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方》“一人饮酒,全家无疫”?药王孙思邈:这是谣言

技术支持:北京东方黄埔白酒技术研究院

1月31日,华夏酒报发布了一篇《重提孙思邈“一人饮酒,全家无疫”》。华夏酒报记者采访了中医学者、烟台大学硕士生导师孙波教授。

文中有这样一段:“从书柜上取下《备急千金要方》,孙波教授说,这本孙思邈的著作中,就有以酒避疫的重要作用。值得引起酒界再度关注的是,早在千年前,孙思邈就将酒评价为:‘一人饮,全家无疫;一家饮,一里无疫。’历代中医认为,“酒为百药之长”,对其本身的药用价值、以及以其制备药酒而使药力大增的作用倍加推崇。”

《千金方》“一人饮酒,全家无疫”?药王孙思邈:这是谣言

华夏酒报这篇文章迅速被自媒体大量转发,一时之间,许多人把出自药王孙思邈的《千金方》的“一人饮酒,全家无疫”当成了疫情期间“喝酒”的新理由。

但是,消费君要敲黑板,划重点:《备急千金要方》里的确写有“一人饮,全家无疫;一家饮,一里无疫”,不过,仅仅指的是“屠苏酒”

《千金方》“一人饮酒,全家无疫”?药王孙思邈:这是谣言

屠苏酒是华佗发明的

晋代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记载了“屠苏酒”是东汉神医华佗发明的

华佗之后,古代名医们对屠苏酒的配方有了不同的改进,多种医学专著有其记载。例如:

唐朝医学家孙思邈《千金方》版——原料有大黄、蜀椒、桔梗、桂心、白术、防风、乌头、菝葜八种中药材,基酒是发酵酒。

清代名医周孝垓《内经病机纂要》版——原料有大黄、蜀椒、桔梗、桂心、赤小豆、防风、乌头、虎杖八种中药材,基酒是蒸馏酒。

据《千金方》记载,古代屠苏酒的做法,是将药碾碎,装在袋中,大年三十沉到井底,正月初一再把药取出。然后“置酒中煎数沸”。饮用方法是“于东向户中饮之”。

《千金方》“一人饮酒,全家无疫”?药王孙思邈:这是谣言

《千金文》原文:“屠苏之饮先从小起,多少自在,一人饮一家无疫,一家饮一里无疫,饮药酒得三朝,还滓置井中,能仍岁饮,可世无病。当家内外有井,皆悉着药辟温气也。”

南宋学者陈元靓在《岁时广记》里讲述了屠苏酒名的含义:“屠者,言其屠绝鬼炁;苏者,言其苏省人魂”。

借屠苏酒屠绝鬼气,苏醒人魂是古人祈祷健康的一种方式。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饮屠苏酒、放爆竹、贴桃符,是古代中国人过春节必行的三大辟邪驱灾仪式。

《千金方》“一人饮酒,全家无疫”?药王孙思邈:这是谣言

饮屠苏酒能“无疫”?

古代的屠苏酒是药酒。孙波教授在采访中也提到“据现代学者研究,这种药酒(屠苏酒)有“避除疫疠”的功效”。

药酒是什么?药酒不是酒,是药!是药!是药!

药不能乱吃!而且,这个药酒实在很难喝,古代的人们也只在新年伊始饮一点,应节气!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年饮屠苏酒的风俗如今在中国已经消失。

唐朝时,屠苏酒传至日本,嵯峨天皇对其倍加推崇,称其配方为“延寿屠苏散”。日本民间现在依旧有新年饮“屠苏酒”的风俗,还有专门的一套屠苏酒器。但是饮了,也不会“一人饮一家无疫,一家饮一里无疫”。

《千金方》“一人饮酒,全家无疫”?药王孙思邈:这是谣言

别误解中医

中医属于“私人定制”,讲究得很!

同样是感冒,是热着了还是寒着了?处方是不一样的。

同是热感冒,每一人的开的药也会不一样,就连同一个病人因同一种病不同日期去看同一个医生,药都会不一样。

甚至药开得一样,这味少两克,那味多两克,几克药的改变,药效都会不一样!量少了无效!量多了有害!

《千金方》“一人饮酒,全家无疫”?药王孙思邈:这是谣言

中国端午节有用艾叶等药用植物煮水洗浴能“驱邪避瘟”的习俗,并且流传至今,但在端午节洗个药水澡就真的能“驱邪避瘟”吗?中医不背这个锅!

“一人饮一家无疫,一家饮一里无疫”,孙思邈表示,我是唐朝人,我的后辈们早就将中医药学发展得更好,真正能做到“一人饮一家无疫”的神酒不存在。

不过,无论古代中医还是现代中医,都有“适量饮酒有宜健康”的观点。

中医认为酒能“通血脉,行药势”,常把酒用进方剂之中。单独饮酒,在“疏通气血,舒筋活血”上有一定作用,但前提是适量!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神经内科肖劲松主任医师认为,一种饮食习惯传承几千年,而且东西方不同地方同时出现酒文化,一定有它存在的理由。但从科学角度,还是要做进一步调查研究才会知道。我不认为适量的酒对人体是有危害的,当然前提是不长期、大量酗酒。

英国牛津大学心理学家、社会和进化神经科学研究小组负责人罗宾·邓巴教授也认为适量饮酒有宜处,他带领的科研小组在研究饮酒后发表了研究结果,指出,男性每周至少要和朋友聚会喝两次酒,才能保证身心健康!因为,这种“男人间的聚会”能有效降低抑郁症的发病率。

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掌握一个“度”才是关键!

不信谣,不传谣!不“掐头去尾”,看文别只看标题!别只看自己想看的部分!我们要做的就是不给社会添乱!

朋友们,你认为适量饮酒有宜健康吗?欢迎留言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