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式發射井的導彈生存能力低,我國為何還保留“東風-5”?

別看了小姐


生存力低不妨礙它的威懾作用。

中國的核武器不是進攻的,而是自衛用的。所以中國的東風5洲際彈道導彈數量不多,不超過30枚。東風5是液體火箭發動機,發射前需要加註燃料,準備時間長。

核安全不是靠導彈數量實現的。如果把手槍藏起來,別人看不見,不等於就是安全的。反倒是把槍亮出來,別在腰上,讓人看到更安全。因為別人知道你沒有準備掏槍射擊,所以別人覺得安全,也就不會突然襲擊你了。

而且陸基固定導彈都是第一批打擊的,機動導彈是第二批打擊武器。東風5不動就不是想打仗。東風五就是腰上彆著的手槍。

其次是東風五射程遠,還在服役期,白白退役扔掉可惜了。雖然可以改做衛星發射火箭,還是不如繼續服役好。而且中國的導彈數量不多,升級維護工作量不大。效費比高。

隨著服役年限到期,也許2030年後東風5會逐步退役。


一葉楓流O靈似舞妖


首先固定式發射井生存能力低,與我國還保留“東風5”是兩個問題,兩者沒有直接關係!


先說第一個問題,固定發射井生存能力低的問題。

這個毋庸置疑。數據表明,如果全面核戰爆發,固定發射井在第一波核導彈攻擊中的生存概率僅僅只有10%,陸地機動發射平臺生存概率20%,空中平臺生存概率50%,戰略核潛艇生存概率高達85%!

僅僅10%的生存概率,不得不說固定發射井的生存概率確實非常低,但那又怎麼樣呢?固定發射井的導彈基本都處於戰鬥值班狀態,而核彈發射大國都建有太空監控平臺,任何洲際導彈發射都逃不過空中監控,即使是洲際導彈以20~25馬赫速度飛行,從美國飛到中俄也要至少半個小時以上,而固定發射井導彈不會等到這些導彈落地就會反擊,至於反擊後這些發射井是否生存下來已經變得不那麼重要了!

固定發射井的最大優點就是隨時可以發射,隨時可以反擊,陸地上機動發射平臺的準備時間大約也要0.5小時左右,這還是理想狀態,戰爭時期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而空基平臺起飛後,速度基本都是亞音速,僅僅只有俄羅斯圖160可以超音速突防,也才僅僅2.2馬赫左右,要這些空基平臺飛過去反擊恐怕至少10個小時以上,而深海里的核潛艇生存能力確實很強,可隱藏在深海沒有信號,必須每天上浮接收信息,運氣不好也許世界都被核彈毀滅了他們還呆在大洋裡巡邏!這不就體現出固定發射井的價值了嗎?

再來說東風5為何還沒有淘汰?

東風5服役是在1981年,至今38年了,在我國服役東風5洲際導彈的時候,美國的最後一款液體燃料洲際導彈已經退役了,蘇聯的洲際導彈也已經發展了好幾代了。液體燃料洲際導彈確實有很多的缺點,這種燃料具有腐蝕性,因此都必須在發射前裝燃料,準備時間大概在10個小時吧!恐怕戰鬥值班的東風5維護成本應該相當的貴和麻煩!

而我國有了東風41後,射程也達到了1.4萬公里,而且固定燃料從生產過程終究已經加註完畢,發射準備時間大大減少,也就大約半小時左右,優勢非常明顯。有了替代產品後,東風5必然面臨退役的問題,但退役也是要有個過程的,洲際導彈生產過程本來就是慢慢的生產,東風5也不例外,估計第一批次38歲,而最後一個批次大概在20歲左右,有很多還能用,也就沒有必要這麼快退下來,更何況東風41才剛服役,也無法同時全體替換,個人覺得東風5B應該會在10年內被淘汰掉,當然這僅僅只是個人的看法!


狼煙火燎


固定式導彈發射井生存能力的高低咱們先暫且不論。

先說說如何打導彈發射井吧。搞明白了這個問題,我們才可以真的瞭解固定發射井生存能力到底是怎樣的。

這是一個從空中拍攝的導彈發射井外部設施圖,一個導彈發射井和其周邊外圍設施盡收眼底。

但是這是飛機在低空拍攝的自家發射井照片,設施才可以清晰可辨。

同樣的發射井如果從中空去看,基本上就已經很難辨認設施了


如果是在衛星上去看同一個導彈發射井,就已經十分難以辨認了


首先的一個論據——導彈發射井並非大家想象的那麼容易被發現。

之前出過一個段子,美國興沖沖的通報,發現了一個我們的導彈發射井群。

其實走進了看那只是我們的土樓。


東風-5導彈的直徑只有3.35米,而一個東風-5導彈發射井的範圍也就只有方圓10米多一點,這個大小在衛星上第一不好辨認、第二則是很難精確定位。


那麼我們繼續走近一個發射井看看發射井的樣子:

大多數導彈發射井上面覆蓋了1-2米厚的鋼結構井蓋。通過精心設計的洩壓結構對整個發射井提供完善的保護。基本上目前服役的導彈發射井的防護標準是30萬噸當量核彈直接命中不影響使用,俄羅斯的是50萬噸級核彈直接命中不影響使用。

所以這裡就引出了一個論據二——彈道導彈發射井並不容易摧毀。

用鑽地炸彈去炸可以嗎?還真不行!

從結構上了解一下就會發現,一個導彈發射井邊緣的防護並不比頂部防護更弱。


為了能夠切實的摧毀對方的導彈發射井,美國和蘇聯不斷的加大了自己核彈當量。本來僅僅需要一枚30萬噸當量的核彈就能夠重創一座城市,而美蘇卻開發了大量50萬噸-80萬噸甚至一百萬噸級的核彈頭。這些核彈攻擊城市就是殺機的牛刀了,它們唯一要摧毀的目標則是——對方的彈道導彈發射井。

所以只有用超大當量的核彈精準打擊才可以摧毀導彈發射井。

但是要注意的一點是,導彈發射井是一個黑箱,平時蓋著蓋子覆蓋偽裝後很難判定井內是不是有一枚導彈,也許就是一個空的假目標。

所以對於真正摧毀一個導彈發射井使這個國家喪失掉一枚洲際導彈,往往需要發射10-15枚洲際導彈進行摧毀。這種交換比還是很划算的。


因此固定發射井導彈還是很有威懾能力。


說回東風-5(上圖就是東風-5的發射井),由於採用兩級液體火箭發動機,東風-5的射程更遠載荷更大。目前我們還沒有真正的固體火箭能夠達到東風-5的性能。


這也是為什麼東風-5能夠至今不斷改進一直服役的一個重要原因了。


軍事這東西,千萬別覺得一個型號老了就沒有價值了,可挖掘的價值多了去了。


軍武數據庫


此次國慶70週年閱兵式上,我國展示了一款經典的武器,也就是東風5B洲際導彈,東風5B比較新,但是東風5這個系列由來已久,早在上世紀80年代我國就第一次向世界上公開了東風5洲際導彈,他可以說是我國最早的洲際導彈,屬於一種大型液體燃料導彈。

圖為老式的東風5液體燃料重型洲際導彈。

東風5導彈使用固定式發射方式,生存能力確實低於我國現役的東風31、東風41等新型固體燃料機動發射式洲際導彈,但是固定發射也不意味著就一定生存性差,畢竟他們還有發射井的保護,可別小看了發射井,發射井都是按照抵抗一定烈度核打擊的標準設計製造的,有些加固的發射井,除非用多枚核武器反覆打擊,否則都無法摧毀,所以說發射井也有他的安全性。

圖為東風41中型洲際導彈,雖然發射距離也遠,突防能力也強,但是一次投送的彈頭沒有東風5更多。

何況,東風5B導彈有他的固有優勢,比如最早的東風5導彈射程12000公里,現在的東風5B導彈射程更是可能提高到14000公里,這個射程雖然並沒有比現在的東風41導彈多出太多,但是東風5B在同等射程下載重更大,他可以攜帶10枚左右的分導式多彈頭,也可以攜帶多個高超音速彈頭作戰,因此作戰能力要比輕型洲際導彈東風31和中型洲際導彈東風41要高許多。

圖為東風5B洲際導彈。

再者,東風5系列洲際導彈雖然老舊,但是好歹是洲際導彈,世界上有洲際導彈的國家才幾個?何況還是東風5這樣的重型洲際導彈,像印度這樣的國家對這樣的導彈都是可望而不可求,我們又何必自己放棄呢?東風5B導彈就算是再老,他也是可以打擊到北美地區和全球任何角落的洲際導彈,就算是發射出去被攔截,都能起到掩護其他突防力更強的洲際導彈的作用。

