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格理應繼承大統,卻因說錯一句話,辦錯一件事,而與皇位無緣!

1643年9月21日夜,大清帝國的開國皇帝皇太極突然駕鶴西去。52歲的皇太極正躊躇滿志,對自己的身後之事根本沒有考慮和做任何安排。這使朝廷上下,從一時慌亂進而轉向皇位之爭。一時間,各派勢力暗流湧動,大有同室操戈、骨肉相殘之勢!

豪格理應繼承大統,卻因說錯一句話,辦錯一件事,而與皇位無緣!

當時滿清立儲採取的是推舉制,就是立賢不立長,能者上庸者下,雖然也受到漢族父死子承的影響,但並不完全被認可。所以,使自認為有資格的競爭者一時間摩拳擦掌躍躍欲試。然而,冷靜下來後又紛紛退出,最終剩下的是“子承父業”的豪格和“兄終弟及”的多爾袞,兩位有力的競爭者。

豪格理應繼承大統,卻因說錯一句話,辦錯一件事,而與皇位無緣!

二人論功績、論能力難分伯仲高下,論支持者、論勢力豪格佔盡優勢,而且按“立長”的話,豪格繼承皇位,合情合理,順理成章。這樣看來,皇位對豪格來說應該是囊中之物,但多爾袞一派毫不相讓,雙方僵持不下。

豪格理應繼承大統,卻因說錯一句話,辦錯一件事,而與皇位無緣!

然而,就在這關鍵時刻,豪格當著宗親貴族眾大臣的面說自己“福少德薄,非所堪當”,然後憤然離去,隨之兩黃旗大臣公然佩劍上殿進言:先帝對我們恩情有天大,要是不立先帝的皇子,我們寧願以死隨先帝於地下!

豪格理應繼承大統,卻因說錯一句話,辦錯一件事,而與皇位無緣!

豪格說這一句話是想以退為進,辦這一件事是想逼多爾袞一派就範。然而,豪格聰明反被聰明誤。一句話說錯了,讓多爾袞緊緊抓住;事辦砸了,兩黃旗大臣的逼宮,讓手握實權的宗室王爺們產生了還沒有登基就這樣對他們,以後真的當了皇帝更沒好日子過的憂慮。讓他失去了支持者。

豪格理應繼承大統,卻因說錯一句話,辦錯一件事,而與皇位無緣!

德高望重主持人會議的禮親王代善,當時就改變了支持豪格的立場。多爾袞一派認識到,真的妥協讓豪格登基,他們定沒有好果子吃,可能很快死無葬身之地!所以,說什麼也不能讓豪格稱帝。

豪格理應繼承大統,卻因說錯一句話,辦錯一件事,而與皇位無緣!

豪格說的話辦的事都有漏洞,一是說自己德行淺薄不能繼承皇位,二是兩黃旗大臣逼宮時也沒有直接說出他的名字,只是說一定要立先帝的皇子。

豪格理應繼承大統,卻因說錯一句話,辦錯一件事,而與皇位無緣!

而多爾袞恰恰抓住了這兩個漏洞,在兩派正要動手之時,多爾袞提出了第三方案:我也支持兩黃旗讓先帝的皇子繼承皇位的意見,但豪格謙讓不願意繼承皇位,那就從先帝別的皇子中選,先帝晚年寵愛莊妃,那就立她兒子福臨為新帝。

豪格理應繼承大統,卻因說錯一句話,辦錯一件事,而與皇位無緣!

第三方案一出,最有影響力的禮親王代善首先表示支持,最終大家都無異議,豪格和兩黃旗大臣知道失算了,但為時已晚,也不得不同意。

豪格理應繼承大統,卻因說錯一句話,辦錯一件事,而與皇位無緣!

就這樣,豪格說錯的一句話、辦錯的一件事,不僅讓他與皇位失之交臂,而且負出悲慘的代價,入關以後不久就被多爾袞陷害至死。

更多精彩,請關注【下午歷史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