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凌迟”酷刑有多可怕?刘瑾被凌迟3357刀,袁崇焕只剩下骨架

刑罚是用来惩罚罪犯的,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作用就是震慑一些有犯罪心理的人,我们今天就说一种刑罚,可以说是古代最严酷的刑罚了,那就是“凌迟”。通俗来说就是刽子手用手中的小刀将犯人千刀万剐,而且在行刑的过程中犯人不能死去,只能是最后一刀才会让人死去。凌迟又称“陵迟”,陵寓意缓坡,引申的意思就是让犯人慢慢痛苦地死去。根据资料显示,凌迟最早开始于五代时期,但那时没有被法律所承认,直到元朝时,凌迟才列入刑罚之一。之后便一直被封建王朝所沿用。

古代“凌迟”酷刑有多可怕?刘瑾被凌迟3357刀,袁崇焕只剩下骨架

这项刑罚在元朝的时候,仅只有120刀,但是到了明朝的时候,就加重了刑罚,特别是的凌迟,更是从120刀上升到了1000刀,这也就成了人们口中的千刀万剐。而这项刑罚到了清朝彻底到达了巅峰。“凌迟”到底有多么残忍,其过程又是如何呢?下面我们用两个例子来说明。

大明正德五年(1510年)八月,八虎之一的大太监刘瑾被“诏磔于市,枭其首,榜狱词处决图示天下。”在刘瑾权势最盛的时候,被杨一清和张永扳倒了,并且当时的皇帝朱厚照亲自下旨,不必等秋后,在春季就立即凌迟,前后行刑三天、割了三千三百五十七刀。当时的刽子手为了不让刘瑾凌迟时不中途断气呢?想到了办法,那就是把刘瑾衣服脱光,然后用渔网紧紧缠住,肉就会鼓起来,这样刽子手就能一片片地割肉。

古代“凌迟”酷刑有多可怕?刘瑾被凌迟3357刀,袁崇焕只剩下骨架

当时刑部河南司主事张文麟是监刑官之一,他全程见证了刘瑾被凌迟的全过程。张文麟私下有详细记载,“刘瑾已开刀矣,凌迟刀数,例该三千三百五十七刀,每十刀一歇,一吆喝。头一日例该先剐三百五十七刀,如大指甲片,在胸膛左右起。初动刀,则有血流寸许,再动刀则无血矣。至晚,押瑾顺天府宛平县寄监,释缚,瑾尚食粥两碗。”

与刘瑾相似,袁崇焕也惨遭凌迟,也是3000多刀。剧明史记载,在押往法场的路上时,刽子手便开始行刑,一刀刀的割他的肉。不明真相的百姓对于袁崇焕非常痛恨,争抢袁身上割下来的肉。袁崇焕最后一共被刮了3543刀,他的肉被近万人抢食,“刽子手割一块肉,百姓付钱,取之生食。顷间肉已沽清。再开膛出五脏,截寸而沽。百姓买得,和烧酒生吞。”还没有走到法场时,袁已经断气,血肉已经没有了,只剩骨架。

古代“凌迟”酷刑有多可怕?刘瑾被凌迟3357刀,袁崇焕只剩下骨架

也正是因为这种残酷性,到了清末的时候,很多人都出来抗议这种惨无人道的刑法,知道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凌迟才彻底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凌迟也被斩首所替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