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優秀、遠在天邊和子女平庸、守在身邊,哪一種更容易接受?

青山綠水小村莊


子女優秀,遠在天邊,只能通過視頻聯繫;子女平庸,守在身邊啃老。要我選,我會選子女優秀。

現在廣為流傳這麼一句話,學渣的孩子是來報恩的。真的嗎?我認為這句話有自欺欺人之嫌。

我大哥的女兒,澳大利亞讀博,就是那種別人家的孩子。記得,當時也有一句話,別輸在起跑線上,那時大哥他們家對小孩學業上也是一路保架護航,生怕輸給其他小孩,從小學到高中在外報班那是常態,孩子也很努力,一路讀到博,現在已經留在澳大利亞不回來了。

現在兩個老的老了,才發現兒女不在身邊的孤獨,特別是老了病痛也多了,跑醫院的次數也多了,看見周圍很多老人去醫院都是兒女上下在跑,而他們只有相互扶持。

今年我的小孩高考,不順利,他便寬慰我,小孩平庸未必是件壞事,不會跑得遠,留在身邊,以後老了病了有人照顧。我聽後心裡怪怪的。


孩子平庸真的是好事嗎?

看未必,我鄰居家的孩子就是一個專科畢業,工作是靠父親的人脈給找的,房子是父母出錢給買的,現在給婚生子了,孩子也交給了父母帶。沒法,孩子沒能力,工資不多,老的不接濟下,怎麼行。

而優秀的孩子,平臺不一樣,起點也不一樣,最起碼不會為經濟操心,如果好點的,30多歲多辦做到了財富自由,不會拖累父母。

其實,這個問題說白了就是老人養老的問題。現在的養老還是靠兒女,遠了指望不上,近了看似在照顧,但時間長了呢?一天兩天還行,遇到病重的,一年兩年,那才是考驗人。

所以,兩相比較還是寧願兒女優秀,最起碼能用錢搞定事兒,比囊中羞澀好。



蔣家一男


這是我們這三代人的痛點啊。

50後,60後,70後初期的三代人。這三代恰逢國家實行計劃生育政策。1980年9月,黨中央發表《關於控制我國人口增長問題致全體共產黨員、共青團員的公開信》,提倡一對夫婦只生育一個孩子,開始實行計劃生育的。1982年9月,黨的十二大把計劃生育確定為基本國策,同年12月寫入憲法,正式執行,要求公職人員只能生育一孩。

我是60後,我們能生時,政策沒有調整,到2011年11月,中國各地全面實施雙獨二孩政策;2013年12月,中國實施單獨二孩政策;我們不符合條件不能生,到2015年10月,黨十八大五中全會公佈實施全面二孩政策。到2015年時已接近50歲了,想生生不出來了。

我們這些人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家庭,只有一個孩子。一個人,無法同時實現兩個截然相反的要求,即既要優秀,遠走天邊,又要在父母身邊,照顧父母,中國人講“自古忠孝難全",要做到的辦法就是多養孩子,至少一個為國家做事,一個為家族做事。但我們沒有選擇,孩子優秀,只能贏得名氣,但他遠在天邊,將來老了無法照顧我們,如果孩子平庸,沒有多少能力,只能呆在我們身邊,我們沒有名氣,但有福氣,他至少可以為我所用,幫我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我們身邊的人都互相羨慕著過日子。比如,我有一個同事,她的兒子很優秀,會讀書,中國讀完了又去英國讀博士,父母都是小公務員,工資收入不高,他一去就計劃讀5年,家裡的人七拼八湊供了2年,還有3年,一家人省吃儉用,還要貨款,我表示羨慕,同時又表示同情。我的女兒不愛讀書,我也沒辦法,很沒面子,她現在在打工,因為不優秀,所以走不遠,就在周邊轉。同事反而羨慕我了,因為我們過年過節能一家人團聚在一起,像一個家,她就不行了,只能打個電話問候一下。

