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汉民族和北方民族斗了几百年最远能到长城一线,而俄罗斯和别人打仗却能打到阿拉斯加?

手机用户3282769145


农耕技术的差别。

漠北苦寒,种粮食只能一季,同等时间内谁的耕种面积大,谁占优势。

中国历史上的牛耕技术一天只能耕种2-3亩,一家两个壮劳力加一头牛拼了老命一年最多只能耕种四十亩的耕地,按照亩产150斤计算,一年最多只能打下6000斤粮食。在缺少肉食的情况下,一个壮劳力一年自己都能吃掉1500斤粮食;牛的食量是人类的四五倍,而且要牛干活也不能只吃草,必须喂粮食,所以牛至少得吃掉3000斤粮食,再加上女人孩子,6000斤粮食根本不够养活一家老小的。所以汉族人可以打败游牧民族,但无法移民定居,驻守少量军队打不赢,驻扎军队太多长途运输粮食的成本又太高,所以始终无法彻底占领漠北。

俄国人到西伯利亚的时候已经是16世纪之后了。在15-16世纪,欧洲人发明了新式的马拉犁,这种新式马拉犁可以用两匹马拉动,一天可以耕种20-30亩地,种植效率十倍于牛耕。俄国人在进入西伯利亚的时候也把马拉犁带来了。一户俄国人依靠马拉犁可以轻轻松松耕种200-300亩耕地,一年可以打下3万到4万斤粮食,养活一家老小和几匹马还绰绰有余。所以俄国人可以打败游牧民族后直接定居,用移民生产的粮食补给军队,利用定居点作为防御据点,慢慢蚕食游牧民族的地盘,让游牧民族无处可跑,直至占领整个西伯利亚和阿拉斯加。


三只脚的大大乌鸦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主要是地理和游牧民族的原因。

就地理上来说,中国很难继续向北发展。

往北,基本就是蒙古高原,远东和中亚。

蒙古高原和中亚都是不适合农耕的地方。

以蒙古高原为例,降水比最缺水的黄土高原还少,在古代根本就无法用于农业。

汉人是农耕民族,必须有适合耕种土地才能定居,所以蒙古高原和中亚都是不能北上的。

再说东北,天气过于严寒,但也是有一些土地可以农耕的。所以到了明末,东北尤其是今天辽宁已经有不少汉人移民了,吉林也有部分汉人,整个东北有几百万汉人。

然而,这里又出现了一个游牧民族问题。

虽然东北可以移民,但这里异族太多,还都挺强悍。后来仅仅八旗就有25万以上的编制。

这些异族是地头蛇,你说要把他们斩尽杀绝不可能,大不了他们继续向北或者向蒙古高原躲避而已。如果出兵镇压,明军的规模也不可能很大,萨尔浒明军倾巢而出不过11万,未必对付得了这些异族人。况且就算一时将他们打散甚至歼灭大部,若干年后又会恢复人数。

而古代黑龙江和吉林仍然有大片的森林。这些森林地区难以农耕,必须长时间进行开荒才可以。

但在这些异族不断骚扰下,大规模长时间开荒几乎不可能。即便美国开拓西部,对付实力弱小的印第安人,也是使用了大量军队。

所以,汉人北上东北和外东北,都需要时间,尤其需要打败东北强大的异族才可以,这并不容易。

至于北上蒙古和中亚也是一样。即便抛出不能农耕不谈,这里敌人实力都很强。

蒙古高原常年游荡者几十万游牧民族,可以出动至少数到十数万兵马,不容易对付。

如果深入这些地区作战,粮食问题就难以解决。即便后来左宗棠从陕西运送粮食到乌鲁木齐攻打新疆叛军,经过河西走廊的运输线,一车粮食的运输价格是粮食自身价格的几十倍。光是准备粮食和运输的费用,就花费了数百万两白银,极其惊人。

