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漢民族和北方民族鬥了幾百年最遠能到長城一線,而俄羅斯和別人打仗卻能打到阿拉斯加?

手機用戶3282769145


農耕技術的差別。

漠北苦寒,種糧食只能一季,同等時間內誰的耕種面積大,誰佔優勢。

中國歷史上的牛耕技術一天只能耕種2-3畝,一家兩個壯勞力加一頭牛拼了老命一年最多隻能耕種四十畝的耕地,按照畝產150斤計算,一年最多隻能打下6000斤糧食。在缺少肉食的情況下,一個壯勞力一年自己都能吃掉1500斤糧食;牛的食量是人類的四五倍,而且要牛幹活也不能只吃草,必須喂糧食,所以牛至少得吃掉3000斤糧食,再加上女人孩子,6000斤糧食根本不夠養活一家老小的。所以漢族人可以打敗遊牧民族,但無法移民定居,駐守少量軍隊打不贏,駐紮軍隊太多長途運輸糧食的成本又太高,所以始終無法徹底佔領漠北。

俄國人到西伯利亞的時候已經是16世紀之後了。在15-16世紀,歐洲人發明了新式的馬拉犁,這種新式馬拉犁可以用兩匹馬拉動,一天可以耕種20-30畝地,種植效率十倍於牛耕。俄國人在進入西伯利亞的時候也把馬拉犁帶來了。一戶俄國人依靠馬拉犁可以輕輕鬆鬆耕種200-300畝耕地,一年可以打下3萬到4萬斤糧食,養活一家老小和幾匹馬還綽綽有餘。所以俄國人可以打敗遊牧民族後直接定居,用移民生產的糧食補給軍隊,利用定居點作為防禦據點,慢慢蠶食遊牧民族的地盤,讓遊牧民族無處可跑,直至佔領整個西伯利亞和阿拉斯加。


三隻腳的大大烏鴉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主要是地理和遊牧民族的原因。

就地理上來說,中國很難繼續向北發展。

往北,基本就是蒙古高原,遠東和中亞。

蒙古高原和中亞都是不適合農耕的地方。

以蒙古高原為例,降水比最缺水的黃土高原還少,在古代根本就無法用於農業。

漢人是農耕民族,必須有適合耕種土地才能定居,所以蒙古高原和中亞都是不能北上的。

再說東北,天氣過於嚴寒,但也是有一些土地可以農耕的。所以到了明末,東北尤其是今天遼寧已經有不少漢人移民了,吉林也有部分漢人,整個東北有幾百萬漢人。

然而,這裡又出現了一個遊牧民族問題。

雖然東北可以移民,但這裡異族太多,還都挺強悍。後來僅僅八旗就有25萬以上的編制。

這些異族是地頭蛇,你說要把他們斬盡殺絕不可能,大不了他們繼續向北或者向蒙古高原躲避而已。如果出兵鎮壓,明軍的規模也不可能很大,薩爾滸明軍傾巢而出不過11萬,未必對付得了這些異族人。況且就算一時將他們打散甚至殲滅大部,若干年後又會恢復人數。

而古代黑龍江和吉林仍然有大片的森林。這些森林地區難以農耕,必須長時間進行開荒才可以。

但在這些異族不斷騷擾下,大規模長時間開荒幾乎不可能。即便美國開拓西部,對付實力弱小的印第安人,也是使用了大量軍隊。

所以,漢人北上東北和外東北,都需要時間,尤其需要打敗東北強大的異族才可以,這並不容易。

至於北上蒙古和中亞也是一樣。即便拋出不能農耕不談,這裡敵人實力都很強。

蒙古高原常年遊蕩者幾十萬遊牧民族,可以出動至少數到十數萬兵馬,不容易對付。

如果深入這些地區作戰,糧食問題就難以解決。即便後來左宗棠從陝西運送糧食到烏魯木齊攻打新疆叛軍,經過河西走廊的運輸線,一車糧食的運輸價格是糧食自身價格的幾十倍。光是準備糧食和運輸的費用,就花費了數百萬兩白銀,極其驚人。

