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姨娘"和"大公子"的要命緋聞,終至大妃殉葬、汗位旁落

文獻記載統計,努爾哈赤一生共有十六位妻子。對一個普通男人來說,妻妾成群固然豔福不淺,但眾多老婆難免會彼此嫉妒,爭風吃醋,令人頭疼不已。即使身為一代汗王的努爾哈赤也難免後院起火。

天命五年(1620年),努爾哈赤的兩個庶妃告發:阿巴亥與大貝勒代善來往密切,關係曖昧。大福晉曾飾金佩珠,錦緞裝扮,備佳餚,深夜出宮,去大貝勒府與代善幽會。

對此努爾哈赤備感詫異,但因此事所牽扯到兩個重要人物:一個是自己的大福晉,而另外一個則是自己有意確定為汗位繼承人的兒子。再三考量後,努爾哈赤不願家醜外揚,就親自出面向眾人解釋:"我曾說,待我死後,要將我的幼子等以及大福晉,託大阿哥照顧撫養。以有此言,大福晉傾心於大貝勒",以此來平息了這場軒然大波。

後金汗國最高統治者的努爾哈赤已經親自出面干涉了這件事,事情本應該就此告一段落了。但是,因為這件事牽涉到了汗位繼承人大貝勒代善,所以事情的發展遠遠超出了努爾哈赤的想象。

努爾哈赤雖然沒有抓住大福晉與代善有染的確鑿證據,但是也架不住身邊的人一再煽風點火,從維護家庭聲譽考慮,只得藉口大福晉藏匿私產,將大福晉休棄。

後來看在大妃為自己生了三個兒子的份上,又恢復其大福晉的身份。不過,喜歡歸喜歡,阿巴亥與大貝勒有染這件事始終是根刺,一不小心就會刺痛努爾哈赤多疑的心。

其實,阿巴亥對大貝勒代善"情有獨鍾",其中還有一個原因,這得從清初皇室有點亂的"收婚"習俗說起。

作為少數民族之一,滿洲繼承了傳統的收婚習俗:即父親死後,兒子可以將其後母收為妻子;哥哥死了,弟弟可以將嫂子收為妻子。因此,努爾哈赤才說出,自己死後,要將大妃與幼子託付給大貝勒代善。這種託付,實際上就是收婚。可努爾哈赤還沒死呢,阿巴亥就向大貝勒代善頻頻示好,暗送秋波,這就太過分了。

滿蒙兩個民族中,已婚女子改嫁他人,是屢見不鮮的。努爾哈赤的后妃——富察氏,在嫁努爾哈赤之前,曾是努爾哈赤的三叔祖索長阿之孫威準的妻子,並生有一子。她的丈夫死後,被努爾哈赤納為繼室,生了二子一女,並一度成為努爾哈赤的大福晉。

皇太極的東宮大福晉,蒙古扎魯特部落戴青貝勒之女,在為皇太極生下兩個皇女之後,卻因"不合汗的意",被迫改嫁出宮,嫁給葉赫的德爾格臺吉的兒子南褚。而此時,她為皇太極生下第九女僅十一天,還沒有坐完月子。

清初皇室這種在漢人看來不可想象的婚姻遺俗,就是建州女真人原有的"婚嫁不忌異姓、不受輩份限制“的舊俗。到清崇德年間,皇太極下令革弊,"凡娶繼母、伯母、叔母、兄嫂、弟婦,永行禁止。"

努爾哈赤去世時,阿巴亥痛哭不已。老汗王駕鶴西行,自己年僅三十七歲,三個兒子還小。假如老汗王再多活幾年,等她的三個兒子長大成人,勢力穩固,她也不會感覺這麼孤苦無助。

阿巴亥擔心的事情終於發生了,並且情況比她所預想的還要糟糕一百倍,執政的諸貝勒要求她為努爾哈赤殉葬,而所找的藉口非常冠冕堂皇,即老汗王努爾哈赤生前曾有遺命,要求如此辦理。

努爾哈赤要大妃為自己殉葬,一是恐她三子長成以後,仗著國母大福晉的地位作亂。第二個原因,應該是對她不忠的懲罰。生前不斷猜忌,死後更要徹底斷絕大妃和代善的非分之想。

阿巴亥則認為,努爾哈赤去世前五天,自己一直隨侍在旁,大汗並沒有當面提出讓自己殉葬。無奈的是,四大貝勒眾口一詞,四位小貝勒包括大妃的三個兒子,22歲的阿濟格、15歲的多爾袞、13歲的多鐸也沒有異議。

要知道,在當時,14歲的女真人已經是娶妻生子、成家立業的成年人。這表明,共柄國政的八和碩貝勒可能確實聽到過努爾哈赤說過這樣的遺命。被逼無奈之下,阿巴亥懸樑自盡,以身相殉。

由此,多年以後,多爾袞從未提到過皇太極逼死自己的親生母親,應該不是沒有原因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