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關外孤城,沒有援兵、補給,爲何大敗努爾哈赤6萬八旗軍?

1626年,已經年近古稀的努爾哈赤再也等不了了,他已經做好了打算,拿下寧遠城,然後直逼山海關,再然後就是北京。

躊躇滿志的努爾哈赤對於這次出征極為重視,在行過了隆重的祭天禮之後,1626年正月14日,努爾哈赤統率6萬後金大軍,踏著皚皚白雪浩浩蕩蕩地向寧遠進發。23日,八旗軍兵來到了寧遠城下。在城外的首山上,努爾哈赤俯瞰寧遠城。明天他就要帶領著戰無不勝的八旗大軍踏平這個小小城池。他命令軍隊就地紮營休息,信心十足的努爾哈赤等待著第二天的黎明,此時的他絕不會想到,寧遠將成為八旗精兵的災難之地,他將永遠記住這個小他24歲的寧遠城守將袁崇煥。

一座關外孤城,沒有援兵、補給,為何大敗努爾哈赤6萬八旗軍?

後金6萬大軍壓境,城內的袁崇煥正在緊張的排兵佈陣,另外袁崇煥吸取瀋陽、遼陽等城失陷的教訓,在城內進行了大面積的清查,抓捕了一批後金的諜工。為了穩定軍心、民心,開戰前,袁崇煥還把自己的母親、妻子接到了寧遠城中,他要與城共存亡。

第二天,努爾哈赤先派出了使者向袁崇煥勸降,袁崇煥卻差使者告訴努爾哈赤,你們來的人太少了。努爾哈赤憤怒了,他打算教訓一下這個狂妄的後輩。

第三天,八旗軍隊一如既往的展開了淋漓的攻勢,轉瞬之間,大軍就衝到了寧遠城下,突然寧遠城頭傳來一陣陣沉悶的雷鳴之聲,紅衣大炮響了,炮彈所到之處,人仰馬翻、哀嚎遍地,據史書記載一炮就能傷及4、50人,後金將士雖然勇猛,但血肉之軀終究不是大炮的對手。

一座關外孤城,沒有援兵、補給,為何大敗努爾哈赤6萬八旗軍?

激烈的攻防戰從清晨持續到深夜,明軍憑藉著猛烈的炮火和堅固的城池越戰越勇。自從與明軍交戰以來,後金兵還沒見過如此頑強善戰的明軍。初戰失利,努爾哈赤被迫收兵。

次日,後金軍繼續組織攻城。儘管努爾哈赤不斷變換著打法,八旗精兵前赴後繼冒死衝鋒,但在威力巨大的炮火打擊下,後金兵除了在寧遠城下留下堆積如山的屍體外,依然無法攻破城池。

飽嘗了火炮苦頭的後金兵終於畏縮不前,只在遠處吶喊,不敢往前衝鋒。努爾哈赤第一次見到自己的軍隊有如此的表現。在諸位貝勒的督戰下,後金兵幾進幾退,除了搶回城牆下的屍體,寧遠城仍在明軍手中。

第四日,努爾哈赤又發動了一次更猛烈的進攻,依然敗陣而歸,束手無策的努爾哈赤眼睜睜望著巍然屹立的寧遠城,懷著憤恨的心情下令回師。史書記載“上自二十五歲起兵以來,征討諸處,戰無不捷,攻無不克,惟寧遠一城不下,不懌而歸”。

一座關外孤城,沒有援兵、補給,為何大敗努爾哈赤6萬八旗軍?

寧遠之戰是明朝自撫順失陷以來面對努爾哈赤的第一場真正意義的勝仗。久經沙場、攻無不克的努爾哈赤卻敗在了初歷戰陣的文官袁崇煥手下。這是怒爾哈赤用兵四十餘年來最為慘重的失敗。這次失敗嚴重打擊了他的信心包括他身體。

鎩羽而歸的努爾哈赤回到瀋陽,心情沮喪,鬱鬱寡歡。他始終都不能明白自己為何會敗在了袁崇煥的腳下,更糟糕的是,他的健康狀況不容樂觀,常常臥床不起。這個女真族最為成功的領袖終於認識到自己正在老去,該考慮自己的身後事了

努爾哈赤共有十六個兒子。長子褚英作戰勇猛,屢立軍功,十八歲時就獲封“洪巴圖魯”的稱號。

一座關外孤城,沒有援兵、補給,為何大敗努爾哈赤6萬八旗軍?