所以,當時中國的國力,不足以承擔這種遠征。

相反,沙俄的情況就好得多。

沙俄經過100多年時間,打垮了喀山漢國後,打開了通往西伯利亞和遠東的道路。

這一路,除了冬季惡劣的氣候以外,陸地通行其實沒有什麼地理障礙,只是過於遙遠而已。

而沙俄的對手,也非常弱小。盤踞西伯利亞廣大地區的西伯利亞汗國,人口只有18幾萬,還分散為無數部落互相攻打,勉強能夠出兵數千人。

所以,沙俄花費50年時間征服了西伯利亞汗國。以西伯利亞汗國的實力,它不可能和沙俄對抗,太弱了。

所以西伯利亞,幾乎是送給沙俄的。

而從西伯利亞到遠東地區,同樣沒有地形的障礙。

1598年,沙俄消滅西伯利亞汗國以後,花費了50年時間一部部推進,建立很多據點。在1658年,沙俄在尼布楚建立了涅爾琴斯克,同時期奪取雅克薩並建城堡,基本控制了遠東地區,並且和滿清開始交戰。

需要說明的是,沙俄也不是傻蛋,他們知道中亞和蒙古高原的遊牧民族力量強大,並沒有敢於南下。

沙俄繞過蒙古高原和中亞,從它們的北側逐步東進,佔領了西伯利亞和遠東。

沙俄完全征服中亞地區,是1895年的事情了,是和滿清交手以後200多年後。

至於沙俄控制蒙古,則乾脆是一戰之前的事情。

需要說明的是,在古代,西伯利亞和遠東在中國人看來完全沒有價值。這裡除了森林和皮毛以後,沒有任何出產,也不能種地,根本就是廢物。

只有頭被門夾了,才會花費財力物力去爭奪這個地方。


薩沙


漢民族這個稱謂有點小問題,漢朝時候打到西域的人可以稱為漢人,唐朝時候就不好這麼叫了。唐朝是個東亞範圍的帝國,絕不僅僅是“漢民族”的帝國,他們的兵源和將領充斥著突厥、契丹、羌人等,滿清也是一個混合性帝國,這倆都把勢力範圍擴展到了現在的新疆和蒙古一帶。

俄羅斯人能擴張,那就說明他們相對於當地人有很大優勢,葉爾馬克等俄羅斯征服者能一直往東再往東,就是他們能打,說什麼他們靠狡猾會欺騙之類的,胡扯的,漢人不狡猾不會欺騙?

俄羅斯的擴張就是起源於歐洲的軍事技術大發展在亞洲的影響,這次發展快速到了這種程度,以至於歐洲最外圍最弱的俄羅斯,也能在亞洲取得絕對優勢。康熙集中了全國的火炮,也僅僅和俄羅斯的探險隊僱傭兵等在東北亞打了個平手。

中原帝國往北或者往西很快就會無法前進,說明中原帝國相對於這些方向的敵人沒有什麼優勢,在別人本土作戰很快就不行了。哥薩克可以幾百人就征服這些中亞和東北亞強悍的部族,中原帝國卻必須要大軍才行,大軍的話補給就成問題,也就沒法太遠。歸根到底還是軍事優勢不夠大,或者壓根就沒有。

不要以為這些中亞東北亞的部族很弱,他們很多當年就是跟著蒙古人征服世界的,後來滿洲人征服中國也有東北亞部族的身影,索倫人一直被滿洲人徵招進內地幫滿清皇室打仗。

但他們在俄羅斯人的進攻下土崩瓦解了。時代不一樣了,歐洲的軍事技術進步太快了,蠻族的勇氣已經無法抵消軍事技術的鴻溝。


加密貨幣百曉生


其實在漢朝的時候,中原農業文明的勢力範圍,要比後來更北一些。有證據表面,在那個時候的氣候,比現在的更加溼潤。

目前比較流行的一種說法,是依據長城的地理位置,和400毫米降水線之間高度重合,而400毫米降水線,剛好就是農業生產和畜牧業生產的分界線,根據這種說法的解釋,不是中原文明打不過遊牧文明,而佔據了那樣的土地後,對農業文明也沒啥用,所以雙方的戰線,就在長城一線穩定下來。上下兩張圖,大家可以自己做個對比。

