其中應有之義就是都有一條要允許建民辦學校,配套的政策允許擴區域招生,師資需要政府協助解決;然後咱們有這慈善教育家名頭的開發商開始了他們的操作:第一,先挖老師,盯上那些好的學校的學科帶頭人,協調當地教育部門,編制不變,政府負擔基本工資,然後這邊是工資1.5倍起步,並解決他們的獎金,這基本上是一個無人能夠拒絕的條件,

第二步,再挖學生,找各地過了清北線的學生,過去跟人家談:“如果明年考上清華北大一次性獎勵40萬,考不上也可以獎勵30萬,學費全免,有專門的輔導老師,像大熊貓一樣養起來,家長和孩子一聽畢業了一年也不見得能掙40萬,權衡利弊之下,絕大多數都會幹的”,今年某中學有八名考生過了清華北大線,但是放棄清北,除了兩名學生公佈了去向上交和中科大,其他六名學生沒有公佈去向,有可能就是去掙這個錢了,如果有老師能介紹和說服自己的高分學生來複讀,重獎老師,並且能夠交出完美的答卷,然而宣傳不能宣傳學生,要以保護學生隱私為名,因為一宣傳就露餡了,知道是復讀生了,只能宣傳老師,因為某某老師的到來,我們學校取得了輝煌的戰果,基層教育部門的核心KPI,就是清北線一本率,幫助領導交出政績,自然可以繼續提條件,辦小學初中,配套政策指令性計劃;房產開發商掙錢的大頭在持續的房建當中,類似於自己孵化出來的東西,自己賣肉吃,屬於壟斷性質的,自己想提多少錢就提多少錢,在某種意義上來講是沒有上限的,僅僅經過微操做,比如某某某教育家(房產開發商)捐款某學校多少多少錢,而且誰又能知道學校裡面就有股份屬於他的呢?這所重點的民辦學校的房、的樓就是他蓋的呢?不過這樣的操作讓整體素質下降了不止一籌,
這樣的社會風氣讓能夠見識、瞭解這樣模式的人心生不滿,卻又無可奈何的感覺讓人唏噓,從即將步入社會的純潔面龐被“正常操作的開發房地產業務的商人”打上了一層灰濛濛的陰影,這樣好嗎?

沒有相應的“功績”的支持,或者粉飾出來的“功績”也許短時間內有著很好的效果,但是長時間來說真的屬於害了一代人,這裡面的“學區房”那些是真的學區房?那些是假的學區房?真的不好判斷,喜憂參半的東西未來的發展只能寄希望於運氣,但是運氣能經常屬於好的嗎?所以,我不看好學區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