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孩子16歲叛逆期特別嚴重,請問大家你們是怎麼處理的呢?

用戶463223779935


站在家長的角度,說孩子是叛逆,不聽話,想問一聲:做為家長,你能確認你說的都絕對正確的嗎?

做為家長,你可曾站在孩子的角度這樣去想過:小時候爸爸媽媽那麼可親,現在怎麼這麼難親近,我說什麼他們都反對?

當然家長也許認為孩子小,經歷不夠,社會上的事都不懂!可是否想過鑽石很小,樹枝很大,樹枝怎和鑽石比?

老奶奶的裹腳布長,小孩子的小衣服短,可老奶奶的裹腳布怎和小孩子的小衣服比?

16歲的孩子,怎麼還能當做一個依附父母無法獨立的孩子看待?

16的少年人已經是半個成年人,他們有了自己對事物的認識,不需要事事都聽從家長的意見,更不需要事事時時順從家長。如果孩子對家長事事時時順從,他們就活不出自己,也不會有自己精彩的人生。仔細想想,如果孩子活不出自己的人生,這是一件多麼可悲可怕的事情!

我想自然是有16歲的孩子和家長對著幹,也自然是讓家長無比氣憤的,可孩子又何嘗不是無比痛苦?

家長經過16歲的年齡,16歲的孩子卻還沒有經過三四十歲的階段,如果家長自己不能體會16歲孩子的心理,又怎能要求16歲孩子體會三四十歲家長的想法?

針對題主的疑問,最好的處理辦法是在自己身上:改變自己,影響孩子。

16歲孩子還有一兩年的修正機會,如果家長還不能及時改變自己,想從孩子身上找突破,直接改變孩子,只能是家長和孩子的心越來越遠。


快樂庭院


《對孩子青春期叛逆的引導》

前言:現實生活中,常見曾非常乖巧的孩子,突然不大與父母說話了,甚至態度兇狠。父母為此愛已過、恨不行、說不聽、罵無用……大有為時已晚的傷感。實際上,這往往是因為錯過了孩子心理教育的最佳時期的結果。

一、青春期的問題多源於12歲之前,精確地說是6歲之前,而6至12歲是心理(性格)潛伏期。

潛伏期間,具有極強的欺騙性,很多家長往往疏忽這一點。孩子出現逃學、撒謊、網癮、頂撞父母、離家出走、打架、搶劫等不良行為,多發生在12至18歲前後,由於此時孩子已身高體壯,自主意識已漸立,具有較強的排他性,家長又能怎麼辦?最有效的辦法還是提前預防。

二、12歲前的孩子,最需要的是家長的陪伴,特別是孩子0—6歲期間尤為重要。

心理學告訴我們:父母對孩子的心理影響與心理控制,不在於父母有多少錢、多少知識,更不在於父母事業有多成功,只在於你在孩子6歲前為孩子付出多少,相伴時間多少。

三、孩子年小的時候,只有物質撫養是不夠的,需要父母對他更多愛的嘮叨。

在孩子小的時候,只有物質撫養是不夠的,需要不斷地對孩子嘮叨(不管孩子是否有反應,也不管孩子能否聽懂),家長在用扶養表達愛的時候,讓孩子耳邊時時迴盪著媽媽爸爸的細語,你所有的嘮叨,都會與孩子的記憶相聯繫,形成快樂的條件反射,今後孩子必然不需要任何理由地愛你們、戀你們,因為你在扶養中已經獲得了對孩子的“心理資本”,孩子也產生了對你的心理依賴。

四、在孩子6歲前,堅決說“不!”,切不可過分溺愛、依從(略)。

後記

通過今天的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結論:

一、青春期的逆反心理,並不是每個孩子必須經歷的心理過程,只是由於早期教育不當,此階段的“發病”率較高。

二、通過早期預防,是可以避免或降低其負面作用的。

三、一旦出現逆反心理也不要大驚小怪,18歲(最晚21歲)之前都是有機會可以彌補的,但只能改變孩子的認識,性格上已定型,想改變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伊水緣


我孩子都到中二了,我爸爸還沒解決青春期叛逆的問題,他就覺得我不聽話。我說你得聽我的,他說老子還得聽你的,絕不可能。老爸問我的孩子叛逆怎麼辦?我說怎麼可能,我啥都聽兒子的,你說咋叛逆。


有生於無空即是道


叛逆,其言行違背常理、常人。對於叛逆之人,須先順從,爾後,引導、勸戒、勸勉其言行合乎常理與人之言行。是否如此,可不妨一試。


好運來4586074649547


增加孩子運動,例如跑步、跳繩…,多鼓勵少批評,注意自己言辭別過尖銳。閒時多聊天,爭取多瞭解孩子內心活動。與老師多溝通


老趙135307310


16歲已經合法可以參加工作了。只要不學壞,就出去工作吧。


pink79795683


多做思想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