這種只算表面經濟賬的觀點,還是很有吸引力的,用來解釋俄羅斯人為什麼可以打獵打到西伯利亞,也基本是嚴絲合縫。就因為當時世界上對毛皮的需求量大增,同時俄羅斯人又在搞發展,所以俄羅斯人才通過打獵獲得收益,一直將打獵範圍,延伸到了阿拉斯加。至於俄羅斯人和西伯利亞的原住民那些小規模的衝突,簡直是不值一提,地廣人稀,就是有衝突也不頻繁。

其實中原文明十分看重長城,還是源於自己的狹隘,沒有找到更好的辦法(或者就根本沒有去找)和北方的遊牧民族合作,也沒有發明更適合的技術,讓自己具備駕馭草原的能力。滿清只是做了制度上的調整,就能夠和北方的民族友好相處,這也顯示出某些中原文化的不足。

短時間可以靠軍事實力,長時間就要看制度和經濟的能力。


圓窗觀點


那麼,阿拉斯加現在是俄羅斯的嗎?

不是吧。

當年的俄羅斯阿拉斯加,現在是美國的阿拉斯加州。而且,美國得到這塊地沒有付出任何武力,只是花了幾百萬美金,平均每畝地不到一分錢,就將這片土地據為己有。

(阿拉斯加州)

而且,美國人並沒有想買阿拉斯加,而是當時阿拉斯加的主人俄羅斯求著美國政府從他們手裡把阿拉斯加買過去。美國人是不願意的,雖然價格很便宜,但畢竟這份土地沒有和美國接壤,而且氣候環境比較惡劣,除了一些動物皮毛,也出產不了什麼東西。

(殖民者正在阿拉斯加打獵,發現金礦前當地殖民者主要的收入就是皮草生意)


而當地除了幾萬名土著人之外,只有幾千名俄羅斯人在這裡定居,可以說是一片幾乎渺無人煙的荒地。

俄羅斯人為什麼非要把這裡賣掉呢?

這是因為俄羅斯人覺得這片土地守不住了,因為和英國關係緊張,他怕英國人從加拿大打過來,所以不如趁現在美國人有錢,英國人也沒有佔領阿拉斯加的想法,乾脆把這片土地打包賣給美國。為此俄國政府還花了十萬美金到美國政府去遊說,最後美國政府勉為其難花了720萬美元,把面積達151.88萬平方公里的阿拉斯加買了下來。時間是1867年,距離這片土地屬於俄羅斯剛剛過去68年,也就是說俄羅斯將阿拉斯加據為己有還不到100年的時間,就被迫將這裡賣了。

(1867年,雙方簽署《阿拉斯加條約》)

你看,這裡出現了三個問題:

第1個問題,沙俄沒有能力繼續佔據阿拉斯加。

1853年,俄羅斯和英國在克里米亞爆發戰爭,雙方在這裡打得非常的慘烈。俄軍總共動員了70萬人,他的對手英、法、奧斯曼和撒丁聯軍總兵力為80萬。

戰爭的結果是俄軍陣亡14萬人、英軍陣亡2.1萬人、奧斯曼土耳其軍隊陣亡17萬人、法軍陣亡9.5萬人、撒丁國軍隊陣亡2000人。雖然在戰爭中俄羅斯人失敗了,但是這場戰爭如此慘烈,讓俄羅斯和英國之間結下了樑子。

(克里米亞戰爭)