所以,当时中国的国力,不足以承担这种远征。

相反,沙俄的情况就好得多。

沙俄经过100多年时间,打垮了喀山汉国后,打开了通往西伯利亚和远东的道路。

这一路,除了冬季恶劣的气候以外,陆地通行其实没有什么地理障碍,只是过于遥远而已。

而沙俄的对手,也非常弱小。盘踞西伯利亚广大地区的西伯利亚汗国,人口只有18几万,还分散为无数部落互相攻打,勉强能够出兵数千人。

所以,沙俄花费50年时间征服了西伯利亚汗国。以西伯利亚汗国的实力,它不可能和沙俄对抗,太弱了。

所以西伯利亚,几乎是送给沙俄的。

而从西伯利亚到远东地区,同样没有地形的障碍。

1598年,沙俄消灭西伯利亚汗国以后,花费了50年时间一部部推进,建立很多据点。在1658年,沙俄在尼布楚建立了涅尔琴斯克,同时期夺取雅克萨并建城堡,基本控制了远东地区,并且和满清开始交战。

需要说明的是,沙俄也不是傻蛋,他们知道中亚和蒙古高原的游牧民族力量强大,并没有敢于南下。

沙俄绕过蒙古高原和中亚,从它们的北侧逐步东进,占领了西伯利亚和远东。

沙俄完全征服中亚地区,是1895年的事情了,是和满清交手以后200多年后。

至于沙俄控制蒙古,则干脆是一战之前的事情。

需要说明的是,在古代,西伯利亚和远东在中国人看来完全没有价值。这里除了森林和皮毛以后,没有任何出产,也不能种地,根本就是废物。

只有头被门夹了,才会花费财力物力去争夺这个地方。


萨沙


汉民族这个称谓有点小问题,汉朝时候打到西域的人可以称为汉人,唐朝时候就不好这么叫了。唐朝是个东亚范围的帝国,绝不仅仅是“汉民族”的帝国,他们的兵源和将领充斥着突厥、契丹、羌人等,满清也是一个混合性帝国,这俩都把势力范围扩展到了现在的新疆和蒙古一带。

俄罗斯人能扩张,那就说明他们相对于当地人有很大优势,叶尔马克等俄罗斯征服者能一直往东再往东,就是他们能打,说什么他们靠狡猾会欺骗之类的,胡扯的,汉人不狡猾不会欺骗?

俄罗斯的扩张就是起源于欧洲的军事技术大发展在亚洲的影响,这次发展快速到了这种程度,以至于欧洲最外围最弱的俄罗斯,也能在亚洲取得绝对优势。康熙集中了全国的火炮,也仅仅和俄罗斯的探险队雇佣兵等在东北亚打了个平手。

中原帝国往北或者往西很快就会无法前进,说明中原帝国相对于这些方向的敌人没有什么优势,在别人本土作战很快就不行了。哥萨克可以几百人就征服这些中亚和东北亚强悍的部族,中原帝国却必须要大军才行,大军的话补给就成问题,也就没法太远。归根到底还是军事优势不够大,或者压根就没有。

不要以为这些中亚东北亚的部族很弱,他们很多当年就是跟着蒙古人征服世界的,后来满洲人征服中国也有东北亚部族的身影,索伦人一直被满洲人征招进内地帮满清皇室打仗。

但他们在俄罗斯人的进攻下土崩瓦解了。时代不一样了,欧洲的军事技术进步太快了,蛮族的勇气已经无法抵消军事技术的鸿沟。


加密货币百晓生


其实在汉朝的时候,中原农业文明的势力范围,要比后来更北一些。有证据表面,在那个时候的气候,比现在的更加湿润。

目前比较流行的一种说法,是依据长城的地理位置,和400毫米降水线之间高度重合,而400毫米降水线,刚好就是农业生产和畜牧业生产的分界线,根据这种说法的解释,不是中原文明打不过游牧文明,而占据了那样的土地后,对农业文明也没啥用,所以双方的战线,就在长城一线稳定下来。上下两张图,大家可以自己做个对比。

这种只算表面经济账的观点,还是很有吸引力的,用来解释俄罗斯人为什么可以打猎打到西伯利亚,也基本是严丝合缝。就因为当时世界上对毛皮的需求量大增,同时俄罗斯人又在搞发展,所以俄罗斯人才通过打猎获得收益,一直将打猎范围,延伸到了阿拉斯加。至于俄罗斯人和西伯利亚的原住民那些小规模的冲突,简直是不值一提,地广人稀,就是有冲突也不频繁。

其实中原文明十分看重长城,还是源于自己的狭隘,没有找到更好的办法(或者就根本没有去找)和北方的游牧民族合作,也没有发明更适合的技术,让自己具备驾驭草原的能力。满清只是做了制度上的调整,就能够和北方的民族友好相处,这也显示出某些中原文化的不足。

短时间可以靠军事实力,长时间就要看制度和经济的能力。


圆窗观点


那么,阿拉斯加现在是俄罗斯的吗?