我看過一個故事,華盛頓當上了總統,有人就對華盛頓的母親說:"你利害了,生了一個偉大的兒子當上了總統"。華盛頓的母親說:"我還有一個兒子也很偉大",那人問"他在幹什麼?",華盛頓的母親說:"他在地裡種洋芋"。她是一個偉大的母親,也是一個幸福的母親,因為她有2個兒子。

總之,各有其用,各有各的好,遇到什麼算什麼吧。


飛飛貓說話


我大舅家的兒子就是典型的優秀的兒子遠在天邊,他從小就學習特別好,考上清華北大的分數都沒去上了國防科技大,完完全全變成了國家的人才,一直深造,早都是博士後了,工作也屬於國家保密性工作,連我大舅都不知道乾的什麼工作。他上學的時候還沒畢業之前,我大舅驕傲的,在每個親戚朋友面前把他的兒子誇的,見人就說他的兒子有多優秀有多厲害,還讓我看他兒子的各種國家級榮譽證書。結果現在,他老了,兒子幾乎從來沒有回過家,四十的人了還沒有孩子,完全淪為國家的工作機器。我大舅生病了也沒有人在身邊照顧,雖說兒子優秀的很,可是他們一點光都沒沾上不說,連起碼的陪伴都沒有,他們現在過得比他們村裡誰都悽慘,現在在親戚朋友面前從來不提兒子的事情了。培養了那麼優秀的兒子完全就是國家的工作機器而已。反倒是村裡普通的兒子過得團團圓圓


用戶7933314170536


中國的家長大都希望兒女成龍成鳳,都希望他們能飛的高飛的遠,很少想過一個問題,便是題主所提的孩子離自己遠點好呢?還是近點好呢?如此說來,中國的父母心胸普遍都非常了不起呢。

如果做為一道選擇題,讓你、我或他來選擇:A、優秀子女遠在天邊。B、平庸子女近在眼前。你會選擇哪一種?讓我來選的話,A或B都可以,隨便哪一個都行。因為我不屬於對兒女有很強依賴感的人,更沒有想過晚年後非要把自己和兒女綁架在一起,讓他們床頭盡孝。到時我會提前找好養老院,備足養老的費用,這便是我的現實想法。

當然,很多家長可能會有單獨選擇A或B,若問選擇A的多,還是選擇B的多,恐怕這個比例真的很說,只能靠猜測吧。但不管怎麼說,選擇B的家長,都是受傳統觀念影響最重的群體。就拿現在很多孩子考上或沒考上大學的來說,都希望在身邊找工作或成家。一來家長可以利用多年積累的人脈關係為孩子聯繫工作,二來可以特別方便地照顧孫輩,減輕兒女的負擔。

但是對於優秀子女離父母遠的,父母想不接受也不現實,畢竟是自己親手培養的兒女啊。儘管當上了年紀時,可能會倍感空寂,但是已經沒有任何辦法了。兒女們走都走了,自己也跟不過去,即使跟過去也是給兒女憑添累贅,到了還不得落葉歸根。因此,對於優秀子女離父母遠的,可能會在父母前半生有驕傲與自豪感,而後半生就極容易落得個孤獨與寂寞了,苦不苦只有自知。


寒石冷月


今天我到超市買菜碰到一位老鄰居,她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大學生畢業就留在上海工作。可能是工作能力強,被老總的獨生女兒看中,就在上海成家立業。兒子很孝順經常寄些錢給父母,我們住一個院子二十多年只看見他兒子匆匆回過一次家。鄰居的老伴告訴我,兒子事業性強,媳婦不願意和婆家人來往。孫子過生日老倆囗興沖沖去探望,卻只能住酒店。到兒子家抱孫子,媳婦一臉的嫌棄。

兒子看見妻子的態度很不友好,就只能帶父母去住酒店。老人渴望與孫子享受天倫之樂,卻被媳婦婉拒。後來兒子偷偷帶孩子見了一次面,就再也沒機會相見。因為孫子被送到加拿大留學。幸好身邊還有個兒子,儘管不爭氣要啃老,老人心裡總算有點安慰。