此時俄羅斯在阿拉斯加地區統治基礎極為薄弱,軍隊加上居民的總數不過只有3000多人,而南方的英國殖民地加拿大卻有300多萬人是他的1000倍!而且,加拿大這塊殖民地對大英帝國忠心耿耿,所以俄羅斯人就害怕了,他怕萬一加拿大派出個千八百人的軍隊遠征阿拉斯加,這片土地就得易手,所以還不如給賣掉,就這樣賣給了美國。你看,俄羅斯人並沒有完全掌控這片土地的能力,他對這裡佔據的時間,取決於大英帝國的心情。

(阿拉斯加緊挨著加拿大,英軍可以輕易佔領這裡)

第2,在這些年裡他們對阿拉斯加沒有做到有效控制。

俄羅斯佔領阿拉斯加和佔領西伯利亞情況差不多,派幾百人走一遍宣佈當地是自己的國土,如果沒人反對,這裡就是他們的了。

所以,這68年的時間,俄國人沒有對阿拉斯加進行過有效統治。他們在1799年將阿拉斯加變成自己土地的時候,當時整個阿拉斯加只有700名俄羅斯人,人口密度大約2000平方公里一個人。

雖然人少,但是西方殖民者的習慣是隻需要在一片土地上宣示主權,如果當地人沒有反對,別的殖民者也沒反對,這片土地就是他們的了。所以,1799年俄羅斯人宣佈:阿拉斯加是俄國的了!

對面的大英帝國沒提出抗議,於是阿拉斯加就是俄國的了,就這麼簡單。

(那時候西方人一個小小的定居點,再加上幾個探險者的探索,就可以決定一片土地的歸屬)

當俄羅斯人宣誓主權之後,其實這面積達15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上還生活著幾萬土著人,他們根本就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成了俄國人。沒關係,他們的意見不重要。

實際上一直到俄國花720萬美元把這裡賣給美國,當地的絕大多數土著人都不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他們仍然過著和以前一樣的生活,甚至當他們見到美國人的時候,也沒有感覺到和以前的俄國人有什麼區別?畢竟都是白人

(如果俄國人這也叫佔領,那麼中國古代所說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是不是就可以說全世界都是中國的?)

英國人也幹過類似的事:騙澳洲土著籤英文轉讓協議。

土著們把自己賣了都不知道。

俄羅斯統治阿拉斯加的時間非常短,只有68年時間,和中原王朝對長城以北的控制時間不能相比

就算這叫佔領,俄國人控制阿拉斯加時間也只有68年。而中國古代在中原王朝強大的時候,其國家領土往往都會超出長城之外很遠。

比如漢武帝時期的漠北之戰結束之後,匈奴遠遁,漠南無王庭,大漠以南都已經變成了漢朝的領土。

(漢朝對北方領土的經營,最遠到達貝加爾湖)

漢宣帝之後匈奴人向漢宣帝投降,從那時候開始,南匈奴也變成了漢朝的領土。到了漢明帝時期,北匈奴逃往中亞地區,南匈奴成為草原上的主人,而南匈奴已經向漢朝投降,整個北方草原都已經成為漢朝的領土。

可見,題主認為漢族人只能北到長城沿線是不對的。還有就是,即便只算漢朝時期,中原王朝對北方草原的控制時間都已經超過百年,遠比俄羅斯只擁有阿拉斯加68年長。

同時,俄羅斯人統治阿拉斯加是不被當地土著人承認的,當然也沒能反對,因為他們根本不知道這事。而漢朝擁有北方草原,是草原上生活的土著居民所承認的一件事兒。

高下立判!


歷史風暴


其實題目中說到的和俄國人打仗的,就是生活在西伯利亞一帶的遊牧民族。為何他們能征服這些人,而我們國家對北方遊牧民族的征討,卻陷入了很長時間的麻煩呢?



