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凌遲”酷刑有多可怕?劉瑾被凌遲3357刀,袁崇煥只剩下骨架

刑罰是用來懲罰罪犯的,除此之外還有一個作用就是震懾一些有犯罪心理的人,我們今天就說一種刑罰,可以說是古代最嚴酷的刑罰了,那就是“凌遲”。通俗來說就是劊子手用手中的小刀將犯人千刀萬剮,而且在行刑的過程中犯人不能死去,只能是最後一刀才會讓人死去。凌遲又稱“陵遲”,陵寓意緩坡,引申的意思就是讓犯人慢慢痛苦地死去。根據資料顯示,凌遲最早開始於五代時期,但那時沒有被法律所承認,直到元朝時,凌遲才列入刑罰之一。之後便一直被封建王朝所沿用。

古代“凌遲”酷刑有多可怕?劉瑾被凌遲3357刀,袁崇煥只剩下骨架

這項刑罰在元朝的時候,僅只有120刀,但是到了明朝的時候,就加重了刑罰,特別是的凌遲,更是從120刀上升到了1000刀,這也就成了人們口中的千刀萬剮。而這項刑罰到了清朝徹底到達了巔峰。“凌遲”到底有多麼殘忍,其過程又是如何呢?下面我們用兩個例子來說明。

大明正德五年(1510年)八月,八虎之一的大太監劉瑾被“詔磔於市,梟其首,榜獄詞處決圖示天下。”在劉瑾權勢最盛的時候,被楊一清和張永扳倒了,並且當時的皇帝朱厚照親自下旨,不必等秋後,在春季就立即凌遲,前後行刑三天、割了三千三百五十七刀。當時的劊子手為了不讓劉瑾凌遲時不中途斷氣呢?想到了辦法,那就是把劉瑾衣服脫光,然後用漁網緊緊纏住,肉就會鼓起來,這樣劊子手就能一片片地割肉。

古代“凌遲”酷刑有多可怕?劉瑾被凌遲3357刀,袁崇煥只剩下骨架

當時刑部河南司主事張文麟是監刑官之一,他全程見證了劉瑾被凌遲的全過程。張文麟私下有詳細記載,“劉瑾已開刀矣,凌遲刀數,例該三千三百五十七刀,每十刀一歇,一吆喝。頭一日例該先剮三百五十七刀,如大指甲片,在胸膛左右起。初動刀,則有血流寸許,再動刀則無血矣。至晚,押瑾順天府宛平縣寄監,釋縛,瑾尚食粥兩碗。”

與劉瑾相似,袁崇煥也慘遭凌遲,也是3000多刀。劇明史記載,在押往法場的路上時,劊子手便開始行刑,一刀刀的割他的肉。不明真相的百姓對於袁崇煥非常痛恨,爭搶袁身上割下來的肉。袁崇煥最後一共被颳了3543刀,他的肉被近萬人搶食,“劊子手割一塊肉,百姓付錢,取之生食。頃間肉已沽清。再開膛出五臟,截寸而沽。百姓買得,和燒酒生吞。”還沒有走到法場時,袁已經斷氣,血肉已經沒有了,只剩骨架。

古代“凌遲”酷刑有多可怕?劉瑾被凌遲3357刀,袁崇煥只剩下骨架

也正是因為這種殘酷性,到了清末的時候,很多人都出來抗議這種慘無人道的刑法,知道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凌遲才徹底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凌遲也被斬首所替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