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鸿都门学:世界上最早的文学艺术专科学校

据《后汉书》记载,东汉汉灵帝于光和元年二月(公元178年)在洛阳始设鸿都门学。鸿都门学的学生大多是社会地位不高的平民子弟,且教学内容与太学教授的儒家经典也有着很大的区别,主要包括辞赋、书法、绘画、小说等文学艺术科目。因此,它突破了汉武帝以来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局面,从而开辟了我国官办文学艺术专科学校的先河。

鸿都门学设立的背景

东汉汉和帝刘肇继位后,由于其借助宦官的势力为自己扫除障碍,因此,宦官集团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到了汉灵帝元和年间,宦官集团的势力达到顶峰。但是,因为宦官的社会地位比较低微,他们很难得到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文人士大夫们的支持,而这些文人士大夫几乎都是出身太学的士族高官子弟。所以,为了能与之抗衡,掌权的宦官集团便开始着手置办新的学校,以此来逐步取代这些不合作的太学生。

浅谈鸿都门学:世界上最早的文学艺术专科学校

其次,自汉代以来,历代统治者大多比较重视文学艺术的教化作用,他们喜欢以文学艺术的形式教育朝臣和百姓。如东汉初年的“云台二十八将”、汉宣帝年间的“麒麟阁十一功臣”,都被通过绘画的形式得以表彰。可见,这种思想对统治者设立鸿都门学以及开展艺术教育都起到了促进作用。

此外,西汉时期,汉武帝采纳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后,儒家思想正式成为汉代的主流思想。而儒家思想认为人们应当“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它要求国家培育的人才必须以文艺修养为核心。因此,鸿都门学这所文学艺术专科学校的出现,自然离不开儒家思想的土壤。

浅谈鸿都门学:世界上最早的文学艺术专科学校

并且,汉代的辞赋、乐府民歌、五言诗等都已日渐成熟。《汉书·艺文志》中就曾记载汉室皇宫藏书共596部,13269卷,其中“凡诗赋百六家,千三百一十八篇”,“右歌诗二十八家,三百一十四篇”,“右小说十五家,千三百八十篇”。加之汉代文人在继承前人绘画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绘画技艺,以及汉代书法中的草书已经发展为了一门具有独特审美特征和要求的艺术学科。可见,这些繁荣的文学艺术形式,都为鸿都门学的出现创造了重要条件。

当然,鸿都门学的设立也与热爱文学艺术的汉灵帝有着莫大的关系。汉灵帝虽然是一个昏庸无道的君王,在政治上也无所建树。但是,他却是一个酷爱辞赋、书、画的文艺皇帝,而宦官集团着手创办鸿都门学也正好是借着汉灵帝的这一爱好顺势而为的。

鸿都门学的学生及教学内容

鸿都门学的学生大多来自社会地位低微的地主及其子弟,这与太学学生大多由士族高官子弟组成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根据《后汉书》的记载,进入鸿都门学的学生一般靠州、郡、三公推荐,且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学艺术功底,然后通过相关的考试后方能入学:

“时其中诸生,皆来州、郡、三公举召能为尺牍辞赋及工书鸟篆者相课试,至千人焉。”

鸿都门学中设有鸿都文学一职,相当于现在的教师,主要负责办理鸿都门学招生一事。如《后汉书》中提及的乐松、江览等三十二人,便是鸿都文学。不过,鸿都门学与太学在教学上有着显著的区别,太学有制度化、日常化的教学内容,而鸿都门学尽管辟有专门的场所,形式上也有学生和教师,但实际上学生是招而不学,教师是设而不教。

此外,太学的存在是为了培养治国理政的人才和传播儒学、教化社会,而鸿都门学的设立是为了达到宦官集团与太学生分庭抗礼的目的。因此,在教学的内容上,二者也有很大的不同。儒家思想要求统治人才具备经学治世的能力,而鸿都门学则把教学重点放在学习文学艺术知识和技能上,其中包括辞赋、书法、绘画、小说、尺牍等。

辞赋是汉代特别盛行的一种文体,时人只要擅长辞赋便有机会获得君王的青睐,如西汉的董仲舒、司马相如,东汉的张衡、班固等;同时,汉代的绘画和书法也发展的很快,从幻想的神话中仙人们的世界,到现实人间贵胄们享乐观赏的世界,到社会下层的劳动者艰苦耕耘的世界。从天上到地下,从历史到现实,各种对象,各种事物,各种场景,各种生活,都被汉代艺术界所注意,所描绘,所欣赏;至于汉代的小说,则不同于现在的小说,它是“街谈巷语,道听途说之所造也”,像记述神话传说、志怪志人的《淮南子》、《新序》、《说苑》、《列女传》等便是其中的典型;而尺牍,则是古代书信的名称。在西汉,造纸术还未大量普及,人们往来的书信主要刻在竹简上,竹简的规格通常为“以尺为寸”,因此,书信也叫尺牍。需要注意的是,汉代的尺牍是一种实用文体,具有使用广泛的书写格式。

浅谈鸿都门学:世界上最早的文学艺术专科学校

所以,从这些教学内容可以看出,鸿都门学的教学目的并非培养治国理政的人才,而是单纯为了得到一批与太学生相抗衡的忠实门生。进入鸿都门学的人也仅仅是将其当作一个进入仕途的捷径,在这里,他们可以受到灵帝的宠幸,享有极高的待遇,毕业后更能在朝廷中枢部门任职或出任地方最高长官,这些都是太学博士望尘莫及的。

鸿都门学的影响和意义

鸿都门学作为我国乃至世界上第一所文学艺术专科学校,它不仅开辟了我国专科学校的先河,还对后世教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浅谈鸿都门学:世界上最早的文学艺术专科学校

首先,鸿都门学虽非旨在培养专门的文学艺术人才,但它以文学艺术作为教学内容,实际上培养了一批具有文学艺术专长的人士。并且从长远的眼光来看,鸿都门学突破了汉武帝以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藩篱,打破了以儒家思想为古代官办大学唯一教学内容的旧传统,为后世开辟了道路,是南朝宋文帝时期设立“四学”、唐代设立专门研究自然科学的专科学校的先行者和实践者,在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其次,鸿都门学专门提拔下层人士,其招生对象只有才艺要求,这样一来,那些出身低微、地位低下之人就有了被提拔任用的机会。从这一点来说,鸿都门学的出现是具有显著的进步意义的。

最后,我国古代取仕除以儒学为主要依据外,还有以诗文绘画取仕的。虽然重用文艺之士并非起自汉灵帝,但其所设立的鸿都门学却使该一行为成为后世历代帝王的共识。自此,诗文绘画取仕也成为了无数文人走向仕途的另一条途径。可以说,正是鸿都门学的设立,才进一步拓展了文人发展的空间,并从客观上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教育发展的重要基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