俄羅斯面對的敵人,非常弱小。

阿拉斯加在寒冷的西伯利亞一帶,在歷史上,那裡也曾經生活著一些遊牧民族,和俄國人離的很近。因為天氣太冷,所以這裡不能種地,即便是每年的放牧時間也很短。所以這裡的人溫飽問題都難以解決,更別說想發展壯大了。俄羅斯在政府西伯利亞的時候,這裡一共也就不到20萬人,想要拿下這裡,簡直太簡單,要不是交通不便,征服這一帶花費的時間會更短。

對於我們國家來說,稍微看看歷史就能發現,在我國的很多朝代裡,北方的遊牧民族都嚴重威脅到關內的百姓,那為何我們號稱非常強大的中華,總是不能驅逐這些人,常常要依靠長城來防禦呢?


我國長期以來都是一個靠種植為生的國家,沒興趣出關過放牧的生活。

在我們生活的地方,很久之前人們就從遊牧生活過渡完畢,進入了農耕社會。這樣的轉變,讓我們的先祖從很早的時候,就脫離了放牧生涯。於是早在周朝的時候,就在和犬戎這樣的遊牧民族征戰。到了漢代的時候,因為武帝的拼力打仗,終於將匈奴人擊敗,迫使他們遠遁。但是當時朝廷卻對塞外的草原毫無興趣,霍去病打下了大片土地後,居然就這麼放棄了。所以,不是我們打不出去,實在是歷代皇帝對那裡沒興趣,認為那裡不能種地,太貧瘠了,所以總是選擇放棄。


遊牧民族作風彪悍,戰鬥力強大。

雖然遊牧民族只懂放牧,不懂發展其他文化,但是他們卻有自己特有的優勢,就是戰力強大。為何他們很強大呢?這很大的原因就在於騎兵對於當時其他兵種的剋制,擁有強大的騎兵,就像現在擁有核武器的國家一樣,可以隨便去別的國家玩,欺負人家一頓後,還能快速逃跑。正是因為他們的強大,所以歷史上一度有多個政權在那裡崛起,威脅到了中原的朝廷,比如遼國、金國,當然蒙古人和女真人,還先後突入中原,做了這裡的皇帝。而我們因為是搞種植的,種地的人本來就容易懶惰,再加上兵種的剋制,很難抵擋兇猛的遊牧民族。所以,歷史上我們經常要依託北方的關卡、長城來抵禦外敵,甚至是強大的秦始皇,也修築了長長的城牆。


為什麼我們北邊的遊牧民族這麼強,而俄國人的敵人卻很弱?

這是地理的優勢了,和我們挨著的草原,因為每年的氣候溫潤,極其適合放牧,所以一旦佔領了漠南地區,就能快速繁殖牛羊、繁衍人口,如果缺什麼東西,就隨時扣關進犯。而俄國那邊太冷了,所以他們的敵人很弱。

正是因為這些原因,導致了歷史上我國北方頻繁出現強敵,甚至像宋朝還被人家給消滅了。而西伯利亞一帶因為天冷,所以俄國人很容易就佔領了阿拉斯加。


小鎮月明


熟悉歷史的都知道,俄國的歷史就是一部擴張史,或者說就是侵略史。從俄國這個國家出現開始,俄國便踏上了向外擴張的旅程。從莫斯科公國到沙俄帝國的建立,俄國在170年的時間裡,國家的版圖面積擴張了400倍,截至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前,俄國的領土達到了驚人的2280萬平方公里。那麼俄國為什麼如此熱衷於對外擴張呢?

事情還要從沙俄歷史上最偉大的君主--彼得大帝的一份遺囑說起,卻叮囑在50年後才能打開來看。彼得大帝留給後世之君的遺囑是這樣寫著“無論由誰來繼承皇位,都應該向南推進到君士坦丁和白象”。彼得大帝的遺囑是要讓後世之君一定要向南部擴張,尋找出海口。因為沙俄深處亞歐大陸的中心地帶,氣候寒冷,農業產值相對較少,由於沙俄大部分地處嚴寒地帶,不適於農作物的生長。沙俄的唯一出路便是向外尋找出海口,之後後世之君們便著手向外尋找出海口。沙俄的統治者們便不斷向西南方向推進,不斷嘗試著向南擴張。

