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富含重元素,是第三代恆星。為什麼太陽系附近沒發現前兩代恆星的殘骸?

純野生科學家


殘骸在太陽系內,在太陽體內,在我們體內。

太陽富含重元素,它的金屬丰度達到了1.6%,這麼高的金屬丰度全靠靠前輩們的犧牲了。

大爆炸之初宇宙中並沒有重元素,只有氫和氦,在這種情況下形成的一代恆星個個都是巨無霸,脾氣也很暴躁,壽命也就很短了。第一代恆星內部的核聚變使的氦以後的元素出現,直到聚變出鐵後,這些暴躁老哥們也就過完了它們短短的百萬年“人生”。然後會以超新星爆發的形式死去,這時,鐵以後的元素又在這壯烈的死亡中誕生。巨大的能量將這些來自恆星元素散播到宇宙中去,與宇宙中的原始星雲混合(只有氫和氦)。


這些混合了重元素的星雲中產生的恆星就是第二代恆星,這些恆星中只有少量第一代恆星的重元素,這些第二代恆星也會發生超新星爆發,想他們的父輩樣死去,給宇宙中帶來更多的重元素,然後這些重元素與星雲混合(大部分氫和氦和少部分重元素)

這些星雲中誕生的恆星就是三代恆星了。而一代二代恆星的殘骸就在太陽裡,大地裡,手機裡,你的身體裡。

為什麼這些一代二代恆星什麼都沒留下?沒有留下一顆中子星或者黑洞?因為他們太大了,質量太大,是太陽質量的幾百倍,所以超新星爆發的時候超級劇烈,劇烈到中心什麼都沒留下,只有一片擴散的星雲。


科幻一下


我以前問過類似的問題,我當時對得到的回答不甚滿意。上一兩代恆星爆發後,向周圍噴發了大量物質,爆炸時也形成了大量重元素,散落在空間。這些物質和新生的重元素再遇到附近已經存在的星雲,慢慢形成太陽系。

問題是前代恆星爆炸會留下重金屬,尤其是鐵以後的包括金銀等重金屬。說明前代恆星非常大。爆發必然形成黑洞或者是中子星。那麼這黑洞或者中子星在哪?離太陽系最近的那顆中子星是嗎?還是已經跑到銀河系另一面去了?


高興才發


你現在看的手機,實際上就算是恆星的殘骸。這些手機上的重元素,或者你戴的金戒指項鍊等首飾,這些元素很可能就誕生於一場巨大恆星的的葬禮。因為只有恆星級別的碰撞聚變爆炸,才會產生這些重元素。

當然,想看殘骸還可以看我們銀河系系的中央,那一片亮光,就是一大堆死去的恆星——白矮星,在環繞著黑洞。



在宇宙誕生之初,一切都顯得無比熾熱,甚至都沒有辦法形成中性原子。就好像《生活大爆炸》主題曲裡第一句,our whole universe was in a hot dense state……


接著隨著宇宙的膨脹,那些能量開始降低密度,物質開始主見佔據宇宙,這些東西開始冷卻。一些原子分子開始在引力的作用下凝聚在一起,形成了最初的恆星。

這些恆星開始金星聚變,氫元素開始轉化成氦元素並且釋放出能量。但是恆星一點都不恆久遠,等到氫元素逐漸變成氦又變成碳……這些元素就好像燒過一遍的柴火一樣,並沒有之前燒的那麼旺盛。漸漸聚變的能量不足以支撐這些恆星的軀體,恆星開始坍縮。

地球上的山崩地裂,對於恆星的坍縮來說可以算是靜如止水。這些恆星炸起來可沒有那麼溫柔,在劇烈的坍縮過程中,內核再次升溫,甚至可以產生比鐵更重的元素。那些大質量的恆星會產生劇烈的爆炸,將自身的物質和能量迅速拋向周圍。


這時,它是放的能量堪比之前數億年釋放的能量。當然,兩顆恆星相撞也可能產生這樣的效果。

這些恆星拋撒出去的物質,在經過數億年的遊蕩,也許有一天會再次匯聚,像之前一樣,再次形成新的恆星。而那些較重元素,也許就會形成我們地球這樣的行星。

恆星的殘骸和新生的恆星都隨處可見。比如我們銀河系中心,為什麼那麼亮,其實那裡就是恆星的墳墓,一大堆白矮星。


在我們觀測遙遠的星系,總能看到一些異常明亮的區域,這些地方,就是正在誕生新的恆星。

我們可以親眼見證恆星的誕生和死亡,以驗證我們的理論。當我們觀測這些遙遠的星系,就好像觀看宇宙的歷史記錄一樣。比如一億光年外的恆星,就是它一億年前的樣子。我們看的越遠,就可以觀測到更古老的宇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