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的蘇47金雕戰機性能如何?為何最終下馬了呢?

大東北的小豆包

在五代機的摸索中,走在最前列(因為沒有山寨對象可借鑑)的每一個航空公司都會對自己的某些理念加以實相化。“金雕”戰機就是蘇霍伊五代戰機研發中的另一款,它只是對某些技術(俄羅斯複合材料和電傳操縱系統)的實驗性平臺。大白話說來就是積累數據的小白鼠。

從型號分配看來,俄羅斯軍方確實有一段時間打算使用這款戰機,Su-47和最終購買的Su-57是有接替關係的。

2002年5月,作為俄羅斯第五代戰鬥機的主要研發商,蘇霍伊從S-37(Su-47的試驗機)時代就開始不斷積累適合俄空軍的五代機類型。這一系列的參數對標包括:性能不能低於美國F-22;多功能性(空戰、對地打擊);超級機動性;隱身性;短距起降技術等。

美國X-29前掠翼驗證機

W君之前的問答裡說過:俄派戰鬥機注重電子壓制和“狗鬥”技術的機動性。這種思路下Su-47體現的是非常完美的,獨有的前掠翼設計使“金雕”在亞音速時有極高的靈敏度,能夠非常快速的改變仰角和飛行路徑,並且可以在所有的仰角下發射武器;即使在超音速時也可以保持良好的機動性。前掠翼還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對失速狀態的“延遲反應”,這一點上Su-47可以做到更低的最小空速轉向率,使發射導彈的轉向率大幅提升。

同時,高升阻比也可以用來獲得更短的起降距離(不考慮矢量噴口,僅僅是機體設計就可獲得)。

很遺憾,俄羅斯空軍最後選擇了同為蘇霍伊公司設計的T-50作為俄羅斯下一代的主力戰機。在沒有戰爭的年代中,一款武器能否成為主力戰機,完全是高層做出的決定為主。

綜上,“金雕”在參數上是略遜於F-22的(隱身和雷達技術),其串聯式的三翼佈局(鴨翼、主翼、尾翼)、以及前掠翼的設計在五代機中也是開創性的,最後的尾部長短不一的突出物也是一個影響外觀的“特點”,左邊是向後雷達,用於對來襲導彈的越肩摧毀;右邊是減速傘,這是對強迫症患者(天秤座)極大的挑戰!也從一個側面證明:不符合美學的戰機絕對不是優秀戰機!

天秤座的夥伴集中看尾部,是可以讓你們發狂的吧。哈哈!


軍武數據庫

蘇-47“金雕”最終下馬,並不意外,這本來就是一種技術驗證機,任何有頭腦的空軍都不會選擇“金雕”,因為該機性能太差。

看看蘇-47的外形,平心而論,除了一個標新立異的前掠翼(其實根本也不新,前掠翼早已發明),相比中、美的五代機,甚至相對俄羅斯自己的五代機,蘇-47還有什麼亮點,有什麼資格與真正的五代機同場競技?

先看隱身,這都不用專家,各位大眼一看就知道蘇-47根本沒打算雷達隱身,機身還是曲線線型,還有一對顯著增大前向RCS的前掠翼。

如果說蘇-57的雷達隱身能打70-80分,蘇-47只能得個位數。

蘇-47的腹部彈艙,可見結構十分簡陋、空空如也,掛載能力也不得而知

更不用說隱身戰鬥機必備的內置彈倉,蘇-47迄今未測試過,以後看來也沒機會了。

再看機動性,蘇-47的氣動設計比較“平庸”,氣動面太多,顯然沒有追求超音速機動性,這是很自然的,一個前掠翼就決定了蘇-47的速度在馬赫1.6以下(甚至更低),只在低速時比較靈活。

並不是說追求亞音速機動就有錯,但從設計思路和作戰模式上看,陳舊的蘇-47相對典型的五代機來說已經落伍。

前面的分析,多次提到“前掠翼”,單這一條就決定了蘇-47只能是技術驗證機、而無法量產,因為前掠翼的缺點十分致命,高速時機翼外段受力太大、會向上翹,而上翹會進一步增大受力,有機翼折斷的風險。

