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本身是貴族,為什麼會被貴族排擠?

資深人士說文史


毛主席說"牢騷太盛防斷腸"。從離騷看,憂國憂民所造成,但也存在著個人英雄主義和貴族之間的矛盾,當然他的"內修蔽政,改革圖強,外聯齊國,抗秦圖存"的政治主張有大關係。修蔽政必改革,這將動著即得利益集團的蛋糕,是被排擠的必然。


雲鶴166082174


這要從楚懷王之死開始說起。秦國打敗了楚國後,恃強凌弱,一直欺負著楚國。楚懷王並不甘心,他期望重新和齊國聯合共同抗秦。而秦昭襄王即位以後,顯然洞悉了楚國的戰略,秦昭襄王用柔和客氣的語言給楚懷王寫信,請他到武關相會,用二國結盟來誘惑楚懷王。


楚懷王面臨二難選擇,不去呢,會得罪秦國;去呢,又怕人身出安全出問題,所以,一直猶豫不決。

楚大夫屈原對楚懷王說:“秦國殘暴如豺狼一樣,掠奪侵犯的本質是改變不了的!大王您這一去,準會中他們的陰謀詭計。”。

而楚懷王的兒子公子子蘭(人名)為一己之私,卻慫恿父親楚懷王去武關與秦結盟,他說:“咱們與秦國為敵,已經死了好多人,丟了很多土地。 現在秦國願意跟咱們和好,我們要趁機把握住這個機會。”。

楚懷王最終聽信了公子子蘭的話,帶人到了武關。結果真如如屈願所料中了秦國的圈套,被秦國預先埋伏下的人馬截斷了歸路;雙方會見時,秦昭襄王逼迫楚懷王割讓出黔中的土地,楚懷王沒答應,秦昭襄王不顧信義、把楚懷王軟禁於咸陽,企圖讓楚國大臣們拿土地來贖回國王。

楚國的大臣們獲悉後都義憤填膺,為不讓秦國陰謀得逞,他們立即把太子立為新的國君,這個國君就是楚頃襄王。並拒絕了割讓土地給秦國的要求;而公子子蘭卻當了楚國的令尹。

楚懷王在秦國被押了一年多,倍受折磨!期間,他曾冒險逃出了咸陽,但又被秦國追捕了回去,沒有多久,就在氣病交加中一命嗚呼了!


楚懷王的下場是自己聽信兒子的話造成的,說是咎由自取並不過分。他成為抵押品後,楚國大夫們立太子為國君,就破滅了秦昭襄王用楚懷王當人質換取楚國利益的夢想,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這是正確的做法。保持了楚國的主權與領土的完整


楚國百姓因為楚懷王死在秦國,心裡憤憤不平, 特別是大夫屈原,更是對如狼似虎、毫無信用的秦國氣憤不已。他力勸楚頃襄王在楚國蒐羅人才,親賢臣遠小人,操練兵馬,為國家和楚 懷王報仇雪恥。

所謂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屈大夫富國強兵以抵抗大秦的辦法,本來是令楚國崛起的正確主張。可以卻遭受已是令尹的子蘭和靳尚等人的仇視與排擠。他們天天在頃襄王面前構陷事實、誣衊屈原、說屈原的壞話。

他們處心積慮地對楚頃襄王說:“大王難道不知道屈原在數落您嗎?他在私下裡說,您忘記了秦國的仇恨是為不孝;朝中大臣們不主張抗秦就是不忠;楚國出了這種不忠不孝的昏聵君臣,遲早會亡國的!大王,您評評,屈原這樣說您,像是人臣的話嗎?”。



楚頃襄王聽了,勃然大怒,一氣之下,把屈原革了職,放逐到湘南去。屈原有國計民主情懷,抱著救國救民的志向,一直致力於富國強民,以痛洗血恥!可到頭來反倒被奸臣排擠了出去,他哭天不靈哭地不應!

希望星晨58298869


屈原貴族:屈原出生於楚國貴族,和楚王一樣,羋姓,但楚王是熊氏。該姓出自黃帝顓頊系統的祝融氏;羋姓族群從商代遷徙至南方楚地,當傳到熊繹時,因功受周封於楚,遂居丹陽(也就是現在湖北宜昌)。

屈原為什麼被排擠:“雞立鶴群”還是“鶴立雞群”,我們從屈原歷史定位中看看:

屈原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楚辭”的創立者和代表作家,開闢了“香草美人”的傳統,被譽為“楚辭之祖”,楚國有名的辭賦家宋玉、唐勒、景差都受到屈原的影響。

一位愛國有浪漫的私人,從骨子裡是自傲的,很多觀點是過於理想化的,當其觀點和思想不被某些人接受,他會怎麼做,不接受他的思想、觀點的人會怎麼對他?這個我們從電視劇都能看到結果。


大忙人生


本身是貴族的屈原,為何會受貴族排擠呢?筆者認為,無非是屈原觸動了貴族的利益,屈原想效仿商鞅在秦國變法成功的經驗,想在楚國來一次大變法;但屈原的變法觸動了這些世襲貴族的利益,我們對屈原變法詳細情況不甚瞭解,但對對商鞅變法我們就會知道,取消貴族很多世襲利益,分土地給庶民,世襲的官僚制也將被取消,無論如何,貴族階層是不願意看到的。

屈原是一個公正無私的人,他不僅不怕觸動貴族利益,還不顧家族利益,首先那屈氏家族開刀,失去了家族的保護,得罪了貴族階層,還想要進行消滅貴族的變法,無論如何,貴族必須排擠屈原。

