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為何投泊羅?

微風細雨168863192

屈原是我國第一位詩人,以前雖然也有詩歌,但那大多是集體創作,個人也沒有書名,屈原是第一位有名有姓的詩人。



屈原投江是自願的,是壯烈的, 屈原之死是他熱愛楚國、熱愛人民而又無力拯救的悲劇性結果,是他的理想徹底破滅的必然的結果。

如果說之前楚王的一切做法和楚國不斷地失利一次次地打擊著屈原,那麼壓斷屈原的最後一根稻草促使他投江的原因我想應當是頃襄王二十一年,白起攻破郢都,燒燬楚國先王陵墓,頃襄王被迫東遷於陳。頃襄王二十二年,秦軍又攻陷巫郡、黔中郡。此時,屈原應當是對楚國的未來徹底絕望了,清楚地認識到楚國再也不會復興,早晚為強秦所滅。昔日所寫“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知道楚國的復興之路漫長無前,但仍心存希冀,即便楚王昏庸無能,他也期待有一天自己可以重獲重用,振興國家,但是這次打擊讓他徹底地失去了鬥志。在此之前的屈原是一個孤獨的鬥士,但自此之後屈原只是一個心死的國人。

屈原雖然死了,但他的精神,成為了中華文明燦爛的明星,一直照耀著我們。


昭烈名臣

這樣的問題,大同小異,我在《悟空問答》中回答過兩次了。請見截圖。



易玩三品

屈原是我國古代一位非常受人景仰和熱愛的偉大詩人,令人不解和遺憾的是,他最後卻投江自殺了。哪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屈原以這種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一.憤世"說。認為屈原痛恨當朝腐敗無能,朝政混亂,心裡異常失望,最後投江而死。這種說法漢代的班固在《離騷贊序》中就有:屈原痛恨昏君當朝,奸臣當道,不堪忍受渾濁世事,所以就自投汨羅江了。另外,司馬遷在《屈原列傳》中,也認同這種看法。

二."殉國"說。宋代的朱熹在《離騷經序》中說,屈原無法忍受國家處於危亡當中,就去投了汨羅江。這個觀點也得了郭沬若的贊成。

除此之外的種種說法,都不及這兩種說法更具說服力。

但就是這兩個說法,現在還說不準哪一種才是屈原投江的真正原因。


程勝軍3

當時楚國的朝政很糟糕,君昏臣暗,各顧各的,真正關心楚國安危的政客少之又少。屈原是有才能有抱負的人,但遭到以靳尚為代表的邪惡勢力的排擠和打壓,在這種情況下他的抱負是不可能實現的。“大廈將傾,獨木難支”,屈原深深感到絕望。與其苟且偷生,不如走了清靜,於是他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來解脫自己。——他投進了汩羅江。 屈原的死是悲壯的,然而他得到歷史的認可和後世人們的崇拜;屈原的思想是崇高的,他的思想都記錄在他留給後世的詩歌詞賦中,將永世流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