漢族是典型的農耕社會,而漢族統治者所握有的廣袤領土是封建制度下,所能實現統治的最大極限,長城以北皆是適宜遊牧民族生存,所以為了抵擋遊牧民族的侵略,漢族統治者選擇派兵據守長城。


再來壺美酒


這是個很好的問題,主要原因是中原王朝地理認識的歷史侷限性。

稍稍熟悉中國歷史的就知道,中原民族的北方對手都是地域廣闊、人口眾多、人才輩出的民族。無論匈奴、突闕、蒙古、遼、金……實際佔有面積絲毫不比中原王朝小,加之遊牧、漁獵民族居無定處、驍勇善戰,所以中原農業王朝要徹底征服他們非常困難。

而被中原王朝稱之為“苦寒之地”西伯利亞和外高加索地區,中原農業民族是看不上的,沒法種水稻。所以中原王朝除了被惹急了,發動征服戰爭,根本就沒有考慮過要去佔領西伯利亞、外高加索這些地方。

相對俄羅斯是一個領地意識極強的民族,好壞不論就怕沒份,所以在沙皇時候東征西討,非常渴望有一個常年不凍的出海口。當時,有些地方沒幾個人,所以很容易被佔領,以至於俄羅斯領土擴張到阿拉斯加。

如果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有現代人的理念,估計就沒俄羅斯啥事了,這些地方早被佔了。


看不清楚


針對這個問題,我們先說一下俄羅斯。

俄羅斯人的確有著瘋狂的土地佔有慾望

俄羅斯這個民族起源於斯拉夫人。但是別覺得斯拉夫人的起點有多麼高,起初都是被其他民族統治的奴隸民族,到了13世紀初期,在蒙古人西征時被蒙古大軍佔領,成為欽察汗國的一部分。直到15世紀才完成逆轉,獨立成為莫斯科公國,但是佔據的領地大概也就是現在俄羅斯在東歐領土的一小部分而已。



心理學有一個心態,那就是曾經貧乏時缺少的,當有能力佔領的時候,人會顯現出驚人的瘋狂。

當整個歐洲面對突厥人西侵壓力時,俄羅斯被教廷推上了歷史的舞臺。15世紀中期,羅馬教廷做主將已經毀滅的拜占庭帝國的公主索菲亞嫁給了俄羅斯公國國主,而有了教廷的撐腰,俄羅斯張開了他的饕餮大口,在接下來幾個世紀裡,瘋狂的吞嚥周圍接壤的國土,最大膨脹到了兩千多萬平方公里的國土。在18世紀時期,俄羅斯人發現了新大陸一般發現了阿拉斯加,並馬上派出常住人口,形成實際佔領區。但是到了19世紀中期,又以720萬美元的超低價賣給了當年的美國,平均每英畝只有2美分!



可惜別覺得俄羅斯對這麼大的國土早已開發了。19世紀之後,俄羅斯就沒閒著,把阿拉斯加賣掉,就是為了籌措經費,然後打仗。俄羅斯先後常年和土耳其、歐洲的法國、德國、甚至波蘭發生戰爭以及內戰,打仗可是要錢的。不然要不是當年住在伏爾加河東側的渥巴錫漢蒙古部落耐不住俄羅斯人無休止的徵兵,也不會舉族東遷回歸中國了。


直到二十世紀,在西伯利亞發現了石油、天然氣等戰略物資之後,西伯利亞一下子變成了香餑餑。但是直到今天,整個廣袤的西伯利亞地區依然是廣袤無垠的大森林,常住人口少之又少。橫貫俄羅斯的西伯利亞鐵路更像是一根扁擔,挑著俄羅斯的兩頭。

