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戰湘江多慘烈?數萬屍體浸泡,江水變血水,百姓三年不飲湘江水

歷史將永遠記住1934年12月1日。

這是湘江戰役的第五天,也是紅軍作戰歷史上最為慘烈的一天。晨霧尚未完全消散,槍炮聲、喊殺聲響徹湘江兩岸。在江岸陣地上,各路國民黨軍猶如輸紅眼的賭徒,不惜血本,傾全力展開集團衝鋒。紅軍將士高喊著"為了蘇維埃共和國"的口號,揮舞著大刀,撲向蜂擁而至的敵群。

血戰湘江多慘烈?數萬屍體浸泡,江水變血水,百姓三年不飲湘江水

打下去,衝上來,衝下來,打下去,毫無休止的拉鋸,絞成一團的肉搏,硝煙、烈火混合著揚起的黃塵,匯成遮天蔽日的戰雲,每一寸土地都浸泡在鮮血中。

在湘江渡口,天上敵機怪叫著俯衝轟炸、掃射,地面紅軍不顧一切地湧上渡口,踏著浮橋跑步過江,丟棄的機器、文件、書籍等等散落岸邊,奔騰的江水中漂浮著紅軍官兵的遺體。湘江變成了一條血水、血江……

血戰湘江多慘烈?數萬屍體浸泡,江水變血水,百姓三年不飲湘江水

戰至12月1日17時,中央機關和紅軍部隊大部渡過了湘江。根據中革軍委的命令,擔負掩護任務的紅1軍團交替掩護,撤出戰鬥;在光華鋪阻擊的紅3軍團第4師也隨後奉命撤出戰鬥。

然而,在湘江東岸新圩一線擔負阻擊任務的紅3軍團第6師第18團和擔負全軍後衛任務的紅5軍團第34師,卻因後撤不及,湘江渡口被湘軍、桂軍封閉,而被阻隔在了湘江東岸地區,陷入重圍。

血戰湘江多慘烈?數萬屍體浸泡,江水變血水,百姓三年不飲湘江水

紅18團在陳家背地域與數倍於己的桂軍戰到了最後一刻,彈盡糧絕,大部分犧牲。紅34師在文市、水車一線頑強阻擊國民黨中央軍周渾元部4個師進攻,保障紅軍主力過江,陷入了湘軍、桂軍、中央軍的四面包圍。

分散突圍後,政委程翠林等大部英勇犧牲,師長陳樹湘率餘部在返回湘南進行遊擊戰時負傷,在道縣被俘,自己絞斷腸子,壯烈犧牲。紅8軍團在向湘江開進過程中,遭到了桂軍的截擊,部分部隊也被打散。

血戰湘江多慘烈?數萬屍體浸泡,江水變血水,百姓三年不飲湘江水

湘江之戰,是中央紅軍開始長征後最為壯烈的一仗。紅軍將士與絕對優勢的國民黨軍血戰五晝夜,終於打破了湘軍、桂軍和蔣介石嫡系部隊的圍追堵截,渡過湘江,突破了國民黨軍的第四道封鎖線,徹底粉碎了蔣介石將紅軍殲滅於湘江以東的企圖。紅軍在逆境中所表現出大無畏的革命英雄主義氣概,驚天地,泣鬼神,連對手也不得不驚歎,並承認失敗。

戰後,何鍵用了"實深慚悚"來形容自己的心情。然而,湘江之戰畢竟是一次失利的戰役,紅軍付出了極為慘重的代價。開始戰略轉移時,中央紅軍總兵力八萬六千餘人,湘江之戰後銳減到了三萬餘人。這是"左"傾錯誤路線領導者在實行戰略轉移中的逃跑主義所造成的惡果。

血戰湘江多慘烈?數萬屍體浸泡,江水變血水,百姓三年不飲湘江水

面對屍體漂浮的湘江,每個紅軍將士都在思索著,思索著紅軍曾經有過的輝煌,思索著第五次反"圍剿"特別是戰略轉移之後的步步艱辛,思索著紅軍付出重大代價的原因。

正如劉伯承後來所總結的那樣:"廣大幹部眼看第五次反'圍剿'以來迭次失利,現在又幾乎瀕於絕境,與第四次反'圍剿'的情況對比之下,逐漸覺悟到這是排斥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正確路線、貫徹執行了錯誤路線所致,部隊中明顯地滋長了懷疑不滿和積極要求改變領導的情緒。這種情緒,隨著我軍的失利,日益顯著,湘江戰役,達到了頂點。"

血戰湘江多慘烈?數萬屍體浸泡,江水變血水,百姓三年不飲湘江水

湘江戰役後,百姓中流傳這樣兩句話:三年不飲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魚!

作戰的失利,喚醒了紅軍將士。改換軍事領導的呼聲,最終換來了紅軍戰略方向的徹底改變。中國共產黨和工農紅軍歷史上的偉大轉折由此開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