不是吧。

当年的俄罗斯阿拉斯加,现在是美国的阿拉斯加州。而且,美国得到这块地没有付出任何武力,只是花了几百万美金,平均每亩地不到一分钱,就将这片土地据为己有。

(阿拉斯加州)

而且,美国人并没有想买阿拉斯加,而是当时阿拉斯加的主人俄罗斯求着美国政府从他们手里把阿拉斯加买过去。美国人是不愿意的,虽然价格很便宜,但毕竟这份土地没有和美国接壤,而且气候环境比较恶劣,除了一些动物皮毛,也出产不了什么东西。

(殖民者正在阿拉斯加打猎,发现金矿前当地殖民者主要的收入就是皮草生意)


而当地除了几万名土著人之外,只有几千名俄罗斯人在这里定居,可以说是一片几乎渺无人烟的荒地。

俄罗斯人为什么非要把这里卖掉呢?

这是因为俄罗斯人觉得这片土地守不住了,因为和英国关系紧张,他怕英国人从加拿大打过来,所以不如趁现在美国人有钱,英国人也没有占领阿拉斯加的想法,干脆把这片土地打包卖给美国。为此俄国政府还花了十万美金到美国政府去游说,最后美国政府勉为其难花了720万美元,把面积达151.88万平方公里的阿拉斯加买了下来。时间是1867年,距离这片土地属于俄罗斯刚刚过去68年,也就是说俄罗斯将阿拉斯加据为己有还不到100年的时间,就被迫将这里卖了。

(1867年,双方签署《阿拉斯加条约》)

你看,这里出现了三个问题:

第1个问题,沙俄没有能力继续占据阿拉斯加。

1853年,俄罗斯和英国在克里米亚爆发战争,双方在这里打得非常的惨烈。俄军总共动员了70万人,他的对手英、法、奥斯曼和撒丁联军总兵力为80万。

战争的结果是俄军阵亡14万人、英军阵亡2.1万人、奥斯曼土耳其军队阵亡17万人、法军阵亡9.5万人、撒丁国军队阵亡2000人。虽然在战争中俄罗斯人失败了,但是这场战争如此惨烈,让俄罗斯和英国之间结下了梁子。

(克里米亚战争)

此时俄罗斯在阿拉斯加地区统治基础极为薄弱,军队加上居民的总数不过只有3000多人,而南方的英国殖民地加拿大却有300多万人是他的1000倍!而且,加拿大这块殖民地对大英帝国忠心耿耿,所以俄罗斯人就害怕了,他怕万一加拿大派出个千八百人的军队远征阿拉斯加,这片土地就得易手,所以还不如给卖掉,就这样卖给了美国。你看,俄罗斯人并没有完全掌控这片土地的能力,他对这里占据的时间,取决于大英帝国的心情。

(阿拉斯加紧挨着加拿大,英军可以轻易占领这里)

第2,在这些年里他们对阿拉斯加没有做到有效控制。

俄罗斯占领阿拉斯加和占领西伯利亚情况差不多,派几百人走一遍宣布当地是自己的国土,如果没人反对,这里就是他们的了。

所以,这68年的时间,俄国人没有对阿拉斯加进行过有效统治。他们在1799年将阿拉斯加变成自己土地的时候,当时整个阿拉斯加只有700名俄罗斯人,人口密度大约2000平方公里一个人。

虽然人少,但是西方殖民者的习惯是只需要在一片土地上宣示主权,如果当地人没有反对,别的殖民者也没反对,这片土地就是他们的了。所以,1799年俄罗斯人宣布:阿拉斯加是俄国的了!

对面的大英帝国没提出抗议,于是阿拉斯加就是俄国的了,就这么简单。

(那时候西方人一个小小的定居点,再加上几个探险者的探索,就可以决定一片土地的归属)

当俄罗斯人宣誓主权之后,其实这面积达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上还生活着几万土著人,他们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成了俄国人。没关系,他们的意见不重要。

实际上一直到俄国花720万美元把这里卖给美国,当地的绝大多数土著人都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他们仍然过着和以前一样的生活,甚至当他们见到美国人的时候,也没有感觉到和以前的俄国人有什么区别?毕竟都是白人

(如果俄国人这也叫占领,那么中国古代所说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是不是就可以说全世界都是中国的?)