小兒子和小媳婦都沒有穩定的收入,因此生了一個女兒就不想生了。兩位老人想大兒子有事業有兒子卻遠在他鄉,看來是指望不上了,就催促小媳婦再生一個孫子。結果是雙胞胎女孩。兩位老人心裡很失落。但也兌現了諾言出錢出力。沒辦法,老了身邊沒人心裡空落落的。


用戶50100488895


我有個遠房親戚90大壽,一起生活在上海的5個兒子攜家來賀,滿房間的子孫磕頭此起彼落,十分壯觀。

有個晚輩事後戲問我90多高齡的老爸:你說象你這樣把兩個兒子全送到美國去好呢?還是象婆婆(那壽星老太即遠房親威)這樣,五個兒子平庸平安全留在上海身邊好?

我爸略作思考後說:“你是問我當時情況還是現在?當時送他們出國絕對是正確的決定;而現在,也真是想能有他們陪守在身邊。”

所以,我想此一時彼一時,我爸媽也是到了80多歲近90歲了才開始粘我們子女的。

過去我們回國探親,父母總是催我們沒事了趕緊回去國外那個家,說是你們自己有家庭有工作,照顧好自己就行了。

直到有一天父母80多歲的時候,母親摔傷住院。雖然有我們回國處理了一些事務,八旬的父親還是顯得精疲力盡。那次是他第一次沒有急急催我回去工作,而是顯出希望我可能的話在上海多住些日子。

說來慚愧,那是我第一次感到父親老了,不再象過去那樣把我們子女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第一次感到父親心有餘力不足,開始關注到他自己的需要了。

我說這的意思是:如果我能象我父母那樣撐到80多歲才把我自己的需要放在孩子們的需要之上,那我也會象他們那樣,早早的就把我們的孩子送到最適合他們發展的遠方去。

那樣的話,孩子們會有好多年時間發展他們的事業,建立他們美好的家庭。而我們呢,不能為了我們生命最後幾年特別需要子女在身邊陪伴照顧,而毀了他們一生的機會。

我會寧可讓他們優秀地遠離我們去遠方生活,也不願讓他們平庸地守住我們身邊一起度過我們生命中最需要他們陪伴的那最後幾年。


ningwang98


子女優秀卻遠在天邊,子女平庸可以守在身邊,我贊成前一種

作為母親,從心底裡,當然更希望孩子留在身邊,常伴左右享受天倫。記得那次,我媽和我去逛街,就有她同事羨慕她有女兒陪伴。我當時也覺得這樣的日子真好。



但是,如果讓我選,我仍然選擇讓我的孩子一直優秀下去,任他海闊天高。這種想法不僅是為了孩子的未來,也是因為我的一個經歷。

剛結婚的時候,我婆婆快到過年,就開始電話詢問我們放假和回家的時間,一般是放假當天回去,住到放假快結束才回來,整個過年都在農村過。沒有電視,沒有網絡。南方的春節必定有雪,零下二度,寒冷異常,卻沒有爐火取暖,也沒法出去走動,雨雪的路面全是泥濘。老公要麼出門拜年,要麼和發小打牌,從來就不在身邊,我常常是一個人乾坐。那個時候,過年是最難熬的日子。

因為婆婆喜歡熱鬧,喜歡一大家子住在一起,而且,她有個怪癖——不能離了孩子,我老公上大學,小叔子去當兵,她天天在家哭,最後是公公教她打麻將,才算止住流淚。所以,我們是每年必回,回去就要長住,不論我懷孕還是孩子出生未滿週歲。也就是那個時候,我就做好打算,我絕不會用母愛綁住我的孩子

因為我知道,孩子不是我的附屬品,他有自己獨立的人生,有自己的生活空間。我雖是他的母親,卻不能因為我而限制他的發展,也不想他因為我做出違背本心的決定。我要讓他充分享受自己的人生。

我和兒子在他高中畢業前,可以說幾乎沒有分開過,他的成長歲月,我陪伴左右;他的成長過程,我參與其中;我們一起享受成長的樂趣。但是我始終提醒自己,成長意味著分離,他一旦長大,我就該放手……

大學這幾年,我從不催促他回家,反而鼓勵他去更遠的地方看看,讓他去美國做交換生,也期待他下半年去上海讀研,希望遠方有更好的平臺與空間發展。

一切以孩子的發展考慮,孩子有更好的未來,我忍受思念和孤獨又有何妨?


