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富含重元素,是第三代恒星。为什么太阳系附近没发现前两代恒星的残骸?

纯野生科学家


残骸在太阳系内,在太阳体内,在我们体内。

太阳富含重元素,它的金属丰度达到了1.6%,这么高的金属丰度全靠靠前辈们的牺牲了。

大爆炸之初宇宙中并没有重元素,只有氢和氦,在这种情况下形成的一代恒星个个都是巨无霸,脾气也很暴躁,寿命也就很短了。第一代恒星内部的核聚变使的氦以后的元素出现,直到聚变出铁后,这些暴躁老哥们也就过完了它们短短的百万年“人生”。然后会以超新星爆发的形式死去,这时,铁以后的元素又在这壮烈的死亡中诞生。巨大的能量将这些来自恒星元素散播到宇宙中去,与宇宙中的原始星云混合(只有氢和氦)。


这些混合了重元素的星云中产生的恒星就是第二代恒星,这些恒星中只有少量第一代恒星的重元素,这些第二代恒星也会发生超新星爆发,想他们的父辈样死去,给宇宙中带来更多的重元素,然后这些重元素与星云混合(大部分氢和氦和少部分重元素)

这些星云中诞生的恒星就是三代恒星了。而一代二代恒星的残骸就在太阳里,大地里,手机里,你的身体里。

为什么这些一代二代恒星什么都没留下?没有留下一颗中子星或者黑洞?因为他们太大了,质量太大,是太阳质量的几百倍,所以超新星爆发的时候超级剧烈,剧烈到中心什么都没留下,只有一片扩散的星云。


科幻一下


我以前问过类似的问题,我当时对得到的回答不甚满意。上一两代恒星爆发后,向周围喷发了大量物质,爆炸时也形成了大量重元素,散落在空间。这些物质和新生的重元素再遇到附近已经存在的星云,慢慢形成太阳系。

问题是前代恒星爆炸会留下重金属,尤其是铁以后的包括金银等重金属。说明前代恒星非常大。爆发必然形成黑洞或者是中子星。那么这黑洞或者中子星在哪?离太阳系最近的那颗中子星是吗?还是已经跑到银河系另一面去了?


高兴才发


你现在看的手机,实际上就算是恒星的残骸。这些手机上的重元素,或者你戴的金戒指项链等首饰,这些元素很可能就诞生于一场巨大恒星的的葬礼。因为只有恒星级别的碰撞聚变爆炸,才会产生这些重元素。

当然,想看残骸还可以看我们银河系系的中央,那一片亮光,就是一大堆死去的恒星——白矮星,在环绕着黑洞。



在宇宙诞生之初,一切都显得无比炽热,甚至都没有办法形成中性原子。就好像《生活大爆炸》主题曲里第一句,our whole universe was in a hot dense state……


接着随着宇宙的膨胀,那些能量开始降低密度,物质开始主见占据宇宙,这些东西开始冷却。一些原子分子开始在引力的作用下凝聚在一起,形成了最初的恒星。

这些恒星开始金星聚变,氢元素开始转化成氦元素并且释放出能量。但是恒星一点都不恒久远,等到氢元素逐渐变成氦又变成碳……这些元素就好像烧过一遍的柴火一样,并没有之前烧的那么旺盛。渐渐聚变的能量不足以支撑这些恒星的躯体,恒星开始坍缩。

地球上的山崩地裂,对于恒星的坍缩来说可以算是静如止水。这些恒星炸起来可没有那么温柔,在剧烈的坍缩过程中,内核再次升温,甚至可以产生比铁更重的元素。那些大质量的恒星会产生剧烈的爆炸,将自身的物质和能量迅速抛向周围。


这时,它是放的能量堪比之前数亿年释放的能量。当然,两颗恒星相撞也可能产生这样的效果。

这些恒星抛撒出去的物质,在经过数亿年的游荡,也许有一天会再次汇聚,像之前一样,再次形成新的恒星。而那些较重元素,也许就会形成我们地球这样的行星。

恒星的残骸和新生的恒星都随处可见。比如我们银河系中心,为什么那么亮,其实那里就是恒星的坟墓,一大堆白矮星。


在我们观测遥远的星系,总能看到一些异常明亮的区域,这些地方,就是正在诞生新的恒星。

我们可以亲眼见证恒星的诞生和死亡,以验证我们的理论。当我们观测这些遥远的星系,就好像观看宇宙的历史记录一样。比如一亿光年外的恒星,就是它一亿年前的样子。我们看的越远,就可以观测到更古老的宇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