英国人也干过类似的事:骗澳洲土著签英文转让协议。

土著们把自己卖了都不知道。

俄罗斯统治阿拉斯加的时间非常短,只有68年时间,和中原王朝对长城以北的控制时间不能相比

就算这叫占领,俄国人控制阿拉斯加时间也只有68年。而中国古代在中原王朝强大的时候,其国家领土往往都会超出长城之外很远。

比如汉武帝时期的漠北之战结束之后,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大漠以南都已经变成了汉朝的领土。

(汉朝对北方领土的经营,最远到达贝加尔湖)

汉宣帝之后匈奴人向汉宣帝投降,从那时候开始,南匈奴也变成了汉朝的领土。到了汉明帝时期,北匈奴逃往中亚地区,南匈奴成为草原上的主人,而南匈奴已经向汉朝投降,整个北方草原都已经成为汉朝的领土。

可见,题主认为汉族人只能北到长城沿线是不对的。还有就是,即便只算汉朝时期,中原王朝对北方草原的控制时间都已经超过百年,远比俄罗斯只拥有阿拉斯加68年长。

同时,俄罗斯人统治阿拉斯加是不被当地土著人承认的,当然也没能反对,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这事。而汉朝拥有北方草原,是草原上生活的土著居民所承认的一件事儿。

高下立判!


历史风暴


其实题目中说到的和俄国人打仗的,就是生活在西伯利亚一带的游牧民族。为何他们能征服这些人,而我们国家对北方游牧民族的征讨,却陷入了很长时间的麻烦呢?



俄罗斯面对的敌人,非常弱小。

阿拉斯加在寒冷的西伯利亚一带,在历史上,那里也曾经生活着一些游牧民族,和俄国人离的很近。因为天气太冷,所以这里不能种地,即便是每年的放牧时间也很短。所以这里的人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更别说想发展壮大了。俄罗斯在政府西伯利亚的时候,这里一共也就不到20万人,想要拿下这里,简直太简单,要不是交通不便,征服这一带花费的时间会更短。

对于我们国家来说,稍微看看历史就能发现,在我国的很多朝代里,北方的游牧民族都严重威胁到关内的百姓,那为何我们号称非常强大的中华,总是不能驱逐这些人,常常要依靠长城来防御呢?


我国长期以来都是一个靠种植为生的国家,没兴趣出关过放牧的生活。

在我们生活的地方,很久之前人们就从游牧生活过渡完毕,进入了农耕社会。这样的转变,让我们的先祖从很早的时候,就脱离了放牧生涯。于是早在周朝的时候,就在和犬戎这样的游牧民族征战。到了汉代的时候,因为武帝的拼力打仗,终于将匈奴人击败,迫使他们远遁。但是当时朝廷却对塞外的草原毫无兴趣,霍去病打下了大片土地后,居然就这么放弃了。所以,不是我们打不出去,实在是历代皇帝对那里没兴趣,认为那里不能种地,太贫瘠了,所以总是选择放弃。


游牧民族作风彪悍,战斗力强大。

虽然游牧民族只懂放牧,不懂发展其他文化,但是他们却有自己特有的优势,就是战力强大。为何他们很强大呢?这很大的原因就在于骑兵对于当时其他兵种的克制,拥有强大的骑兵,就像现在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一样,可以随便去别的国家玩,欺负人家一顿后,还能快速逃跑。正是因为他们的强大,所以历史上一度有多个政权在那里崛起,威胁到了中原的朝廷,比如辽国、金国,当然蒙古人和女真人,还先后突入中原,做了这里的皇帝。而我们因为是搞种植的,种地的人本来就容易懒惰,再加上兵种的克制,很难抵挡凶猛的游牧民族。所以,历史上我们经常要依托北方的关卡、长城来抵御外敌,甚至是强大的秦始皇,也修筑了长长的城墙。


为什么我们北边的游牧民族这么强,而俄国人的敌人却很弱?