圖為核導彈發射井,他們都進行過加固設計。

再者說,導彈分為不同的用途,東風5B是反應時間較長,發射前的準備程序較為複雜,但是如果是發動首波次的打擊,那麼對於速度的要求不見得會很大了,東風5B可以一次投送更多的彈頭,增加打擊的密度和威力,這比快速反應,但是發射較少的彈頭也要來的更實在,況且也不是所有的國家都有洲際導彈攔截能力,比如英國、法國、印度等國都沒有攔截能力,如果和他們作戰,別說是東風5,就算是東風4都可以用。

圖為東風41、東風5B、東風31AG三款我國現役主力洲際導彈。

所以說,東風5老當益壯,依然先進,依然堪用,而且是堪大用,我們可不敢自斷臂膀,自己放棄這樣的鎮國利器。


海事先鋒


很多網友不解,為何中國有了機動發射的東風31、東風41洲際彈道導彈後,還要保留“落後”的固定式發射井發射的東風五b?


東風5b是一款採用固定式發射井發射的液體燃料洲際彈道導彈

其實這裡存在一個誤解,即液體燃料洲際彈道導彈比固體燃料的差。誠然,相比機動發射的東風31、東風41,東風五b由於採用發射井發射,一旦被鎖定,生存幾率較低。這是其一大缺陷所在。此外,發射井發射的東風5b,必須在發射前加註液體燃料,這至少需要幾個小時的測試準備時間,在時效性方面差很多,不像固體燃料洲際彈道導彈那樣豎起就發射。
東風5b體積十分龐大,大到要分開運輸

但東風五b也有其自身的優勢,即自身重量大,火箭發動機推力強,射程遠,能攜帶的有效載荷比固體燃料洲際彈道導彈要高許多。比如一般認為東風五b發射重量在200噸上下,最大射程介於1.1~1.4萬公里之間,可攜帶6個分導式彈頭,最大載荷4~5噸。射程和攜帶彈頭數量上,並不比東風41遜色多少,但最大載荷遠大於東風-41。
分導式彈頭示意圖

作為戰略核武器,無論是東風31、東風41還是東風5b,基本沒有真正用到的機會。這樣一款國之重器,無論什麼時候,放在那裡都是一種威懾。這東西你有了,可能不會覺得有什麼特別,但你若沒有,問題就大了。


洲際彈道導彈發射即意味著毀滅

就讓它永生待在發射井裡吧,那就是對世界對和平最大的告慰。


兵者詭道也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原因如下:

第一,核打擊必備。

發射井導彈雖然生存能力低下,準備時間長,但不是說沒有作用。

如果用於第一波核打擊,比如東風5這種導彈還是很有用的。

比如東風5B導彈採用二級液體燃料火箭發動機,最大射程15000公里,可攜帶1枚3000公斤的威力為300~400萬噸TNT當量的核彈頭,或4~6枚分導核彈頭,命中精度500~2000米。

就核打擊來說,這種性能已經足夠了。

自然,東風5有很多缺陷,但用於第一次核打擊也就是先發制人,仍然具有非常強的核攻擊力。

第二,數量的重要性。

核威懾力絕非你有幾枚核彈就行了。

美軍現在有3000多枚現役核武器,而其他國家都不多。

如果一個國家只有100枚核彈,試問能夠和美國平等和對抗嗎?

美國可以將你的國土大小城市全部炸碎,你頂多可以摧毀美國一些大城市而已。

而目前東風41,東風31這種比較新式導彈的價格極為昂貴,部署也困難,仍然需要東風5這種彌補數量的缺陷,增強核威懾力。

第三,最低程度可以讓美軍分心。

打個比方來說,如果美國先發制人,核攻擊中國。

那麼,第一波優先打擊目標中就包括東風5的發射井。

因為東風5具有核威懾力,無論這個威懾力是大是小,美軍都要第一時間消滅。

但如果沒有東風5發射井的存在,對不起,這些核彈恐怕就要落到其他目標的頭上,甚至可能去攻擊民間的大城市。

所以東風5的存在,減弱了美軍核打擊的威力。

第四,東風5畢竟便宜。

美軍曾經估算過,中國最先進的東風41使用核彈頭,造價就可能超過1億美元。

相反,東風5由於技術老舊,價格就低得多了。

其實,今天的所謂核威懾力很多是走走過場。

畢竟無論是美國還是俄羅斯,也沒有瘋到會用核武器的地步。

既然是壯聲勢,東風5這種性價比高的,也足夠了。


薩沙


為神馬!哈哈哈!中美俄都保留了固定式發射井的洲際彈道導彈!即便美帝海基核武器發達如斯也沒膽子放棄陸基發射井!中國俄毛幅員遼闊戰略縱深廣闊!發展陸基核武器有著先天優勢!其實有一個很殘酷的事實!其決定了中美俄都不會放棄陸基發射井的洲際彈道導彈!先發制人的核攻擊陸基絕對的王牌!不受體積高度裝藥量的影響!可以用比衝巨高的液體燃料彈道導彈!可以裝巨多的核彈頭!其當量遠優於海基彈道導彈!只要幾枚就會滅了一箇中等大國[打臉][打臉][打臉]!



