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鴻都門學:世界上最早的文學藝術專科學校

據《後漢書》記載,東漢漢靈帝於光和元年二月(公元178年)在洛陽始設鴻都門學。鴻都門學的學生大多是社會地位不高的平民子弟,且教學內容與太學教授的儒家經典也有著很大的區別,主要包括辭賦、書法、繪畫、小說等文學藝術科目。因此,它突破了漢武帝以來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局面,從而開闢了我國官辦文學藝術專科學校的先河。

鴻都門學設立的背景

東漢漢和帝劉肇繼位後,由於其藉助宦官的勢力為自己掃除障礙,因此,宦官集團開始登上歷史舞臺。到了漢靈帝元和年間,宦官集團的勢力達到頂峰。但是,因為宦官的社會地位比較低微,他們很難得到深受儒家思想薰陶的文人士大夫們的支持,而這些文人士大夫幾乎都是出身太學的士族高官子弟。所以,為了能與之抗衡,掌權的宦官集團便開始著手置辦新的學校,以此來逐步取代這些不合作的太學生。

淺談鴻都門學:世界上最早的文學藝術專科學校

其次,自漢代以來,歷代統治者大多比較重視文學藝術的教化作用,他們喜歡以文學藝術的形式教育朝臣和百姓。如東漢初年的“雲臺二十八將”、漢宣帝年間的“麒麟閣十一功臣”,都被通過繪畫的形式得以表彰。可見,這種思想對統治者設立鴻都門學以及開展藝術教育都起到了促進作用。

此外,西漢時期,漢武帝採納董仲舒提出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建議後,儒家思想正式成為漢代的主流思想。而儒家思想認為人們應當“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它要求國家培育的人才必須以文藝修養為核心。因此,鴻都門學這所文學藝術專科學校的出現,自然離不開儒家思想的土壤。

淺談鴻都門學:世界上最早的文學藝術專科學校

並且,漢代的辭賦、樂府民歌、五言詩等都已日漸成熟。《漢書·藝文志》中就曾記載漢室皇宮藏書共596部,13269卷,其中“凡詩賦百六家,千三百一十八篇”,“右歌詩二十八家,三百一十四篇”,“右小說十五家,千三百八十篇”。加之漢代文人在繼承前人繪畫傳統的基礎上,不斷創新發展繪畫技藝,以及漢代書法中的草書已經發展為了一門具有獨特審美特徵和要求的藝術學科。可見,這些繁榮的文學藝術形式,都為鴻都門學的出現創造了重要條件。

當然,鴻都門學的設立也與熱愛文學藝術的漢靈帝有著莫大的關係。漢靈帝雖然是一個昏庸無道的君王,在政治上也無所建樹。但是,他卻是一個酷愛辭賦、書、畫的文藝皇帝,而宦官集團著手創辦鴻都門學也正好是藉著漢靈帝的這一愛好順勢而為的。

鴻都門學的學生及教學內容

鴻都門學的學生大多來自社會地位低微的地主及其子弟,這與太學學生大多由士族高官子弟組成有著本質上的區別。

根據《後漢書》的記載,進入鴻都門學的學生一般靠州、郡、三公推薦,且必須具備一定的文學藝術功底,然後通過相關的考試後方能入學:

“時其中諸生,皆來州、郡、三公舉召能為尺牘辭賦及工書鳥篆者相課試,至千人焉。”

鴻都門學中設有鴻都文學一職,相當於現在的教師,主要負責辦理鴻都門學招生一事。如《後漢書》中提及的樂松、江覽等三十二人,便是鴻都文學。不過,鴻都門學與太學在教學上有著顯著的區別,太學有制度化、日常化的教學內容,而鴻都門學儘管闢有專門的場所,形式上也有學生和教師,但實際上學生是招而不學,教師是設而不教。

此外,太學的存在是為了培養治國理政的人才和傳播儒學、教化社會,而鴻都門學的設立是為了達到宦官集團與太學生分庭抗禮的目的。因此,在教學的內容上,二者也有很大的不同。儒家思想要求統治人才具備經學治世的能力,而鴻都門學則把教學重點放在學習文學藝術知識和技能上,其中包括辭賦、書法、繪畫、小說、尺牘等。

辭賦是漢代特別盛行的一種文體,時人只要擅長辭賦便有機會獲得君王的青睞,如西漢的董仲舒、司馬相如,東漢的張衡、班固等;同時,漢代的繪畫和書法也發展的很快,從幻想的神話中仙人們的世界,到現實人間貴胄們享樂觀賞的世界,到社會下層的勞動者艱苦耕耘的世界。從天上到地下,從歷史到現實,各種對象,各種事物,各種場景,各種生活,都被漢代藝術界所注意,所描繪,所欣賞;至於漢代的小說,則不同於現在的小說,它是“街談巷語,道聽途說之所造也”,像記述神話傳說、志怪志人的《淮南子》、《新序》、《說苑》、《列女傳》等便是其中的典型;而尺牘,則是古代書信的名稱。在西漢,造紙術還未大量普及,人們往來的書信主要刻在竹簡上,竹簡的規格通常為“以尺為寸”,因此,書信也叫尺牘。需要注意的是,漢代的尺牘是一種實用文體,具有使用廣泛的書寫格式。

淺談鴻都門學:世界上最早的文學藝術專科學校

所以,從這些教學內容可以看出,鴻都門學的教學目的並非培養治國理政的人才,而是單純為了得到一批與太學生相抗衡的忠實門生。進入鴻都門學的人也僅僅是將其當作一個進入仕途的捷徑,在這裡,他們可以受到靈帝的寵幸,享有極高的待遇,畢業後更能在朝廷中樞部門任職或出任地方最高長官,這些都是太學博士望塵莫及的。

鴻都門學的影響和意義

鴻都門學作為我國乃至世界上第一所文學藝術專科學校,它不僅開闢了我國專科學校的先河,還對後世教育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淺談鴻都門學:世界上最早的文學藝術專科學校

首先,鴻都門學雖非旨在培養專門的文學藝術人才,但它以文學藝術作為教學內容,實際上培養了一批具有文學藝術專長的人士。並且從長遠的眼光來看,鴻都門學突破了漢武帝以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藩籬,打破了以儒家思想為古代官辦大學唯一教學內容的舊傳統,為後世開闢了道路,是南朝宋文帝時期設立“四學”、唐代設立專門研究自然科學的專科學校的先行者和實踐者,在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

其次,鴻都門學專門提拔下層人士,其招生對象只有才藝要求,這樣一來,那些出身低微、地位低下之人就有了被提拔任用的機會。從這一點來說,鴻都門學的出現是具有顯著的進步意義的。

最後,我國古代取仕除以儒學為主要依據外,還有以詩文繪畫取仕的。雖然重用文藝之士並非起自漢靈帝,但其所設立的鴻都門學卻使該一行為成為後世歷代帝王的共識。自此,詩文繪畫取仕也成為了無數文人走向仕途的另一條途徑。可以說,正是鴻都門學的設立,才進一步拓展了文人發展的空間,並從客觀上促進了文學藝術的發展,是我國古代文學藝術教育發展的重要基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