微草堂主353


答:聽聽子女在身邊的家長怎麼說👂

1、醫院病床前全是低齡老人在伺候高齡父母,從不見年輕子女!

2、子女在身邊,我們更苦,接送孩子上下學,買菜做飯搞衛生。

3、咱貼費保姆遠遠不如收費保姆,你看子女對收費保姆和顏悅色、尊重親和;對我們沒個好臉色。

4、一旦我們身體不行,他們不是請護工就是送養老院。

5、唉!只有靠自己,因為我們這一代既是末代孝順長者又是第一代顧及子女。

6、但願健康長一點,走得爽快點!





綏格格


說一個我們村的典型例子。

我們村有一個老先生,按輩份我叫爺爺,他在村裡算得上是個文化人,又會寫毛筆字,平日裡誰家有個紅白喜事都喜歡找他。兩個女兒都是博士後,而且都在美國工作,可以說是全村的驕傲。兩個女兒都想讓父母到美國生活,畢竟年齡大了方便照顧。但老兩口只去過一次美國,在國內城市生活他們都不適應,何況是外國生活。他們現在在村子裡仍然種著地,還養著牛,拖著板車幹農活。

我們逢年過節回家時都會到家裡坐坐,爺爺經常說,兩個女兒是很出息,也給家裡爭了光,外界來看是一件很榮譽的事情。但對父母來講,精神上的巨大滿足彌補不了生活中的需求,女兒在美國什麼事兒都指望不上,看著左鄰右舍的兒女帶著孫輩回家,他們老兩口也非常羨慕。

我們有時會問,如果子女平平淡淡在身邊和出息了在外面相比,你選擇哪個,老兩口都說選擇在身邊。爺爺經常笑稱,這輩子跟著女兒最大的滿足就是現場參加了奧巴馬的就職演說。但平時過個生日很少能全家團圓,要不你忙要不他忙。

所以說,對於這個問題,每個父母的價值觀不同,可能選擇的理念也不一樣,有的家長更注重孩子的前途和未來,從來不會考慮自己的感受,怕給孩子拖了後腿。但在生活當中,特別是當父母年齡越來越大之時,他們需要的是最實際的幫助和關愛,人越老越對親人有依賴性。

另外,其實優秀也不未必就要遠離父母,在父母身邊難道就不能優秀了嗎?


元芳有看法


我更願意子女守在身邊,我對孩子的希望很低的,只要健康,能夠養活自己就好。

去年夏天陪嫂子去北京協和看病,早上坐火車過去的,到協和的時候已經快十一點了,好在是協和現在可以網上掛號,否則不堪想象。和我們同時到的還有兩人,七十歲上下,一副儒者風範。

坐下來,一問才知道是中科院的退休老教授,第一感覺這麼高級別的人至少應該有人陪著來吧,怎麼兩位老伴單獨來的呢?至少也應該有子女陪在身邊吧。


老教授一聽說我是在北京讀的書,一下子就開心地和我聊了起來,後來聊到了他們的子女,原來二人有兩個女兒,一位女兒是大學教授,一位女兒是律師,當是兩人都相當優秀,已經定居在美國,二位老人早晨七點就從家裡出發了,老頭子堅持要自己開車,平常一個小時的路,雨天再加上歲數大了,愣是開了四個小時才到醫院……

聽完這些,想起母親生病的時候,我陪母親去醫院,母親只用在旁邊的椅子上歇著就好,掛號,繳費,取藥等等一切的工作都由我來完成,竟然覺得其實我選擇回到母親身邊還是有意義的。

之前我從來沒想過這麼多,但是近兩年母親身體一直不好,我越發覺得老人真的很需要子女在身邊的,無論年輕的時候他們多麼剛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