Ownerryu


東風5屬於液體燃料洲際彈道導彈,採用的是固定發射井模式。

平時保存在發射井裡。

這就造成它非常容易被敵手提前發現。現在偵查衛星都很先進,加上其他手段的補充,在和平時期就將敵方的洲際導彈固定發射井定位,是一件容易的事。東風5的發射井想保密,不被發現,這個可能性其實非常的低。

而它被盯上以後,也不能搬家,還得繼續留在原地,繼續處於被敵方監視的狀態。如果這期間敵方發動先發制人的打擊,東風5也只能原地挺著捱打。

東風5在發射之前,需要注入液體燃料。

火箭的液體燃料腐蝕性、毒性非常大,對導彈彈體損害很大。所以液體燃料的導彈在平時都是不加燃料的。直到發射前才開始注入,然後發射,一錘子買賣。而固體燃料的導彈沒有這個步驟,固體燃料直接封裝在導彈的火箭發動機裡,遇到戰事,導彈立即豎起來,發射。

東風5這類的液體燃料導彈反應的速度也很慢。

反應速度慢,發射速度慢,容易被發現,容易被打擊,這是東風5的短板,劣勢。

但是,如果是我們發動先發制人的打擊,那上面說的毛病也就都自然而然的不存在了。

先動手,稍微保密一下,提前注入燃料。也不會被外界發現。也不用考慮被攻擊的情況。導彈射出去以後,地面只剩下發射井,敵人也不會再向空井發起打擊。而且彈道導彈發射井建造的非常堅固,想摧毀它也得用核彈。如果自己的導彈射出去,敵方向空井扔核彈,反倒是又賺了一筆。

如果東風5能順利發射出去,它先前的弊端是不存在了,而自身的優勢同時也出來了。

液體燃料的推力更大,燃燒更猛烈。

液體燃料導彈的速度比固體燃料導彈更快,它留給敵人防禦的時間更短,被攔截的可能也更低。

液體燃料導彈由於推力更大,所以搭載的彈頭也更多。東風5的體型比東風31、東風41要大的多。它的載荷也大的多,威力也自然更大的多。東風5搭載的核彈頭的數量、威力應該是東風41的2倍。

如果先動手,打出去12枚東風5,那還是相當酸爽的,基本上能打掉半個美國了。

就算不是先動手,當局勢緊張的時候,東風5完成了燃料加註。這時候衛星發現有導彈升起,並計算出目標是我國,這時候也完全可以在敵方導彈到來之前把東風5打出去。

雖然我國承諾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但站在國家安全的角度考慮,站在軍事角度考慮,多留幾手,多幾種可能,還是必須要有的。先動手的可能,永遠都有,也肯定要準備。

我們裝備了東風5,就擺在那,你有沒有勇氣先把核彈扔過來?這是個大問題。你不把核彈先扔過來,我這要是先發射出去,又非常的要命。所以裝備了東風5,對敵方來講,也非常頭疼。

多留一手,先發制人,是東風5的主要價值。

至於說東風5的發射井很堅固,能扛住核打擊,這就屬於相當次要的因素了。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他要是真想摧毀東風5,肯定會把防護和威力計算的明明白白的。而且打擊洲際導彈的發射井,也必須是用核彈。

遭到3枚50萬噸級的核彈打擊,巨大的衝擊波以及產生的震動,井裡的導彈能不能扛住,恐怕是要打個大問號。爆炸以後,周圍的氣候,溫度、地貌也會產生鉅變,可能是幾千噸的碎石堵在井口,也一定是滿天碎石、灰塵,也一定是高溫的煉獄,這種情況下,導彈能不能成功的發射出去,仍然是個疑問。

堅固的導彈發射井其實是一種強制消費:我這是核彈,加固了,你想摧毀我,也必須用你的核彈。能消耗對方3、5枚核彈,也就不賠了。

能不能真扛住,恐怕只是一種心裡安慰了。

總的來看,東風5還是一款非常值得擁有的武器。先動手,會給敵方造成無法承受的打擊。不動手,也會讓敵方忌憚,考驗敵人先動手的決心。就算是遭到打擊,敵方也得付出一定的代價,以核彈換核彈。


銳度何老師


70週年閱兵式上的緩緩而來的東風-41洲際導彈絕對是鎮國神器,按道理來講1998年就出現了東風-31,現在射程更遠威力更大的東風-41也已經正式服役。那麼1981年就已入役的東風-5液體燃料導彈確實有點落伍的感覺,為什麼還要保留?