對於這個兒子,努爾哈赤寄託了很大的希望。後來,褚英被努爾哈赤授命執掌國政,正式成為汗位的繼承人。然而,在繼承人這個風口浪尖的位置上,褚英卻成為眾矢所指,受到了四大貝勒和五大臣兩方面的反對。在他們掀起的陰謀風暴中,褚英最終失信於努爾哈赤。

1613年,褚英被幽禁。兩年後,就在努爾哈赤建國稱汗的前一年,他親自下令處死了這個曾寄予厚望的繼承人。褚英被處死時,年僅36歲。

一座關外孤城,沒有援兵、補給,為何大敗努爾哈赤6萬八旗軍?

褚英死後,努爾哈赤的二兒子代善執掌國政。但不久,代善也成為了政治陰謀中的犧牲品,被剝奪了儲君的位置。

1622年,後金汗努爾哈赤發佈汗諭,實行八大貝勒共治國政。八大貝勒也就是八旗的八位旗主。他們都是努爾哈赤的子侄。

努爾哈赤實行八大貝勒共治國政,實際上就是變君主專制為貴族共治,這是對中國兩千多年封建君主專制制度的一次頗有勇氣的改革嘗試。他試圖通過這種做法來阻止自己的兒子們爭奪汗位。努爾哈赤頒佈八大貝勒共治國政的汗諭時,已是64歲,深感力不從心的他開始逐漸把權力過渡移交給八大貝勒。但是這也是一個極其漫長的過程,只要努爾哈赤活著,八貝勒共治國政只能是努爾哈赤一廂情願的想法。在後金國內,他的地位仍然是至高無上的。

一座關外孤城,沒有援兵、補給,為何大敗努爾哈赤6萬八旗軍?

從寧遠回到瀋陽後不久,為了排遣心中的鬱悶,也為了掩飾寧遠大敗的慘痛,1626年4月,68歲的努爾哈赤再次披掛上陣,親率貝勒大臣統兵西征蒙古。這是努爾哈赤生前最後一次軍事行動。雖然大獲全勝,但寧遠之恥卻仍揮之不去。帶著這個鬱結,努爾哈赤將走進生命中最後的時光。

同年7月,努爾哈赤前往清河進行溫泉療養,但毫無效果,病勢日重一日。努爾哈赤預感到自己的日子不多了。他乘舟順渾河返回瀋陽。8月11日,當走到距瀋陽四十里的璦雞堡時,68歲的努爾哈赤走完了人生最後的道路,把一個未知的江山留給了他的子孫。陪伴他走到生命盡頭的除了這如血的殘陽,還有伺立在周圍各懷心事的妃子、兒子和貝勒大臣。

當夜,努爾哈赤的靈柩抬回瀋陽,運入汗宮。這是一個漫長死寂、殺機四伏的夜晚。各種力量都在緊張地策劃、密謀和交易。

第二天,朝陽初升,一切都塵埃落定,四貝勒皇太極在各方力量的角逐中勝出,成為汗位的繼承人,八貝勒共同治國的政治理想與努爾哈赤一起被封進了棺槨之中。

一座關外孤城,沒有援兵、補給,為何大敗努爾哈赤6萬八旗軍?

努爾哈赤死後三年,他的陵寢在瀋陽城東20裡的地方建成,是為福陵,如今被稱作東陵。

努爾哈赤死後的第四年,皇太極使用反間計誣陷袁崇煥,致使袁崇煥被崇禎皇帝以通敵罪論處,在西市處以極刑——凌遲處死。

努爾哈赤死後的第十年,皇太極改族名“女真”為“滿洲”,改國號為“清”。

一座關外孤城,沒有援兵、補給,為何大敗努爾哈赤6萬八旗軍?

又過了八年,努爾哈赤的孫子福臨在北京紫禁城的皇宮坐上了這把萬眾仰慕、至高無上的龍椅。改元年為順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