反觀中國,可不是題主所說的不堪

中原王朝在攻伐方面可不是吃素的。雖然絕大部分時候固守中原,但是一旦被惹火了,那也要發發飆的。

西漢武帝時期,衛青霍去病帶領人馬攻打匈奴,直到狼居胥山(今天蒙古國的肯特山),甚至有一次還到達了今天的貝加爾湖畔。向西派出張騫出使西域,聯合西域諸國,第一次打開了中原看西方的視野。


唐朝時期,疆土更為遼闊,唐朝在蒙古設置安北都護府,在西域設置安西都護府,將北方和中亞廣袤的草原納入掌控。雖然時間不算長,但是也充分彰顯了當時唐王朝的實力。

蒙古王朝更不需要說了。單單一個元政府就北到北冰洋,南至南海,西至歐洲黑海邊上。


中原王朝不熱衷領土的侷限性。在大部分時間裡,中原王朝都沒有擴張的熱情。他們更熱衷於享受當前的“幸福”生活。

  1. 中原地區最早進入農耕文明,加上禮法思想的束縛,讓人們產生了厚重的安土重居的認識。於是大部分人口被捆綁在土地上,為國家戰略服務。
  2. 中原地區受到地形限制,向東是太平洋,向北是草原和荒漠,向南也是大海,向西則是高原和山脈。只有中間的土地是最適合居住和生存的。向周圍擴張受到天然的地理限制。
  3. 中原王朝作為農耕文明,如果向外擴張,需要充足的物資準備。而不像遊牧民族一樣,帶上羊群牛群就可以出發了。享受過農耕文明的人們難以客服這種遊牧生活的辛苦。
  4. 自古以來,中原文明都是以和為貴,兩週圍民族逐漸融合到自己中來,這種文化與歐洲地區侵略佔領的野蠻文明形成鮮明的對比,但是也給土地擴張帶來侷限性。如果本地人種沒有融合到一起,那麼其佔據的領地就遲早被分裂。這也是我們的一個問題,期間更因為民族的融合時期,中原王朝統治力衰退,導致的五胡亂華,南北朝,五代十國。
  5. 周圍的土地資源相比於中原地區,確實顯得貧瘠,而且並不利於耕種,這也給土地資源擴張之後的有效佔據帶來了問題。

阿慶還是阿慶


怎麼說呢,俄羅斯能從一個小小的俄羅斯公國打到如今這麼大的領土,其中必有其道理。但是中國漢民族和北方遊牧民族鬥了幾千年,是我們不行了嗎?不能征服這片土地嗎?

不是,而是中國人實在適應不了那疙瘩的氣候,中國人的體質實在受不了這麼冷的氣候。

縱觀中國幾千年的歷史,雖然出現過五胡亂華,但是北方遊牧民族始終政府不了中原農耕文明。而中原農耕文明在大多數時間上都能保持對遊牧文明的戰略優勢。

而歷史上並不缺少漢族政權將北方遊牧民族打的找不著地的時候。例如漢武帝時期,將匈奴打的遠遁歐洲,從此匈奴分裂,漢族對匈奴有絕對戰略優勢,以致中原四分五裂依然能夠壓制遊牧民族。

有如明朝初期數次北征元剩餘勢力,也能取得重大勝利。

為什麼漢王朝明明數次將北方遊牧民族打的趴下,不去將民眾遷到這裡,使得漢民族牢牢佔據這裡,使這裡成為漢王朝的永久領地,徹底清除遊牧民族對中央的威脅呢?

就是因為中國人不適應哪裡的氣候,不能將大量漢人遷到這裡,保持對這片土地的控制。而每次漢王朝的進去這片土地將雄霸這片土地的遊牧民族打趴下,甚至將這個民族消滅,但是漢王朝的軍隊只能無奈的退出這片土地,無法在這裡保持強大的軍事存在。

而由於漢王朝將這裡的霸主打的衰弱甚至消滅,而又無法進行強有力的控制,這片土地就會出現權利的真空,而新的遊牧民族又會在這片土地上崛起彌補權利的真空!

這個基本就是根本原因!

喜歡的話點個關注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