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善:驍勇善戰,卻長期鬱鬱寡歡

愛新覺羅·代善是清太祖努爾哈赤次子,無論撫順之戰、薩爾滸之戰還是大淩河之戰他都身先士卒,一往無前,他身經百戰、屢立戰功,卻在努爾哈赤時代被公開宣佈廢掉太子之位,在皇太極時代遭受懲戒,在多爾袞時代被迫賦閒,晚年壓抑,黯然離世。他為什麼驍勇善戰卻又鬱鬱寡歡?

一、疑似在人群裡多看了她一眼

1620年(天命五年)農曆三月,努爾哈赤的小妾德因澤告發努爾哈赤的第四位大妃烏拉納喇氏阿巴亥(多爾袞之母)曾經兩次送飯給代善,代善都接過去吃了。而且大妃一日兩三次叫人到大貝勒家,還曾經深夜出去二三次。

於是努爾哈赤開始對兩個人進行審查。在審理過程中,部分貝勒大臣又說他們都目睹過大福晉借宴會或議政之時對代善眉目傳情。努爾哈赤對此又恨又惱,但終因其有言在先,欲將諸幼子及大福晉交由大阿哥撫養,而且滿族歷來有父死子妻其庶母的收繼婚俗,加上又沒有確鑿的證據證明代善如何不軌,所以努爾哈赤以大福晉竊藏財物的罪名,將阿巴亥暫時休離。經過了一段時間努爾哈赤以代善虐待兒子的名義,廢除了代善的太子之位,使代善丟掉了繼承汗位的機會。

二、疑似功高鎮主被清算

哈達公主是皇太極的姐姐,但是她對皇太極充滿了怨恨。1635年(天聰九年)農曆九月,代善私自設宴款待,並饋贈財帛給哈達公主。皇太極知道以後登門責問代善是什麼意思。不僅如此,接下來皇太極針對這件事召集諸貝勒大臣會議,給代善羅列了一系列罪名,而且對代善進行當面斥責:“古往今來,無論強大的君主,幼小的君主,凡是被擁戴為君的,都是君主。既為君主,就要一統制令,怎麼能不分輕重?而今,正紅旗(代善所統)貝勒輕視君主的地方太多。大貝勒以前隨我征伐明國,違背眾貝勒意願想要中途回軍。出征察哈爾時,又固執己見想要返回。另外,你賞罰不公,偏袒本旗。我喜歡的人,你討厭,我厭惡的人,你喜歡,這不是挑撥離間離間嗎?”

皇太極在歷數代善罪狀後,宣佈閉宮不出,要眾貝勒另選他人為君主。於是眾貝勒集議,給代善定罪,並跪請皇太極親政。眾貝勒一致譴責代善蔑視汗王的行為,擬革去大貝勒,並削和碩貝勒職,奪去十牛錄人口。皇太極則主張從寬處理,免除革掉貝勒一職,免除奪十牛錄人口。代善被責罰以後,採取了剋制退讓的態度,自甘居於臣屬的地位。

1636年(崇德元年)農曆四月,皇太極即皇帝位,建國號為大清,改元崇德 。 冊封大貝勒代善為和碩禮親王,代善的兒子嶽託為和碩成親王,世襲罔替。農曆五月,代善第三個兒子薩哈廉病逝,皇太極特意和代善、嶽託去渾河觀看漁獵,以解代善之憂。然而不到三個月,皇太極就命令鄭親王濟爾哈朗等一起討論嶽託的罪過,所議定的五條罪狀中第一條便涉及代善。儘管這些罪過缺乏根據,難以成立,可是諸王竟將此定為大罪,準備處死嶽託或“監禁籍家”。後來皇太極下諭,嶽託免死釋放,革王爵為多羅貝勒,罰銀一千兩。同年冬天,代善跟隨皇太極去討伐朝鮮。

1637年(崇德二年)六月二十七日,皇太極命令追究征討朝鮮時諸王大臣違犯軍紀之過。其中法司給代善定了六條罪:一、違令多收十二名侍衛;二、誣稱系吏部車爾格令其多收;三、明知多收侍衛而說不知;四、以戴翎侍衛充當使令下役;五、違規在朝鮮王京養馬;六、妄遣家丁私往造船處。法司擬議革代善親王爵,罰銀一千兩,馬匹人丁入官。皇太極召集王公貝勒大臣,當眾宣佈這些罪狀,羞辱以後,“悉宥之”,但卻斬殺了包庇代善的戶部參政恩克。

順治初年,多爾袞攝政,繼續排斥代善,代善年事已高,於是賦閒在家。1648年11月25日(順治五年十月十一日),代善在北京的禮親王府病逝,葬在他的世襲領地:北京西郊香山腳下的正紅旗村。

代善:驍勇善戰,卻長期鬱鬱寡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