此外,楚國與秦國不同,楚國實行的是分治制度,所有的權力掌握在貴族的手中,貴族掌控一切資源,包括經濟發展,戰略資源,朝政,以及軍事力量,即使楚國國君也要受制於貴族,楚國的軍隊並不是忠於楚國國君一個人,而是背後強大的貴族階層,所以,屈原即使想實行變法,那也是不能成功的。

屈原受貴族排擠,還要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不受君主待見,屈原本來是楚王寵臣,但他性格剛正不阿,直言極諫時並沒有掌握好技巧,沒有揣摩好楚王心思,沒有有的放矢,最終惹怒了楚王。我們再看,商鞅勸諫秦孝公時,用了帝道、王道、霸道、法治等多種方式進行試探,而鄒忌納諫齊王,更是將勸諫藝術發揮到了極致,超越屈原一大截;當屈原受到楚王冷落後,自然就受到貴族、大臣的排擠和冷落。

最後,筆者認為,屈原受排擠,受冷落無法就是因為變法得罪人的,屈原在楚國要想實行像商鞅那樣的變法,沒有掌握好機會,時機不成熟;商鞅變法得到了秦國君主秦孝公的鼎力支持,並且得到老百姓的支持;屈原呢?他既沒有得到君主的支持,百姓也不知道他的真實意圖,自然談不上支持,屈原想以自己淡薄力量,來改變現實,那是不可能的。

屈原生不逢時,楚懷王畢竟不是秦孝公那樣雄才大略的君主,當商鞅被排擠時,有秦孝公支持,實行變法時,有貴族首領嬴虔支持;屈原得不到楚懷王支持,還遭受小人靳尚的挑撥離間,屈原受到排擠就不足為奇了。


珂夢歷史人文


當年郭沫若曾寫文章,說統治階級內部,不斷進行權力和財產再分配。屈原在再分配中失敗,被踢出本階層,流放在外。然後他才可能寫出楚辭,這也是壞事變好事。但此事對屈原人個,則悲痛十分,故有跳江一事發生。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有文王拘而演周易,屈原放逐賦離騷等話語。值得後人琢磨,即使到了逆境,也要在逆境中奮起。


文廟山居


人不遭嫉是庸才。

屈原過分優秀,性格耿直,優秀的有恃才傲物。免不了智商高,情商低的老毛病,身處高位卻不能與同僚搞好關係,更不用說同流合汙了,啊,現在時髦的話來講,就是不懂得搞政治平衡,不會當官,在一個特定的圈子裡,個人的過分優秀,就反襯出了其他人的平庸,所以必定會遭到嫉妒與排擠。

屈原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三閭大夫,常與懷王商議國事,參與法律的制定,主張章明法度,舉賢任能,改革政治,聯齊抗秦,提倡“美政”。 在屈原努力下,楚國國力有所增強。

才高人愈嫉,多病故人疏啊。


三一軒黃懷賢


屈原是我囯古代歷史上一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他不反將楚辭這種文學形式推上了巔峰,為中華文化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同時他還非常關心國家的發展以及當時楚國的政治環境。

那個時期,屈原看到了楚國發展歷史當中的一些弊端,同時又借鑑秦國商鞅變法的成功因素,想要在楚國也進行一場那樣的變法與改革,想讓已經沒落的楚國重新在亂世當中崛起,他的變法形式基本上都是類似秦囯的變法形式進行的。

由此可見,屈原在當時的楚國還是比較有話話本的,畢竟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變法的推動者。

屈原的變法損害了貴族的利益,事實上在楚國整個的歷史發展進程當中,很多比較出名的人都是出身於貴族,貴族在楚國擁有著極大的地位以及極高的權力,甚至可以說這些貴族就是支撐楚國在戰囯時代生存下去的中堅力量。而屈原的變法就是想要革除貴族手中的權力,希望能將這些權力歸到君主手中,就如國秦國的變法那樣。然而楚國和秦國是完全不同的,楚國在各方面的發展以及他的軍隊都是由各大貴族出人出力組成的。楚囯貴族的權力削除其實是非常的困難,同時,一旦針對貴族的變法開始實施,那麼變法一旦成功,就意味著貴族也要在楚國走下歷史的舞臺。這樣的結果自然不能夠被那些在楚國呼風換雨習慣了的世家大族們所接受,所以當屈原提出變法的時候,他其實已經站在了貴族利益集團的對立面。

但遺憾的是,屈原是一個將自身利益和家族利益放在囯家利益之後的人,同時他想要在楚國進行削除貴族的變法,首先就是拿他的屈氏家族開刀。這對於一個世家大族來說,犧牲一個子弟保全整個貴族的權力和地位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然而他所面對的楚懷王不僅沒有雄才大略,還是一位容易偏聽偏信的昏庸君主,屈原的這種直言進諫自然是不能夠得到採納。再就是屈原的變法思路還不夠成熟,革除貴族的發展對君主權力的影響,還有貧民百姓能不能夠在這場變法當中獲得實際的利益這都是一個未知數,所以屈原的變法既沒有獲得君主與貴族的支持也沒有得到百姓的理解。

所以屈原雖然是貴族,受到貴族的排擠也就不足為奇了。


王玉潔507


謹答: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或曰:人怕出名豬怕壯。一一全是忌賢妒能惹得禍。


王軍鼎


因為其他的貴族蠢,只看到了自己的位置,而沒有看到楚國的將來。

最終被秦國滅了,滅了也好,這樣的貴族留著也是天下的禍害。


高高智商玩家


原因很簡單 屈原看到秦 魏 吳 齊因改革而強大要求楚王也改革 而楚國大多數貴族都不願改革而不破壞自己的概得利益 屈原就是看到改革不成而投汩羅河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