前掠翼並非什麼新鮮事物,圖為美國X-29前掠翼技術驗證機,該機的靜不穩定性極強、難以駕馭,至今各國也沒有前掠翼的戰鬥機服役

前掠翼的風險,蘇霍伊設計局不知道嗎?當然不是。

網絡上的段子說“毛子設計師喝多了伏特加,把機翼畫反了”,看上去只是一種調侃,筆者倒覺得有幾分道理,只是並非“喝多了”,而是“借酒澆愁”。

曾經與美國分庭抗禮的超級大國,一夜分崩離析,設計師只能瞅著美國人的F-22發愁,心情能好嗎,索性放膽用前掠翼搏一搏,哪怕吸引不到訂單、至少吸引一些關注,蘇-47項目完全是蘇霍伊設計局自籌資金,很多部件都照搬自蘇-27,可見當時俄羅斯軍事航空部門有多困難。

蘇-47想象圖,看上去頗有一種別樣的美感,然而終究只是圖片而已

蘇-47這樣的奇葩,從誕生那一天起就不可能定型量產,隨著後繼蘇-57的面世,蘇-47的未來更加渺茫,大概也只能和無數技術驗證機一樣沉睡在歷史中,只留下孤獨的黑色身影。

——


炎黃軍武

蘇-47戰機其實最大的問題在於定位不準,雖然外形看起來十分科幻,三翼面的設計使得蘇-47戰機有著理論上超凡的機動性能,但是面對西方的四代機標準,其隱身性和超巡能力卻十分值得懷疑,也就是說歸根結底蘇-47戰機到底是俄標四代機還是五代機,亦或是西方標準的四代機還是三代機?如果窮盡力氣研製的戰機尚不足以對抗美國的四代機F-22,那麼蘇-47戰機的未來必然是毫無希望。

所以我們看到,雖然當年的蘇霍伊公司一再吹噓蘇-47的性能,但是俄軍方最終還是沒有看上,最終蘇霍伊公司不得不另起爐灶研發了T-50戰機。當T-50研製走上正軌後蘇-47的研製不得不無奈的終止。當然對於新一代的戰機研發,蘇俄一直有這種傳統,就是各設計局自己先自行研製,最終選出最好的方案。並且當年對於前掠翼戰機的研究並不是蘇俄一家,美國也在進行這方面的研究(比如X-29驗證機)。而蘇-47作為技術驗證機也一樣為蘇霍伊設計師們積累了大量有益的經驗,也為日後T-50在氣動外形、超巡能力、隱身性能方面的取捨做出了有益的嘗試。

事實上,無論俄標五代機還是美國的四代機標準,隱身性能是一個硬指標,輔之以先進的發動機、航電技術、戰場感知、信息戰能力。如果拋開隱身性能,後面的各種戰術性能都將大打折扣,這也是為什麼蘇-57、F-22、殲-20最終拿出來比較,首先看的還是隱身性能,其次才是其他性能參數,而最終蘇-47的下馬也就毫不意外了。


諸葛小徹

從機動來看,蘇47是沒有哪一種現役飛機能及的。但因為它的特殊結構無法滿足現代超音速的特點,機翼容易斷裂。種種原因,這種前掠翼的飛機在當前屬於雞肋。或許在將來,有那麼一種材料能夠滿足前掠翼的結構。那時,這種結構的飛機就能大放光芒!


風水-盤龍

五代機最重要的是隱身、隱身、隱身。重要的事情必須說三遍!

不管俄粉們怎麼吹噓蘇47和同類型的米格1.44是如何的機動超群,但最關鍵的隱身性不過關,就可以直接判處這兩款戰機死刑了。

另外前掠翼的技術成熟度過低,機翼剛性問題沒有真正得以解決,也限制了這個前沿技術的應用。當然,理論上,蘇47和米格1.44的機動性都是非常好的,但與此技術相關性很強的中國五代機驗證機雪鵠在與威龍的競爭中落敗就很說明問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