这是地理的优势了,和我们挨着的草原,因为每年的气候温润,极其适合放牧,所以一旦占领了漠南地区,就能快速繁殖牛羊、繁衍人口,如果缺什么东西,就随时扣关进犯。而俄国那边太冷了,所以他们的敌人很弱。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导致了历史上我国北方频繁出现强敌,甚至像宋朝还被人家给消灭了。而西伯利亚一带因为天冷,所以俄国人很容易就占领了阿拉斯加。


小镇月明


熟悉历史的都知道,俄国的历史就是一部扩张史,或者说就是侵略史。从俄国这个国家出现开始,俄国便踏上了向外扩张的旅程。从莫斯科公国到沙俄帝国的建立,俄国在170年的时间里,国家的版图面积扩张了400倍,截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俄国的领土达到了惊人的2280万平方公里。那么俄国为什么如此热衷于对外扩张呢?

事情还要从沙俄历史上最伟大的君主--彼得大帝的一份遗嘱说起,却叮嘱在50年后才能打开来看。彼得大帝留给后世之君的遗嘱是这样写着“无论由谁来继承皇位,都应该向南推进到君士坦丁和白象”。彼得大帝的遗嘱是要让后世之君一定要向南部扩张,寻找出海口。因为沙俄深处亚欧大陆的中心地带,气候寒冷,农业产值相对较少,由于沙俄大部分地处严寒地带,不适于农作物的生长。沙俄的唯一出路便是向外寻找出海口,之后后世之君们便着手向外寻找出海口。沙俄的统治者们便不断向西南方向推进,不断尝试着向南扩张。

汉族是典型的农耕社会,而汉族统治者所握有的广袤领土是封建制度下,所能实现统治的最大极限,长城以北皆是适宜游牧民族生存,所以为了抵挡游牧民族的侵略,汉族统治者选择派兵据守长城。


再来壶美酒


这是个很好的问题,主要原因是中原王朝地理认识的历史局限性。

稍稍熟悉中国历史的就知道,中原民族的北方对手都是地域广阔、人口众多、人才辈出的民族。无论匈奴、突阙、蒙古、辽、金……实际占有面积丝毫不比中原王朝小,加之游牧、渔猎民族居无定处、骁勇善战,所以中原农业王朝要彻底征服他们非常困难。

而被中原王朝称之为“苦寒之地”西伯利亚和外高加索地区,中原农业民族是看不上的,没法种水稻。所以中原王朝除了被惹急了,发动征服战争,根本就没有考虑过要去占领西伯利亚、外高加索这些地方。

相对俄罗斯是一个领地意识极强的民族,好坏不论就怕没份,所以在沙皇时候东征西讨,非常渴望有一个常年不冻的出海口。当时,有些地方没几个人,所以很容易被占领,以至于俄罗斯领土扩张到阿拉斯加。

如果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有现代人的理念,估计就没俄罗斯啥事了,这些地方早被占了。


看不清楚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先说一下俄罗斯。

俄罗斯人的确有着疯狂的土地占有欲望

俄罗斯这个民族起源于斯拉夫人。但是别觉得斯拉夫人的起点有多么高,起初都是被其他民族统治的奴隶民族,到了13世纪初期,在蒙古人西征时被蒙古大军占领,成为钦察汗国的一部分。直到15世纪才完成逆转,独立成为莫斯科公国,但是占据的领地大概也就是现在俄罗斯在东欧领土的一小部分而已。



心理学有一个心态,那就是曾经贫乏时缺少的,当有能力占领的时候,人会显现出惊人的疯狂。

当整个欧洲面对突厥人西侵压力时,俄罗斯被教廷推上了历史的舞台。15世纪中期,罗马教廷做主将已经毁灭的拜占庭帝国的公主索菲亚嫁给了俄罗斯公国国主,而有了教廷的撑腰,俄罗斯张开了他的饕餮大口,在接下来几个世纪里,疯狂的吞咽周围接壤的国土,最大膨胀到了两千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在18世纪时期,俄罗斯人发现了新大陆一般发现了阿拉斯加,并马上派出常住人口,形成实际占领区。但是到了19世纪中期,又以720万美元的超低价卖给了当年的美国,平均每英亩只有2美分!