就目前我國最先進的東風-4洲際彈道導道而言,三級固體燃料推進高機動型,能夠攜帶10枚分導式彈頭。最大射程更是達到驚人的14000千米,再加上最大25馬赫的飛行速度絕對可是第一時間打擊到全球任意一個地方。

東風-41可靠性高、反應速度快、機動性能好,射程更遠、精度更高,由於可以進行公路機動,可以提升核打擊下的倖存力,採用電腦控制的慣性制導系統,命中精度得到大幅提高。加上多彈頭分導重返大氣層方式進行攻擊,就目前防空防導技術而言無法有效攔截。

回到老式東風-5導彈,這是一款採用固定發射井的液體洲際彈道導彈,體型大、載荷大、毀傷威力也大。可以攜帶1枚300-400萬噸TNT當量的核彈頭,或者4-5枚分導核彈頭,命中精度可以達到500米。早期型號1980年服役, 最新分導式多彈頭東風-5B型號2006年才試射成功,到目前為止服役時間也就十年左右壽命還長著。

和機動性、隱弊性更強的路基、潛射導彈不同,雖然發射井方式不能機動,但是威力大射程遠。再加上最新東風-5B並沒有過期,完全可以擔任戰略核反擊重任,雖然有更新的東風-41存在但是畢竟核武器不是造玩具,合理利用能達到有效威懾才是關鍵。


河東三叔


因為東風5所使用的液體火箭發動機的比衝高。再說了,如果發射井的生存能力已經低到不值得裝備的程度,美國、俄羅斯早就該撤編自己的“民兵”導彈和SS18了。

各國現在使用的固體火箭發動機,無論燃料是HTPB還是NEPE,其比衝都在260-280秒之間。HTPB是260-265秒,NEPE是274秒。而液體火箭發動機,即便是水平最低的硝酸+煤油方式,比衝也在300秒以上。所以,液體火箭發動機的比衝優勢目前是固體火箭發動機無法企及的。

根據齊奧爾科夫斯基公式,速度增量等於比衝乘以火箭初始質量與終了質量比值的對數。那麼當速度增量不變而比衝增大之後,質量比可以減小,也就是說火箭可以攜帶更多的有效載荷(核彈頭)。所以,液體火箭發動機由於比衝高的天然優勢,就可以換取更高的載彈量。這就是為什麼東風5這種使用液體火箭發動機的導彈還能繼續服役的根本原因。

而且,東風5導彈可以攜帶大當量核彈頭,如果按照網上傳說的百萬噸級甚至千萬噸級氫彈,在打擊美國本土的面積目標例如重要農業區時,要比多個小當量核彈頭的效果更好。

當然,這樣的東風5必然要用於第一次打擊,也就是必須搶在敵方的核彈頭落地之前就得發射出去。否則,會連同發射井一起被敵方的核襲擊摧毀。從現在看,與俄羅斯現在發展“薩爾馬特”液體推進劑洲際導彈相似,中國未來很可能也會繼續發展東風5的後繼型號,採用可長期存儲液體推進劑的洲際導彈,特點是可以迅速反應並攜帶大當量的核彈頭,承擔第一次核打擊任務。

為此,中國目前也正在發展自己的天基預警系統。以便實時探測到敵對國家發射的洲際導彈,為東風5的及時發射爭取時間。通過實踐系列、風雲系列等科學實驗衛星開展了一系列預警衛星相關關鍵技術的空間實驗,其中包括為實現高精度姿態控制和高軌道慣性導航測量所需的高靈敏度半球諧振陀螺儀,用於遠程快速信息傳輸的多頻段寬帶高速數據處理器,推掃型紅外光電芯片及陣列器件,凝視型紅外芯片及陣列等器件。從2009年到2014年,相繼成功發射了多顆“前哨”系列天基紅外預警衛星,初步建成了能夠覆蓋全球主要地區的太空導彈預警網絡,成為繼美俄之後第三個掌握這件國之重器的國家。

因此,東風-5洲際導彈系統是中國攻防結合威懾戰略體系的一個組成部分,隨著其它相關技術能力的提升,發射井仍將是洲際導彈的重要部署方式並繼續發展和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