可惜别觉得俄罗斯对这么大的国土早已开发了。19世纪之后,俄罗斯就没闲着,把阿拉斯加卖掉,就是为了筹措经费,然后打仗。俄罗斯先后常年和土耳其、欧洲的法国、德国、甚至波兰发生战争以及内战,打仗可是要钱的。不然要不是当年住在伏尔加河东侧的渥巴锡汉蒙古部落耐不住俄罗斯人无休止的征兵,也不会举族东迁回归中国了。


直到二十世纪,在西伯利亚发现了石油、天然气等战略物资之后,西伯利亚一下子变成了香饽饽。但是直到今天,整个广袤的西伯利亚地区依然是广袤无垠的大森林,常住人口少之又少。横贯俄罗斯的西伯利亚铁路更像是一根扁担,挑着俄罗斯的两头。

反观中国,可不是题主所说的不堪

中原王朝在攻伐方面可不是吃素的。虽然绝大部分时候固守中原,但是一旦被惹火了,那也要发发飙的。

西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带领人马攻打匈奴,直到狼居胥山(今天蒙古国的肯特山),甚至有一次还到达了今天的贝加尔湖畔。向西派出张骞出使西域,联合西域诸国,第一次打开了中原看西方的视野。


唐朝时期,疆土更为辽阔,唐朝在蒙古设置安北都护府,在西域设置安西都护府,将北方和中亚广袤的草原纳入掌控。虽然时间不算长,但是也充分彰显了当时唐王朝的实力。

蒙古王朝更不需要说了。单单一个元政府就北到北冰洋,南至南海,西至欧洲黑海边上。


中原王朝不热衷领土的局限性。在大部分时间里,中原王朝都没有扩张的热情。他们更热衷于享受当前的“幸福”生活。

  1. 中原地区最早进入农耕文明,加上礼法思想的束缚,让人们产生了厚重的安土重居的认识。于是大部分人口被捆绑在土地上,为国家战略服务。
  2. 中原地区受到地形限制,向东是太平洋,向北是草原和荒漠,向南也是大海,向西则是高原和山脉。只有中间的土地是最适合居住和生存的。向周围扩张受到天然的地理限制。
  3. 中原王朝作为农耕文明,如果向外扩张,需要充足的物资准备。而不像游牧民族一样,带上羊群牛群就可以出发了。享受过农耕文明的人们难以客服这种游牧生活的辛苦。
  4. 自古以来,中原文明都是以和为贵,两周围民族逐渐融合到自己中来,这种文化与欧洲地区侵略占领的野蛮文明形成鲜明的对比,但是也给土地扩张带来局限性。如果本地人种没有融合到一起,那么其占据的领地就迟早被分裂。这也是我们的一个问题,期间更因为民族的融合时期,中原王朝统治力衰退,导致的五胡乱华,南北朝,五代十国。
  5. 周围的土地资源相比于中原地区,确实显得贫瘠,而且并不利于耕种,这也给土地资源扩张之后的有效占据带来了问题。

阿庆还是阿庆


怎么说呢,俄罗斯能从一个小小的俄罗斯公国打到如今这么大的领土,其中必有其道理。但是中国汉民族和北方游牧民族斗了几千年,是我们不行了吗?不能征服这片土地吗?

不是,而是中国人实在适应不了那疙瘩的气候,中国人的体质实在受不了这么冷的气候。

纵观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虽然出现过五胡乱华,但是北方游牧民族始终政府不了中原农耕文明。而中原农耕文明在大多数时间上都能保持对游牧文明的战略优势。

而历史上并不缺少汉族政权将北方游牧民族打的找不着地的时候。例如汉武帝时期,将匈奴打的远遁欧洲,从此匈奴分裂,汉族对匈奴有绝对战略优势,以致中原四分五裂依然能够压制游牧民族。

有如明朝初期数次北征元剩余势力,也能取得重大胜利。

为什么汉王朝明明数次将北方游牧民族打的趴下,不去将民众迁到这里,使得汉民族牢牢占据这里,使这里成为汉王朝的永久领地,彻底清除游牧民族对中央的威胁呢?

就是因为中国人不适应哪里的气候,不能将大量汉人迁到这里,保持对这片土地的控制。而每次汉王朝的进去这片土地将雄霸这片土地的游牧民族打趴下,甚至将这个民族消灭,但是汉王朝的军队只能无奈的退出这片土地,无法在这里保持强大的军事存在。

而由于汉王朝将这里的霸主打的衰弱甚至消灭,而又无法进行强有力的控制,这片土地就会出现权利的真空,而新的游牧民族又会在这片土地上崛起弥补权利的真空!

这个基本就是根本原因!

喜欢的话点个关注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